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混合式教学的实践和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刘玉东 李徽徽 +3 位作者 贺文欣 邹维艳 柴继侠 孙美群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期164-166,共3页
混合式教学是多元教学框架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本教研室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建立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数字化切片资源库为... 混合式教学是多元教学框架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本教研室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建立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数字化切片资源库为实践基础,探讨《组织学与胚胎学》混合式教学,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自己的拙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与胚胎学 混合式教学 实践 探讨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造血细胞分化的体外诱导体系构建及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邹维艳 赵洁 +4 位作者 李仪 胡腾飞 王莹 储晓曦 王俊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5-151,共7页
目的构建模拟胚胎期不同造血部位的造血微环境体系用于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造血细胞分化,并初步评价分化效率。方法采用体视显微镜及HE染色观察E11.5小鼠胚胎卵黄囊(YS)、胎盘(PL)和胎肝(FL)的解剖部位和形态;选取E7.5~E9.... 目的构建模拟胚胎期不同造血部位的造血微环境体系用于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造血细胞分化,并初步评价分化效率。方法采用体视显微镜及HE染色观察E11.5小鼠胚胎卵黄囊(YS)、胎盘(PL)和胎肝(FL)的解剖部位和形态;选取E7.5~E9.5、E10.5~E12.5及E13.5~E15.5胚胎YS、PL和FL组织进行基质细胞培养并制备条件培养液,即为卵黄囊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YSSC-CM)、胎盘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PLSC-CM)和胎肝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FLSC-CM),与体外扩增的SD大鼠BMSC共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干细胞因子(SCF)处理组、YSSC-CM处理组、PLSC-CM处理组和FLSC-CM处理组。共培养7~9 d,收集培养液中漂浮细胞。吉姆萨染色检测细胞形态,直接免疫荧光术检测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CD34和CD45的表达,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GM-CFU)鉴定分化细胞。结果体视显微镜下观察鼠胚PL和FL与人胚的位置相同,而YS是包裹在胚体及羊膜的外侧,HE染色显示PL血管迷路、FL血窦和YS血岛富含血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及细胞计数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及IL-6联合SCF处理组相比,YSSC-CM组、PLSCCM组和FLSC-CM组培养液中的漂浮细胞明显增多,FLSC-CM组最多;YSSC-CM组、PLSC-CM组和FLSC-CM组漂浮细胞,经吉姆萨染色后形态类似于淋巴或单核样细胞,表达造血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CD34和CD45,形成造血集落数最多是FLSC-CM组,其次是PLSC-CM组,最少为YSSC-CM组。而对照组和IL-6联合SCF处理组无变化。结论依循阶段性和时序性,获取YS、PL和FL并制备了YSSC-CM、PLSC-CM和FLSC-CM,可诱导SD大鼠BMSC向造血细胞分化,FLSC-CM处理的细胞分化效率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 造血细胞 卵黄囊 胎盘 胎肝
下载PDF
体外培养SD大鼠与BALB/c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邹维艳 赵洁 +3 位作者 李仪 胡腾飞 王莹 王俊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99-1104,共6页
目的观察SD大鼠和BALB/c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体外培养情况及生物学特性,评估两种BMMSC分离、纯化及扩增的能力。方法全骨髓法联合差速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及扩增SD大鼠和BALB/c小鼠BMMSC;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BMMSC原代及第3代... 目的观察SD大鼠和BALB/c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体外培养情况及生物学特性,评估两种BMMSC分离、纯化及扩增的能力。方法全骨髓法联合差速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及扩增SD大鼠和BALB/c小鼠BMMSC;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BMMSC原代及第3代细胞形态及生长过程,HE染色观察第3代细胞形态,细胞计数法绘制第3代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第3代细胞表面CD29、CD44、CD45、CD34;第3代BMMSC经成骨诱导液诱导3周后,用茜素红染色检测BMMSC的分化能力。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SD大鼠骨髓细胞原代培养的细胞集落形成时间早于BALB/c小鼠,原代及第3代SD-BMMSC集落细胞呈纺锤形,大小较一致,集落形成快且较多,呈鱼群状,而BALB/c-BMMSC较杂,有圆形、三角形或梭形,细胞较小,集落少,呈霜花状; HE染色显示SD-BMMSC集落较BALB/c-BMMSC更为典型,呈鱼群状,细胞形态较为均一;两种BMMSC第3代细胞生长曲线均近似"S"型,但SD-BMMSC增殖能力较好;两种第3代BMMSC经成骨诱导培养3周后,经茜素红染色均可见有矿化结节,但SD-BMMSC形成的矿化结节较明显;第3代两种BMMSC表面标志CD29、CD44均高表达,CD34均低表达,而CD45在SD-BMMSC低表达,在BALB/c-BMMSC高表达。结论全骨髓法联合差速贴壁培养法可成功分离、纯化及扩增SD大鼠和BALB/c小鼠BMMSC,而SD-BMMSC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及扩增更易更快,且获得的BMMSC纯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SD大鼠 BALB/C小鼠 全骨髓贴壁法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增强小鼠BV-2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功能 被引量:10
4
作者 翟丽倩 陈晓芬 +5 位作者 卢思彤 杨丹 李皖晴 李飞迪 吴凤娇 孙美群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9-204,共6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小鼠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脂多糖(LPS)腹腔注射建立小鼠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模型,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IGF-1和IGF-1受体(IGF-1R)的蛋白表达。使用LPS刺激BV-2小胶质细胞后,Western...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小鼠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脂多糖(LPS)腹腔注射建立小鼠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模型,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IGF-1和IGF-1受体(IGF-1R)的蛋白表达。使用LPS刺激BV-2小胶质细胞后,Western blot法检测IGF-1R的蛋白表达。体外培养BV-2细胞,在培养基中加入或未加入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阻断剂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的情况下,再加入IGF-1刺激24 h,加入荧光微球共同孵育2 h,流式细胞术检测BV-2细胞吞噬荧光微球的情况。IGF-1刺激BV-2细胞后,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AKT和磷酸化的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腹腔注射LPS后,小鼠脑组织中IGF-1和IGF-1R的表达均显著升高,同时LPS刺激也上调BV-2细胞IGF-1R的表达。随着IGF-1浓度的增加,BV-2细胞吞噬荧光微球的能力先逐渐增强后开始下降,在50 ng/mL的IGF-1刺激下BV-2细胞吞噬荧光微球的能力达到峰值。IGF-1刺激BV-2细胞后,细胞的AKT磷酸化水平逐渐上升。使用wortmannin阻断PI3K/AKT信号后,IGF-1促进BV-2细胞吞噬荧光微球的能力显著下降。结论IGF-1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途径促进BV-2细胞的吞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 BV-2小胶质细胞 吞噬功能 炎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