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枝麻黄各半汤对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气道炎症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32
1
作者 王春林 王丽萍 +1 位作者 毛志远 陈柏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81-984,共4页
目的:观察桂枝麻黄各半汤对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对气道炎性介质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80例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甲氧那敏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 目的:观察桂枝麻黄各半汤对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对气道炎性介质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80例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甲氧那敏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咳嗽评分、咳嗽程度、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气道炎性介质(SP、NKA、NKB及CGRP)水平、生活质量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P、NKA、NKB及CGRP的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较对照组大(P<0.05);治疗后两组的日间咳嗽、夜间咳嗽、咳嗽总评分及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状况、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并且观察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幅度大(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观察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桂枝麻黄各半汤可以明显改善感染后咳嗽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气道炎症性介质水平,改善气道炎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麻黄各半汤 感染后咳嗽 气道炎症 风寒恋肺
下载PDF
生脉注射液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效果及对B型尿钠肽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谢有鑫 王体华 王丽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性心力衰竭采用生脉注射液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B型尿钠肽(BNP)的影响。方法86例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及护理,观察组...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性心力衰竭采用生脉注射液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B型尿钠肽(BNP)的影响。方法86例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生脉注射液和丹参川芎嗪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BNP水平、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MLWHFQ)。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Dd(45.28±3.15)mm、RDW(11.04±1.21)%、BNP水平(303.79±24.28)ng/L、MLWHFQ各项评分(10.08±1.14)分、(5.26±0.44)分、(8.29±0.83)分、(6.13±0.59)分和对照组[LVEDd(54.59±3.71)mm、RDW(13.56±1.74)%、BNP水平(584.24±31.56)ng/L、MLWHFQ各项评分(16.73±1.58)分、(7.18±0.68)分、(10.12±1.06)分、(9.64±0.87)分]比较明显较低,LVEF(57.79±4.19)%、6MWT(467.32±29.26)m和对照组(44.62±3.24)%、(394.58±22.17)m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VEF降低性心力衰竭采用生脉注射液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降低BNP和RDW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 生脉注射液 丹参川芎嗪 B型尿钠肽 6 min步行试验
下载PDF
标准化处理流程在ICU肠内营养胃潴留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梅 汪芬华 《护理管理杂志》 2021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处理流程在ICU肠内营养后胃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100例接受肠内营养后并发胃潴留的ICU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胃潴留常规处理,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100例接受肠内营养后并发胃潴留的ICU患者... 目的探讨标准化处理流程在ICU肠内营养后胃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100例接受肠内营养后并发胃潴留的ICU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胃潴留常规处理,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100例接受肠内营养后并发胃潴留的ICU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胃潴留标准化处理流程,连续干预7 d后比较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喂养情况、营养指标、促胃动力药物用量以及误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喂养达标率、肠内营养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7 d对照组前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明显降低(P<0.01),干预后7 d观察组前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水平较入组当日无明显变化(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氧氯普胺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标准化处理流程能够提高ICU肠内营养并发胃潴留患者的肠内营养喂养达标率和肠内营养占比,改善营养状况,减少促胃动力药物用量,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潴留 肠内营养 标准化处理流程 重症监护室 营养状况
下载PDF
化瘀通腑法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脑代谢及脑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谢有鑫 吴利军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3期110-112,116,共4页
目的观察化瘀通腑法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症状、脑代谢及脑灌注的影响。方法将80例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瘀通腑中药,对两组患者的症状、脑代谢和脑灌注进行比... 目的观察化瘀通腑法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症状、脑代谢及脑灌注的影响。方法将80例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瘀通腑中药,对两组患者的症状、脑代谢和脑灌注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用药后第2周有更低的颈内静脉-动脉乳酸差,更高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脑氧摄取率和脑灌注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通腑法能一定程度上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症状、脑代谢和脑灌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通腑法 脑损伤 脑代谢 脑灌注
下载PDF
经皮氧分压预测心脏术后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
5
作者 诸葛建成 方红龙 刘吉庆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8年第3期309-311,共3页
液体治疗是改善心脏术后患者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的重要手段,但不必要的液体补充会引起心功能恶化导致不良结局。预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对指导容量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研究发现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中,经皮氧分压变化(t... 液体治疗是改善心脏术后患者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的重要手段,但不必要的液体补充会引起心功能恶化导致不良结局。预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对指导容量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研究发现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中,经皮氧分压变化(transcutaneous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tcO2)与CO变化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氧分压 术后患者 容量治疗 临床价值 反应性 心脏 预测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下载PDF
自拟补肺益气化痰汤辅治慢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者疗效观察
6
作者 谢有鑫 吴利军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2期141-142,共2页
慢性呼吸衰竭多有肺部的基础疾病,最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症,也是ICU最常见的病种之一。在机械通气有效挽救并维持患者生命的基础上,我们联合自拟补肺益气化痰汤进行辅助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慢性呼吸衰竭多有肺部的基础疾病,最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症,也是ICU最常见的病种之一。在机械通气有效挽救并维持患者生命的基础上,我们联合自拟补肺益气化痰汤进行辅助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重症医学科符合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1]纳入标准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呼吸衰竭 补肺益气化痰汤 机械通气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7
作者 邵彬彬 刘吉庆 李寿喜 《心电与循环》 2023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SV)治疗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下称心衰)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衢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失代偿心衰患者11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以1∶1.5比例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65例,均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SV)治疗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下称心衰)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衢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失代偿心衰患者11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以1∶1.5比例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65例,均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SV治疗,对照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治疗。连续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F提升≥5%、LVEF≥50%、LVEDd缩小≥10 mm比例、心血管性再住院、全因死亡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LVEDd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LVEF提升≥5%、LVEF≥50%、LVEDd缩小≥10 mm比例高于对照组,心衰再住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之间全因死亡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失代偿心衰患者应用SV有益于改善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减少心衰再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心肌重构 心功能 预后
下载PDF
替格瑞洛小剂量给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邵彬彬 刘吉庆 《心电与循环》 2023年第5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小剂量给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衢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分为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各45例,均采取常规基础治疗及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其中...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小剂量给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衢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分为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各45例,均采取常规基础治疗及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其中小剂量组替格瑞洛60 mg/次,2次/d,常规剂量组90 mg/次,2次/d。连续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临床疗效、血小板抑制率、出血事件。结果两组患者MACCE发生率(8.89%、6.67%)及总有效率(86.67%、93.3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剂量组血小板反应指数[(30.02±7.23)%]高于常规剂量组[(27.11±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花生四烯酸抑制率[(71.64±12.50)%、(72.39±11.65)%]、二磷酸腺苷抑制率[(64.76±16.95)%、(66.48±15.38)%]及出血事件发生率(4.44%、6.6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替格瑞洛小剂量给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常规剂量比较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替格瑞洛 剂量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成功救治重症吸入性有机氟中毒一例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方红龙 罗建 +3 位作者 陈玮 李章平 陆远强 张伟文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38-240,共3页
急性吸入性有机氟中毒常是由于吸入过量的有机氟单体、裂解气、残液气或氟聚合物热解气而引起的以急性肺损伤为主的疾病,可迅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1]。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主要以对... 急性吸入性有机氟中毒常是由于吸入过量的有机氟单体、裂解气、残液气或氟聚合物热解气而引起的以急性肺损伤为主的疾病,可迅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1]。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危重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常因顽固性低氧而死亡。衢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通过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venous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V ECMO)成功救治一例重症吸入性有机氟中毒患者,现将治疗经过总结汇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特效解毒剂 成功救治 重症医学科 有机氟中毒 氟聚合物 急性肺损伤
原文传递
ICU患者感染性休克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6
10
作者 程山凤 严长苏 郑秀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5-596,602,共3页
目的分析ICU患者感染性休克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4年4月-2013年6月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好转、痊愈存活>28d的3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45例死亡患者纳入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感染性休... 目的分析ICU患者感染性休克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4年4月-2013年6月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好转、痊愈存活>28d的3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45例死亡患者纳入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感染性休克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真菌是ICU患者感染的主要菌种,分别占52.60%、27.33%、20.07%;共有45例患者死亡,病死率56.2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51.46±10.22)与(42.01±9.61)岁、APACHEⅡ评分(24.33±5.06)与(17.91±4.62)分、血液感染率68.89%与37.14%、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3.32±0.64)与(1.41±0.64)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4.23±1.62)与(1.89±0.77)例等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炎症反应及时处理和综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ICU患者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感染性休克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