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氢巴马汀抗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来春林 曾秋棠 +4 位作者 刘福元 毛奕 刘国华 祈爱萍 曹林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567-570,共4页
目的探讨左旋-四氢巴马汀(L-THP)抗室性心律失常(VA)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跨室壁单向动作电位记录技术研究L-THP对犬在体三层心肌动作电位时程(APD90)、有效不应期(ERP)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影响;通过心肌局部给予异丙肾上腺素(I... 目的探讨左旋-四氢巴马汀(L-THP)抗室性心律失常(VA)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跨室壁单向动作电位记录技术研究L-THP对犬在体三层心肌动作电位时程(APD90)、有效不应期(ERP)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影响;通过心肌局部给予异丙肾上腺素(Iso)模拟突发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观察L-THP对程序电刺激(PES)所致的VA发生率和诱发VA所需的最低Iso浓度的影响。结果L-THP延长三层心肌的APD90和ERP但减少TDR[(18.78±3.19)msvs(10.78±2.11)ms,P<0.01];降低PES对VA的诱发率(21.61%vs6.17%,χ2=14.864 5,P<0.005);增加诱发VA所需要的最低Iso浓度(4.64×10-6mg/mlvs3.59×10-3mg/ml,P<0.001);抑制局部Iso诱发的早期后除极和触发活动所引起的VA。结论L-THP有显著的抗VA作用,是一种有望成为抗VA的中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巴马汀 异丙肾上腺素 心律失常 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早期后除极
下载PDF
四氢巴马汀对在体犬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来春林 刘福元 +3 位作者 曾秋棠 毛奕 祈爱萍 曹林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5期382-384,共3页
从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角度研究左旋四氢巴马汀(L-THP)的电生理作用。采用自制电极同步记录在体犬左室三层心肌细胞的单向动作电位(MAP),观察静脉注射L-THP前后动作电位时程(APD)、振幅(APA)、TDR及各层心肌有效不应期(ERP)的变化... 从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角度研究左旋四氢巴马汀(L-THP)的电生理作用。采用自制电极同步记录在体犬左室三层心肌细胞的单向动作电位(MAP),观察静脉注射L-THP前后动作电位时程(APD)、振幅(APA)、TDR及各层心肌有效不应期(ERP)的变化。结果:应用L-THP后三层心肌的动作电位复极90%的时程均延长(内、中、外层心肌分别为189.67±23.29msvs182.83±23.70ms、194.67±24.12msvs192.17±24.49ms和185.08±24.53msvs173.42±22.06ms,P均<0.01),内、外层心肌ERP显著增加(分别为164.54±20.53msvs159.08±20.08ms、161.60±21.28msvs150.99±18.93ms,P<0.01)、TDR降低(9.58±2.94msvs18.75±3.77ms,P<0.01),对APA无明显影响。结论:L-THP降低心室肌的TDR,延长心室内、外膜心肌细胞的E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四氢巴马汀 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单向动作电位 心律失常 室性
下载PDF
氯沙坦对高脂血症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朱磊 刘福元 黎晓兰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探讨氯沙坦对高脂血症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34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模型组、氯沙坦组(科素亚,20 mg/kg.d)组。分组进行干预后检测3组大鼠的血脂:总胆固醇(TC)、甘...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探讨氯沙坦对高脂血症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34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模型组、氯沙坦组(科素亚,20 mg/kg.d)组。分组进行干预后检测3组大鼠的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中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结果:分组干预4周后,高脂血症组和氯沙坦组的TC[(13.779±5.219)mmol/L,(14.570±8.357)mmol/L],LDL-C[(10.680±4.727)mmol/L,(11.393±7.623)mmol/L]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846±0.196)mmol/L,(0.164±0.031)mmol/L],P均<0.001,HDL-C/TC[(0.195±0.079)mmol/L,(0.216±0.053)mmol/L]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583+0.062)mmol/L,P<0.001;高脂血症组和氯沙坦组的血脂含量无显著差异(P均>0.05)。高脂血症组和氯沙坦组的GMP140[(27.045±2.849)ng/ml,(20.665±1.701)ng/ml]、CD62P[(25.169±5.324)%,(20.144±1.290)%]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655±1.682)ng/ml,(10.089±1.333)%],P<0.001。氯沙坦组GMP140及CD62P水平均显著低于高脂血症组(P<0.05)。结论:高脂血症能够促使血小板活化,氯沙坦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高脂血症 大鼠 血小板活化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
4
作者 张贵斌 付度关 +3 位作者 王伟 徐运兰 王萍 田代实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67-572,共6页
目的研究脑缺血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s)对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方法建立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分为脑缺血组(对照组及治疗组)和假手术组。治疗组于缺血前30rain尾静脉注入U0126溶液,对照组尾静脉注入相同体积不含... 目的研究脑缺血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s)对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方法建立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分为脑缺血组(对照组及治疗组)和假手术组。治疗组于缺血前30rain尾静脉注入U0126溶液,对照组尾静脉注入相同体积不含U0126的DMSO稀释溶液。应用免疫组织荧光化学法观察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1和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E)阳性细胞表达;免疫印迹(Westem blot)检测磷酸化ERK1/2(pERKl/2)、CyclinD1和CyclinE的蛋白表达;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转录因子E2F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组CyclinD1和CyclinE阳性表达的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fP〈0.051;缺血对照组pERK1/2蛋白表达显著强于治疗组(P〈0.05),4h时间点表达最为明显,12h时间点恢复到基线水平,CyclinD1和CyclinE表达6h开始升高,12h表达最为明显,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弱伊〈0.05);缺血对照组E2FmRNA的表达显著强于治疗组和假手术组伊〈0.05),以7d表达最为明显。结论EeKs在大鼠脑缺血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脑缺血引起的ERK1/2磷酸化,可降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CyclinE和E2F的表达,即ERKs可影响细胞周期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KS U0126 CyclinD1 CYCLINE E2F 细胞周期 脑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