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让传染病远离人群——营口市人大常委会《传染病防治法》执法检查纪实
1
作者 李燃 《辽宁人大》 2010年第8期24-25,共2页
《传染病防治法》是一部维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法律,特别是在近些年屡屡发生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的情况下,人民群众对这部法律的贯彻实施格外关注。因此,营口市人大常委会将其作为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安排的两次执法检... 《传染病防治法》是一部维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法律,特别是在近些年屡屡发生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的情况下,人民群众对这部法律的贯彻实施格外关注。因此,营口市人大常委会将其作为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安排的两次执法检查活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防治法》 市人大常委会 执法检查 营口 纪实 人群 人民群众 传染性疾病
原文传递
以关注民生为己任 切实维护群众权益——营口市人大常委会监督解决群众办房照难
2
作者 张绍华 《辽宁人大》 2010年第11期19-20,共2页
近年来,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营口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人民群众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市区未及时确权登记的房屋越来越... 近年来,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营口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人民群众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市区未及时确权登记的房屋越来越多,部分市民购房后,不能如期取得房照,房屋产权无法得到确认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人大常委会 群众权益 关注民生 营口 辽宁沿海经济带 监督 维护 房屋产权
原文传递
加强永远角生态保护支持沿海经济带建设——营口市人大常委会就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形成《决议》纪实
3
作者 聂云会 《辽宁人大》 2010年第7期20-21,共2页
营口市人大常委会在2010年3月23日举行的本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调整永远角区域生态保护范围的报告》,并作出了《关于市政府〈关于调整永远角区域生态保护范围的报告〉的决议》,这在人大常委会过去... 营口市人大常委会在2010年3月23日举行的本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调整永远角区域生态保护范围的报告》,并作出了《关于市政府〈关于调整永远角区域生态保护范围的报告〉的决议》,这在人大常委会过去的监督工作实践中是从来没有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人大常委会 生态保护 《决议》 市政府 经济带建设 营口 纪实 沿海
原文传递
吴体诗:杜甫提供的又一种七律范本
4
作者 党学谦 《中国韵文学刊》 2018年第1期22-28,共7页
杜甫有一首题目为《愁》的七律,题下自注曰:"强戏为吴体"。其格律与通常的七律规则,多有不合。杜甫七律中的此类诗,岳麓书社1987年版的《杜工部集》中,有41首。存在失替的句子56个,失对的联句18副,失粘的地方32处,三平脚27处... 杜甫有一首题目为《愁》的七律,题下自注曰:"强戏为吴体"。其格律与通常的七律规则,多有不合。杜甫七律中的此类诗,岳麓书社1987年版的《杜工部集》中,有41首。存在失替的句子56个,失对的联句18副,失粘的地方32处,三平脚27处。还有2首犯"孤平"。古今学者多认为吴体诗属"非正律""拗律",然而这种看法未必能获得杜甫的首肯。杜甫只说了"吴体"二字,并未说它是拗体。杜甫对于吴体七律的探索,使之成为七律的一种新的范本。当代写七律的人甚多,如果过分强调格律,会形成一种导向,不利于诗的发展。杜甫"戏为吴体"的意义和价值,应在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体 吴体七律 普通七律 范本
下载PDF
依法规范人大监督工作
5
作者 王恩来 《辽宁人大》 2011年第9期12-12,共1页
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是由法律规定的,必须依法进行。无论是监督方法、监督程序还是监督工作中形成的文本,倘若没有法律依据,或不符合法律规定,都无法获得法律效力。基于这一认识,在深入学习《监督法》的基础上,今年以... 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是由法律规定的,必须依法进行。无论是监督方法、监督程序还是监督工作中形成的文本,倘若没有法律依据,或不符合法律规定,都无法获得法律效力。基于这一认识,在深入学习《监督法》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我们对监督工作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大监督工作 依法规范 “一府两院” 法律规定 人大常委会 《监督法》 监督方法 监督程序
原文传递
忠实履职是人大代表的神圣使命
6
作者 任丽 王国良 《辽宁人大》 2010年第8期32-32,共1页
王永达,现任营口市鲅鱼圈区芦屯镇范屯村党支部书记。自2007年10月当选鲅鱼圈区人大代表以来,他经常以走访群众或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应敏感、意见大的问题,他积极做好解释、说明和说服工作,并及... 王永达,现任营口市鲅鱼圈区芦屯镇范屯村党支部书记。自2007年10月当选鲅鱼圈区人大代表以来,他经常以走访群众或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应敏感、意见大的问题,他积极做好解释、说明和说服工作,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对能在本村解决的问题,他力争在村委会处理,快速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人大代表 履职 忠实 村党支部书记 2007年 说服工作 鲅鱼圈 营口市
原文传递
加强对人大监督工作的通报和公布工作
7
作者 孟凡利 《辽宁人大》 2007年第5期12-12,共1页
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要想充分体现我国宪法的这一基本精神,首要的是各级人大和“一府两院”的工作要向社会公开,保证人民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的知情权。监督法对应... 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要想充分体现我国宪法的这一基本精神,首要的是各级人大和“一府两院”的工作要向社会公开,保证人民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的知情权。监督法对应向人大代表通报、向社会公布的事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对于满足人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知情要求,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大监督工作 通报 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事务 管理经济 “一府两院” 基本精神 国家事务
原文传递
孔子“正名”考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恩来 《理论界》 2010年第2期120-123,共4页
"正名"是孔子的政治主张。更准确地说,是孔子总结、认定的为政要件或"先手"。古往今来,这一主张虽颇受关注,几成"名学",但在具体内涵的理解上却众说纷纭,使原本简明的问题变得十分复杂而迷离。为了方便讨论,先将其出处征引如下:
关键词 “正名” 孔子 政治主张 名学 原本
原文传递
情信而辞巧——孔子的语言学说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恩来 《理论界》 2009年第6期110-111,共2页
作为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对语言格外重视。在他列举自己门下十住高材生的专长时,就将“言语”与“德行”、“政事”、“文学”并列,后被称为“孔门四科”。
关键词 语言 孔子 学说 “德行” “言语” 思想家 教育家 列举
原文传递
仁者爱人——孔子的核心价值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恩来 《理论界》 2009年第3期152-153,共2页
“仁”是产生较早的汉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均有发现,但在春秋之前使用较少。今文《尚书》中有一见,即“予仁若考”。僻经》中有两见,即“洵美且仁”和“其人美且仁”。将“仁”与“美”并举,显系指人的优秀品德,但具体内涵不详。... “仁”是产生较早的汉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均有发现,但在春秋之前使用较少。今文《尚书》中有一见,即“予仁若考”。僻经》中有两见,即“洵美且仁”和“其人美且仁”。将“仁”与“美”并举,显系指人的优秀品德,但具体内涵不详。到春秋时期,“仁”的使用日渐多了起来,但给“仁”以明确定义并将其作为中心观念予以推行的,是孔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者爱人 核心价值观 孔子 《尚书》 春秋时期 甲骨文
原文传递
“中庸”的文脉传承
11
作者 王恩来 《理论界》 2009年第7期140-141,共2页
清华大学受赠的战国竹简尚未清理完毕,其中的一些内容就引起学者的重视和讨论。特别是被清理小组试题的《保训》,成为热议的焦点。从公布的文字看,《保训》系周文王的遗言,主要内容是通过对舜和微两位历史人物“得中”、“归中”的... 清华大学受赠的战国竹简尚未清理完毕,其中的一些内容就引起学者的重视和讨论。特别是被清理小组试题的《保训》,成为热议的焦点。从公布的文字看,《保训》系周文王的遗言,主要内容是通过对舜和微两位历史人物“得中”、“归中”的实践概述.引导武王树立中道治国的政治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传承 文脉 清华大学 历史人物 政治理念 周文王 清理
原文传递
学而不厌——孔子乐学的审美境界
12
作者 王恩来 《理论界》 2009年第12期112-113,共2页
《论语》首篇首章,是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门弟子如此编排,虽未必如今人著书立说,欲以此开宗明义,但显然也不是随意的。孔子在其晚年的自我总结中就这样言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面而知... 《论语》首篇首章,是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门弟子如此编排,虽未必如今人著书立说,欲以此开宗明义,但显然也不是随意的。孔子在其晚年的自我总结中就这样言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面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立志于学习,是孔子人生进境的起点,也是孔子的生活常态和人生之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审美境界 乐学 《论语》 著书立说 《为政》 生活常态 知天命
原文传递
生民未有——孔子的历史地位与历史影响
13
作者 王恩来 《理论界》 2009年第11期152-153,共2页
孔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是举世公认的历史文化巨擘。对这样的结论,虽有人怀疑乃至否定,如西方的黑格尔、中国的秦始皇和文革中的毛泽东,但来自他们的嘲讽、扼杀和批判,均未能达至预期目的。近些年来持续兴盛的孔... 孔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是举世公认的历史文化巨擘。对这样的结论,虽有人怀疑乃至否定,如西方的黑格尔、中国的秦始皇和文革中的毛泽东,但来自他们的嘲讽、扼杀和批判,均未能达至预期目的。近些年来持续兴盛的孔子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 孔子 哲学家 思想家 教育家 黑格尔 毛泽东 秦始皇
原文传递
今之孝者——孔子对“孝”的发明与引导
14
作者 王恩来 《理论界》 2009年第5期134-135,共2页
最近一段时间,有三件事情让我闻之便想起本文的命题。一是某地党委将“孝”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品行的标准,不孝之人不能提拔重用:二是中州大学一位老教授,退休后带着92岁的父亲周游七省讲孝道;三是鲍尔吉·原野在报上发表一篇倡... 最近一段时间,有三件事情让我闻之便想起本文的命题。一是某地党委将“孝”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品行的标准,不孝之人不能提拔重用:二是中州大学一位老教授,退休后带着92岁的父亲周游七省讲孝道;三是鲍尔吉·原野在报上发表一篇倡孝的文章:《哪一种爱更为稀缺》。官员、学者和作家不约而同地呼唤孝道,这或许说明,眼下,在一些国人心中,“孝”已经有些迷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 引导 发明 孔子 领导干部 退休后 孝道 时间
原文传递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孔子的处世之道
15
作者 王恩来 《理论界》 2009年第4期160-161,共2页
在北京奥运会50米步枪三姿比赛中,美国选手马修·埃蒙斯在遥遥领先的情况下,因最后一枪的失误而与金牌无缘。这枚金牌虽最终落入中国选手的囊中,但多数中国人并未因此而幸灾乐祸,相反,马修与其美丽的妻子卡特琳娜,成为媒体刻... 在北京奥运会50米步枪三姿比赛中,美国选手马修·埃蒙斯在遥遥领先的情况下,因最后一枪的失误而与金牌无缘。这枚金牌虽最终落入中国选手的囊中,但多数中国人并未因此而幸灾乐祸,相反,马修与其美丽的妻子卡特琳娜,成为媒体刻意追棒的偶像。这完全来自马修夫妇失败后的优雅表现:在经过暂短的错谔之后,马修先是绅士般地向中国选手祝贺,然后径直走向冲下看台的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世之道 孔子 北京奥运会 中国人 马修 选手 金牌 妻子
原文传递
形状末也——孔子的公众形象与自我认知
16
作者 王恩来 《理论界》 2009年第10期136-137,共2页
孔子长什么样?自从孔子成为历史文化名人始,这一问题就引起许多人的探究。由于春秋时期尚无绘像技术——这一技术大约是从汉代起才有的,故人们对孔子形象的描绘,只能凭借零星的记录和想象。最早的一则记录,
关键词 孔子形象 自我认知 公众形象 形状 文化名人 春秋时期 技术 汉代
原文传递
政者正也——孔子对政治家的品格期待与塑造
17
作者 王恩来 《理论界》 2009年第9期134-135,共2页
我国古代长期处于人治为主的社会,人治社会的主要政治特点.是统治者或统治集团主要成员的个人品行能够决定国之兴衰和政事成败。对此。孔子曾总结说:“其人存,则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中庸》)基于这一认识... 我国古代长期处于人治为主的社会,人治社会的主要政治特点.是统治者或统治集团主要成员的个人品行能够决定国之兴衰和政事成败。对此。孔子曾总结说:“其人存,则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中庸》)基于这一认识.孔子十分重视为政者的品格修养。认为“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泰伯》)即使一个人的才华可与周公媲美,如果骄傲而又吝啬,也就不值得欣赏了。对此,孔子有更为精辟的概括:“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宪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格修养 孔子 政治家 期待 个人品行 统治集团 政治特点 《中庸》
原文传递
钓而不纲——孔子的仁政主张
18
作者 王恩来 《理论界》 2009年第8期132-133,共2页
孔门弟子记孔子行事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这一记录告诉我们,孔子是喜好渔猎活动的,孔子的渔猎活动是有节制的。
关键词 孔子 主张 仁政 渔猎 弟子 论语 节制
原文传递
孔子先世考
19
作者 王恩来 《理论界》 2010年第3期140-143,共4页
对孔子的出身,大抵有三种说法。一曰"布衣",二曰"圣人之后",三曰"奴隶主贵族"。"布衣"即平民。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附记的感言中说:"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这是比较普遍的认识。“圣人之后”最初见于《左... 对孔子的出身,大抵有三种说法。一曰"布衣",二曰"圣人之后",三曰"奴隶主贵族"。"布衣"即平民。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附记的感言中说:"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这是比较普遍的认识。“圣人之后”最初见于《左传·昭公七年》,鲁大夫孟僖子在临终前嘱咐其子要师从孔子时说:“吾闻将有达者孔丘,圣人之后,而灭于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先世 圣人 奴隶主 司马迁 普遍 大夫
原文传递
孔子“相鲁”考
20
作者 王恩来 《理论界》 2010年第1期131-133,共3页
孔子曾一度在鲁国代行卿相之职,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有明确记载。但近代以来。不断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钟肇鹏先生在其《孔子系年》中,就征引了毛奇龄、江永、崔述等人的异见,概括起来,即认为春秋之时无以“相”名官者,且... 孔子曾一度在鲁国代行卿相之职,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有明确记载。但近代以来。不断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钟肇鹏先生在其《孔子系年》中,就征引了毛奇龄、江永、崔述等人的异见,概括起来,即认为春秋之时无以“相”名官者,且《孔子世家》所言之“定公十四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世家》 近代以来 钟肇鹏 毛奇龄 “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