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创面患者临床疗效及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疼痛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50
1
作者 李琳 杜智勇 +3 位作者 徐晖 李林泉 邱阚 尹长恒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1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创面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湿润烧伤膏换药处理方法。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笔者所在医院96例烧伤创面患者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清创处理,并应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外涂于创面;观察组...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创面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湿润烧伤膏换药处理方法。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笔者所在医院96例烧伤创面患者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清创处理,并应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外涂于创面;观察组外涂湿润烧伤膏。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肉芽生长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创面患者可有效促进肉芽生长,缩短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疼痛,从而提高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创面 美宝湿润烧伤膏 磺胺嘧啶银乳膏 疼痛
下载PDF
带状疱疹患者血清miR-199-3p和miR-223-3p表达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温晓依 谷海钘 +3 位作者 高谦 丁翠青 薛映娇 李琳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6期536-540,共5页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ibonucleic acid,miR)-199-3p、miR-223-3p的表达情况及2者对HZ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ibonucleic acid,miR)-199-3p、miR-223-3p的表达情况及2者对HZ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12例HZ患者为对象(研究组),同时期我院接收的512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血清miR-199-3p、miR-223-3p表达水平。对研究组HZ患者随访1个月并依据其是否并发PHN分为PHN组和非PHN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Z患者并发PHN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99-3p、miR-223-3p表达水平对HZ患者并发PHN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miR-199-3p、miR-223-3p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HZ患者并发PHN的发生率为11.91%(61/512)。PHN组年龄≥50岁、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皮损类型为坏疽、急性期重度疼痛、皮损面积>5%、发病至治疗时间>3 d、前驱痛、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升高患者比例均高于非PHN组(P均<0.05),皮损类型为典型患者比例以及血清miR-199-3p、miR-223-3p表达水平均低于非PHN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50岁、皮损类型、皮损面积、发病至治疗时间、血清miR-199-3p、miR-223-3p表达水平均为HZ患者并发PHN的影响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99-3p、miR-223-3p联合预测HZ患者并发PHN的敏感度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HZ并PHN患者血清miR-199-3p、miR-223-3p表达水平均下调,2者可作为预测HZ患者并发PHN的临床指标,且2者联合预测的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微小RNA-199-3p 微小RNA-223-3p
下载PDF
安宫牛黄丸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仑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王亚琳 苗瑜 +3 位作者 王桂岭 肖谦 刘胜 冯腾尘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44-48,54,共6页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仑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河北省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仑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河北省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中药组,每组5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进行镇痛镇静;中药组患者采用安宫牛黄丸联合芬太尼与咪达唑仑进行镇痛镇静。比较2组患者给药24、48、72 h以及撤机时重症监护患者疼痛评估量表(CPOT)、镇静程度评估表(RASS)评分;比较2组患者芬太尼用量、咪达唑仑用量;比较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谵妄发生情况。结果给药24 h时,2组患者CPO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48、72 h时,2组患者CPOT评分均低于给药24 h,中药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48、72 h及撤机时,2组患者RASS评分均低于给药24 h时,中药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芬太尼及咪达唑仑用量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谵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仑可提高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质量,减少芬太尼与咪达唑仑用量,降低镇静后谵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机械通气 安宫牛黄丸 芬太尼 咪达唑仑
下载PDF
脉冲射频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徐晖 王春满 +2 位作者 王璐璐 李琳 高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8-153,共6页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肩周炎患者19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65例,分别采用脉冲射频、体外冲击波以及两者联合治疗,比较3组治疗效果、疼痛、肩关节功能、疼痛介质、炎症因子水...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肩周炎患者19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65例,分别采用脉冲射频、体外冲击波以及两者联合治疗,比较3组治疗效果、疼痛、肩关节功能、疼痛介质、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高于脉冲射频组80.0%与体外冲击波组83.6%(P<0.05)。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3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依次降低,且联合治疗组NRS评分低于同期脉冲射频组与体外冲击波组(P<0.05)。Constant-Murley肩功能(CM)评分依次升高,且联合治疗组CM评分高于同期脉冲射频组与体外冲击波组(P<0.05)。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3组疼痛介质5-HT、P物质(SP)水平依次降低,且联合治疗组5-HT、SP水平低于同期脉冲射频组与体外冲击波组(P<0.05)。IL-6、TNF-α水平依次降低,IL-10水平依次升高,且联合治疗组IL-6、TNF-α水平低于同期脉冲射频组与体外冲击波组,IL-10水平高于同期脉冲射频组与体外冲击波组(P<0.05)。治疗后6个月联合治疗组SF-36各项评分高于脉冲射频组与体外冲击波组(P<0.05)。结论脉冲射频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能减轻炎症和疼痛,改善肩功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频 冲击波 肩周炎 疼痛 炎症
下载PDF
祛风散寒联合活血通络中药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徐晖 司娜 +2 位作者 李琳 高谦 李鹏霖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33-1935,共3页
目的:探讨祛风散寒联合活血通络中药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及预后分析,为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治疗康复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择2013年6月—2015年3月医院接诊的78例确诊腰背肌筋膜炎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法设置观察组36例,对照... 目的:探讨祛风散寒联合活血通络中药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及预后分析,为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治疗康复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择2013年6月—2015年3月医院接诊的78例确诊腰背肌筋膜炎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法设置观察组36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祛风散寒的手段联合活血通络中药进行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中医辨证医治的常规方法进行干预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总体满意度,并对其治疗后的腰痛评分进行比较和预后分析。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满意度和预后分析等有显著差异。观察组的显效和有效例数共35例,高于对照组的11例。其有效率达到97.12%,而对照组仅为26.19%。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中等及以上的达到34例,总评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为35例,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3例和14例。观察组对于治疗效果更满意;观察组在治疗2周后、4周后、1个月后、3个月后的腰背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尤以治疗3个月后腰背疼痛评分差异最为显著。观察组治疗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祛风散寒联合活血通络中药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显著,患者康复快,满意度较高,且预后效果好,值得进一步提倡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通络 腰背肌筋膜炎 疗效 预后分析
下载PDF
肩关节脉冲射频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老年肩周炎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春满 李鹏霖 +1 位作者 高谦 徐晖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4725-4728,共4页
目的 研究肩关节脉冲射频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老年肩周炎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肩周炎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肩关节脉冲射频进行治疗干预,研究组应用肩关节脉冲射频联合双... 目的 研究肩关节脉冲射频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老年肩周炎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肩周炎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肩关节脉冲射频进行治疗干预,研究组应用肩关节脉冲射频联合双氯芬酸钠进行治疗干预,探究两组治疗前后肩功能、肩关节功能、炎症因子、生化指标、疼痛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肩功能、肩关节功能各项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转化生长因子(TGF)-β、羟脯氨酸(HYP)水平及视觉模拟评分(VA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低于治疗前,前列腺素(PG)E2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变化更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肩关节脉冲射频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老年肩周炎患者,可较好改善肩关节功能,降低炎症因子及疼痛,临床效果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脉冲射频 双氯芬酸钠 肩周炎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肌内效贴贴扎联合肩关节脉冲射频对老年肩周炎患者炎症因子、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璐璐 徐晖 +1 位作者 王春满 李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5720-5723,共4页
目的探究肌内效贴贴扎联合肩关节脉冲射频对老年肩周炎患者炎症因子、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肩周炎治疗的老年患者8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肩关节脉冲射频治疗;研究组进行肌内效贴贴扎联合... 目的探究肌内效贴贴扎联合肩关节脉冲射频对老年肩周炎患者炎症因子、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肩周炎治疗的老年患者8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肩关节脉冲射频治疗;研究组进行肌内效贴贴扎联合肩关节脉冲射频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疼痛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物质(SP)、5-羟色胺(HT)、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测量患者肩关节前屈、外展、后伸、外旋活动度,并对其数据进行记录。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VAS评分、SP、5-HT、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患者前屈、外展、后伸、外旋活动度水平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肩周炎患者采用肌内效贴贴扎联合肩关节脉冲射频的治疗手段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自身疼痛感,改善疼痛介质指标水平,减轻机体内炎症反映情况,显著提升患者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病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肌内效贴贴扎 肩关节脉冲射频 炎症因子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七氟烷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应用及对循环功能、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志永 姚长青 +1 位作者 陈金辉 丁翠青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5495-5498,共4页
目的探讨七氟烷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及对循环功能、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5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七氟烷组和复合麻醉组各76例。其中七氟烷组给予七氟烷麻醉,复合麻醉组... 目的探讨七氟烷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及对循环功能、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5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七氟烷组和复合麻醉组各76例。其中七氟烷组给予七氟烷麻醉,复合麻醉组给予七氟烷辅以硬脊膜外腔阻滞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两组循环功能〔收缩压波动差、舒张压波动差、心率波动差〕及镇痛效果〔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使用散射比浊法检测前列腺素(PG)E2、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七氟烷组相比,复合麻醉组收缩压波动差、舒张压波动差、心率波动差明显较低,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均明显缩短,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增加,NGF、BDNF水平明显上升;PGE2、IL-6、IL-10水平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使用七氟烷辅以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有较好的麻醉效果,能够调控循环功能,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硬脊膜外腔阻滞 下肢骨折手术 循环功能
下载PDF
湿润烧伤膏联合臭氧在治疗阑尾切除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琳 杜智勇 +3 位作者 徐晖 李林泉 邱阚 尹长恒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究湿润烧伤膏联合臭氧治疗阑尾切除术后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河北省衡水市人民医院接受阑尾切除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2组患者接受... 目的探究湿润烧伤膏联合臭氧治疗阑尾切除术后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河北省衡水市人民医院接受阑尾切除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2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均进行液化的缝线拆除并彻底清除皮下坏死组织,对照组接受单纯的湿润烧伤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湿润烧伤膏联合臭氧治疗,比较2组患者接受治疗的肉芽生长状况,并对2组的换药次数、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评价2组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甲级愈合率为89.28%(50/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40/56)(χ2=5.65,P〈0.01),观察组肉芽开始生长时间、肉芽与皮面齐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亦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湿润烧伤膏联合臭氧治疗阑尾切除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效果较好,且肉芽生长快、伤口愈合良好、住院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烧伤膏 臭氧 阑尾切除术 脂肪液化
下载PDF
臭氧联合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琳 杜智勇 +3 位作者 徐晖 李林泉 邱阚 尹长恒 《中国医药导刊》 2016年第9期943-944,共2页
目的:探讨压疮患者采用臭氧联合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临床疗效。方法:II^IV期压疮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清创处理,并采用抗菌敷料填塞及换药处理;观察组在清创后采用臭氧联合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 目的:探讨压疮患者采用臭氧联合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临床疗效。方法:II^IV期压疮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清创处理,并采用抗菌敷料填塞及换药处理;观察组在清创后采用臭氧联合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II期、III期、IV期压疮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臭氧联合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II^IV期压疮患者可有效促进肉芽生长,缩短创面愈合,从而提高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美宝湿润烧伤膏 压疮
下载PDF
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靶向超声药物导入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谦 王爱新 张明哲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6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靶向超声药物导入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靶向超声药物导入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锻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靶向超声药物导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4周患侧上肢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脑卒中专用生存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SS-QOL)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患侧上肢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干预前(均P<0.05),患侧上肢FMA评分和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患侧上肢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侧上肢FMA评分和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靶向超声药物导入能显著减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手综合征 臂丛神经阻滞 靶向超声药物导入 脑卒中 运动功能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小儿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大脑MRI、EEG、动脉血流表现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严慧芳 刘兆月 +3 位作者 陈晨 康伟莉 殷站茹 常涛涛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2726-2731,共6页
目的:探讨小儿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的大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动脉血流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于衡水市人民... 目的:探讨小儿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的大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动脉血流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于衡水市人民医院诊疗的396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将合并SAE的患儿作为SAE组(n=146),将无脑病脓毒症的患儿作为非SAE组(n=250)。分析小儿SAE的临床特征、MRI影像学表现、EEG检测结果、大脑动脉血流参数及主要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SAE组患儿发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均明显长于非SAE组患儿,血乳酸及28 d病死率均高于非SAE组患儿,小儿危重病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低于非SAE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MRI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E组EEG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非SAE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E组患儿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 velocity,Vd)、平均流速(mean velocity,Vm)均明显低于非SAE组患儿,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均明显高于非SAE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E组患儿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率明显高于非SAE组患儿,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明显高于非SAE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氏阴性菌、真菌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AE患儿有发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长及血乳酸水平高的特征,但SAE患儿MRI表现无特异性,需结合EEG、大脑动脉血流参数、感染菌群分布进行诊断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脑病 患儿 临床特征 功能学检查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并发肺血栓栓塞3例
13
作者 李琳 崔朝勃 +2 位作者 高谦 徐晖 王春满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7-318,320,共3页
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acute herpetic neuralgia,AHN)是指水痘-疱疹病毒侵犯感觉神经纤维,使其相应分布区域皮肤出现疱疹及疼痛症状,并且疼痛发生在疱疹出现后的1个月以内[1]。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较为... 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acute herpetic neuralgia,AHN)是指水痘-疱疹病毒侵犯感觉神经纤维,使其相应分布区域皮肤出现疱疹及疼痛症状,并且疼痛发生在疱疹出现后的1个月以内[1]。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较为严重的疾病,死亡率较高[2]。目前国内外文献中较少报道AHN并发肺血栓栓塞病例。因该病起病急、致死率高,疼痛科医师处理此类情况缺乏相关临床经验。现报道我院疼痛科3例AHN并发肺血栓栓塞病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减少不良后果发生。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 带状疱疹神经痛 疼痛科 感觉神经纤维 疼痛症状 疱疹病毒 水痘 致死率
下载PDF
正中神经阻滞疗法中国疼痛学与麻醉学专家共识(2023版)
14
作者 姚军 李玲芝 +9 位作者 蒋文臣 李琳 任玉娥 史计月 孙涛 王珺楠 王颖 杨聪娴 赵沛钰 张挺杰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02-219,共18页
为促进我国正中神经阻滞疗法的规范化,提高急慢性疼痛的治愈率和缓解率,本团队搜集整理了大量国内外近年来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际应用情况,编写了正中神经阻滞疗法专家共识。本共识包括以下内容:解剖和病理生理学基础、临床及影像学诊... 为促进我国正中神经阻滞疗法的规范化,提高急慢性疼痛的治愈率和缓解率,本团队搜集整理了大量国内外近年来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际应用情况,编写了正中神经阻滞疗法专家共识。本共识包括以下内容:解剖和病理生理学基础、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标准、适应证和禁忌证、常用药物、操作方法、术后并发症、效果评定及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 神经传导阻滞 疼痛管理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小儿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影响因素及脑电图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严慧芳 刘兆月 +4 位作者 陈晨 康伟莉 殷站茹 常涛涛 魏兴旺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3-517,共5页
目的分析小儿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的影响因素及脑电图(EEG)特征,为SAE的早期识别和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脓毒症患者38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SAE将患儿分为SAE组142例和... 目的分析小儿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的影响因素及脑电图(EEG)特征,为SAE的早期识别和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脓毒症患者38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SAE将患儿分为SAE组142例和非SAE组247例,通过查阅病历对两组患儿的病原菌分布、SAE影响因素及SAE患儿的EEG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AE组中有92例患儿血培养结果呈阳性,在非SAE组中有121例患儿血培养结果呈阳性,阳性率分别为64.79%和4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分别检出92株和121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的构成比均高于革兰阴性菌,SAE组检出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构成比高于非SAE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血清白蛋白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对小儿SEA具有一定影响,PCIS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为保护因素,血清CRP为影响因素(P<0.05)。在SAE组患儿中,共有110例检出EEG异常,异常率为77.46%,主要表现以过多θ波和出现δ波为主。结论小儿SAE具有一定的临床表现、病原学及EEG特征,其发生风险与器官障碍程度、营养水平、免疫炎症状态有关,临床应对脓毒症患儿的SAE风险进行充分评价,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SAE的发生率、改善患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影响因素 脑电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