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内侧半月板中央化治疗膝骨关节炎
1
作者 朱黎明 管捷 +2 位作者 陈亿民 马海涛 叶家宽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73-178,共6页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high tibial osteotomy,HTO)联合内侧半月板中央化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KOA患者26例,其中行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下半月板...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high tibial osteotomy,HTO)联合内侧半月板中央化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KOA患者26例,其中行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下半月板中央化手术14例为中央化组,男8例,女6例,年龄(50.2±1.4)岁,随访时间(16.8±4.0)个月;仅行胫骨高位截骨术12例患者为对照组,男6例,女6例,年龄(50.9±1.8)岁,随访时间(19.0±4.8)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前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膝关节2000IKDC评分、MRI、股骨胫骨角(femur tibia angle,FTA)、髋膝踝角(hip knee ankle angle,HKA)等放射学影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获Ⅰ期愈合,无并发症。中央化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65.0±2.1)min vs (52.0±2.1)min,P<0.05]。中央化组内侧半月板外突减少值明显高于对照组[(2.8±1.4)mm vs(1.1±2.2)mm,P<0.05]。两组FTA、HKA、膝关节Lyshlom评分、膝关节2000 IKD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膝关节Lyshlom评分、膝关节2000 IKDC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内侧半月板中央化可改善早期KOA内侧半月板外突,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中远期疗效仍需要多病例的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高位截骨 半月板外突 半月板中央化 膝骨关节炎 保膝
下载PDF
经伤椎与跨伤椎固定对椎体形态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管功奎 崔永锋 +2 位作者 朱宝华 包士忻 刘昌华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比较经伤椎与跨伤椎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椎体形态的远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8例单一椎体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跨伤椎固定(A组)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21~60岁,平均(43.5±... 目的:比较经伤椎与跨伤椎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椎体形态的远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8例单一椎体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跨伤椎固定(A组)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21~60岁,平均(43.5±8.6)岁;经伤椎固定(B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4~57岁,平均(42.0±7.4)岁。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5个月。在手术前、手术后1周及随访结束时,分别对两组病例的椎体高度、终板夹角、神经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在手术前A、B两组间椎体高度、终板夹角及神经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1周及随访结束时,两组在椎体高度、终板夹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B组椎体高度、终板夹角明显优于A组(P<0.05);两组间在神经功能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与跨伤椎固定相比,具有复位效果好,固定牢靠,远期椎体形态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经皮逆行髋臼前柱螺钉的应用解剖与临床 被引量:5
3
作者 祖罡 毕大卫 +5 位作者 郑琦 王辉 陈亿民 魏威 韩雷 廖胜辉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9-652,共4页
目的应用优化计算机辅助解剖测量技术,为经皮逆行髋臼前柱螺钉内固定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骨盆CT数据40份,进行精确的三维重建得到骨盆模型。首先为使用单螺钉的内固定方法设计特定的最优化目标函数,并在约束条件下自动计算其最佳... 目的应用优化计算机辅助解剖测量技术,为经皮逆行髋臼前柱螺钉内固定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骨盆CT数据40份,进行精确的三维重建得到骨盆模型。首先为使用单螺钉的内固定方法设计特定的最优化目标函数,并在约束条件下自动计算其最佳经皮逆行螺钉位置。统计分析测量结果,并设计解剖测量参考体系。结果经皮逆行髋臼前柱螺钉的入钉点在耻骨上支耻骨结节与髂耻隆起中点处的闭孔嵴上,出钉点在髂前上下棘之间切迹与坐骨大切迹连线中点上方,其连线即为髋臼前柱纵轴。该线与弓状线接近平行,其进针方向与出钉点-髂前下棘连线为(42.84±2.61)°,与出钉点-髂结节连线为(31.96±2.58)°。螺钉骨内段长度为(101.12±7.28)mm。结论优化计算机辅助解剖测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测量技术,克服了传统手工实物解剖测量的很多缺点,便于设计解剖测量参考体系和制定临床手术方案。经皮逆行髋臼螺钉技术可用于髋臼前柱骨折的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前柱 计算机辅助测量 三维重建
下载PDF
胸腰段结核术后未愈原因探讨及对策 被引量:6
4
作者 费骏 赖震 +2 位作者 毕大卫 沈健 魏威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6期521-525,共5页
目的:分析胸腰段结核术后未愈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2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术后未愈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例,女7例;年龄42~65岁,平均51.3岁;初次手术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腰段骨质破坏、椎旁脓肿形... 目的:分析胸腰段结核术后未愈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2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术后未愈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例,女7例;年龄42~65岁,平均51.3岁;初次手术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腰段骨质破坏、椎旁脓肿形成、后凸畸形及神经功能损害,其中11例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例行病灶清除加自体髂骨移植术。术后2~6个月分别发现内固定松动、融合失败、椎旁脓肿形成及血沉升高而再次入院。予以调整抗痨方案,其中2例予多次脓肿穿刺利福平针局部灌注治疗,10例行再次手术病灶清除及调整内固定治疗。结果:经1~2.5年(平均1.8年)随访。9例最终获得治愈。3例术后2~4个月又发现血沉升高,椎旁脓肿形成再次住院治疗,脓肿培养发现对2种以上药物耐药,调整抗痨方案后,治疗效果仍不理想。结论:术前抗痨不充分、营养状况不良,术中病灶清除不彻底、固定方式不合理,术后病灶引流不畅、抗痨不规则及结核杆菌耐药是造成胸腰段结核术后不愈的主要原因。术前应全面评估患者局部及全身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确保术中彻底清除病灶、重建脊柱稳定、解除脊髓压迫,配合术后有效、足程、规则、联合化疗是保证脊柱结核治愈的重要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外科手术 再手术 药物疗法 联合
下载PDF
三氯醋酸-丙酮沉淀法用于骨组织蛋白的提取 被引量:6
5
作者 崔永锋 杨贞 +2 位作者 朱宝华 肖鲁伟 童培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三氯醋酸-丙酮沉淀法提取骨组织蛋白的可行性和效率。方法采用盐酸脱钙法和三氯醋酸-丙酮沉淀法,分别用于骨组织蛋白的提取,并对两种方法的提取效率进行对比。结果三氯醋酸-丙酮沉淀法可获得较高的骨蛋白提取率,与盐酸脱钙法相... 目的探讨三氯醋酸-丙酮沉淀法提取骨组织蛋白的可行性和效率。方法采用盐酸脱钙法和三氯醋酸-丙酮沉淀法,分别用于骨组织蛋白的提取,并对两种方法的提取效率进行对比。结果三氯醋酸-丙酮沉淀法可获得较高的骨蛋白提取率,与盐酸脱钙法相比,分子条带分布范围相近,且不受骨髓造血组织影响。结论三氯醋酸-丙酮沉淀法可以用于骨组织蛋白质组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醋酸-丙酮沉淀法 骨组织 蛋白提取
下载PDF
经喙突肩胛骨关节盂螺钉内固定的最优化计算机辅助测量 被引量:3
6
作者 陈亿民 洪俊毅 +4 位作者 毕大卫 马海涛 廖胜辉 王辉 祖罡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最优化计算机辅助解剖测量技术,为经喙突肩胛骨关节盂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肩胛骨CT数据30份,进行精确的三维重建得到肩胛骨数字模型。首先为使用单螺钉的内固定方法设计最优化目标函数,并在约束条件下自动计算其... 目的探讨最优化计算机辅助解剖测量技术,为经喙突肩胛骨关节盂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肩胛骨CT数据30份,进行精确的三维重建得到肩胛骨数字模型。首先为使用单螺钉的内固定方法设计最优化目标函数,并在约束条件下自动计算其最佳位置;然后结合主元分析,搜索和确定使用双螺钉内固定方法的进钉位置;最后用统计方法分析测量结果,并设计新的解剖测量参考体系。结果使用单螺钉时,进针点P到肩峰前外侧最突起点X的距离为(39.15±2.28)mm、到喙突前内点Y为(28.66±2.68)mm、到上角点Z为(61.13±6.57)mm;PX、PY之间的夹角为(81.27±7.15)°,PX、PZ之间的夹角为(133.27±6.84)°;对于进钉方向,螺钉与PX的夹角为(104.08±4.41)°,与PY的夹角为(101.29±3.51)°,与PZ之间的夹角为(76.23±5.03)°。使用双螺钉时,进针点E与原单螺钉的进针点之间的距离为(5.12±1.37)mm,进针点F与原单螺钉的进针点之间的距离为(3.88±0.94)mm;两进针点的连线与长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27.41±3.51)°。结论最优化计算机辅助解剖测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测量技术,克服了传统手工实物解剖测量的很多缺点,并且方便设计新的解剖测量参考体系和临床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 关节盂 喙突 螺钉内固定 计算机辅助测量 最优化方法
下载PDF
颈椎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应用和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魏威 毕大卫 +1 位作者 郑琦 祖罡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5期400-402,共3页
有限元分析法(FEA)是一种在工程学中广泛应用的方法,最初应用于模拟并且解决各种工程力学、热学、电磁学等物理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将一个由无数个质点组成并且由无限个自由度连续体近似为有限个单元所组成的集体。后来逐渐将有限元方法... 有限元分析法(FEA)是一种在工程学中广泛应用的方法,最初应用于模拟并且解决各种工程力学、热学、电磁学等物理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将一个由无数个质点组成并且由无限个自由度连续体近似为有限个单元所组成的集体。后来逐渐将有限元方法应用于骨科生物力学的研究,建立了最早的颈椎有限元模型。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突飞猛进,有限元法在颈椎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利用日益广泛与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有限元分析 计算机模拟 综述文献
下载PDF
经皮逆行髋臼前柱螺钉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辉 祖罡 +4 位作者 毕大卫 郑琦 陈亿民 魏威 韩雷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0期807-809,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逆行髋臼前柱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1月对伴有髋臼前柱骨折的27例患者进行了经皮逆行髋臼前柱螺钉固定治疗,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龄20~61岁,平均35岁。按髋臼骨折Tile分型:A型5例,B型18例,C... 目的:探讨经皮逆行髋臼前柱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1月对伴有髋臼前柱骨折的27例患者进行了经皮逆行髋臼前柱螺钉固定治疗,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龄20~61岁,平均35岁。按髋臼骨折Tile分型:A型5例,B型18例,C型4例。对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及螺钉位置进行观测。结果:术后摄骨盆入口位及出口位X线片并行CT检查,所有骨折复位良好。骨折复位根据Matta标准:优10例,良15例,差2例。所有骨折愈合,术后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及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经皮逆行髋臼前柱螺钉技术具有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固定可靠等优点,可以有效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髌骨骨折治疗中对张力带原理的误解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利明 崔永锋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2期125-127,共3页
克氏针张力带是治疗髌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张力带原理却一直被错误解读。传统张力带原理认为张力带通过功能锻炼使骨折块的分离力转化压应力。但偏心固定和关节面开裂是其最大缺点,在静息和运动时都会使骨块分离,形成没有压力的裂... 克氏针张力带是治疗髌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张力带原理却一直被错误解读。传统张力带原理认为张力带通过功能锻炼使骨折块的分离力转化压应力。但偏心固定和关节面开裂是其最大缺点,在静息和运动时都会使骨块分离,形成没有压力的裂隙。功能锻炼并不能使骨折块的分离力转化为压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骨折 骨固定钢丝 张力带
下载PDF
两种不同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海涛 姚晓聪 +1 位作者 刘道君 陈亿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5期332-333,共2页
关键词 锁骨钩钢板 肩锁关节脱位 关节间隙 内固定 手术方法
下载PDF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10
11
作者 许桦 陈亿民 +1 位作者 翟利锋 毕大卫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5期456-459,共4页
目的 :介绍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结果 ,总结治疗的经验与教训。方法 :随访自2008年至2013年经治的26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29~55岁,平均40.7岁。所有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或异体肌腱重建交叉韧... 目的 :介绍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结果 ,总结治疗的经验与教训。方法 :随访自2008年至2013年经治的26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29~55岁,平均40.7岁。所有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或异体肌腱重建交叉韧带,并同时修补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及处理内外侧复合体损伤。9例分期手术,其余均采取Ⅰ期手术处理所有损伤。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结果:26例均获随访,时间为0.8~3.2年,平均1.6年,手术平均等待时间为1.2个月。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42.5±4.5(33~48分),终末随访时78.1±3.9(57~95分),随访时评分提高。术后关节活动度均超过90°,内外翻试验正常或接近正常,所有患者在屈70°时Lachman试验阴性。结论 :膝关节韧带多发损伤应首选关节镜下Ⅰ期重建;如无法Ⅰ期同时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则Ⅰ期先重建后交叉韧带,Ⅱ期重建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因多种原因易漏诊,避免因术前准备不充分而分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 关节镜
下载PDF
退变椎间盘中新生血管与VEGF、bFGF表达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凤龙 杨育生 +2 位作者 马遇伯 孟庆刚 于永华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79-482,共4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VEGF、bFGF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的意义及其与新生血管的关系。方法将58例来源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中所取得的椎间盘组织,与12个取自腰椎骨折脱位行前路手术者(6例)的正常椎间盘(L1~5)组织进行对比。通过... 目的观察并探讨VEGF、bFGF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的意义及其与新生血管的关系。方法将58例来源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中所取得的椎间盘组织,与12个取自腰椎骨折脱位行前路手术者(6例)的正常椎间盘(L1~5)组织进行对比。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检测各自椎间盘组织中的VEGF、bFGF的表达。结果年龄与CD34、VEGF、bFGF表达阳性率无关(P〉0.05)。病程超过1年者CD34、VEGF阳性率明显低于1年以内者(P〈0.05),bFGF阳性率与病程无关。游离型与突出型CD34、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隆起型(P〈0.05),bFGF阳性率在3种突出类型间无明显差异(P〉0.05)。CD34、VEGF和bFGF阳性率两两相关(P〈0.05)。结论VEGF与bFGF参与了退变椎间盘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并可能有协同作用,提示VEGF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启动作用,而bFGF的作用则贯穿椎间盘退变整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 免疫组织化学 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椎间盘镜下激光汽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宝华 管功奎 +3 位作者 崔永锋 刘敏波 王俊 刘昌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3期348-348,共1页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对21例旁外型或周围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盘镜下激光汽化手术,笔者对疗效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镜 激光汽化术
下载PDF
创伤性浮肩的手术治疗与重建 被引量:4
14
作者 翟利锋 许桦 +1 位作者 陈亿民 毕大卫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 :探讨浮肩损伤的外科治疗策略及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12例浮肩患者,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22-45岁,平均31.7岁。术前X线及二三维CT提示11例为同侧锁骨骨折并肩胛颈骨折,1例... 目的 :探讨浮肩损伤的外科治疗策略及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12例浮肩患者,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22-45岁,平均31.7岁。术前X线及二三维CT提示11例为同侧锁骨骨折并肩胛颈骨折,1例为肩胛颈骨折合并同侧肩锁关节脱位。观察其术后并发症,并采用Herscvici功能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15个月。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无感染、钢板及螺钉松动和断裂发生。根据Herscvici等功能评价标准,肩关节功能恢复优9例,良2例,可1例。结论:外科治疗重建浮肩患者肩关节及周边的解剖结构和稳定性,可以缩短肩关节制动及固定时间,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肩关节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经喙突肩胛骨关节盂螺钉微创技术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亿民 洪俊毅 +3 位作者 毕大卫 祖罡 王辉 王以进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 评估肩胛骨关节盂IderbergⅢ型骨折3种不同螺钉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将5具成人新鲜尸体肩胛骨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D组)先行稳定性测试,然后制成肩胛骨关节盂IderbergⅢ型骨折模型,并先后按A、B、C 3种固定方式固定... 目的 评估肩胛骨关节盂IderbergⅢ型骨折3种不同螺钉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将5具成人新鲜尸体肩胛骨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D组)先行稳定性测试,然后制成肩胛骨关节盂IderbergⅢ型骨折模型,并先后按A、B、C 3种固定方式固定后进行稳定性测试.A组:采用1枚经喙突肩胛骨关节盂拉力螺钉固定,B组:采用2枚经喙突肩胛骨关节盂拉力螺钉固定,C组:采用1枚不经喙突的肩胛骨关节盂拉力螺钉固定.最后将各组依次安装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轴向压缩试验、弯曲试验和扭转试验,利用传感器检测骨折处的位移、应变、强度和刚度,并将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的各项数值最理想,其次为A组,再次为C组(均P<0.01),而且B组轴向压缩试验的应变和位移、弯曲试验的应变、压缩强度、弯曲强度、压缩刚度和弯曲刚度数值与D组相接近(P >0.05).结论 经喙突肩胛骨关节盂2枚螺钉固定肩胛骨关节盂IderbergⅢ型骨折稳定可靠,可作为微创治疗该类骨折的一种较理想的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 关节盂 骨折 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腰椎侧后路椎体部分切除治疗严重腰椎骨折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俊 朱宝华 刘敏波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6期425-426,共2页
腰椎骨折是脊柱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严重腰椎骨折在临床较为少见,但治疗方法非常棘手。前路、后路和前后路联合固定的选择一直争议不断,随着材料学和生物力学的发展及手术技巧的提高,采用腰椎后路入路,侧后路椎体切除、复位、钛网植骨... 腰椎骨折是脊柱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严重腰椎骨折在临床较为少见,但治疗方法非常棘手。前路、后路和前后路联合固定的选择一直争议不断,随着材料学和生物力学的发展及手术技巧的提高,采用腰椎后路入路,侧后路椎体切除、复位、钛网植骨支撑、椎弓根内固定不但具有前路的减压及确切融合作用,还具有后路稳定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骨折 椎板切除术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骨转移瘤患者尿羟脯氨酸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道君 华锦明 《实用癌症杂志》 2003年第6期611-613,共3页
目的 探讨骨转移瘤患者尿羟脯氨酸 (uHOP)水平测定在评估骨转移瘤患者病情进展与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对3 5例正常成人 ,2 0例原发肿瘤及 2 0例骨转移瘤患者的uHOP、血清AKP活性和Ca2 + 浓度进行检测 ,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正常成... 目的 探讨骨转移瘤患者尿羟脯氨酸 (uHOP)水平测定在评估骨转移瘤患者病情进展与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对3 5例正常成人 ,2 0例原发肿瘤及 2 0例骨转移瘤患者的uHOP、血清AKP活性和Ca2 + 浓度进行检测 ,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正常成人组uHOP水平为 ( 2 4.16± 9.91)mg/L ,原发肿瘤组为 ( 3 4.97± 18.5 4)mg/L ,两者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 ;骨转移瘤组uHOP水平为 ( 67.5 8± 2 6.3 6)mg/L ,明显升高 ,与正常成人组及原发肿瘤组比较 ,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羟脯氨酸 (HOP)是骨胶原转换的特异性敏感指标。uHOP水平对鉴别骨转移瘤和监测病情有参考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瘤 尿羟脯氨酸 检测 骨胶原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对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俊 任鹏 陈增海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4期495-495,共1页
关键词 肩胛骨骨折 手术治疗 CT三维重建 非手术方法治疗 肩关节功能障碍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图像 肩部损伤
下载PDF
股骨头坏死特殊结构的组织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永锋 朱宝华 +2 位作者 管功奎 肖鲁伟 童培建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669-672,共4页
目的 研究人股骨头坏死特殊结构的病理特征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73个股骨头坏死标本,按抽签法随机抽取13个(按ARCO分期,Ⅲ期5例,Ⅳ期8例),其中7例激素性(男5例,女2例),6例酒精性(均为男性),年龄为30~72岁,平均45.5岁.... 目的 研究人股骨头坏死特殊结构的病理特征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73个股骨头坏死标本,按抽签法随机抽取13个(按ARCO分期,Ⅲ期5例,Ⅳ期8例),其中7例激素性(男5例,女2例),6例酒精性(均为男性),年龄为30~72岁,平均45.5岁.2例股骨颈骨折3d内行关节置换术的股骨头作为对照.按照股骨头4分区:(1)负重区软骨面;(2)软骨下坏死中心;(3)修复区(包含肉芽组织带和新生骨);(4)相对正常的头颈区分别取材并制成组织切片,均行HE和Masson染色,在光镜下对囊变、修复带、蘑菇状改变进行观察.结果 囊变、修复带、蘑菇状改变具有不同的病理表现,是股骨头坏死发生过程中的重要病理结构.结论 股骨头坏死特殊病理结构的组织学观察,对研究其病理机制有重要提示意义,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组织病理学 囊变 修复带 蘑菇状改变 光镜观察
下载PDF
颈椎前路钢板椎间融合器系统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浩正 朱宝华 +1 位作者 李毛银 刘道君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3期179-180,共2页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移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