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直肠癌患者NLR及CTL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信学礼 刘俊艳 +2 位作者 宋默 赵斌 卢瑞云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4924-4927,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组织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浸润程度与患者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16例老年直肠癌患者。收集患者完整临床资料及其术前1 w左右外周血NLR。采用免疫组化染色... 目的探讨老年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组织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浸润程度与患者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16例老年直肠癌患者。收集患者完整临床资料及其术前1 w左右外周血NLR。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TL细胞的浸润程度。分析CTL及NLR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NLR值与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TNM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CTL细胞浸润程度与老年直肠癌患者肿瘤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TNM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病理TNM分期、NLR水平及CTL浸润程度是影响老年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LR及CTL与老年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CTL NLR 预后
下载PDF
早期前列腺癌抗原-2和人类腺体激肽释放酶2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立华 张铁征 +1 位作者 王晓 张明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686-69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早期前列腺癌抗原-2(EPCA-2)和人类腺体激肽释放酶2(hK2)浓度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健康对照组58例、前列腺增生症组43例、前列腺癌组34例,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用酶联免... 目的探讨血清早期前列腺癌抗原-2(EPCA-2)和人类腺体激肽释放酶2(hK2)浓度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健康对照组58例、前列腺增生症组43例、前列腺癌组34例,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用酶联免疫技术分别检测血清EPCA-2和hK2浓度,观察3组患者EPSA、PCA-2和hK2水平的差异和相关性,并探讨对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前列腺癌组PSA、EPCA-2、hK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前列腺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0.24、8.18、7.87、9.15、7.23、6.41,P<0.01);前列腺增生症组PSA、EPCA-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3.61、3.04,P<0.05),但hK2水平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75,P>0.05)。PSA水平与EPCA-2、hK2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69,0.792,P<0.01),EPCA-2、hK2水平呈正相关(r=0.780,P<0.01)。以PSA>5 ng/ml为前列腺癌的判定标准,其预测前列腺癌的特异性偏低达60.4%,敏感性高达91.18%,阳性预测值43.66%,阴性预测值95.31%。以EPCA-2>30 ng/ml为前列腺癌的判定标准,其预测前列腺癌的特异性达96.04%,敏感性达94.12%,阳性预测值88.89%,阴性预测值97.98%。以hK2>0.17 ng/ml为前列腺癌的判定标准,其预测前列腺癌的特异性达87.13%,敏感性达88.24%,阳性预测值69.77%,阴性预测值95.65%。PSA、EPCA-2、hK2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8、0.951、0.877,3项观察指标依次预测前列腺的诊断价值依次为EPCA-2>hK2>PSA。结论前列腺癌患者血清EPCA-2、hK2检测,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避免误诊及漏诊,为临床诊疗方案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早期前列腺癌抗原-2 人类腺体激肽释放酶2
下载PDF
慢性乙肝患者不同年龄组AFP-L3%>10%阳性率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铁征 张立华 +1 位作者 张明 王晓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186-189,193,共5页
目的通过对慢性乙肝患者不同年龄段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10%阳性率的比较,探讨肝癌的高发年龄段,以提前干预,早期治疗。方法选择门诊或住院慢性乙肝患者1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分为<40岁,40~50岁,51~60岁,>60... 目的通过对慢性乙肝患者不同年龄段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10%阳性率的比较,探讨肝癌的高发年龄段,以提前干预,早期治疗。方法选择门诊或住院慢性乙肝患者1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分为<40岁,40~50岁,51~60岁,>60岁4组,比较4组AFP-L3%>10%的阳性率,同时对不同性别各年龄AFPL3检出及AFP-L3%>10%比率进行比较。结果 174例慢性乙肝患者中,48.9%%检出了AFP-L3,AFP-L3未检出的比例为51.1%。<40岁组和51~60岁组AFP-L3%>10%的比例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FP-L3%>10%总的阳性率(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51~60岁AFP-L3%>10%检出率为29.4%,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段和AFP-L3%>10%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51~60岁AFP-L3%>10%检出率为40.0%,与<40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显著高于AFP-L3%>10%总检出率(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既要重视对50~60岁年龄段慢性乙肝人群的重点监测,也要注意对40~50岁慢性乙肝患者的提前干预和动态监测,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为患者赢得尽可能长的生存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甲胎蛋白异质体 年龄 性别
下载PDF
芪苓益肾通络方辅助治疗脾肾气虚型膜性肾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春宁 王晓 +2 位作者 陈立祥 马艳东 宋雪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32期53-56,共4页
目的观察芪苓益肾通络方辅助治疗脾肾气虚型膜性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脾肾气虚型膜性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醋酸泼尼松片、静滴环磷酰胺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苓益肾通络方治疗。... 目的观察芪苓益肾通络方辅助治疗脾肾气虚型膜性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脾肾气虚型膜性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醋酸泼尼松片、静滴环磷酰胺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苓益肾通络方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6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计算总有效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进行中医证候积分评分,检测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Ab)、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胱抑素C、血浆白蛋白;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进行血、尿、大便常规加隐血化验,肝肾功能检查,肝、胆、胰、脾、肾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心电图检查;治疗过程中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8.00%、72.00%,P<0.05)。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24 h UTP、ACR、PLA2R-Ab、血清胱抑素C水平逐渐下降,肾小球滤过率、血浆白蛋白水平逐渐上升(P均<0.05);治疗3、6个月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24 h UTP、ACR、PLA2R-Ab、血清胱抑素C水平低于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血、尿、大便常规加隐血检查无明显异常,肝肾功能、超声检查及心电图检查无明显异常。对照组出现1例胃部不适,嘱饭后服药,症状好转。结论芪苓益肾通络方辅助治疗脾肾气虚型膜性肾病可降低患者蛋白尿水平,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改善肾功能,缓解症状,用药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脾肾气虚 芪苓益肾通络方
下载PDF
大黄酸调节Ras/ERK信号通路对肝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邢雪 陈凡平 +5 位作者 刘真一 王燕 甘加宽 李双奎 张明 李哲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2期240-246,298,共8页
目的:探讨大黄酸调节大鼠肉瘤蛋白(Ras)/胞外信号调控激酶(ERK)信号通路对肝细胞癌(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0、12.50、25、50、100、150、200 mol/L)大黄酸处理HepG2细胞,检测细胞活性,筛选最佳大黄酸浓度... 目的:探讨大黄酸调节大鼠肉瘤蛋白(Ras)/胞外信号调控激酶(ERK)信号通路对肝细胞癌(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0、12.50、25、50、100、150、200 mol/L)大黄酸处理HepG2细胞,检测细胞活性,筛选最佳大黄酸浓度。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大黄酸低、中、高浓度组、大黄酸高浓度+Ras/ERK激活剂组(大黄酸高浓度+ML-099组),分别检测各组细胞集落形成数、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和Ras、p-ERK、ERK蛋白表达。结果:大黄酸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降低HepG2细胞活性(P<0.05),选用25、50、100 mol/L处理HepG2细胞24 h用于后续实验;与对照组比较,大黄酸低、中、高浓度组细胞集落形成数、G0/G1细胞比例、细胞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和原癌基因(c-Myc)、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Ras、p-ERK/ERK蛋白表达呈浓度依赖性降低,S期和G2/M细胞比例、p53蛋白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增加(P<0.05);与大黄酸高浓度组比较,大黄酸高浓度+ML-099组细胞集落形成数、G0/G1细胞比例、细胞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和c-Myc、CyclinD1、Ras、p-ERK/ERK蛋白表达显著增加,S期和G2/M细胞比例、p5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黄酸可能通过抑制Ras/ERK信号通路抑制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Ras/ERK信号通路 肝细胞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