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在骨创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1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应用于骨创伤患者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骨创伤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术后康复护理及功能锻炼。对比两组护理效...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应用于骨创伤患者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骨创伤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术后康复护理及功能锻炼。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长与住院时长都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的,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以及总分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创伤手术患者,应用术后康复护理与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加快患者骨折愈合速度,减轻患者的关节疼痛,促进尽快恢复关节功能,效果突出,推动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功能锻炼 骨创伤 术后 应用 效果
下载PDF
内标法和外标法用于测定人血中多西他赛药物浓度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许健 彭婷婷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21期148-149,共2页
目的:比较内标法和外标法用于测定人血中多西他赛药物浓度的差异。方法:分别以内标法和外标法建立人血中多西他赛药物浓度测定的超高效液相测定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最后测定不同的血液样本,比较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结果:以内标法和... 目的:比较内标法和外标法用于测定人血中多西他赛药物浓度的差异。方法:分别以内标法和外标法建立人血中多西他赛药物浓度测定的超高效液相测定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最后测定不同的血液样本,比较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结果:以内标法和外标法为基础的多西他赛超高效液相测定方法均通过方法学验证,对于人血中多西他赛的含量测定,内标法和外标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外标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人血中多西他赛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标法 外标法 多西他赛
下载PDF
PVP术中“补丁技术”对椎体前壁破裂的OVCF治疗效果
3
作者 许刚 张长春 +3 位作者 朱坤 叶雨辰 赵想弟 姚文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1159-1163,共5页
目的:探索椎体成形术(PVP)中“补丁技术”对于椎体前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的应用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拟行PVP手术治疗的椎体前壁破裂的OVCF病人72例,随机分为湿沙期骨水泥推注组(A组)、拉丝期骨水泥推注组(B组)、... 目的:探索椎体成形术(PVP)中“补丁技术”对于椎体前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的应用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拟行PVP手术治疗的椎体前壁破裂的OVCF病人72例,随机分为湿沙期骨水泥推注组(A组)、拉丝期骨水泥推注组(B组)、应用“补丁技术”组(面团早期骨水泥封闭椎体前壁破口,然后湿沙期骨水泥推注)(C组),各24例。术中均双侧穿入,推注速度基本相同,推注的骨水泥量均为4~5 mL。术后拍摄X线片,观察骨水泥的弥散情况和渗漏情况;3组病人术前、术后2 d进行ODI评分,评估疼痛缓解情况。结果:A组病人术后病椎骨水泥弥散状况佳,但发生C型渗漏高达13例(渗漏率54.17%);B组病人术后病椎骨水泥弥散状况欠佳,发生C型渗漏5例(渗漏率20.83%);C组病人术后病椎骨水泥弥散状况佳,且发生C型渗漏仅1例(渗漏率4.17%),3组渗漏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病人术前ODI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3组病人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且A组和C组均明显低于B组,而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术中的“补丁技术”不仅有利于骨水泥在病椎内均匀分布,减少再骨折的发生,术后减轻疼痛效果好,且因其极低的渗漏率,手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椎体前壁破裂 补丁技术 骨水泥C型渗漏
下载PDF
重度骨质疏松条件下后路枢椎三种内固定方式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姚文君 李才 +4 位作者 许刚 叶雨辰 朱坤 王艳丽 张长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8-203,共6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重度骨质疏松(Severe osteoporosis,SOP)条件下后路枢椎不同植钉方式在上颈椎中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对1例健康成年男性进行上颈椎CT扫描,获得图像。结合有限元前处理软件,设置材料属性模拟出SOP的寰枢椎(C_(1)-C_(2)...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重度骨质疏松(Severe osteoporosis,SOP)条件下后路枢椎不同植钉方式在上颈椎中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对1例健康成年男性进行上颈椎CT扫描,获得图像。结合有限元前处理软件,设置材料属性模拟出SOP的寰枢椎(C_(1)-C_(2))失稳模型,依据手术方案建立后路寰椎双侧椎弓根螺钉(B-C_(1)PS)+枢椎3种不同植钉方式固定: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B-C_(2)PS,模型A);枢椎双侧椎板螺钉(B-C_(2)TL,模型B);B-C_(2)PS联合B-C_(2)TL(模型C)。分析3种模型屈伸、侧弯和轴向旋转工况下的C_(1)-C_(2)关节活动度、C_(1)位移以及C_(2)螺钉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在SOP的C_(1)-C_(2)失稳有限元模型上,模型C在不同工况下C_(1)-C_(2)关节活动度和C_(1)位移最小。C_(2)联合固定时螺钉受到的最大应力较单一固定小:模型C枢椎椎板钉在各个工况下最大应力值小于模型B,模型C枢椎椎弓根螺钉在各个工况下最大应力值小于模型A。模型C应力主要集中于C_(2)PS根部及寰枢椎椎弓根螺钉与钉棒连接处。结论在SOP条件下采取模型C内固定方式较模型A、B稳定性更好。枢椎螺钉受到的应力产生分散,枢椎螺钉更加不容易产生术后疲劳性松动脱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失稳 重度骨质疏松 椎弓根螺钉 椎板螺钉 有限元
下载PDF
骨质疏松和Modic改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楠 朱坤 +7 位作者 叶雨辰 张知理 程宇 刘静宇 许杨康 张飞飞 宛森林 张长春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307-310,共4页
目的:研究50岁以上的腰痛病人椎体骨密度与腰椎MRI上Modic改变的相关性,探讨椎体骨密度在Modic改变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脊柱外科行椎体骨密度测定及腰椎MRI检查的152例腰痛病人,测定椎体骨量并观察影像学资料。将所有病人根据其骨量水... 目的:研究50岁以上的腰痛病人椎体骨密度与腰椎MRI上Modic改变的相关性,探讨椎体骨密度在Modic改变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脊柱外科行椎体骨密度测定及腰椎MRI检查的152例腰痛病人,测定椎体骨量并观察影像学资料。将所有病人根据其骨量水平分为骨量正常组(89例)、骨量减少组(43例)及骨质疏松组(20例)。比较3组Modic改变的发生率,分析椎体骨密度与Modic改变的关系,并用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进行腰痛程度评分,分析Modic改变和骨质疏松及腰痛的关系。结果:152例腰痛病人中,骨量正常89例,其中Modic改变29例,发生率32.6%;骨量减少43例,其中Modic改变23例,发生率为53.5%;骨质疏松20例,其中Modic改变17例,发生率为85.0%。3组Modic改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Modic改变率与骨量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icⅠ型VAS评分最高,无Modic改变组VAS评分最低,ModicⅠ型组和Ⅱ、Ⅲ、无改变组腰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ModicⅡ型组和Ⅲ型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和Ⅱ组均高于无改变组(P<0.01)。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证明,骨质疏松和Modic改变呈正相关关系(r=0.396,P<0.01)。结论:50岁以上的老年人椎体骨密度与Modic改变有相关性,且Modic改变的发生率随着椎体骨密度的减低而升高,ModicⅠ型改变和腰痛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痛 骨密度 磁共振成像 MODIC改变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导致配伍禁忌回顾性分析
6
作者 彭婷婷 马杰 +1 位作者 许健 孔令提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18期45-45,29,共2页
目的:分析帕瑞昔布钠引起配伍禁忌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骨科2019年全年发生的帕瑞昔布钠出现配伍禁忌的完整资料,回顾性分析配伍禁忌的发生原因、物理化学表现以及主要处理措施。结果:帕瑞昔布钠出现配伍禁忌的主... 目的:分析帕瑞昔布钠引起配伍禁忌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骨科2019年全年发生的帕瑞昔布钠出现配伍禁忌的完整资料,回顾性分析配伍禁忌的发生原因、物理化学表现以及主要处理措施。结果:帕瑞昔布钠出现配伍禁忌的主要原因为医师培训不足,主要理化表现为出现药液混浊或结晶沉淀,主要处理措施为停药、更换输液器以及更改医嘱。结论:应加强帕瑞昔布钠临床合理应用知识学习,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配伍禁忌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汪东 牛国旗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4期625-627,共3页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自从第一次应用于c2椎体血管瘤患者获得奇效,随后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被应用于原发继发椎体肿瘤、侵袭性椎体血管瘤、骨质疏松引起的压缩性骨折,均...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自从第一次应用于c2椎体血管瘤患者获得奇效,随后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被应用于原发继发椎体肿瘤、侵袭性椎体血管瘤、骨质疏松引起的压缩性骨折,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它们是脊柱外科近十几年迅速发展的一项新型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是通过经皮向病变的椎体内直接注入(PVP)或者先通过球囊扩张再注入(PKP)骨水泥等填充物,从而增强椎体的强度和力学稳定性,临床应用证实其有稳定可靠、迅速有效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少,引起各地医院的广泛关注,现就此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微创脊柱外科技术 椎体血管瘤 临床应用 治疗效果 压缩性骨折 力学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