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6层螺旋CTA在冠状动脉狭窄及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魏全杰 关晓涛 +3 位作者 张丹丹 李瑞峰 田素贞 何首勋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21期2795-2798,共4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动脉血管造影(CTA)对冠状动脉狭窄及不同性质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3月至2019年4月期间襄城县人民医院CT室对68例冠心病患者行256层螺旋CTA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CAG),以CAG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估256层CTA对不同性...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动脉血管造影(CTA)对冠状动脉狭窄及不同性质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3月至2019年4月期间襄城县人民医院CT室对68例冠心病患者行256层螺旋CTA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CAG),以CAG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估256层CTA对不同性质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并分析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结果68例患者中,256层CTA诊断符合率为95.6%(65/68)。CTA对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96.6%、97.5%、100.0%;CTA对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2%、98.0%、93.8%、96.2%;CTA对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7%、98.2%、91.7%、98.2%。CTA诊断68例冠状动脉斑块,其中软斑块11例(16.2%)、纤维斑块11例(16.2%)、混合斑块21例(30.9%)、钙化斑块25例(36.8%)。结论CTA能够有效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成分,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有很大诊断价值,可作为医院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256层CT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CTA假阴性患者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高永峰 朱军武 +1 位作者 姚俊恒 井志强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第2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CTA假阴性患者的可能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11-03—2015-03收治2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CTA假阴性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明确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行16层CTA检...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CTA假阴性患者的可能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11-03—2015-03收治2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CTA假阴性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明确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行16层CTA检查,全部阴性患者均行DSA复查。首次复查阴性患者给予抗血管痉挛药物并在三周后复查DSA,DSA结果首次检查发现动脉瘤26个,其中1例复查DSA检出2个动脉瘤。本组26例动脉瘤中,位于大脑中动脉6例,前交通动脉4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7例,眼动脉动脉瘤2例,后循环动脉瘤7例。26例假阴性动脉瘤最大直径〈3 mm。其中2例DSA检查仍为阴性,于1~3个月后再复查CTA或DSA,仍为阴性。结论对于高度怀疑动脉瘤出血的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及时行CTA检查,如CTA为阴性又不能完全排除动脉瘤者,等脑血管痉挛期结束后行DSA,能降低CTA假阴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假阴性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首次 DSA
下载PDF
低场MR在子宫病变中的应用
3
作者 魏全杰 李小燕 +3 位作者 井志强 蔡林波 欧阳帅领 卫亚南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期97-98,共2页
MRI软组织对比分辨力高,无创伤,无辐射,可行任意方位层面成像,成像参数多,一次检查可获得解剖、生理、病理、器官运动、组织灌注及活性、代谢等信息.有关高场MR检测子宫病变文献很多,但关于低场MR检测子宫病变的文献却很少.现回顾性分... MRI软组织对比分辨力高,无创伤,无辐射,可行任意方位层面成像,成像参数多,一次检查可获得解剖、生理、病理、器官运动、组织灌注及活性、代谢等信息.有关高场MR检测子宫病变文献很多,但关于低场MR检测子宫病变的文献却很少.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13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8例子宫病变的低场MR表现,以提高对子宫病变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子宫疾病
下载PDF
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魏全杰 李小燕 +3 位作者 井志强 蔡林波 牛建西 卫亚南 《中国实用医刊》 2013年第22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容积重建技术、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显示等后处理软件诊断61例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结果发现颅内动...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容积重建技术、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显示等后处理软件诊断61例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结果发现颅内动脉瘤24例,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36例。结论SCTA可以作为临床怀疑动脉瘤及身体素质较差、手术评估风险较大的需要了解脑血管情况的患者的首选。SCTA可以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提高身体条件一般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血管造影 头颈部血管性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