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微循环的变化及SAH后一氧化氮(NO)的表达对早期脑损伤(EBI)及脑微循环的影响。方法:8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组,2组再分为术后1、6、24、72 h 4个亚组,各10只。手术组采用枕大池注血法...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微循环的变化及SAH后一氧化氮(NO)的表达对早期脑损伤(EBI)及脑微循环的影响。方法:8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组,2组再分为术后1、6、24、72 h 4个亚组,各10只。手术组采用枕大池注血法制备兔SAH模型,假手术组采用相同方法注射0.9%氯化钠溶液制备模型。然后行全脑CT灌注成像,比较各组血流量(CBF)、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NO含量,并分析NO与CBV、CBF、MTT、TTP相关性。结果:手术组CBV与CBF在术后1、6、24、72 h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MTT高于假手术组(P<0.05~P<0.01);手术组TTP在术后24 h和72 h均高于假手术组间(P<0.01和P<0.05)。假手术组在术后1、6、24、72 h NO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手术组兔在术后24 h和72 h NO含量有所回升(P<0.01);术后1、6、24、72 h手术组NO含量均明显低于相应假手术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手术组NO与MTT呈负相关关系(r=-0.854,P<0.05),与CBF呈正相关关系(r=0.786,P<0.05)。结论:CT灌注能早期发现SAH后局部脑缺血,反映SAH后EBI的病理进展程度。NO一定程度上影响SAH后微循环的改变及EBI的进展程度。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微循环的变化及SAH后一氧化氮(NO)的表达对早期脑损伤(EBI)及脑微循环的影响。方法:8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组,2组再分为术后1、6、24、72 h 4个亚组,各10只。手术组采用枕大池注血法制备兔SAH模型,假手术组采用相同方法注射0.9%氯化钠溶液制备模型。然后行全脑CT灌注成像,比较各组血流量(CBF)、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NO含量,并分析NO与CBV、CBF、MTT、TTP相关性。结果:手术组CBV与CBF在术后1、6、24、72 h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MTT高于假手术组(P<0.05~P<0.01);手术组TTP在术后24 h和72 h均高于假手术组间(P<0.01和P<0.05)。假手术组在术后1、6、24、72 h NO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手术组兔在术后24 h和72 h NO含量有所回升(P<0.01);术后1、6、24、72 h手术组NO含量均明显低于相应假手术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手术组NO与MTT呈负相关关系(r=-0.854,P<0.05),与CBF呈正相关关系(r=0.786,P<0.05)。结论:CT灌注能早期发现SAH后局部脑缺血,反映SAH后EBI的病理进展程度。NO一定程度上影响SAH后微循环的改变及EBI的进展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