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外周APC、vWF、D-D水平变化与凝血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秋林 吴锋 +2 位作者 吴彬彬 张小文 吴湘军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2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研究创伤性凝血病(TIC)患者外周活化蛋白C(APC)、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水平变化与凝血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2例TIC患者作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入院无创伤者9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APC、vWF及D-D水平... 目的研究创伤性凝血病(TIC)患者外周活化蛋白C(APC)、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水平变化与凝血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2例TIC患者作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入院无创伤者9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APC、vWF及D-D水平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指标变化。Pearson相关性分析APC、vWF、D-D与凝血功能相关关系;logistic分析TIC加重的影响因子,生存分析TIC患者的预后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PC、vWF、D-D水平、PT、APTT、IN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9.57、20.83、41.26、50.16、40.08、25.87,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IC患者APC与TT、APTT、INR呈正相关(r分别=0.75、0.69、0.64,P均<0.05),vWF与TT、APTT、INR呈正相关(r分别=0.82、0.77、0.76,P均<0.05);D-D与TT、APTT、INR呈正相关(r分别=0.93、0.90、0.84,P均<0.05);logistic分析显示,APC、vWF、D-D是TIC加重的影响因素(OR分别=0.25、0.95、0.96,P均<0.05)。TIC患者的2年生存率为90.22%。结论APC、vWF、D-D与TIC患者预后的凝血功能有着相关性,可作为临床TIC患者检测、监护的指标,对患者病情加重的预测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凝血病 D-二聚体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活化蛋白C 凝血功能 预后
下载PDF
机械通气抢救重度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 被引量:5
2
作者 陈玮 翁金龙 曹卫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022-2023,共2页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对重度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42例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15例加用无创通气(无创通气组),27例加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有创通气组),比较治疗前后病情改善情况和血气分析结果。结果:42例中38...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对重度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42例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15例加用无创通气(无创通气组),27例加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有创通气组),比较治疗前后病情改善情况和血气分析结果。结果:42例中38例患者机械通气后病情好转,呼吸频率、心率明显减慢,PO2、PCO2、SpO2明显改善,平均动脉压和pH值恢复正常,有创通气组对频率、心率、PO2的改善较无创通气组显著。结论:机械通气可明显改善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病情和血气分析结果,可作为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并根据病情及治疗时机选择恰当的通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机械通气 临床治疗 疗效
下载PDF
机械通气抢救急性重度刺激性气体中毒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2
3
作者 曹卫平 翁金龙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5年第4期213-214,共2页
回顾分析7例急性重度刺激性气体中毒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其中5例行有创通气,2例行无创通气,结果4例患者死亡,3例患者痊愈出院。总结在该类患者治疗过程中,机械通气应用中关于呼气末正压、肺复张手法及无创通气的体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刺激性气体 中毒 救治
下载PDF
无创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占凌峰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392-394,共3页
肺性脑病是由于慢性呼吸衰竭所致二氧化碳潴留、缺氧所引起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的综合征,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严重的并发症.既往在无呼吸机支持的条件下,临床上常使用纳洛酮逆转治疗β~内啡肽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改善肺通气功能... 肺性脑病是由于慢性呼吸衰竭所致二氧化碳潴留、缺氧所引起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的综合征,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严重的并发症.既往在无呼吸机支持的条件下,临床上常使用纳洛酮逆转治疗β~内啡肽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改善肺通气功能,兴奋呼吸中枢,缓解呼吸衰竭.近年来,无创通气技术尤其是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一种重要措施.我院自2005年开始应用无创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通气技术 逆转治疗 肺性脑病 纳洛酮 COPD合并呼吸衰竭 疗效分析 慢性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病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作用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方凯 王晓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5-207,共3页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选择76例2009年2月—2011年9月浙江省衢化医院ICU MO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4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生理盐水100mL加入血必...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选择76例2009年2月—2011年9月浙江省衢化医院ICU MO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4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生理盐水100mL加入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治疗7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7天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和IL-10,比较两组ICU停留时间及28天病死率。结果治疗7天后,治疗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TNF-α、IL-6、IL-10及PC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8天病死率和ICU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减少MODS患者ICU住院时间,其机制与调控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炎症反应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长期亚低温与短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对比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小文 王文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171-172,共2页
目的 对比长期亚低温与短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某院收治的152例重型脑颅损伤患者长期组和短期组,各76例患者.长期组行长期亚低温治疗,短期组行短期亚低温治疗.在伤后3~5个月,以GOS评估法判断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 对比长期亚低温与短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某院收治的152例重型脑颅损伤患者长期组和短期组,各76例患者.长期组行长期亚低温治疗,短期组行短期亚低温治疗.在伤后3~5个月,以GOS评估法判断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长期组患者恢复率明显高于短期组,死亡率低于短期组(P<0.05).两组肺部感染、颅内感染、消化道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长期亚低温治疗重型脑颅损伤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治疗成功率,应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亚低温 短期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多尿的护理
7
作者 陈茵 《护理学报》 2006年第5期55-56,共2页
总结报道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多尿的护理经验,认为尿量的观察应注重单位时间内的变化,定时进行出入量的评估;机体水分丢失,呼吸道更易干燥,要加强呼吸道的管理;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和药物治疗效果,防止各种并发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机械通气 多尿 护理
下载PDF
130名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救援医务人员焦虑抑郁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8
作者 郭忠伟 王燕 +8 位作者 祝睿晨 陆龙喜 王丽娟 俞佃瑜 汪维敏 陈利 杨志强 徐晓翠 刘小征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8-203,共6页
目的调查130名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一线医务人员焦虑抑郁状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对其进行有效心理干预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微信工作群在线发放电子调查问卷,包括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Scale... 目的调查130名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一线医务人员焦虑抑郁状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对其进行有效心理干预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微信工作群在线发放电子调查问卷,包括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Scale,GAD-7)和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s,PHQ-9)以及简易自制问卷(包括8个与焦虑抑郁相关的因素)对浙江省援助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的一线医务人员进行心理测评,并分析影响一线医务人员焦虑抑郁的相关因素。不同人口学特征变量下的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的差异性比较采用χ²检验,焦虑抑郁症状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共收回调查问卷130份,回收率为86.7%(130/150)。共48人存在焦虑抑郁症状(36.9%,48/130),41人存在焦虑症状(31.8%,41/130),36人存在抑郁症状(27.7%,36/130)。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业、职称、来源科室、参加抗击疫情时间的医务人员焦虑症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职称、科室、参加抗击疫情时间的医务人员抑郁症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学历医务人员之间抑郁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220,P=0.034)。疾病因素、工作因素、时间因素、安全因素在有无焦虑症状医务人员和有无抑郁症状医务人员中所占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管理因素在有焦虑症状医务人员和无焦虑症状医务人员中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3.578,P<0.01)。其他因素在无焦虑症状医务人员中的比例高于有焦虑症状医务人员(χ²=6.229,P=0.012)。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分值与疾病因素、工作因素、时间因素、安全因素、管理因素均呈正相关,而与其他因素呈负相关(r=-0.287,P<0.05)。结论抗新冠肺炎一线医务人员存在焦虑抑郁症状,疫情相关因素对其有明显影响,有必要对其进行有效心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调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焦虑 抑郁 医务人员
原文传递
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肾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柳月珍 吴锋 杨秋林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5期706-708,814,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肾功能的影响,为完善其临床治疗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选取浙江衢化医院2008年10月—2013年3月ICU接收的62例(≥18岁)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探讨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肾功能的影响,为完善其临床治疗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选取浙江衢化医院2008年10月—2013年3月ICU接收的62例(≥18岁)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32例给予心肺复苏术以及肾上腺素等综合治疗,观察组3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CRRT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和桡动脉血,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肾功能指标(BUN、Scr、BMG、BUA),以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气(pH值、PaCO2、PaO2)和电解质指标(HCO3-、Na+及K+);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肾主动脉血流动力学指征(PSV、EDV、Vm及RI),并记录治疗后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所得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计数资料行Fisher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考察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t=0.132—1.896,P=0.907~0.084)。治疗后,观察组静脉血BUN、Scr、BMG、BUA血清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9.834~38.43,P=0.000);动脉血Pa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4.771,P=0.009),PaCO3、K+、Na+显著低于对照组(t=3.185—4.813,P=0.019—0.007);同时,。肾主动脉PSV、EDV、Vm显著高于对照组(t=2.746~4.463,P=0.028~0.011),RI显著低于对照组(t=2.285,P=0.043)。此外,观察组治疗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18.76%(6例),显著小于对照组的71.88%(23例)(x2=18.223,P=0.ooo)。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早期CRRT治疗有助于保护患者的肾功能,对改善患者预后有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肾功能
原文传递
血栓弹性图监测二磷酸腺苷途径诱导的血小板功能障碍与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院内病死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秋林 吴锋 +3 位作者 张小文 吴彬彬 徐郁颖 张晶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0年第7期614-61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性图监测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功能障碍与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院内病死率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衢化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180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血栓弹力图检查,其中ADP途... 目的探讨血栓弹性图监测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功能障碍与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院内病死率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衢化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180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血栓弹力图检查,其中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ADP抑制率)≤60%为非ADP功能障碍组(74例),ADP抑制率>60%为ADP功能障碍组(106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院内病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DP抑制率预测院内病死率的阈值。结果两组性别构成、年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收缩压、脉搏、入院到血栓弹力图检查时间、格拉斯昏迷评分、创伤严重度评分、简易创伤定级标准及入院前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P功能障碍组入院后插管率和院内病死率明显高于非ADP功能障碍组[69.8%(74/106)比37.8%(28/74)和32.1%(34/106)比8.1%(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ADP功能障碍组最大振幅和G值明显低于非ADP功能障碍组[(61±9)mm比(65±6)mm、(9±4)kD/cm^2比(11±3)kD/cm^2],ADP抑制率和花生四烯酸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非ADP功能障碍组[(76±22)%比(45±18)%和(75±28)%比(3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反应时间、血凝块形成时间和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P抑制率>60%和创伤严重度评分是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院内病死率增加的独立预测因素(OR=6.21和1.13,95%CI 1.21~31.27和1.05~1.22,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ADP抑制率>60%是预测患者院内病死率的阈值(OR=6.18,95%CI 1.2~33.3)。结论血栓弹力图中的ADP抑制率与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院内病死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血栓弹力描记术 腺苷二磷酸 血小板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