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定量参数在四肢骨折延迟愈合中表达及预测价值
1
作者 霍玉宝 汪兆文 李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CT定量参数在四肢骨折延迟愈合中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收治的300例四肢骨折患者(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统计术后16周骨折延迟愈合情况,并根据骨折延迟愈合情况分组,比较2组CT定量参数、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Cx43... 目的探讨CT定量参数在四肢骨折延迟愈合中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收治的300例四肢骨折患者(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统计术后16周骨折延迟愈合情况,并根据骨折延迟愈合情况分组,比较2组CT定量参数、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Cx43)、骨形成蛋白2(BMP-2),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两者间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预测效能。结果(1)术后16周,300例四肢骨折患者共8例失访,42例延迟愈合,发生率为14.38%;(2)术后2周、6周、8周,延迟组BMD、BSICSA、BSICSMI及血清Cx43、BMP-2表达均低于正常组(P<0.05);(3)Pearson相关系数显示,术后8周,四肢骨折延迟愈合患者BMD、BSICSA、BSICSMI与BMP-2、Cx43呈显著正相关(P<0.05);(4)术后2周、6周、8周,BSICSA+BSICSMI+BMD预测四肢骨折延迟愈合效能(AUC:0.914、0.926、0.937)近似于BMP+Cx43(AUC:0.898、0.916、0.925),其中术后8周三者联合预测效能最大。结论CT定量参数(BSICSA、BMD、BSICSMI)在四肢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呈低表达,三者联合预测效能高,有助于临床医师制定个性化防治措施,减少四肢骨折延迟愈合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延迟愈合 CT定量参数 BSICSA BMD BSICSMI
下载PDF
改良Masquelet与外固定支架技术治疗大段掌指骨骨缺损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增兵 李强 +6 位作者 刘文霞 李新海 马凯 霍玉宝 王金广 王清和 于亚东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Masquelet技术与克氏针外固定支架辅助自体骨移植技术治疗大段掌指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我科收治32例大段掌指骨骨缺损病例,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19~57岁,平均(41.30±1.37)... 目的探讨改良Masquelet技术与克氏针外固定支架辅助自体骨移植技术治疗大段掌指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我科收治32例大段掌指骨骨缺损病例,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19~57岁,平均(41.30±1.37)岁;行改良Masquelet技术治疗(改良组)15例,行自制克氏针外固定支架技术治疗(外固定支架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根据2000年由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制定的上肢功能评定标准中关于手部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患手术后功能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全部患者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13.70±2.13)个月,所有患者大段骨缺损均实现骨性愈合修复。改良组患者优良率为73.33%,术后住院时间(12.00±1.51)d,骨折愈合时间(9.46±1.18)周,患肢功能评分(8.00±1.85)分,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00%;外固定支架组患者优良率为64.70%,术后住院时间(13.11±1.11)d、骨折愈合时间(11.58±2.69)周,患肢功能评分(6.76±1.43)分,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7.10%。改良组明显优于外固定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Masquelet技术与克氏针外固定支架辅助自体骨移植技术治疗大段掌指骨骨缺损,临床可行、能够达到预期的保指(肢)并恢复部分功能的目的,改良Masquelet技术较克氏针外固定支架辅助自体骨移植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愈合快、适应证广泛、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段掌指骨骨缺损 改良 Masquelet技术 外固定支架 疗效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刘莹莹 贾晓峰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44-548,共5页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一种生物学上相对复杂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肺癌总数的12%~15%[1]。研究显示,肺癌发病危险多与吸烟时间及强度相关,在SCLC发病人群中吸烟因素尤其明显,所占比例超过90%[2]。目前SCLC分期...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一种生物学上相对复杂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肺癌总数的12%~15%[1]。研究显示,肺癌发病危险多与吸烟时间及强度相关,在SCLC发病人群中吸烟因素尤其明显,所占比例超过90%[2]。目前SCLC分期较多采用美国退伍军人医院肺癌研究组(VALG)制定的二期分类法:将SCLC分为局限期(limited stage disease,LD)和广泛期(extensive stage disease,ED)两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局限期 肺癌发病 发病人群 胸部放疗 序贯放疗 拓扑替康 同步放化疗 二线化疗 肠道反应
下载PDF
改良Masquelet技术治疗大段掌指骨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增兵 李强 +6 位作者 刘文霞 李新海 马凯 霍玉宝 王金广 王清和 于亚东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Masquelet技术治疗大段掌指骨骨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例符合手术适应证的大段掌指骨缺损病例,行改良Masquelet技术治疗:Ⅰ期彻底清创、体外预制中空抗生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 目的探讨改良Masquelet技术治疗大段掌指骨骨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例符合手术适应证的大段掌指骨缺损病例,行改良Masquelet技术治疗:Ⅰ期彻底清创、体外预制中空抗生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yrlate,PMMA)骨水泥模块填充骨缺损,皮肤软组织缺损或皮肤软组织条件较差者给予彻底清创皮瓣修复闭合创面,术后给予预防感染、观察患指血运等对症处理。Ⅱ期伤口愈合4~6周后去除骨水泥模块行自体松质骨植骨内固定术。结果9例术后随访6~24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9.7周,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等并发症。伤口甲级愈合,移植骨愈合,初步实现保指(肢)的目的并获得了部分功能。结论改良Masquelet技术治疗大段掌指骨骨缺损临床可行,效果确切,能够达到预期的保指(肢)并恢复部分功能的目的,具有操作简单、愈合快、适应证广、效果确切等优点,为大段掌指骨骨缺损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Masquelet技术 大段 掌指骨骨缺损
下载PDF
唑来膦酸致下颌骨疼痛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贾晓峰 刘莹莹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845-845,共1页
患者男,39岁,因右肺占位入院。体格检查:右颈部可触及大小约2 cm&#215;2 cm 肿大淋巴结,质硬,与周围粘连,活动度差,未诉压痛。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异常。辅助检查:入院后行右颈部淋巴结活检送检,病理回报肺腺癌。查骨... 患者男,39岁,因右肺占位入院。体格检查:右颈部可触及大小约2 cm&#215;2 cm 肿大淋巴结,质硬,与周围粘连,活动度差,未诉压痛。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异常。辅助检查:入院后行右颈部淋巴结活检送检,病理回报肺腺癌。查骨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ECT)提示腰椎浓聚,查椎体磁共振成像(MRI)示腰4椎体骨转移。应用唑来膦酸4 mg 缓慢静脉滴注后,出现颞颌关节疼痛,伴双膝关节疼痛。查体:体温38℃,余未见异常。血常规检查:白细胞43&#215;109/L,中性粒细胞60%。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 ,口服2 h 后,患者症状逐渐消失。第2周期返院后患者再次应用唑来膦酸静脉滴注,又出现颞颌关节、双膝关节疼痛,伴发热。查体:体温382℃。仔细追问病史,用药前未有上述症状,考虑为唑来膦酸所致,即停药,再次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口服,症状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骨疼痛 布洛芬缓释胶囊 神经系统查体 计算机断层扫描仪 缓慢静脉滴注 颞颌关节疼痛 双膝关节疼痛
下载PDF
紫杉醇轻度过敏反应1例
6
作者 贾晓峰 刘莹莹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20期3200-3200,共1页
患者,女,41岁。乳癌术后化疗后。患者于2011年3月自觉右侧乳房胀痛,5月初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零七医院,超声引导下穿刺取活检送病理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右外上象限)。遂于2011年5月4日全麻下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 患者,女,41岁。乳癌术后化疗后。患者于2011年3月自觉右侧乳房胀痛,5月初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零七医院,超声引导下穿刺取活检送病理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右外上象限)。遂于2011年5月4日全麻下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右侧中-低分化),肉眼肿物大小3.0cm×2.0cm×1.7cm,底切缘及乳头皮肤未见癌侵及,腋窝淋巴结见癌转移(11/15);免疫组化结果:ER(+1%~5%),PR(++50%~70%),Her-2(++),Her-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化疗 过敏反应
下载PDF
食道支架置入术并发症分析及护理
7
作者 刘莹莹 贾晓峰 《科技风》 2014年第21期175-175,共1页
目的:通过汇总分析我院行食道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探讨食道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相关护理措施,并归纳总结食道支架置入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经验。结论:食管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便捷、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后... 目的:通过汇总分析我院行食道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探讨食道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相关护理措施,并归纳总结食道支架置入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经验。结论:食管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便捷、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后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道支架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自制微型克氏针外固定支架结合掌背动脉岛状皮瓣治疗慢性指骨骨髓炎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8
作者 刘文霞 刘增兵 +4 位作者 王世辉 车凯薇 刘永峰 王金广 张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17年第4期204-204,共1页
探讨自制微型克氏针外固定支架结合掌背动脉岛状皮瓣治疗慢性指骨骨髓炎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11例近中节指骨慢性骨髓炎患者实施自制微型克氏针外固定支架结合掌背动脉岛状皮瓣治疗方法,对经治患者术前给予营养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支... 探讨自制微型克氏针外固定支架结合掌背动脉岛状皮瓣治疗慢性指骨骨髓炎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11例近中节指骨慢性骨髓炎患者实施自制微型克氏针外固定支架结合掌背动脉岛状皮瓣治疗方法,对经治患者术前给予营养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支持,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巡视、伤口及外固定支架的护理、皮瓣血运的观察,指导术后功能康复训练等专科护理。结果:11例患者术后随访3-14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随访时限内无骨髓炎复发,所有伤口均甲级愈合,皮瓣成活良好,患指外观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自制微型克氏针外固定支架结合掌背动脉岛状皮瓣治疗慢性指骨骨髓炎效果确切,费用低廉,全面细致、科学合理、积极有效的专科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外固定支架 掌背动脉岛状皮瓣 指骨骨髓炎 护理
下载PDF
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分别采用三种疗法临床干预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世辉 陈颖 +2 位作者 张宁 刘增兵 王金广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433-440,共8页
目的 探讨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分别采用3种疗法临床干预的疗效。方法 纳入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318例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采用螺钉固定)、对照2组(采用锚钉内固定)和观察组(采用Endobuton带袢钢板弹性固定),... 目的 探讨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分别采用3种疗法临床干预的疗效。方法 纳入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318例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采用螺钉固定)、对照2组(采用锚钉内固定)和观察组(采用Endobuton带袢钢板弹性固定),比较3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踝-后足功能各维度评分、临床相关指标,分析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显著多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反常步态、踝后足稳定性、前后运动、后足运动、足部对线、地面步行、功能与自主活动及支撑情况、最大步行距离、疼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下胫腓间隙显著小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患者,下胫腓重叠距离显著大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患者;观察组治愈人数显著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患者(Z=52.628,P <0.05)。结论 与采用螺钉和锚钉线固定相比,采用Endobuton带袢钢板弹性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损伤 螺钉内固定术 锚钉内固定术 带袢钢板弹性固定术
原文传递
胫骨横向骨搬运术治疗Wagner 3、4期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增兵 黄永军 +2 位作者 刘晓春 黄东 王清和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8期886-887,共2页
目的观察采用胫骨横向骨搬运术治疗Wagner 3、4期糖尿病足并肢端坏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6-12采用胫骨横向骨搬运术治疗的3例Wagner 3、4期糖尿病足并肢端坏疽,在患侧胫骨内侧中段平坦处开一2 cm×8 cm矩形骨... 目的观察采用胫骨横向骨搬运术治疗Wagner 3、4期糖尿病足并肢端坏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6-12采用胫骨横向骨搬运术治疗的3例Wagner 3、4期糖尿病足并肢端坏疽,在患侧胫骨内侧中段平坦处开一2 cm×8 cm矩形骨窗,安装外固定架,每天1 mm的速度分16次向外牵拉,共向外牵拉21 d,维持原位3 d后复查X线片并开始反方向同等速度牵拉直至骨窗恢复原位。结果 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8、17、24个月。骨搬运术后1周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增生,术后4周创面明显变浅并缩小。术后12周时3例糖尿病足坏疽创面全部愈合,均未截肢,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7、10、5周。结论胫骨横向骨搬术治疗Wagner 3、4期糖尿病足可达到患肢血管再生、改善患肢血运、促进糖尿病足坏疽创面愈合、缓解并治愈糖尿病足并保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胫骨横向骨搬运术 外固定架
原文传递
游离髂骨复合组织瓣修复内踝骨与皮肤缺损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增兵 王世辉 +3 位作者 刘永峰 黄永军 刘晓春 黄东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4期431-432,共2页
目的探讨游离髂骨复合组织瓣修复内踝骨与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3-03—2015-09对7例内踝骨质缺损合并三角韧带以及内踝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带旋髂浅动脉髂骨复合组织瓣重建内踝和三角韧带,修复内踝部皮肤及皮... 目的探讨游离髂骨复合组织瓣修复内踝骨与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3-03—2015-09对7例内踝骨质缺损合并三角韧带以及内踝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带旋髂浅动脉髂骨复合组织瓣重建内踝和三角韧带,修复内踝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缺损。结果 7例均获得随访9~31个月,平均25个月。内踝创面皮瓣全部成活,伤口愈合良好,游离移植髂骨瓣未出现骨质吸收,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1~17周。重建内踝形态良好,踝穴稳定,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皮瓣外观及质地满意。结论游离髂骨复合组织瓣修复内踝骨与皮肤缺损,可获得满意的踝关节外观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踝缺损 髂骨 复合组织瓣 修复重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