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融合中影视文本的文学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田悦芳 杨晓娟 +1 位作者 宋菲 程娟娟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6年第1期27-30,共4页
在当前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文学作品的影视化现象日益凸显。兼具文学与传媒双重特性的影视文本与文学文本相比,在文学性上发生了很大改变,这与传播方式、传播要求以及接受方式、接受对象等因素密切相关。影视文本文学性的转变对文学传... 在当前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文学作品的影视化现象日益凸显。兼具文学与传媒双重特性的影视文本与文学文本相比,在文学性上发生了很大改变,这与传播方式、传播要求以及接受方式、接受对象等因素密切相关。影视文本文学性的转变对文学传播的影响是利弊兼具,对此我们应审慎对待,择优引导,促使其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文本 文学性 媒介融合 传媒技术 文学传播 视觉文化 影视改编
下载PDF
土改文学中的女性身体书写 被引量:1
2
作者 程娟娟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4期47-52,共6页
在土改文学中,女性身体从传统势力的桎梏中获得了解放,而在革命前提下身体获得的自主是有限的,女性仍然难以摆脱对男性主体的依附。女性衣着的新旧更迭象征着女性的翻身,革命身体不能被物欲所支配,必须在劳动中不断接受驯服改造。革命... 在土改文学中,女性身体从传统势力的桎梏中获得了解放,而在革命前提下身体获得的自主是有限的,女性仍然难以摆脱对男性主体的依附。女性衣着的新旧更迭象征着女性的翻身,革命身体不能被物欲所支配,必须在劳动中不断接受驯服改造。革命对于身体的改造永无休止,而女性身体开始隶属于国家所划归的阶级身份,成为革命理念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改文学 女性 身体 翻身 解放 劳动 阶级
下载PDF
通俗文学的文化心理建构 被引量:1
3
作者 田智祥 《菏泽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23-27,共5页
通俗文学对文化心理建构具有重要影响。其对读者欲望的迎合、道德引导方式以及模式化叙事共同构成了有效的文化心理建构机制。新媒体时代通俗文学的空前繁荣及其出现的新特点,使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通俗文学对民族文化心理建构的影响。... 通俗文学对文化心理建构具有重要影响。其对读者欲望的迎合、道德引导方式以及模式化叙事共同构成了有效的文化心理建构机制。新媒体时代通俗文学的空前繁荣及其出现的新特点,使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通俗文学对民族文化心理建构的影响。新媒体时代文学批评应发挥自身的作用,对通俗文学的发展进行积极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文学 文化心理 建构 新媒体时代
下载PDF
从“世界文学”视域看赛译《水浒传》的价值和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海燕 《菏泽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4-18,31,共6页
法国思想家莫兰的"复杂性思维"为"世界文学"的突破性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赛珍珠双重文化身份以及所形成的杂糅性、超越性思维与莫兰的"复杂性思维"具有相似性和一致性。因此,从由复杂性思维建构的世界... 法国思想家莫兰的"复杂性思维"为"世界文学"的突破性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赛珍珠双重文化身份以及所形成的杂糅性、超越性思维与莫兰的"复杂性思维"具有相似性和一致性。因此,从由复杂性思维建构的世界文学新视域认识、考察赛珍珠双重文化身份及其所译的《水浒传》,对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的文化对话和文学交流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对我们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也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赛珍珠 赛译《水浒传》
下载PDF
媒介素养:构建国际传播力的一种新途径 被引量:5
5
作者 邵瑞 《东南传播》 2015年第11期90-92,共3页
国际传播力既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传播力包括传播能力、传播效力和传播权力三个层面,媒介成为影响国际传播力的重要因素。新媒体时代赋予国际传播力新的特征:个体传播使得国际传... 国际传播力既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传播力包括传播能力、传播效力和传播权力三个层面,媒介成为影响国际传播力的重要因素。新媒体时代赋予国际传播力新的特征:个体传播使得国际传播能力多元化,媒体传播中的文化因素和生活化因素增强了国际传播的效力,国家传播引发国际信息传播秩序失衡并导致信息霸权和文化霸权。媒介素养教育成为构建国际传播力的一种新途径。通过增强民众的媒介素养,为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奠定群众基础;增强媒体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为国际传播效力提升奠定专业基础;增强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为国际传播权力提升奠定组织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力 媒介素养 新媒体
下载PDF
电子媒介时代的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2
6
作者 程娟娟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14-116,共3页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二媒介时代"的到来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同时也为当下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面对众多学生成为"手机党",不认真听课的现象,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尊重学生的...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二媒介时代"的到来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同时也为当下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面对众多学生成为"手机党",不认真听课的现象,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应该有效地利用现代媒体,在不同媒介的融合与配合下,充分挖掘现代文学的审美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媒介时代 互联网 媒介融合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
下载PDF
政治身体:土改文学中的身体形象分析
7
作者 程娟娟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02-109,136,共9页
在土改文学中,翻身意味着无数个体农民的身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同时这也象征着中国这个沉睡的巨人即将醒来。从生理政治身体上看,身体必须受到外在权力的控制,衣服是翻身的重要标志,然而过分追求衣服的美观舒适将会受到革命话语的... 在土改文学中,翻身意味着无数个体农民的身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同时这也象征着中国这个沉睡的巨人即将醒来。从生理政治身体上看,身体必须受到外在权力的控制,衣服是翻身的重要标志,然而过分追求衣服的美观舒适将会受到革命话语的指责。从生产政治身体来看,身体还需不断接受生产劳动的考验,身体成为了生产的机器和劳动的工具。身体因为阶级的划分而具有了不同的价值,地主的身体在示众的场面中遭受暴力,而农民的身体因为伤疤而具有了神圣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改文学 外在权力 政治身体 阶级斗争
下载PDF
论马尔克斯文学书写与新闻活动的互渗与会通
8
作者 陈海燕 《菏泽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0-25,共6页
文学与新闻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但二者又存在内在的会通性、交叉性和相关性。而在二者相融和互促方面堪称典范的当属马尔克斯。记者和文学家是他重要的身份,新闻活动对他文学写作的"新闻化"有重要影响,同时文学创作对他新闻报道... 文学与新闻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但二者又存在内在的会通性、交叉性和相关性。而在二者相融和互促方面堪称典范的当属马尔克斯。记者和文学家是他重要的身份,新闻活动对他文学写作的"新闻化"有重要影响,同时文学创作对他新闻报道的"文学化"风格也有积极促进作用。在马尔克斯的创作中,新闻与文学存在着互渗与会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克斯 文学“新闻化” 新闻“文学化” 互渗 会通
下载PDF
在历史语境中穿梭和超越——中国当代文学教学模式新探
9
作者 曹金合 《菏泽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08-113,139,共7页
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语境的相互作用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是不同的语境作为"镜像的他者"对讲述对象自身的参照,才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多重面孔。因此,运用语境教学法就要遵循既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 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语境的相互作用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是不同的语境作为"镜像的他者"对讲述对象自身的参照,才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多重面孔。因此,运用语境教学法就要遵循既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的原则,才能在历史的语境中自由地穿梭和超越,从而为培养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语境 现实语境 教学模式 当代文学
下载PDF
论网络文学中英雄形象的嬗变——以《水浒传》网络改编作品为例
10
作者 程娟娟 《菏泽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9-13,共5页
网络文学以戏仿的形式解构经典,颠覆传统,具有鲜明的后现代文化品格。作品将《水浒传》中高高在上的英雄还原为世俗生活的平凡小人物,同时大大丰富了某些边缘化的人物形象,对于被妖魔化的女性形象也进行了新的解读。网络作品将英雄从神... 网络文学以戏仿的形式解构经典,颠覆传统,具有鲜明的后现代文化品格。作品将《水浒传》中高高在上的英雄还原为世俗生活的平凡小人物,同时大大丰富了某些边缘化的人物形象,对于被妖魔化的女性形象也进行了新的解读。网络作品将英雄从神坛打入凡俗人间,狂欢化的艺术手段体现了大众文化时代个人思想的自由和对权威的反抗,是对神话模式的质疑,对人生价值意义的再思考,具有一定的价值追求。不过,由戏仿滑落到恶搞的艺术倾向也值得进一步警惕,这将会造成审美的疲乏和价值的虚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 解构 戏仿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政治身体:土改文学中的身体形象分析
11
作者 程娟娟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83-88,共6页
在土改文学中,翻身意味着无数个体农民的身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同时这也象征着中国这个沉睡的巨人即将醒来。从生理政治身体上看,身体必须受到外在权力的控制,衣服是翻身的重要标志,然而过分追求衣服的美观舒适将会受到革命话语的... 在土改文学中,翻身意味着无数个体农民的身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同时这也象征着中国这个沉睡的巨人即将醒来。从生理政治身体上看,身体必须受到外在权力的控制,衣服是翻身的重要标志,然而过分追求衣服的美观舒适将会受到革命话语的指责。从生产政治身体来看,身体还需不断接受生产劳动的考验,身体成为了生产的机器和劳动的工具。身体因为阶级的划分而具有了不同的价值,地主的身体在示众的场面中遭受暴力,而农民的身体因为伤疤而具有了神圣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改 权力 身体 斗争
下载PDF
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高校比较文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12
作者 陈海燕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90-92,共3页
比较文学是我国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在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建构和能力提升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而一些刚刚建院升本的地方高校,在师资、课程教学、教材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如何在地方高校开展比较文学的教... 比较文学是我国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在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建构和能力提升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而一些刚刚建院升本的地方高校,在师资、课程教学、教材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如何在地方高校开展比较文学的教学,走出一条适合地方高校定位特点的教学之路,就显得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比较文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13
作者 刘斐 《菏泽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50-52,57,共4页
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作品中,贯穿着强烈的伦理关怀,被评论家们誉为"伦理先知"。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重新解读其代表作《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艾略特小说中的伦理关怀特质。以主人公玛姬性格的发展... 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作品中,贯穿着强烈的伦理关怀,被评论家们誉为"伦理先知"。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重新解读其代表作《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艾略特小说中的伦理关怀特质。以主人公玛姬性格的发展观照艾略特的道德权衡标准,并进一步阐释艾略特的伦理道德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艾略特 《弗罗斯河上的磨坊》 玛姬
下载PDF
论新写实小说“生活流”叙事的内在连续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金合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176,共5页
新写实小说家采用"生活流"的叙事风格,对吃喝拉撒与忧烦苦累构成的生活旋律和日常变奏作"庸常化"的建构的时候,其兴起、发展和衰落的演变历程,反映了不以文学史断代分期的"年代学"和二元对立思维的阐释... 新写实小说家采用"生活流"的叙事风格,对吃喝拉撒与忧烦苦累构成的生活旋律和日常变奏作"庸常化"的建构的时候,其兴起、发展和衰落的演变历程,反映了不以文学史断代分期的"年代学"和二元对立思维的阐释范式所割裂的内在连续性,这在作家创作观念的转型表现、小说的细节和情节的具体描摹、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典型文本的整体结构和叙事策略的比较等方面都有鲜明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写实小说 转型期 叙事风格 生活流 庸常化
下载PDF
论李伯元对科举制度的否定及其对选官制度的探索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久顺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1,共5页
考察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中国现在记》《文明小史》,我们可以看出李伯元认为科举制度对应试者的道德衡量没有保障、以"四书五经"为基础的八股文考试空疏无用,否定集权的考官制度,这些否定性的科举观念是对清代小说家科... 考察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中国现在记》《文明小史》,我们可以看出李伯元认为科举制度对应试者的道德衡量没有保障、以"四书五经"为基础的八股文考试空疏无用,否定集权的考官制度,这些否定性的科举观念是对清代小说家科举观的总结。在此基础上,他预感科举即将废除,对科举改革表示赞赏、对改革的弊端提出了批评,还对选官制度进行了积极探索。究其原因,对考官不满的心理动机、拯时济世的热切愿望、科举将废的时代潮流是促使他在小说中否定科举、探索新制的几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伯元 科举 否定 《官场现形记》 《中国现在记》 《文明小史》
下载PDF
论网络机器诗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金合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13-117,共5页
机器创作的诗歌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的自由体诗,都呈现为缺失情感浸润和语义逻辑线索的碎片化的审美表征。不管从一个句子内部词义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看,还是从句子之间的语义逻辑以及上下文的语境来看,机器诗的语句之间的跳跃性都完... 机器创作的诗歌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的自由体诗,都呈现为缺失情感浸润和语义逻辑线索的碎片化的审美表征。不管从一个句子内部词义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看,还是从句子之间的语义逻辑以及上下文的语境来看,机器诗的语句之间的跳跃性都完全超出了内在的情感意蕴的逻辑线索,成为互不相关的句子随意拼贴构成的大杂烩。由此可见,机器诗从诗歌的本体特征到审美蕴涵完全代替人工诗歌的论调可以休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机器诗 审美特征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的意识形态安全——从媒介素养教育谈起 被引量:4
17
作者 邵瑞 《菏泽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0-14,共5页
媒介与意识形态有着天然的联系,而意识形态一直是不同时代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动机。在新媒体时代,全新的媒体环境和国内国外局势挑战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这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课题、视角和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 媒介与意识形态有着天然的联系,而意识形态一直是不同时代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动机。在新媒体时代,全新的媒体环境和国内国外局势挑战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这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课题、视角和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从提升全民族的媒介素养出发,探寻提升领导干部、媒体专业人员和普通民众的媒介素养的教育路径,从而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力、传播力和吸引力,为意识形态安全奠定组织保障、技术保障和群众基础,进而构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防火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素养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安全 新媒体
下载PDF
黑暗重负下的人性救赎之光——试论《烈日灼心》的影视改编 被引量:4
18
作者 程娟娟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118-123,共6页
与原作《太阳黑子》的默默无闻不同,《烈日灼心》自上映起就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从文本对照的角度来看,《烈日灼心》存在着细节的匮乏、反转的悖论、救赎的无力等诸多问题。电影在技术方面是无可挑剔的,在观影时会有种紧张的压迫感。影... 与原作《太阳黑子》的默默无闻不同,《烈日灼心》自上映起就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从文本对照的角度来看,《烈日灼心》存在着细节的匮乏、反转的悖论、救赎的无力等诸多问题。电影在技术方面是无可挑剔的,在观影时会有种紧张的压迫感。影片在追问人性的深度上是有所欠缺的,并未继续窥探原作中令人战栗的人性丑恶的地带,而本应从精神黑洞中迸射的救赎之光也变得暗淡无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日灼心 人性 救赎 悖论
下载PDF
论《水浒传》中武松的叙事伦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曹金合 《菏泽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8,共8页
在《水浒传》中表现武松的侠义、道义、情义等令人敬仰的伦理道德的时候,正是叙事时间的设置凸显的英雄伦理、情节结构的安排展示的复仇伦理、交游线索的剪辑表现的侠义伦理,将一个传奇式的英雄在道德形象和审美形象之间的矛盾裂隙融合... 在《水浒传》中表现武松的侠义、道义、情义等令人敬仰的伦理道德的时候,正是叙事时间的设置凸显的英雄伦理、情节结构的安排展示的复仇伦理、交游线索的剪辑表现的侠义伦理,将一个传奇式的英雄在道德形象和审美形象之间的矛盾裂隙融合得天衣无缝。其中包蕴的相互矛盾或者相关的性格的评价都展示了武松的某一个侧面,只有全部合起来才构成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的武松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武松 叙事时间 叙事伦理
下载PDF
论莫言八九十年代小说语句的极限式实验色彩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金合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5-22,共8页
纵观莫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小说,总是在语句的链条上打破以语言的线条为基础的逻辑关系,将历时态的词汇转化成共时态的线性排列组合方式,挑战语句成分的完整性和有机性。一方面,采取纵向的隐喻性词汇和横向的转喻性词汇交相叠加的极端... 纵观莫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小说,总是在语句的链条上打破以语言的线条为基础的逻辑关系,将历时态的词汇转化成共时态的线性排列组合方式,挑战语句成分的完整性和有机性。一方面,采取纵向的隐喻性词汇和横向的转喻性词汇交相叠加的极端方式,造成语句繁杂的结构;另一方面,莫言也有意采取不加标点符号的长句子来试验语句的长度、韧性和力度,借鉴西方意识流的艺术手法,故意运用没有停顿标志的几百字的长句子形成流水一样的审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八九十年代 小说 语句 极限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