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LA-DR基因与类风湿关节炎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志军 段京明 +3 位作者 陈琳洁 李茂胜 范晓云 杨珂珂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中的HLA-DR1-HLA-DR10等位基因与皖北地区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表现、关节X线片影像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关联性。方法:选取RA患者80例与健康对照40名,采...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中的HLA-DR1-HLA-DR10等位基因与皖北地区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表现、关节X线片影像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关联性。方法:选取RA患者80例与健康对照40名,采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两组的HLA-DR1-HLA-DR10基因型,分析RA患者临床表现、X线片影像分期以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与上述HLA-DR等位基因的关联性。结果:RA组HLA-DR4基因阳性率为35.0%,正常对照组为15.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类风湿因子(RF)阳性和并发肺部病变的RA患者HLA-DR4阳性率均显著增高(P〈0.05和P〈0.005)。HLA-DR4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RF滴度较高,血沉较快,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水平较高(P〈0.05-P〈0.01);HLA-DR4阳性组患者晨僵时间显著长于阴性组(P〈0.001)。关节功能为Ⅲ或Ⅳ级和X线分期为Ⅲ或Ⅳ期者亦以HLA-DR4阳性组显著为多(P〈0.01)。结论:皖北地区汉族人群RA易感性与HLA-DR4基因有关联性。HLA-DR4基因与晨僵时间、血沉、RF、抗CCP抗体、骨质侵蚀有一定联系,HLA-DR4阳性患者可能更容易发生肺部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性 人白细胞抗原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4
2
作者 程丽 陶治荣 +1 位作者 孙娟 王磊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05-106,共2页
目的:为确保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得到早期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对2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用药(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慢作用抗风湿药甲氨喋呤等)实施全程针对性的护理。结果:其中26例均恢复全部生活自理能力,在家康复,仅2例因疾病活动... 目的:为确保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得到早期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对2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用药(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慢作用抗风湿药甲氨喋呤等)实施全程针对性的护理。结果:其中26例均恢复全部生活自理能力,在家康复,仅2例因疾病活动再次住院治疗。结论:早期全面的用药护理配合其他方面护理工作的开展能促进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把握住治疗的关键时机,使患者得到良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性 非甾体类抗炎药 甲氨喋呤 护理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外表现216例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谢长好 范晓云 李志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488-490,共3页
目的 :提高对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关节外表现的认识 ,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6例RA的关节外表现。结果 :RA的关节外表现涉及多系统、多器官 ,常见的有贫血与白细胞减低、消化道症状、心血管病变、呼吸道与肺部病变和发... 目的 :提高对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关节外表现的认识 ,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6例RA的关节外表现。结果 :RA的关节外表现涉及多系统、多器官 ,常见的有贫血与白细胞减低、消化道症状、心血管病变、呼吸道与肺部病变和发热等 ;肾脏病变、淋巴结肿大、肝脏病变以及神经系统异常者亦不少见。本组误诊率达 39.81% ,主要因对RA的关节外表现缺乏认识而误诊。结论 :RA的关节外表现复杂多样 ,是RA误诊、误治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性 临床表现
下载PDF
老年人类风湿关节炎57例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陈琳洁 刘超 李志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类风湿关节炎 (RA)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57例年龄≥ 60岁的老年组RA及 60例非老年组RA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非老年组RA相比 ,老年组RA男性比例高 ,急性起病多见。首发在肩关节及肩关节受累的多 ;而首发在... 目的 :探讨老年人类风湿关节炎 (RA)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57例年龄≥ 60岁的老年组RA及 60例非老年组RA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非老年组RA相比 ,老年组RA男性比例高 ,急性起病多见。首发在肩关节及肩关节受累的多 ;而首发在跖趾关节及跖趾、趾间关节受累的少 ,晨僵时间短。关节X线分期Ⅰ期病变较多 ,Ⅱ期病变较少。关节外表现以乏力、肺纹理增多和肺间质病变多见 ,而皮下结节少。类风湿因子 (RF)阳性率少 ,RF(+)患者肺间质性病变多。治疗显效率高 (P <0 .0 5~P <0 .0 0 5)。结论 :老年组RA病情较轻 ,易为多种改变症状的抗风湿药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老年病学 临床特点 病例分析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关节畸形的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志军 陈琳洁 +1 位作者 范晓云 谢长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发生关节畸形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并根据有关标准将 2 16例RA患者分为畸形组与无畸形组 ,用SPSS软件对RA患者关节畸形有影响的 17个可能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先作单因素分...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发生关节畸形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并根据有关标准将 2 16例RA患者分为畸形组与无畸形组 ,用SPSS软件对RA患者关节畸形有影响的 17个可能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先作单因素分析 ,再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筛选出RA患者发生关节畸形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有 15项因素两组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对该 15项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只有治疗前病史在 5年以上 ;受累关节数在 2 0个以上 ;病初即累及腕、掌指及近端指间关节 ;血清RF滴度≥ 1∶16 0 ;应用慢作用抗风湿药物不足半年以及不能依从医嘱用药等 5项因素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初受累关节数较多特别是起病时即累及腕和掌指及近端指间关节、血清RF效价较高者可能易发生关节畸形 ;早诊断、早治疗和规则用药有可能改善RA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畸形 危险因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志军 《实用全科医学》 2005年第3期262-263,共2页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早期诊断 自身免疫性疾病 factor 关节破坏 早期治疗 1987年 风湿病学会 类风湿因子 主要表现 多关节炎 分类标准 临床表现 遗传标志 自身抗体 RA X线片 特异性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性关节炎64例
7
作者 李志军 范晓云 +1 位作者 陈琳洁 李茂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9期755-756,共2页
目的: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骨性关节炎(OA)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990年1月~1999年6月确诊的64例RA合并OA 患者与同期随机抽取的另64例未合并OA的RA患者的临床和有关检查资料逐一加以比较,... 目的: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骨性关节炎(OA)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990年1月~1999年6月确诊的64例RA合并OA 患者与同期随机抽取的另64例未合并OA的RA患者的临床和有关检查资料逐一加以比较,并作相应的统计学处理。结果:RA合并OA患者有下列特点:(1)年龄较大,体重较重,病程较长;(2)发热等全身症状、某些关节外表现以及晨僵等症状较少见;(3)伴有严重活动障碍的不对称性关节症状较多见;(4)有显著骨质疏松者较多见;(5)合并其它疾病者较常见;(6)对一般抗炎药物的治疗反应较差。结论:RA合并OA患者在临床表现、有关实验室检查、X线片所见以及对一般抗炎药物的反应等方面与一般RA患者有所不同,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时应予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合并症 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医院感染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和防治探讨
8
作者 王翠兰 李志军 +1 位作者 娄飞云 张少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5期454-455,共2页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和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分析细菌学阳性的 39例医院感染化脓性脑膜炎患者有关临床资料。结果 :其临床特征呈非典型表现 ,并有多种易感因素。医院感染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十分棘...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和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分析细菌学阳性的 39例医院感染化脓性脑膜炎患者有关临床资料。结果 :其临床特征呈非典型表现 ,并有多种易感因素。医院感染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十分棘手 ,病死率为 2 8.2 1%。结论 :及时诊断 ,针对不同的易感因素 ,及时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 ;手术前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必要时行鞘内注药 ;积极治疗原发病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医院内感染 临床特征 防治
下载PDF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28例分析
9
作者 范晓云 杨辉映 陈琳洁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282-282,共1页
目的 :探讨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JRA)的临床特点 ,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对 2 8例JRA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并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及柳氮磺胺吡啶联合治疗。结果 :入院后 72h时仍误为其它疾患者 12例 ,确诊后经上述治疗 ,7例明显缓解 ,6例全... 目的 :探讨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JRA)的临床特点 ,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对 2 8例JRA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并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及柳氮磺胺吡啶联合治疗。结果 :入院后 72h时仍误为其它疾患者 12例 ,确诊后经上述治疗 ,7例明显缓解 ,6例全身型患者加用中小剂量激素后缓解 ,另 15例病情反复迁延 ,于 1~ 3个月后渐改善。结论 :JRA与成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有明显差异 ,易致误诊误治 ,故应提高对JRA的认识 ,对疑诊患者全面系统检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类风湿性关节炎 误诊 JRA 误治
下载PDF
抗SmD1抗体测定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段京明 李茂胜 +2 位作者 李志军 李季青 谢长好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55-257,共3页
目的:了解抗SmD1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ic lupus erythem atosus,SLE)诊断的特异性与敏感性,探讨血清抗SmD1抗体水平与SLE病情的关联性。方法:将137例确诊为SLE患者和75例非SLE患者先采用线性印迹法定性检测SmD1。阳性者再采用EL... 目的:了解抗SmD1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ic lupus erythem atosus,SLE)诊断的特异性与敏感性,探讨血清抗SmD1抗体水平与SLE病情的关联性。方法:将137例确诊为SLE患者和75例非SLE患者先采用线性印迹法定性检测SmD1。阳性者再采用ELASA法作定量分析,统计分析抗SmD1抗体对SLE诊断的特异性与敏感性以及与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情活动性的关系。结果:线性印迹法检测抗SmD1抗体敏感性为84.9%,特异性为96.0%。抗SmD1抗体定量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积分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线性印迹法检测抗SmD1抗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可作为诊断SLE的参考指标。抗SmD1抗体定量对判断SLE病情活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抗SMD1抗体 线性印迹法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茂胜 李志军 +1 位作者 陈琳洁 范晓云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233-234,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统计分析165例SLE的有关资料。结果:38.18%患者初次发病前2周有诱因;病情缓解后,有75.31%患者在1年内复发。较常见的危险因素有:感染灶急性发...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统计分析165例SLE的有关资料。结果:38.18%患者初次发病前2周有诱因;病情缓解后,有75.31%患者在1年内复发。较常见的危险因素有:感染灶急性发作,应用某些药物,过早减用或停用免疫抑制剂,长时间日晒以及妊娠等。结论:为减少SLE的发病与复发,应注意避免上列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复发 系统性红斑狼疮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20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琳洁 唐福林 汪国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5期325-326,共2页
目的:探讨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P S S) 的临床特征,以减少误诊。方法:将发热为首发症状的 P S S20例,与同期随机选择无发热的 P S S20 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热组皮疹、浅表淋巴结和腮腺肿大、... 目的:探讨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P S S) 的临床特征,以减少误诊。方法:将发热为首发症状的 P S S20例,与同期随机选择无发热的 P S S20 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热组皮疹、浅表淋巴结和腮腺肿大、抗核抗体高滴度阳性、血沉极度增快发生率高于非发热组( P< 0 .05 ~ P< 0 .01) ;而非发热组口眼干燥和龋齿发生率则高于发热组( P< 0 .01) 。发热组误诊率高达35 % ;单用激素治疗复发率高,加用免疫抑制剂可降低复发率。结论: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 P S S并非少见,治疗宜联合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干燥综合征 首发症状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并细菌与真菌感染58例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志军 陶荣亚 +4 位作者 陈琳洁 许朝阳 韩涛 王运海 王占勇 《安徽医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9-20,共2页
1990年1月~1996年5月我院共收治狼疮性肾炎(LN)119例,其中 58例(48.7%)经细菌学检查证实确有细菌和(或)真菌感染。为提高对LN患者发生细菌与真菌感染的认识,我们将该58例与感染相关的临床与细菌学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细菌感染 真菌
下载PDF
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邢香芹 峁秀丽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437-438,共2页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神经病学表形诊断 护理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志军 余裕民 +5 位作者 李兴福 陈琳洁 孙俊杰 范晓云 李秀义 杨珂珂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597-600,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CR)结合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白细胞GCR结合量。结果61例SLE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GC)治疗前白细胞GCR结合量为(4156±1408)位点/细胞,显...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CR)结合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白细胞GCR结合量。结果61例SLE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GC)治疗前白细胞GCR结合量为(4156±1408)位点/细胞,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5072±1312)位点/细胞(t=3.506,P=0.01)。3个以上重要器官或系统受损者白细胞GCR结合量显著减低(t=3.262,P=0.002)。SLE患者治疗前白细胞GCR水平与SLE病情活动指数呈负相关(r=-0.487,F=18.372,P=0.001)。白细胞GCR结合量较低的患者应用GC的疗效较差,副反应较多见。结论SLE患者白细胞GCR结合量显著减低,这种变化与SLE患者病情活动性、重要系统器官受损情况以及GC的疗效和副反应等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白细胞 受体 糖皮质激素 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临床意义 合量测定 SLE患者 放射配体结合法 病情活动指数 器官受损 GCR
原文传递
晚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4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志军 陈琳洁 +1 位作者 范晓云 杨珂珂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52-855,共4页
目的了解晚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LOSLE)以及老年人SLE的临床与有关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将41例50岁以后和60岁以后发病的LOSLE与按1∶1配比选择的同期50岁以前发病的一般SLE患者的有关临床与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LOSLE患者... 目的了解晚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LOSLE)以及老年人SLE的临床与有关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将41例50岁以后和60岁以后发病的LOSLE与按1∶1配比选择的同期50岁以前发病的一般SLE患者的有关临床与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LOSLE患者男∶女为1∶31,有皮疹、脱发、关节肿痛、肌肉疼痛与压痛、雷诺征、浆膜炎、肺间质病变、肾脏病变和口眼干燥征等表现者依次为390%、171%、951%、537%、49%、341%、390%、488%和366%,血清抗核抗体检出率为585%、类风湿因子的检出率为317%,有并存症者占268%,误诊率为341%,上述情况与一般SLE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此外,LOSLE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疗效较好,需加用细胞毒免疫抑制剂者较少(P<005)。老年人SLE的临床和主要实验室检查特点与LOSLE基本相同。结论LOSLE和老年人SLE有轻型化与非典型化倾向,临床诊断和治疗与一般SLE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E 老年人 晚发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 患者 临床 实验室检查 一般 结论 特点
原文传递
白芍总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周围血象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志军 陈琳洁 +1 位作者 范晓云 杨珂珂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442-442,共1页
关键词 白芍总苷 系统性红斑狼疮 周围血象 治疗 淋巴细胞 血小板计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