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1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个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
作者 杜国华 +4 位作者 杨少涵 罗家旺 杨朝阳 薛秀军 孟祥龙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9,共15页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从宇宙观、天下观和道德观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彼此契合,这是实现“结合”的前提;“结合”需要“...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从宇宙观、天下观和道德观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彼此契合,这是实现“结合”的前提;“结合”需要“返本开新”,“返本开新”就是要在传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理论、文明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彼此借鉴和融合,创造出新的契合中国实际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现代文明;“结合”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根基、现实根基、文明根基,只有正确处理好“两个结合”的关系、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关系、“结合”与有效吸收借鉴世界其他文明成果的关系,才能更好筑牢道路根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有力地作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只有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推进思想解放,坚持问题导向,才能不断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社会变迁语境下海丝文化的历史嬗变、生成逻辑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卢允庆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0,共8页
海丝文化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进行商贸交往和文化交流活动而呈现的观念形态。其生成具有内在规律和物质生活根据。面向生活的产业发展是海丝文化生成的内生动力,较为发达的造船和航海技术是海丝文化形成的技术保障,社会... 海丝文化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进行商贸交往和文化交流活动而呈现的观念形态。其生成具有内在规律和物质生活根据。面向生活的产业发展是海丝文化生成的内生动力,较为发达的造船和航海技术是海丝文化形成的技术保障,社会安定、政策开明是海丝文化形成的制度保障,文明开放包容是海丝文化形成的理念支撑。挖掘海丝文化的生成逻辑,能更加全面深入地把握海丝文化的产业发展价值、技术引领价值、文明发展价值以及人文价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历史视角,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增强文化自信、创造人类新文明形态而言具有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丝文化 社会变迁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论政治哲学的美学向度
3
作者 贾皓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2-57,124,共7页
以理性思辨探讨政治事务背后的本质和要求,政治哲学证成了人类社会所遵循的规范与原则背后的观念的基础,政治与哲学由此天然地交织在一起又保持着张力。在政治的主题下,政治哲学一方面论证了现存政治的合理性与历史性,另一方面又在追求... 以理性思辨探讨政治事务背后的本质和要求,政治哲学证成了人类社会所遵循的规范与原则背后的观念的基础,政治与哲学由此天然地交织在一起又保持着张力。在政治的主题下,政治哲学一方面论证了现存政治的合理性与历史性,另一方面又在追求理想社会的过程中保持着对现存政治的超越。在哲学的观照中,政治事务应当在政治实践的“实然”层面中体现出对政治理想的“应然”诉求,关于人性、政制、自由、意识形态等问题的探讨尤其体现了这一点。而从根本上看,这种反思与批判同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相关联,因为理想性与超越性往往围绕美而生成,这也使政治哲学的美学向度得以解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美学 政治美学 柏拉图 马克思
下载PDF
“再现”与“在场”的哲学·戏剧——论巴迪欧的哲学戏剧《苏格拉底的第二次审判》
4
作者 向子蔚 黄林键 《艺海》 2024年第4期8-11,共4页
哲学与戏剧历来被视为对立的两极,但也不断有思想家试图调和二者。阿兰·巴迪欧的哲学戏剧作品《苏格拉底的第二次审判》就是其中代表。巴迪欧继承了柏拉图的戏剧技艺,通过超出简单的模仿,再现一种尚未真正成型的潜能存在,赋予这种... 哲学与戏剧历来被视为对立的两极,但也不断有思想家试图调和二者。阿兰·巴迪欧的哲学戏剧作品《苏格拉底的第二次审判》就是其中代表。巴迪欧继承了柏拉图的戏剧技艺,通过超出简单的模仿,再现一种尚未真正成型的潜能存在,赋予这种潜能以在场性,在此意义上达成了哲学与戏剧的一致。以此为基础,巴迪欧在剧中再现重构了资本主义的秩序空间与意识形态,以苏格拉底的受审再现了真理与解放的潜能,并以此呼吁对现实世界加以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戏剧 巴迪欧 苏格拉底的第二次审判 事件
下载PDF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团委:哲思引领筑根基,社会担当谱新章
5
作者 《福建青年》 2024年第2期17-17,共1页
2023年,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团委(以下简称学院团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工作格局,引领青年筑牢思想根基。
关键词 华侨大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立德树人 社会担当 团委 思想根基 从严治团 服务大局
原文传递
哲学的生活归宿——对“发展与繁荣哲学”的反思与追问 被引量:6
6
作者 杨楹 张禹东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52,共6页
文章强调“发展与繁荣哲学”必须以现实生活为根本的归宿。本文首先提出哲学必须切入到现实生活的“问题”中去,改变哲学的存在面貌,从“大哲学”转化为“经济哲学”、“政治哲学”、“文化哲学”和“社会哲学”等与生活界域具有强相关... 文章强调“发展与繁荣哲学”必须以现实生活为根本的归宿。本文首先提出哲学必须切入到现实生活的“问题”中去,改变哲学的存在面貌,从“大哲学”转化为“经济哲学”、“政治哲学”、“文化哲学”和“社会哲学”等与生活界域具有强相关性的学科形态;其次,强调哲学必须从三个层面来清理、审视与批判“生活”,从而在两个等阶上来建构未来生活,从而保持哲学与生活的内生关系;第三,提出中国哲学界应全面反思自身的现状,努力培育哲学意识、锻造哲学思维、提升哲学精神,从而为生活提供价值支撑与观念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思想 经济生活 价值支撑 哲学思维 哲学意识
下载PDF
生活哲学视野下和谐社会的建构 被引量:6
7
作者 杨楹 刘素民 王福民 《理论视野》 2006年第2期29-32,共4页
从哲学视角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总体框架;指出政府、群体、个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三个向度。
关键词 哲学视野 和谐社会 构建 理论根据
下载PDF
文化哲学的兴起、发展及其理论定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现东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0-63,94-95,共4页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造成的善与恶的二律背反,是文化哲学兴起的深刻历史条件。将文化哲学视为对以传统本体论哲学和意识论哲学为标志的思辨哲学的超越和反叛,是西方哲学对文化哲学的基本理论定位。中国的文化哲学兴起和发展相对较晚,但...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造成的善与恶的二律背反,是文化哲学兴起的深刻历史条件。将文化哲学视为对以传统本体论哲学和意识论哲学为标志的思辨哲学的超越和反叛,是西方哲学对文化哲学的基本理论定位。中国的文化哲学兴起和发展相对较晚,但学者们对文化哲学的理论定位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哲学 兴起 发展 理论定位
下载PDF
社会和谐: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再拓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薛秀军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55-58,共4页
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拓宽了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两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与理解,凸显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本质构想的真正意蕴。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不仅... 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拓宽了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两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与理解,凸显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本质构想的真正意蕴。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不仅确立了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的目标模式,而且明确了当代中国解决社会矛盾、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新致思理路,在根本上创新和丰富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和谐 社会主义本质 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志强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50-54,共5页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包含着许多既相互依赖、又相互作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主要表现为: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包含着许多既相互依赖、又相互作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主要表现为: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协调发展,政党文明和政府文明、公民文明的协调发展,政治理念文明和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 协调发展
下载PDF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解读
11
作者 杨楹 吴苑华 蒋海怒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7-30,共14页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哲学解读 中国马克思主义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胡锦涛总书记 十六届三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人
下载PDF
“七七、七八现象”与我的哲学研究之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杨泽波教授访谈录
12
作者 杨泽波 杨少涵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5期164-179,共16页
杨少涵:众所周知,您的学术研究始于孟子,先后出版了“孟学三书”(《孟子性善论研究》、《孟子评传》、《孟子与中国文化》),在学界有较大影响。您能否先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杨泽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想把视角放大一点,先从我们... 杨少涵:众所周知,您的学术研究始于孟子,先后出版了“孟学三书”(《孟子性善论研究》、《孟子评传》、《孟子与中国文化》),在学界有较大影响。您能否先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杨泽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想把视角放大一点,先从我们这一代学人的背景讲起,或许可以说得更清楚一些。大陆目前的学术界与港台乃至国外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哲学 哲学研究 访谈录 教授 学院 学术研究 中国文化 孟子
下载PDF
近代早期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社会政治哲学效应
13
作者 刘荣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3,共9页
与市民社会在16世纪以来就作了准备而在18世纪大踏步走向成熟的过程相适应,近代市民社会理论亦是在16-17世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从马基雅维利到洛克的200多年里,近代市民社会理念所悄然发生的一个深刻变化就是从国家理念向社会理念... 与市民社会在16世纪以来就作了准备而在18世纪大踏步走向成熟的过程相适应,近代市民社会理论亦是在16-17世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从马基雅维利到洛克的200多年里,近代市民社会理念所悄然发生的一个深刻变化就是从国家理念向社会理念、从君主权力向公民权利的倾斜,而这种变化背后更深刻的内容则是国家与社会、政治与道德、专制与自由、政治与经济由原来的高度重合走向相互分离转变的趋势。得益于这种历史转变,近代市民社会理论才能够在18世纪的裂变中大踏步走向成熟并在19世纪的聚变中走向综合,由黑格尔开创的社会政治哲学也才在马克思的批判继承中被改造成了一条把政治上层建筑的本质性导回社会现实并使社会现实立足于自身之上的社会政治哲学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政治社会 国家权力 公民权利 个人主义 现代社会 社会政治哲学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思想的哲学意蕴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现东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5-8,共4页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思想是马克思哲学思考的重要维度。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思想的哲学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社会生产实践为基础的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二是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思想是马克思哲学思考的重要维度。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思想的哲学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社会生产实践为基础的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二是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三是人的个性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与共产主义社会有密切的哲学关联,它是无产阶级的哲学使命,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思想
下载PDF
《资本论》与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的论证方式
15
作者 刘荣军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共9页
马克思之所以能在《资本论》(包括《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使"政治论证的全部传统方式崩溃了",就是因为他在实现了从"副本批判"到"原本批判"的第一次转换之后,实现了从"原本批判"到"本题批... 马克思之所以能在《资本论》(包括《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使"政治论证的全部传统方式崩溃了",就是因为他在实现了从"副本批判"到"原本批判"的第一次转换之后,实现了从"原本批判"到"本题批判"与"主体批判"的第二次转换,从而为无产阶级革命进行社会政治哲学论证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根据和政治经济学理由。这种论证方式在结构上展开为以事实呈现、科学抽象与观念改造为环节的"批判的实证主义"与"资产阶级生产的现象学"相统一的唯物辩证法,在实质上体现为使生产者阶级对占有者阶级产生出能够发挥其最大社会政治效应的道德谴责、历史共识与阶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社会政治哲学 论证方式 政治经济学批判 批判的实证主义
下载PDF
构建和谐社会: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话语
16
作者 薛秀军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2-26,共5页
构建和谐社会,在全球多元文化价值冲突、撞击、融合的时代,以鲜明的中国式价值话语,勾画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所内蕴之现代化发展之独特模式和根本价值逻辑,彰显了人类走向未来理想生活的可能路径,为不断探索构筑"自由人的联合体&qu... 构建和谐社会,在全球多元文化价值冲突、撞击、融合的时代,以鲜明的中国式价值话语,勾画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所内蕴之现代化发展之独特模式和根本价值逻辑,彰显了人类走向未来理想生活的可能路径,为不断探索构筑"自由人的联合体"并以此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奠定着现实的前提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价值话语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资本主义可能吗?——兼论科学发展观的社会形态特质
17
作者 王福民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4-37,共4页
科学发展观在资本主义社会可能实现吗?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就社会形态特质而言,根源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科学发展观内蕴着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一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合规律性发展;二是&... 科学发展观在资本主义社会可能实现吗?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就社会形态特质而言,根源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科学发展观内蕴着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一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合规律性发展;二是"以人为本"的合目的性发展;三是"统筹兼顾"的合伦理性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特质及其制度安排与科学发展观的上述任何一个维度都是悖逆的,资本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以及政治活动、精神文化、社会交往、日常生活等领域对人构成了全面的掌控。资本逻辑僭越以致消解了"人本"逻辑,"资本"、"物本"替代并吞噬了"人本"。这就决定了科学发展观在其社会形态下的不可实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社会形态
下载PDF
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年代──1995至2000年中国改革五年展望
18
作者 蔡灿津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5年第1期1-5,共5页
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年代──1995至2000年中国改革五年展望蔡灿津本世纪末的五年,改革将朝着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方向步步推进。围绕这一基本的方向,改革将在如下十个方面一浪高过一浪的整体推进,... 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年代──1995至2000年中国改革五年展望蔡灿津本世纪末的五年,改革将朝着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方向步步推进。围绕这一基本的方向,改革将在如下十个方面一浪高过一浪的整体推进,并逐步使之趋于规范化、制度化、法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利益群体 中国改革 精神文明建设 物质文明建设 价值规律 2000年 解决矛盾
下载PDF
西方哲学文化心态变迁与科学发展
19
作者 邵长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第2期4-6,共3页
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从蒙昧趋向文明的历史,科学的发展催生了人类文化内涵和心态的变革。论文结合科学发展分析了西方哲学文化心态在面对自然、人类、科技本身与人类文明、本土文化与外域文化四个方面的演变,其反思性的结论对于... 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从蒙昧趋向文明的历史,科学的发展催生了人类文化内涵和心态的变革。论文结合科学发展分析了西方哲学文化心态在面对自然、人类、科技本身与人类文明、本土文化与外域文化四个方面的演变,其反思性的结论对于人类文明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哲学 文化心态 文明
下载PDF
自由的现实性及其政治社会意义——基于黑格尔与马克思之自由观的辨析
20
作者 许斗斗 苏仕超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8-134,共7页
对自由的现实性思考,核心问题在于阐释个体自由与整体自由、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黑格尔把“具体自由”依附于国家的实体,这种自由本质上只是“绝对精神”的派生物,只是在唯心主义的肠道中“蠕动”;马克思的现实性自由是对现存社会阶... 对自由的现实性思考,核心问题在于阐释个体自由与整体自由、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黑格尔把“具体自由”依附于国家的实体,这种自由本质上只是“绝对精神”的派生物,只是在唯心主义的肠道中“蠕动”;马克思的现实性自由是对现存社会阶级性的关注及超越,以建构一个个体自由与整体自由相统一的“真正的共同体”。在自由与人的解放问题上,黑格尔仅停留在政治自由的层面,马克思则通过社会自由来呈现人的彻底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黑格尔 自由 现实性 “真正的共同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