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麻醉方法对妇产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邹爱伟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15期102-103,109,共3页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妇产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40例行剖宫产、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案分为A组(n=120)和B组(n=120),A组行全身麻醉,B组行脊椎-硬膜外麻醉,记录术前24 h,术后24、72 h...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妇产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40例行剖宫产、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案分为A组(n=120)和B组(n=120),A组行全身麻醉,B组行脊椎-硬膜外麻醉,记录术前24 h,术后24、72 h的一般临床特征,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MSE)量表评估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认知功能。结果 A组和B组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B组的MMSE评分为(26.0±1.9)分,高于A组的(23.1±2.5)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2 h,B组的MMSE评分为(26.7±2.2)分,高于A组的(25.8±2.9)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妇产科手术中,全麻比脊椎-硬膜外麻醉更易引起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脊椎-硬膜外麻醉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氨溴索在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秀莲 万展眉 刘湘琳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15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氨溴索注射液气管内滴入在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58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URI)需进行手术治疗的小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9例,急诊(急)各51例,择期(择)各28例,皆... 目的探讨氨溴索注射液气管内滴入在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58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URI)需进行手术治疗的小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9例,急诊(急)各51例,择期(择)各28例,皆行气管内插管加静-吸复合全麻。组1:术毕常规气管内及口腔内吸痰,全醒后拔管;组2:气管内插管后气管内注入0.9%氯化钠液5~10 mL+氨溴索1~2 mL(2 mL:15 mg),手控2~3次,手术结束前10 min再次然后气管内注入0.9%氯化钠液5~10 mL+氨溴索1~2 mL,手控蓄气囊10 mL/kg,带PEEP 5 cm H2O,气管内及口腔内吸痰,全醒后拔管。结果组1插管及拔管后呼吸道状况无明显改变,喉和支气管痉挛发生率明显较高,组2用药后呼吸道状况明显改善,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逐渐减少或消失,痰液颜色变浅、清稀,量明显减少或逐渐消失,肺部呼吸音清晰、SpO2明显改善。两组间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注射液用于URI小儿麻醉时气管导管内给药,可安全、有效地预防和减轻呼吸道并发症,值得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氨溴索 麻醉 手术
下载PDF
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在乳腺癌保乳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比较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杨胜男 黄雄庆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第23期60-61,共2页
目的分析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在乳腺癌保乳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42例乳腺癌保乳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21例患者采用舒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罗哌卡因组21例患者采用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对... 目的分析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在乳腺癌保乳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42例乳腺癌保乳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21例患者采用舒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罗哌卡因组21例患者采用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对两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种麻醉方法均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就血流动力学显示,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相对较小。结论在乳腺癌保乳术中采用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均有较好的麻醉效果,是乳腺癌保乳术麻醉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 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 乳腺癌保乳术
下载PDF
早产低体质量及极低体质量儿的麻醉管理
4
作者 刘秀莲 万展眉 刘湘琳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8期72-73,共2页
目的对临床早产低体质量及极低体质量新生儿进行麻醉管理的方法进行总结性研究。方法抽取在本院出生的4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早产低体质量和极低体质量新生儿病例,根据患儿具体病情与具体状况确定麻醉方法,分为静脉麻醉21例,复合全麻气管... 目的对临床早产低体质量及极低体质量新生儿进行麻醉管理的方法进行总结性研究。方法抽取在本院出生的4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早产低体质量和极低体质量新生儿病例,根据患儿具体病情与具体状况确定麻醉方法,分为静脉麻醉21例,复合全麻气管插管麻醉25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复合全麻组患儿手术成功24例,手术成功率为96.0%;静脉麻醉组患儿手术成功19例,手术成功率为90.5%。两组患儿手术成功率、麻醉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以吸入麻醉剂为主的复合式麻醉方法对早产低体质量及极低体质量新生儿进行麻醉可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且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低体质量新生儿 早产极低体质量新生儿 麻醉管理 麻醉
下载PDF
小剂量吗啡与地塞米松联合对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胜男 黄雄庆 《北方药学》 2012年第1期14-14,共1页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了解吗啡联合地塞米松对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近期我院行上肢手术的79例ASAI或Ⅱ级患者。随机将其中24例分为地塞米松组,21例分为吗啡组,余34例为吗啡联合地塞米松组。结果:吗啡联...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了解吗啡联合地塞米松对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近期我院行上肢手术的79例ASAI或Ⅱ级患者。随机将其中24例分为地塞米松组,21例分为吗啡组,余34例为吗啡联合地塞米松组。结果:吗啡联合地塞米松组有效镇痛持续时间平均36.8±2.1h,有效镇痛期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率也均较吗啡组显著降低。吗啡联合地塞米松组的患者,有效镇痛期间的恶心呕吐率为8.8%,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率均为2.9%,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结论:小剂量吗啡联合地塞米松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术,可明显延长术后镇痛时间,降低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术 小剂量吗啡 地塞米松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地塞米松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协同作用
6
作者 刘湘琳 万展眉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3期400-402,共3页
目的观察合适剂量的地塞米松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后的减少麻醉副作用及镇痛效应。方法随机选取60例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别接受安慰剂、地塞米松10 mg(地塞米松)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病人均接受异丙酚联合雷米芬太尼麻醉方式... 目的观察合适剂量的地塞米松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后的减少麻醉副作用及镇痛效应。方法随机选取60例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别接受安慰剂、地塞米松10 mg(地塞米松)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病人均接受异丙酚联合雷米芬太尼麻醉方式。术后以静脉留置镇痛泵病人自控镇痛术(PCA)进行镇痛。术后24h内记录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AS)、PCA按压次数及麻醉药物用量、副作用,并随访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PCA麻醉药术后24 h实际用量在地塞米松组(221.1μg)比安慰剂组(456.4μg)显著减少(P<0.05),静息痛的VAS评分、病人对术后镇痛满意程度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地塞米松组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5)。随访发现两组病人伤口均愈合良好。结论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10 mg地塞米松能显著减少术后24 h内麻醉药消耗量,并减少副作用发生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异丙酚 雷米芬太尼 腹腔镜 子宫切除术
下载PDF
酮咯酸氨丁三醇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子宫收缩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何丹 杨胜男 +5 位作者 邹爱伟 刘丽 刘宁键 谢芬 匡秋香 谭滇湘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8期3109-3111,共3页
剖宫产术后疼痛是影响产妇术后快速康复及早期哺乳的重要原因,目前剖宫产术后疼痛管理的主要模式为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它减轻的主要是手术后的切口痛,而剖宫产手术后随着子宫收缩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宫缩疼痛,加之术中、术后常规给... 剖宫产术后疼痛是影响产妇术后快速康复及早期哺乳的重要原因,目前剖宫产术后疼痛管理的主要模式为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它减轻的主要是手术后的切口痛,而剖宫产手术后随着子宫收缩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宫缩疼痛,加之术中、术后常规给予缩宫素,甚至卡前列腺素、麦角新碱等加强子宫收缩以减少产后出血,进一步增加了子宫收缩疼痛[1]。研究发现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剖宫产术后子宫收缩和宫缩剂导致的宫缩疼痛更明显[2],而子宫收缩痛会影响产妇的睡眠、早期哺乳、早期下床活动,严重的还会导致产后抑郁,不利于产妇快速康复[3],因此加强对子宫收缩痛的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拟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对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术后子宫收缩疼痛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咯酸氨丁三醇 早期下床活动 麦角新碱 子宫收缩痛 产后抑郁 术后快速康复 宫缩剂 宫缩疼痛
下载PDF
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阻滞对婴幼儿腹部以下手术中的影响
8
作者 刘秀莲 万展眉 +1 位作者 杨胜男 邹爱伟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1915-1916,共2页
目的探讨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阻滞在婴幼儿腹部以下手术的优越性。方法选择年龄2 d^3岁的ASAⅠ~Ⅱ级行腹部以下手术患儿102例,随机等分为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阻滞组(Ⅰ组)和单纯静脉全麻组(Ⅱ组),比较2组术中生命体征变化、牵拉反应、肌松及... 目的探讨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阻滞在婴幼儿腹部以下手术的优越性。方法选择年龄2 d^3岁的ASAⅠ~Ⅱ级行腹部以下手术患儿102例,随机等分为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阻滞组(Ⅰ组)和单纯静脉全麻组(Ⅱ组),比较2组术中生命体征变化、牵拉反应、肌松及术中静脉镇痛、镇静效果、麻醉维持时间、术后苏醒时间、苏醒期呕吐概率。结果Ⅰ组患儿生命体征平稳、肌松良好、镇痛完善、术后苏醒时间短,苏醒后安静;Ⅱ组患儿生命体征波动大,术中牵拉反应明显,肌肉不松弛,术后苏醒时间长,苏醒后述疼痛,哭闹。结论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阻滞适合婴幼儿腹部以下手术,其方法简单可行,效果确切,是一种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阻滞 基础麻醉 婴幼儿 腹部以下手术
原文传递
舒芬太尼对ICU脓毒症患者应激激素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邱敏珊 何丹 +1 位作者 尹海燕 叶小玲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76-1380,共5页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对ICU脓毒症患者应激激素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广州市红十字医院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芬太尼组(F组)和舒芬太尼组(...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对ICU脓毒症患者应激激素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广州市红十字医院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芬太尼组(F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C组均给予积极治疗原发病、抗感染、营养支持及维持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F组和S组在C组的基础上分别加用芬太尼及舒芬太尼,镇痛目标为行为疼痛量表(BPS)≤3分.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应激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糖皮质激素(GC)、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上腺素(E)]、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并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记录.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三组治疗前、治疗后2、6 h NE和E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C组治疗后2、6 h ACTH和G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和S组治疗后2、6 h ACTH和GC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与C组比较,F组和S组治疗后2、6 h ACTH和GC水平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组与S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治疗后2、6 h HR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与C组比较,F组和S组治疗后2、6 h HR水平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组与S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治疗后2、6 h MA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除F组治疗后2、6 h M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C组和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治疗后2、6 h MAP水平均低于C组和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与C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对减轻ICU脓毒症患者的应激反应具有一定优势,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与芬太尼相当,且舒芬太尼具有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脓毒症 应激激素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姜黄素通过抑制脓毒症大鼠肠上皮细胞凋亡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被引量:7
10
作者 何丹 邱敏珊 +1 位作者 王珊 尹海燕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52-1056,共5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脓毒症大鼠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87只3月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组,每组29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术后10 min假手术组和...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脓毒症大鼠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87只3月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组,每组29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术后10 min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经腹腔注射二甲亚砜4 mL,姜黄素组经腹腔注射姜黄素200 mg/kg(用4 mL二甲亚砜溶解)。每组随机取其中15只大鼠,于术后2、12、24 h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含量;术后12 h、24 h取大鼠回肠组织,计算回肠组织含水率,并在光镜下观察大鼠回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原位末端缺刻标记试验(TUNEL)检测回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同时观察每组剩余14只大鼠术后7 d的存活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术后各时间点PCT、TNF-α、D-乳酸、DAO含量均升高,PCT、TNF-α含量于术后2 h起与假手术组出现统计学差异〔PCT(μg/L):1.89±0.17比0.10±0.02,TNF-α(ng/L):216.51±1.47比85.25±8.20,均P<0.01〕,而D-乳酸、DAO含量于术后12 h起与假手术组出现统计学差异〔D-乳酸(mg/L):40.53±7.76比11.29±1.28,DAO(ng/L):1120.40±302.35比330.02±81.28,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术后各时间点PCT、TNF-α、D-乳酸、DAO含量均降低,并均于术后12 h起与模型组出现统计学差异〔PCT(μg/L):5.37±0.44比8.67±0.64,TNF-α(ng/L):211.12±4.31比313.30±18.46,D-乳酸(mg/L):29.74±1.41比40.53±7.76,DAO(ng/L):810.71±201.41比1120.40±302.35,均P<0.05〕,术后12 h、24 h回肠组织含水率均明显降低〔分别为(68.34±0.68)%比(70.55±0.87)%和(69.41±0.59)%比(71.69±0.87)%,均P<0.05〕。光镜下可见,假手术组术后12 h和24 h回肠组织绒毛结构基本正常;模型组术后12 h回肠绒毛萎缩、增宽水肿、高度下降,术后24 h绒毛水肿、萎缩进一步加重;姜黄素组术后12 h和24 h回肠绒毛水肿、高度等结构受损程度较模型组减轻。模型组回肠组织绒毛上皮细胞凋亡数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个:25.48±6.10比4.00±2.04),姜黄素组细胞凋亡计数较模型组明显减少(个:15.48±3.75比25.48±6.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姜黄素组7 d累积生存率较模型组下降〔42.9%(6/14)比50.0%(7/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可通过抑制脓毒症大鼠肠上皮细胞凋亡,从而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肠黏膜屏障 肠上皮细胞 脓毒症 凋亡
原文传递
姜黄素对肠黏膜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丹 王珊 +1 位作者 胡海 尹海燕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7-160,共4页
姜黄素作为一种源于姜黄的天然提取物质,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应激、抗微生物、调节免疫等多方面药理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证明姜黄素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疗作用,如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精神... 姜黄素作为一种源于姜黄的天然提取物质,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应激、抗微生物、调节免疫等多方面药理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证明姜黄素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疗作用,如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精神性疾病等。姜黄索的诸多药理作用及机制均与肠黏膜屏障功能保护相关,它可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抗菌、调节肠道微生态和肠道免疫反应、抗凋亡等多种途径保护肠黏膜屏障。本文综述姜黄素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为肠功能障碍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胃肠道 肠黏膜屏障
原文传递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海 王珊 +1 位作者 何丹 尹海燕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41-144,共4页
脓毒症目前被认为是由于严重感染引起宿主过激炎症反应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1].随着对脓毒症认识的不断深入,脓毒症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多次更新,说明其发病机理的复杂性和临床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1-2].脓毒症是急性肺损伤(acute ... 脓毒症目前被认为是由于严重感染引起宿主过激炎症反应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1].随着对脓毒症认识的不断深入,脓毒症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多次更新,说明其发病机理的复杂性和临床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1-2].脓毒症是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最常见的病因,病理表现为肺泡毛细血管屏障功能破坏而形成的非心源性弥漫性肺水肿.目前除了肺保护通气策略及有效的液体管理策略,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措施[3].ARDS仍然是重症患者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细胞移植治疗ARDS是近年来提出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毛细血管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器官功能障碍 急性肺损伤 间充质干细胞 脓毒症 呼吸衰竭 屏障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