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混胰岛素合并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华明 陈美霞 +2 位作者 于浩 陈万里 徐仕伟 《淮海医药》 CAS 2011年第2期161-162,共2页
目的探讨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联合阿卡波糖(拜糖苹)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8例单用胰岛素治疗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在入院初期3~4周单独注射预混胰人岛素治疗,以后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服阿卡波糖治疗;并分别... 目的探讨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联合阿卡波糖(拜糖苹)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8例单用胰岛素治疗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在入院初期3~4周单独注射预混胰人岛素治疗,以后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服阿卡波糖治疗;并分别检测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观察患者胰岛专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加服阿卡波糖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下降,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数意义(P〈0.05)。结论预混胰岛素与阿卡波糖联合应用是控制2型糖尿病高血糖有效手段之一,并能减少糖尿病病人胰岛素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卡波糖 预混胰岛素 糖尿病 2型
下载PDF
美托洛尔联合地高辛控制老年永久性房颤心室率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徐仕伟 许明 +1 位作者 宋珂 时兆燕 《淮海医药》 CAS 2014年第4期386-387,共2页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地高辛控制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心室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2例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甲组43例单独使用小剂量地高辛治疗,乙组29例患者在甲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分析对比2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地高辛控制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心室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2例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甲组43例单独使用小剂量地高辛治疗,乙组29例患者在甲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分析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接受治疗后,乙组的心室率控制有效率显著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实施美托洛尔联合地高辛治疗,可有效提高控制房颤心室率的满意率,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美托洛尔 地高辛
下载PDF
高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RP、WBC和N%检测的意义及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姚光辉 《淮海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404-405,共2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比例(N%)在高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高龄CAP52例,分析比较血清CRP、WBC和N%变化情况,观察上述指标在高龄CAP中阳性率。结果 CRP、WBC和N%水平在高龄CAP...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比例(N%)在高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高龄CAP52例,分析比较血清CRP、WBC和N%变化情况,观察上述指标在高龄CAP中阳性率。结果 CRP、WBC和N%水平在高龄CAP中,CRP和N%阳性率均高于WBC阳性率,且与后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在诊断高龄CAP方面,CRP的敏感性高于WBC和N%,血清CRP可作为高龄CAP患者诊断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CRP WBC N% 老年人 80岁以上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周玲 《淮海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197-198,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3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表(ADL),以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3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表(ADL),以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的评分结果。结果 2组患者的MMSE、ADL、SF-36量表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各项评价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老年痴呆患者的康复,能有效改善病人的智力、记忆、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生活质量 综合护理
下载PDF
老年人肩胛下肉瘤伴类白血病反应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徐仕伟 宋珂 +1 位作者 许明 于浩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13期2077-2078,共2页
类白血病反应是某些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正常骨髓对某些刺激信号作出的一种反应。低分化肉瘤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其病程中可出现类白血病反应。本科于2013年9月收治1例老年人肩胛下肉瘤伴类白血病反应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 类白血病反应是某些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正常骨髓对某些刺激信号作出的一种反应。低分化肉瘤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其病程中可出现类白血病反应。本科于2013年9月收治1例老年人肩胛下肉瘤伴类白血病反应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84岁,离休干部。因头晕、步态不稳半天于2013年9月27日入院。无烟、酒等不良嗜好,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史。查体无新发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无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急诊进行头颅CT及核磁共振检查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非新发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肉瘤 类白血病反应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传敏 《淮海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171-172,共2页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型输液器材。套管柔软,管径粗,易于操作,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较长,静脉通道畅通,不仅给药方便,同时为危重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有助于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注意的...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型输液器材。套管柔软,管径粗,易于操作,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较长,静脉通道畅通,不仅给药方便,同时为危重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有助于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注意的是,倘若静脉留置针使用的不当,往往会引起皮下血肿、静脉炎等,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损失。本文将我科近年来203例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护理 老年人
下载PDF
高龄老年人高血压89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姚光辉 《淮海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加强对高龄老年高血压的认识,提高高龄老年高血压的诊治水平。方法对89例≥8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龄老年高血压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见;常见合并疾病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病和高尿酸血症;实验室检查结... 目的加强对高龄老年高血压的认识,提高高龄老年高血压的诊治水平。方法对89例≥8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龄老年高血压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见;常见合并疾病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病和高尿酸血症;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提示易出现血脂异常,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尿酸升高,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左室肥厚以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结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增加病死率;临床医生要加强对高龄老年高血压的重视程度,掌握高龄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积极适当的干预,从而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临床分析 老年人 80岁以上
下载PDF
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对老年患者静脉血管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芳 赵家菊 李传敏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418-419,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应用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对静脉血管的影响。方法:将210例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BD公司生产的22G留置针,观察组采用BD公司生产的24G留置针,观察2组在静脉留置过程中及输液期间穿刺失败率、针眼处...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应用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对静脉血管的影响。方法:将210例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BD公司生产的22G留置针,观察组采用BD公司生产的24G留置针,观察2组在静脉留置过程中及输液期间穿刺失败率、针眼处红肿、局部渗漏肿胀、套管针阻塞、静脉炎发生率及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的穿刺失败率及局部渗漏肿胀、套管针阻塞、静脉炎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针眼发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留置时间(6.1±2.8)天明显长于对照组的(4.2±1.6)天(P<0.05)。结论:使用BD公司生产的22G静脉留置针较24G留置时间更长,对血管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外周 老年人 静脉血管 影响
下载PDF
高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早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姚光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7-441,共5页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心力衰竭( AHF)患者入院早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NLR)与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03~2014-09我院收治的78例高龄AHF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不良事件组...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心力衰竭( AHF)患者入院早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NLR)与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03~2014-09我院收治的78例高龄AHF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不良事件组( n=31)和非事件组(n=47);比较两组入院时一般临床资料,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计数及淋巴细胞(LYM)计数并计算两者间比值(NL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功能相关指标等,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NLR预测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临床价值。结果与非事件组比较,不良事件组患者心率偏快( P<0.05), WBC、NEU计数、NLR、NT-proBNP、hs-CRP偏高(P<0.05),而LYM计数、LVEF偏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NLR与WBC、NT-proBNP及hs-CRP呈正相关(P<0.05),而与LVEF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NLR与高龄AHF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呈独立正相关(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预测高龄AHF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曲线下面积( AUC)为0.795(95%CI 0.536~0.927,P<0.05),最佳的诊断截点值为7.4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1%和82.0%;以NLR的截点值7.49为分界将患者分为两组( NLR≥7.49组及NLR<7.49组),NLR≥7.49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NLR<7.49组(P<0.05)。结论高水平NLR、炎症反应和心功能降低密切相关,且是高龄AHF患者发生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高危因素,早期评估NLR水平对于判断高龄AHF患者近期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AH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NLR) 心血管不良事件 预后
下载PDF
预混门冬胰岛素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华明 陈美霞 +1 位作者 于浩 陈万里 《淮海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比较预混门冬胰岛素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每天2次的注射方案,选取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预混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和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组进行12周的比较,观察2种不同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 目的比较预混门冬胰岛素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每天2次的注射方案,选取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预混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和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组进行12周的比较,观察2种不同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4个时点的血糖(空腹及3餐后2 h)、低血糖发生的治疗结果。结果预混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明显低于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组,预混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早餐、晚餐后2 h及空腹血糖低于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组,中餐后2 h血糖与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组相似,预混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组。结论预混门冬胰岛素30在疗效及安全性更优于预混人胰岛素30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预混门冬胰岛素30 胰岛素30R 血糖
下载PDF
二甲双呱干预治疗糖耐量减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华明 陈美霞 +2 位作者 宋珂 于浩 徐仕伟 《淮海医药》 CAS 2014年第4期335-336,共2页
目的观察二甲双呱早期干预治疗糖耐量减低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009-2013年期间收治的21例糖耐量减低者经二甲双呱治疗后的血糖、餐后2 h血糖、BMI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与15例糖耐量减低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年后... 目的观察二甲双呱早期干预治疗糖耐量减低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009-2013年期间收治的21例糖耐量减低者经二甲双呱治疗后的血糖、餐后2 h血糖、BMI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与15例糖耐量减低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年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BMI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呱干预治疗糖耐量减低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呱 糖耐量减低 干预治疗
下载PDF
干部病房82例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分析
12
作者 陈奎 《淮海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399-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其感染情况,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分析某院干部病房8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菌种分布、抗生素使用情况、药物敏感率。结果:82例患者均为院内感染,以...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其感染情况,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分析某院干部病房8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菌种分布、抗生素使用情况、药物敏感率。结果:82例患者均为院内感染,以肺部感染为主,与年龄、住院时间、抗生素的使用等密切相关。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氏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多发生于反复住院或长期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多见;加强院内管理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防治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抗生素治疗 临床特点
下载PDF
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被引量:28
13
作者 郑普春 陈晓云 李宁 《中华全科医学》 2010年第2期258-259,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128例老年住院患者采取加强心理护理,疏导患者情绪;经常更换体位,主动或被动活动肢体;进行呼吸及咳嗽练习;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给患者穿弹力袜,以利回...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128例老年住院患者采取加强心理护理,疏导患者情绪;经常更换体位,主动或被动活动肢体;进行呼吸及咳嗽练习;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给患者穿弹力袜,以利回流;给患者多饮水,输液纠正脱水,降低血液黏稠度;保护血管,不在同一处反复穿刺,避免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等预见性护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结果128例老年住院患者中,通过积极预防和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5%,大大低于文献报道的10%~20%的发生率。结论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早期积极干预,可降低DVT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