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培养的探究
- 1
-
-
作者
何涛
-
机构
四川省蓬安县实验中学
-
出处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第5期90-90,共1页
-
文摘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领域的不断提升,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是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初中的学习中,历史学科教学相对较为枯燥无味,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学习主动性差。但是初中历史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理解,又有助于我们吸纳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吸取过去的经验。本文主要是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而提出的有效策略。
-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学习兴趣
培养策略
-
分类号
G6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纠正一道错题
- 2
-
-
作者
蒋明斌
-
机构
四川省蓬安县实验中学
-
出处
《中等数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7-17,共1页
-
文摘
本刊1990年3期叶军文中的例5是:求证:不等式
-
关键词
正一道
恒成立
充分条件
充要条
不等式
必要条件
蓬安县
证明过程
非等价
实验中学
-
分类号
G634.60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一道课本习题的演变
- 3
-
-
作者
宋建春
张春华
-
机构
四川省蓬安县实验中学
-
出处
《中学数学(初中版)》
2009年第2期19-20,共2页
-
文摘
中考与竞赛试题变化多端,形式呈多样化,但这些试题都离不开最基本的公理、法则和教材,很多中考、竞赛题在教材上都能找到原型,本文将归纳由一道课本习题演变而生成的各类中考或竞赛试题,以期教师与学生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与学习中予以充分关注、理解,挖掘课本的教育功能.
-
关键词
课本习题
演变
试题变化
竞赛试题
教学改革
教育功能
竞赛题
中考
-
分类号
G634.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聚沙成塔——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 4
-
-
作者
唐华秀
-
机构
四川省蓬安县实验中学
-
出处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08年第11期45-45,共1页
-
文摘
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创造优良的语言环境,提供丰富而纯粹的良性言语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在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量的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条件。
-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全体学生
语言积累
义务教育阶段
语文素养
教育的本质
语言环境
语言潜能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G40-01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也谈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
- 5
-
-
作者
祝爱民
-
机构
四川省蓬安县实验中学
-
出处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09年第12期128-129,共2页
-
文摘
当前,各类学校都在倡导素质教育,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分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的培养,重在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其综合反映便是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
-
关键词
写作训练
语文教学
能力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师
语文能力
素质教育
语文素养
语文素质
-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真、善、美
- 6
-
-
作者
唐永春
-
机构
四川省蓬安县实验中学
-
出处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0年第4期79-80,共2页
-
文摘
真、善、美乃全人类共同追求的品质,教育之目的在于利用各种方式方法传授真、善、美,培养真、善、美,以使全人类处处洋溢着真、善、美。而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为一体的语文学科因其特殊性,在此方面的作用尤为重要。通过长期教学,笔者认为宜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达到培养学生真、善、美之目的。
-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文学科
特殊性
工具性
人文性
人类
培养
教育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要遵循三个原则
- 7
-
-
作者
张雪洁
-
机构
蓬安县实验中学
-
出处
《四川教育》
2011年第1期32-32,共1页
-
文摘
美围著名学者布鲁姆亦曾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成的目标。”由此可见,确定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在新课程下,英语教师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应遵循怎样的原则呢?
-
关键词
课堂教学目标
著名学者
科学合理
英语教师
布鲁姆
新课程
-
分类号
G424.4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历史教学中史料的筛选
- 8
-
-
作者
刘靖
-
机构
蓬安县实验中学
-
出处
《四川教育》
2012年第7期57-57,共1页
-
文摘
史料是历史课堂教学鲜活的血液,是高效历史课堂不竭动力的源泉。史料的恰当筛选和运用,能够拓展历史课堂教学内容,能够给历史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筛选和运用史料?下面,我结合教学实例谈几点方法和体会。
-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史料
筛选
历史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实例
-
分类号
G63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常见问题初探
- 9
-
-
作者
蒋亚雄
-
机构
蓬安县实验中学
-
出处
《俪人(教师)》
2015年第4期104-104,共1页
-
文摘
《初中历史新课标》对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必须实现其全面教育功能,努力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新课标初探
-
分类号
G63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解读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 10
-
-
作者
宋政权
-
机构
四川省蓬安县实验中学
-
出处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09年第8期78-78,共1页
-
文摘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具有德育、智育、美育功能。因此,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也就肩负着德育、智育、美育的重任。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教学质量。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这对改革课常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功不可没的贡献。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改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一核心是不能改变的。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积累,提出“读”“赏”“论”“悟”的课堂教学模式,姑且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究抛砖引玉,与各位同仁共勉。
-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初中
新课标
解读
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学科
美育功能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叙事诗的典范——木兰诗
- 11
-
-
作者
费小林
-
机构
四川省蓬安县实验中学
-
出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第6期20-21,共2页
-
文摘
《木兰诗》情节完整,它紧紧围绕着木兰的形象着墨,有时“惜墨似金”,极其简练;有时又“泼墨如水”,尽力铺排。它紧扣“木兰是女郎”来刻画木兰心理,塑造性格鲜明而又有血有肉的木兰形象。正是因为木兰既有英雄之气,又有儿女之情,才使得这一形象更为鲜活、丰满。它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使用了民歌中常用的一问一答、连锁、排比、重叠等手法,语言也丰富多彩。
-
关键词
《木兰诗》
情节完整详略分明
人物丰满
性格鲜明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紫色泡泡飘
- 12
-
-
作者
李琳斯
-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实验中学
-
出处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08年第3期28-28,共1页
-
文摘
天空下起了雨,粗线条的密雨跌落在地,溅起朵朵水花,湿了我房间的玻璃。玻璃上形成一层雾气,上面布满了一条条水雾的划痕。
-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作文教学
佳作赏析
-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由“泵站问题”衍生的试题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宋建春
张春华
-
机构
四川省蓬安县实验中学
-
出处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
2009年第6期36-38,共3页
-
文摘
数学题千千万,中考、竞赛题变化多端,但都离不开最基本的原理、法则及教材,很多中考、竞赛题都能在教材上找到原型,本文拟总结由课本探究性问题演变成的中考题.
-
关键词
试题
泵站
探究性问题
中考题
竞赛题
数学题
教材
课本
-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TV675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
-
题名欲穷千里目,更上几层楼?
- 14
-
-
作者
蔡嘉禄
-
机构
四川省蓬安县实验中学
-
出处
《高中数学教与学》
2004年第10期49-49,共1页
-
-
关键词
诗句
王之涣
寓意
唐朝
人口
诗人
-
分类号
G634.6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