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RNA-451在食管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和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杨艳 杜云翔 +2 位作者 张闯 韦淑贞 李前文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779-782,共4页
目的探讨microRNA-451(miR-451)在食管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早期诊断及非手术治疗疗效的判断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0例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及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miR-451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 目的探讨microRNA-451(miR-451)在食管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早期诊断及非手术治疗疗效的判断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0例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及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miR-451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近期疗效的关系。结果食管癌患者血清中miR-45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miR-451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取0.911(95%CI=0.844~0.977)时,对食管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和85%。miR-451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食管癌患者放疗后miR-451表达水平下降(P<0.05),且miR-451的表达水平动态变化与食管癌治疗疗效一致,有效患者miR-451表达水平下降明显高于无效患者(P<0.05)。结论血清miR-451可能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及非手术治疗疗效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microRNA-451 实时荧光定量PCR 血清
下载PDF
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与肾脏微循环 被引量:8
2
作者 柳云 任红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6年第11期1027-1029,共3页
脓毒症是危重病患者的常见病因或并发症之一,也是ICU引起急性肾损伤(AKI)的常见危险因素。脓毒症合并AKI后死亡率明显上升。肾脏微循环作为肾脏结构及功能单位的血液循环,其功能障碍可致肾脏功能损伤;因此研究肾脏微循环在脓毒症中的... 脓毒症是危重病患者的常见病因或并发症之一,也是ICU引起急性肾损伤(AKI)的常见危险因素。脓毒症合并AKI后死亡率明显上升。肾脏微循环作为肾脏结构及功能单位的血液循环,其功能障碍可致肾脏功能损伤;因此研究肾脏微循环在脓毒症中的变化有助于早期防治脓毒症性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和发展,降低脓毒症患者病死率。本文就脓毒症合并AKI与肾脏微循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急性肾损伤 肾脏功能 微循环障碍 危重病患者 常见危险因素 管周毛细血管网 早期防治 液体复苏 凝血系统
下载PDF
影响T_1、T_2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率的单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闫坤 葛燕燕 +2 位作者 严士光 丁友宏 李向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2098-2100,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T1、T2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率的临床因素。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二医院2003年到2013年确诊的13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7-74岁,中位年龄为4... 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T1、T2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率的临床因素。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二医院2003年到2013年确诊的13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7-74岁,中位年龄为48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病理类型、ER、PR、HER-2与T1、T2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2、0.001、0.015、0.048、0.002、0.001、0.001。结论:老年组、T1组、其他象限组、特殊类型乳腺癌组、ER(+)组、PR(+)组、HER-2(-)组淋巴结转移率水平较低,更有可能选择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进一步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率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下载PDF
甘西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诱导损伤的足细胞中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柳云 任红旗 +7 位作者 王增慧 杨阳 戴德淑 刘翔 胡雪晴 李向阳 刘瀛 汤仁仙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年第8期672-675,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SPE及其单体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N)诱导的损伤足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足细胞与含有甘西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SPE)、迷迭香酸(RA)、丹酚酸B(SalB)、RA+SalB混合及他克莫司的完全培养液预先孵育30 min... 目的:探讨SPE及其单体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N)诱导的损伤足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足细胞与含有甘西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SPE)、迷迭香酸(RA)、丹酚酸B(SalB)、RA+SalB混合及他克莫司的完全培养液预先孵育30 min,再加入PAN(100μg/ml)继续作用24 h,观察足细胞骨架结构F-actin变化,western blot及半定量RT-PCR检测足细胞中TLR4、myd88、phosphor-NF-κB(pp65)在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量变化。结果:(1)PAN作用24 h后,足细胞骨架蛋白F-actin明显损伤,微丝解聚、胞体回缩,少数细胞尚存排列紊乱的丝状结构,而提前给予保护药物SPE、SalB、RA、SalB+RA混合药物及他克莫司组的足细胞损伤明显减弱。(2)western blot数据显示,PAN诱导的损伤足细胞中TLR4、myd88及pp65蛋白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明显上调(P<0.05);保护药物组:TLR4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5);My D88蛋白表达除SalB高剂量组及SalB+RA低剂量组较模型组无显著下降外,其余均能明显下调其表达量(P<0.05);pp65在保护药物组中的表达均较模型对照组低(P<0.05)。(3)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中TLR4、My D88及NF-κB的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保护药物组中:TLR4 mRNA表达量在各药物处理组中均明显低于PAN组(P<0.05),其中的SPE高、低剂量组,RA高、低剂量组,SalB+RA高剂量组与正常组相接近(P>0.05);My D88 mRNA表达量在SPE及其单体处理后均有明显下调(P<0.05);NF-κB mRNA表达量除SalB高剂量组中无明显下调外(P>0.05),其余各保护药物组均下调(P<0.05)。结论:SPE及其活性单体对PAN诱导损伤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部分通过抑制TLR4信号相关蛋白表达来实现;甘西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中的单体迷迭香酸对TLR4及其下游信号分子My D88、NF-κB的抑制作用优于丹酚酸B和混合给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细胞 嘌呤霉素氨基核苷 甘西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 迷迭香酸 丹酚酸B TLR4
下载PDF
Podocalyxin基因沉默对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胡雪晴 林芙君 +10 位作者 吴伟斌 王瑞 许娜 王福奔 张兆永 王增慧 张琦 李向阳 华卉 汤仁仙 任红旗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38-543,共6页
目的:探讨siRNA敲低podocalyxin(PODXL、足糖萼)基因对足细胞结构、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RPMI 1640培养基,在33℃培养永生化小鼠足细胞系,分化成熟后分为5组:空白组(Vehicle)、模拟组(Mock)、阴性对照组(Sh-nc)、siRNA-PODXL组(... 目的:探讨siRNA敲低podocalyxin(PODXL、足糖萼)基因对足细胞结构、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RPMI 1640培养基,在33℃培养永生化小鼠足细胞系,分化成熟后分为5组:空白组(Vehicle)、模拟组(Mock)、阴性对照组(Sh-nc)、siRNA-PODXL组(Si)、ezrin抑制组(NSC305787)。用鬼笔环肽行足细胞骨架蛋白Factin染色,共聚焦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骨架排列;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足细胞凋亡; Western印迹法和RT-qPCR检测PODXL和p-ezrin表达水平。结果:(1)共聚焦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空白组足细胞骨架肌纤维排列有序,荧光显示清晰; Si组、ezrin抑制组足细胞微丝解聚、胞体回缩,骨架排列紊乱,荧光明显模糊减弱,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Mock及Sh-nc组与空白组无明显差异;(2)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PODXL敲低、抑制ezrin磷酸化后足细胞迁移较其他三组减慢;(3)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PODXL敲低、抑制ezrin磷酸化后足细胞凋亡率增加;(4) western印迹法和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Si组PODXL表达明显下调,同时p-ezrin表达下调,Mock及Sh-nc组与空白组无明显差异;(5) G-LISA法检测细胞中RhoA活性,结果显示:Si组、ezrin抑制组与正常组相比RhoA活性明显下降,Mock及Sh-nc组与空白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敲低PODXL基因或抑制ezrin磷酸化后,p-ezrin表达下调、RhoA活性降低,导致足细胞骨架结构紊乱、促进足细胞凋亡。表明PODXL基因敲低后引起足细胞损伤可能与p-ezrin、RhoA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细胞 细胞骨架 凋亡
下载PDF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检测及其与中枢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素梅 刘枫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5期2267-2270,共4页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作为各类神经损伤,尤其是中枢神经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生物学标志物,已受到众多学者关注。各种神经损伤尤其是中枢神经损伤均可引起NSE水平改变,大量研究表明NSE对神经损伤的病情...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作为各类神经损伤,尤其是中枢神经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生物学标志物,已受到众多学者关注。各种神经损伤尤其是中枢神经损伤均可引起NSE水平改变,大量研究表明NSE对神经损伤的病情判断、治疗效果评估以及预后的预测均具有重要意义。NSE自发现以来其检测技术不断改进,测量方法逐渐简单,测量的敏感性和精确性也不断提高,为NSE进入临床应用打下基础。本文就NSE的理化性质、检测方法及NSE在不同神经损伤中的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神经损伤 检测
下载PDF
CLOCK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韩昌 刘冬良 +3 位作者 周峰 张召辉 李德本 牛万成 《安徽医学》 2016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生物钟基因CLOCK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甲状腺癌的关系,为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LOCK基因在7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 目的探讨生物钟基因CLOCK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甲状腺癌的关系,为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LOCK基因在7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与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中,CLOCK基因阳性表达分别为68.9%(51/74)和40.5%(30/74)。两类组织中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OCK基因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 CLOCK基因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有重要关系,但其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的关系需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CK基因 甲状腺乳头状癌 昼夜节律
下载PDF
miR-29参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姣 宋雷雷 +1 位作者 赵亚萍 姜藻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11期172-174,共3页
近年来,科学家越来越关注占人类基因组99%的非编码序列,其中最受人关注的是microRNA(miRNA)。miRNA是真核生物体内一类对基因进行转录后水平调控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调控着人类近1/3基因的功能,几乎参与了一切重要生命活动... 近年来,科学家越来越关注占人类基因组99%的非编码序列,其中最受人关注的是microRNA(miRNA)。miRNA是真核生物体内一类对基因进行转录后水平调控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调控着人类近1/3基因的功能,几乎参与了一切重要生命活动和大多数疾病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发生发展 人类基因组 恶性 小分子RNA 编码序列 miRNA 生物体内 发病过程
下载PDF
一穴肛原癌误诊1例报告
9
作者 卢康康 闫坤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7期109-110,共2页
患者男,36岁,因发现肛周肿物于2013年11月10日入院。半年前患者肛周出现一黄豆大小肿物,无明显不适,未于重视;后肿物逐渐变大,并局部出现破溃出血,穿刺病例示黏液腺癌。
关键词 一穴肛原癌 误诊 破溃出血 黏液腺癌 肿物 患者 肛周
下载PDF
青年外阴恶性间叶瘤1例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孙燕双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45-446,共2页
恶性间叶瘤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关的间叶成分构成的恶性肿瘤,临床罕见。国内外均有少量病例报道,多发生在中老年,男性多见,女性青年外阴部发病更为罕见。恶性间叶瘤好发于四肢,术前诊断困难,确诊需要依靠病理检查。肿瘤恶性... 恶性间叶瘤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关的间叶成分构成的恶性肿瘤,临床罕见。国内外均有少量病例报道,多发生在中老年,男性多见,女性青年外阴部发病更为罕见。恶性间叶瘤好发于四肢,术前诊断困难,确诊需要依靠病理检查。肿瘤恶性程度高,术后复发率高,无临床特异性,又因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少而不被引起重视。本文报道一例经病理证实的外阴恶性间叶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间叶瘤 外阴 诊断
下载PDF
Hsa-miR-29c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姣 宗毅 +3 位作者 沙晓峰 邱亮 江海洋 姜藻 《现代医学》 2014年第9期971-975,共5页
目的:探讨hsa-miR-29c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2例ES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samiR-29c表达水平,并对所有病例随访3年以上。同时... 目的:探讨hsa-miR-29c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2例ES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samiR-29c表达水平,并对所有病例随访3年以上。同时检测ESCC细胞株Eca109和Kyse150及正常人食管上皮细胞株Het-1a中hsa-miR-29c的表达水平。结果:(1)ESCC患者癌组织中的hsa-miR-29c相对表达量为0.977±0.819,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778±1.528)(P<0.05);(2)ESCC细胞株Eca109、Kyse150中hsamiR-29c相对表达量(1.926±0.261、1.862±0.862)显著低于正常人食管上皮细胞株Het-1a(4.029±0.721)(P<0.01);(3)ESCC癌组织中hsa-miR-29c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存在相关性(P<0.05)。hsa-miR-29c表达下降的患者疾病进展时间较表达未下降的患者明显缩短(P<0.05)。结论:hsamiR-29c参与ESCC的发生机制,其低表达可能是影响ESCC转移、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hsa-miR-29c 转移 预后 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