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工股骨头置换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7
1
作者
刘志修
张建立
晋晓晔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15期1206-1207,1210,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46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意愿采取不同术式治疗。29例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股骨头手术组)...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46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意愿采取不同术式治疗。29例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股骨头手术组),17例采取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内固定术组)。观察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术后随访进行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平均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内固定术患者,并发症发生少于内固定术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明显高于内固定术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并发症少,卧床时间短,髋功能恢复好,明显效果优于内固定术,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股骨转子骨折
不稳定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与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
5
2
作者
刘志修
张建立
晋晓晔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0期1398-1400,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与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入住该院进行治疗的76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8例,A组患者采用股骨近...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与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入住该院进行治疗的76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8例,A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治疗,B组患者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效果、髋关节功能及内固定的生物学性能。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刀口长度及下床负重时间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分别为(78.51±2.24)、(89.88±2.78)分,明显高于B组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73.23±2.13)、(82.32±2.27)分,P<0.05];A组轴向压缩、破坏载荷明显大于B组,而扭转刚度则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效果明显优于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加快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
解剖锁定钢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11
3
作者
刘志修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2期264-265,共2页
目的旨在研究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选择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意义及术后复位或内固定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因被诊断为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而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1例,根据患者骨折类型采取不同手术方式,不稳定型...
目的旨在研究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选择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意义及术后复位或内固定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因被诊断为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而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1例,根据患者骨折类型采取不同手术方式,不稳定型骨折采用短节段固定、长节段固定或前路固定;稳定压缩型骨折采取未处理和植钉固定。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访时均进行X线、CT或MRI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角,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结果随访椎椎体前缘高度(31.34±4.06)mm,后凸角(5.64±3.49)°。结论应视患者具体损伤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的方式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可达到满意的复位及内固定效果且远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腰椎
多节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T引导经皮微创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
10
4
作者
刘志修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2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微创技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并与开放手术治疗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06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院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56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CT引导经皮微创技术治疗,B组采用开放手术治,对两组在手术时间、术...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微创技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并与开放手术治疗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06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院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56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CT引导经皮微创技术治疗,B组采用开放手术治,对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局部化疗时间、全身化疗时间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A组在手术时间、局部化疗时间、全身化疗时间上均比B组短,而且术中出血量比B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引导经皮微创技术治疗脊柱结核疗效确切,并且克服了传统手术存在的缺陷,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时间短、出血少是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经皮微创技术
开放手术
CT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股骨头置换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7
1
作者
刘志修
张建立
晋晓晔
机构
菏泽市牡丹区中医医院骨外科
出处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15期1206-1207,1210,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46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意愿采取不同术式治疗。29例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股骨头手术组),17例采取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内固定术组)。观察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术后随访进行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平均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内固定术患者,并发症发生少于内固定术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明显高于内固定术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并发症少,卧床时间短,髋功能恢复好,明显效果优于内固定术,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老年人
股骨转子骨折
不稳定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
Keywords
Elderly patients
Intertroehanteric fracture
Unstable fracture
Hemiarthroplasty
Dynamic hip screw fixation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与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
5
2
作者
刘志修
张建立
晋晓晔
机构
菏泽市牡丹区中医医院骨外科
出处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0期1398-1400,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与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入住该院进行治疗的76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8例,A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治疗,B组患者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效果、髋关节功能及内固定的生物学性能。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刀口长度及下床负重时间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分别为(78.51±2.24)、(89.88±2.78)分,明显高于B组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73.23±2.13)、(82.32±2.27)分,P<0.05];A组轴向压缩、破坏载荷明显大于B组,而扭转刚度则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效果明显优于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加快骨折愈合。
关键词
股骨粗隆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
解剖锁定钢板
Keywords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proximal femoral anti rot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分类号
R683.42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11
3
作者
刘志修
机构
山东省
菏泽市牡丹区中医医院骨外科
出处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2期264-265,共2页
文摘
目的旨在研究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选择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意义及术后复位或内固定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因被诊断为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而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1例,根据患者骨折类型采取不同手术方式,不稳定型骨折采用短节段固定、长节段固定或前路固定;稳定压缩型骨折采取未处理和植钉固定。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访时均进行X线、CT或MRI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角,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结果随访椎椎体前缘高度(31.34±4.06)mm,后凸角(5.64±3.49)°。结论应视患者具体损伤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的方式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可达到满意的复位及内固定效果且远期疗效较好。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腰椎
多节段
分类号
R683.2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T引导经皮微创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
10
4
作者
刘志修
机构
山东省
菏泽市牡丹区中医医院骨外科
出处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2期36-37,共2页
文摘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微创技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并与开放手术治疗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06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院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56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CT引导经皮微创技术治疗,B组采用开放手术治,对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局部化疗时间、全身化疗时间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A组在手术时间、局部化疗时间、全身化疗时间上均比B组短,而且术中出血量比B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引导经皮微创技术治疗脊柱结核疗效确切,并且克服了传统手术存在的缺陷,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时间短、出血少是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经皮微创技术
开放手术
CT
Keywords
Spinal tuberculosis
Percutaneous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s
Open surgery
CT
分类号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工股骨头置换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刘志修
张建立
晋晓晔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与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疗效观察
刘志修
张建立
晋晓晔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刘志修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CT引导经皮微创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
刘志修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