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CS联合CBL教学法在影像专业实验课教学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秦雷 汪亚男 梁啸寒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9期1154-1155,共2页
目的探讨PAC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联合CBL(案例式教学法)在影像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校2016、2017级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各30名,2016级为常规CBL教学组(A组),2017级为PACS联合CBL教学组(B组),每组各30名,内容为3学时的消... 目的探讨PAC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联合CBL(案例式教学法)在影像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校2016、2017级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各30名,2016级为常规CBL教学组(A组),2017级为PACS联合CBL教学组(B组),每组各30名,内容为3学时的消化系统疾病影像诊断实验课,采取理论、读片考核结合问卷调查对二者进行评估。结果B组学生在激发学习兴趣、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完善影像资料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学生理论及阅片成绩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ACS联合CBL教学法简单、实用、方便,在影像诊断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良好,相较于常规CBL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及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热情,不仅提高了考试成绩,还增加了作为一名影像诊断医师的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S 案例式教学法 医学影像诊断学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兔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时脑微循环变化规律
2
作者 秦雷 谢宗玉 +1 位作者 郭飞 马宜传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2期2112-2117,共6页
目的 探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发生早期脑损伤(EBI)时不同脑叶、不同时间脑微循环的变化情况。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SAH造模后,进行全脑CT灌注成像,测量CBF、CBV、MTT和TTP,然后脑组织做病理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和记录结果,采... 目的 探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发生早期脑损伤(EBI)时不同脑叶、不同时间脑微循环的变化情况。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SAH造模后,进行全脑CT灌注成像,测量CBF、CBV、MTT和TTP,然后脑组织做病理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和记录结果,采用分组比较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CBF、CBV、MTT、TTP测量结果采用定量分析统计方法。结果 CBV在手术组与假手术组间有差异(P<0.05);CBF值手术组低于对照组,6 h手术组较1 h组降低,在24 h达到最低值,72 h组CBF值上升高于24 h组;MTT各手术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间比较,MTT在第1 h升高,第6、24 h达到顶峰,在第72 h减低;SAH后第6 h及24 h,颞叶、枕叶CBF值高于额、顶叶,病理上局部脑血管管壁增厚,周围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及出血坏死区。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够敏感而准确地反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微循环的改变;MTT及CBF能反映SAH后早期脑损伤的进展程度;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时各脑叶灌注情况存在差异,CBF可以提供一些依据及参考,对于临床治疗及预防脑缺血性改变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CT灌注 脑微循环
下载PDF
一氧化氮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所致脑微循环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秦雷 汪亚男 +3 位作者 谢宗玉 朱广辉 郭飞 马宜传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1495-1499,共5页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微循环的变化及SAH后一氧化氮(NO)的表达对早期脑损伤(EBI)及脑微循环的影响。方法:8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组,2组再分为术后1、6、24、72 h 4个亚组,各10只。手术组采用枕大池注血法...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微循环的变化及SAH后一氧化氮(NO)的表达对早期脑损伤(EBI)及脑微循环的影响。方法:8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组,2组再分为术后1、6、24、72 h 4个亚组,各10只。手术组采用枕大池注血法制备兔SAH模型,假手术组采用相同方法注射0.9%氯化钠溶液制备模型。然后行全脑CT灌注成像,比较各组血流量(CBF)、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NO含量,并分析NO与CBV、CBF、MTT、TTP相关性。结果:手术组CBV与CBF在术后1、6、24、72 h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MTT高于假手术组(P<0.05~P<0.01);手术组TTP在术后24 h和72 h均高于假手术组间(P<0.01和P<0.05)。假手术组在术后1、6、24、72 h NO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手术组兔在术后24 h和72 h NO含量有所回升(P<0.01);术后1、6、24、72 h手术组NO含量均明显低于相应假手术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手术组NO与MTT呈负相关关系(r=-0.854,P<0.05),与CBF呈正相关关系(r=0.786,P<0.05)。结论:CT灌注能早期发现SAH后局部脑缺血,反映SAH后EBI的病理进展程度。NO一定程度上影响SAH后微循环的改变及EBI的进展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一氧化氮 CT灌注 微循环
下载PDF
肝癌发生后全肝微循环的变化规律及与血清AFP、CA199、GGT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秦雷 汪亚男 马宜传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378-381,共4页
目的:了解肝癌发生后全肝微循环的变化规律和肝癌CT灌注参数与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谷氨酸氨基转移酶(GGT)的相关性。方法:肝癌病人行上腹部增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经后处理灌注软件分析得到CT灌注伪彩图及参数,比较20... 目的:了解肝癌发生后全肝微循环的变化规律和肝癌CT灌注参数与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谷氨酸氨基转移酶(GGT)的相关性。方法:肝癌病人行上腹部增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经后处理灌注软件分析得到CT灌注伪彩图及参数,比较20例病人肝癌病灶(A组)、邻近肝组织(B组)、较远肝组织(C组)的血容量(BV)、血流速(BF)、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分数(HAF)、表面通透性(PS)灌注参数数值。检测病人血液中的AFP、CA199及GGT含量,与癌组织灌注参数作相关性分析。结果:HAF、BV、BF、PS值:A组>B组>C组(P<0.01),MTT值: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GT与PS呈正相关关系(r=0.639,P<0.05),与MTT呈负相关关系(r=-0.577,P<0.05)。结论:CT灌注能够反映肝癌及周围肝组织的血流灌注状态,一定程度上可以提示肝癌的进展程度,为临床治疗及评价预后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GGT与肝癌的异常微循环关系密切,在肝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微循环 血清谷酰基转移酶 CT灌注 甲胎蛋白 糖类抗原199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