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化呼吸训练在老年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7
1
作者 詹燕 江力 +9 位作者 叶习红 肖承承 王珊珊 雷德宝 颜起文 荀雅晶 高源 翟宏宇 张雪 刘佩军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5期735-737,共3页
目的探讨强化呼吸训练对老年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2月襄阳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老年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和实验组(n=35)。对照组进行吞... 目的探讨强化呼吸训练对老年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2月襄阳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老年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和实验组(n=35)。对照组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实验组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基础上,同时进行强化呼吸训练,1次/d,6次/周,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分别对2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定分级,同时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呼气峰值流速(PEF)评定肺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FVC、FEV1及PEF较治疗前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P<0.05),且实验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呼吸训练结合吞咽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老年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呼吸功能,随着呼吸功能的改善,吞咽功能改善的有效率明显提高,且方法及操作简便可行,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老年 吞咽障碍 呼吸训练
原文传递
丁苯酞软胶囊对中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詹燕 刘佩军 +4 位作者 肖承承 郭雅碧 郭伟 王红 尚芙蓉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546-1550,共5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青中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80例青中年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丁苯酞软胶囊,每次0...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青中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80例青中年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丁苯酞软胶囊,每次0.2 g,tid,20 d为1个疗程,间隔10 d,共3个疗程。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比较2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评价(MMSE)量表评分、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血管侧枝循环开放率。结果:治疗后1月和3月,2组患者MMSE评分明显提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MMSE评分增高程度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治疗后1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和3月,2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呈先升后降趋势,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升幅度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对照组与治疗组侧枝循环开放率分别为57.5%和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可有效改善青中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诱发内源性VEGF表达、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丁苯酞 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侧枝循环
原文传递
综合物理治疗对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詹燕 王珊珊 +6 位作者 高源 雷德宝 颜起文 翟宏宇 张雪 徐永兰 刘佩军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6-228,共3页
重症颅脑外伤、脑卒中、缺氧及中毒性脑病、高位脊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常并发肺部感染,急性期感染控制以敏感抗生素治疗为主,但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可能会继发细菌耐药及二重感染,使肺部感染迁延难愈,拔管困难,给患者带来沉重的... 重症颅脑外伤、脑卒中、缺氧及中毒性脑病、高位脊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常并发肺部感染,急性期感染控制以敏感抗生素治疗为主,但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可能会继发细菌耐药及二重感染,使肺部感染迁延难愈,拔管困难,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生命安全问题。胸部物理治疗有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降低呼吸道阻力,促进肺部再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治疗 气管切开术 肺部感染 患者
原文传递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4
作者 尚芙蓉 詹燕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6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襄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0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降脂...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襄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0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降脂稳定斑块、神经保护、调控血压血糖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次,2次/d,滴注时间≥50 min,用药时间间隔≥6 h。两组均连续治疗28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DAE)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0%、9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两组MMSE、Mo CA、ADL和BDAE评分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语言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血管性痴呆 MMSE评分 Mo CA评分 ADL评分 BDAE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