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灭荨汤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5
1
作者 宋红娟 王宝娟 +4 位作者 李秋梅 刘丽丽 张恒 马国安 丁红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15-1519,共5页
目的:观察灭荨汤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分析灭荨汤联合抗组胺药物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医院在2014年5月—2016年6月治疗的3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两组,即灭荨汤组(... 目的:观察灭荨汤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分析灭荨汤联合抗组胺药物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医院在2014年5月—2016年6月治疗的3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两组,即灭荨汤组(灭荨汤+枸地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和对照组(枸地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每组各15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观察慢性荨麻疹症状积分变化,并于治疗2疗程后客观评价各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结果:治疗后,灭荨汤组风团评分(0.59±0.70)分、瘙痒评分(0.75±0.66)分、总积分(1.35±1.24)分、复发率(1个月13.33%、3个月18.67%、6个月26.00%)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67.33%),灭荨汤组湿热内蕴证疗效(81.82%)显著低于风寒束表证(97.50%)、风热袭肺证(96.30%)、血虚风燥证(94.1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灭荨汤联合抗组胺药物对慢性荨麻疹转归有显著改善作用,其不仅促进临床症状改善,而且有效降低复发风险,是慢性荨麻疹安全、高效的较为理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灭荨汤 枸地氯雷他定片 盐酸西替利嗪 抗组胺药物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切缘癌残留的临床病理分析
2
作者 张晓娟 石劲松 +2 位作者 张玲染 徐小溪 侯素平 《临床研究》 2014年第11期42-42,共1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切缘癌残留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376例ESCC患者中37例切缘癌残留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分期)、肿瘤...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切缘癌残留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376例ESCC患者中37例切缘癌残留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分期)、肿瘤最长径及淋巴结转移(N分期)分组之间切缘癌残留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随着肿瘤最长径的增加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发生,ESCC手术切缘癌残留的发生率显著升高(X2=4.520及11.855,P<0.05),而不同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浸润程度其手术切缘癌残留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CC的肿瘤最长径、淋巴结转移都是手术切缘癌残留发生的相关因素,这些因素在手术方案的制定和预后判断方面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切缘癌残留 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LCE1和RFT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晓娟 石劲松 +3 位作者 张玲染 徐小溪 侯素平 张清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48-1351,共4页
目的探讨磷脂酶Cε1(phospholipase C epsilon 1,PLCE1)与核黄素转运蛋白2(riboflavin transporter 2,RFT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7例ESCC组织... 目的探讨磷脂酶Cε1(phospholipase C epsilon 1,PLCE1)与核黄素转运蛋白2(riboflavin transporter 2,RFT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7例ESCC组织和48例正常食管组织中PLCE1和RFT2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LCE1和RFT2在ESCC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5.1%(74/87)、14.6%(7/48)及74.7%(65/87)、16.7%(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CE1及RFT2表达与ESCC临床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最长径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ESCC组织中PLCE1与RFT2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_s=0.646,P<0.05)。结论 PLCE1和RFT2均在ESCC中呈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最长径密切相关,提示PLCE1与RFT2可能成为ESCC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PLCE1 RFT2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石劲松 张晓娟 +3 位作者 张玲染 侯素平 王林娜 孙晓玲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9期1457-1459,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分期)及肿瘤最长径等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6月—2014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376例ESC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比较肿瘤不同分化程度、...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分期)及肿瘤最长径等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6月—2014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376例ESC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比较肿瘤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不同最大径分组之间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差异。结果随着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与浸润程度的加深,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显著升高(χ2=105.198及118.813,P<0.001),而肿瘤最长径≥3cm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3cm患者(χ2=88.289,P<0.001)。结论 ESCC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肿瘤最长径与淋巴结阳性转移率呈正相关,在ESCC的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方面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细胞分化 肿瘤最长径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