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间孔硬膜外联合双侧L_(2)神经根阻滞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李丽楠 刘巍 +4 位作者 樊永冠 方叶 马迎存 刘波涛 司马蕾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71-677,共7页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硬膜外联合双侧L_(2)神经根阻滞治疗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盘源性腰痛病人,计算机...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硬膜外联合双侧L_(2)神经根阻滞治疗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盘源性腰痛病人,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病变间盘节段硬膜外阻滞联合L2神经根阻滞,对照组采用病变间盘节段硬膜外阻滞。评价两组治疗后第1、3、6个月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DLBP病人共92例,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6)。治疗后第1、3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NRS评分分别为1.7±0.6 vs.2.7±0.4和2.2±0.4 vs.3.2±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3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ODI评分分别为12.2±1.7 vs.17.4±2.1和16.1±2.1 vs.20.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NRS评分分别为3.0±0.5 vs.3.2±0.6,ODI评分分别为21.4±2.0 vs.23.1±1.7,两组NRS、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基础值相比,两组在治疗后第1、3、6个月NRS、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经椎间孔硬膜外阻滞能够有效减轻DLBP,改善运动障碍。联合L2神经根通路治疗较单纯硬膜外阻滞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源性腰痛 经椎间孔硬膜外阻滞 窦椎神经
下载PDF
静吸复合麻醉对卵巢癌根治术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冯珍 陈孝堂 +4 位作者 庹金丽 贺礼阳 杨艳 李丽楠 姚玲玲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6期114-119,共6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根治术采用静吸复合麻醉(IIA)对患者术中体征、脑氧代谢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在监利市人民医院进行卵巢癌根治术(ROOC)治疗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分别纳入TIA组和IIA组,各38例... 目的探讨卵巢癌根治术采用静吸复合麻醉(IIA)对患者术中体征、脑氧代谢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在监利市人民医院进行卵巢癌根治术(ROOC)治疗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分别纳入TIA组和IIA组,各38例。TIA组进行全凭静脉麻醉(TIA),IIA组进行IIA。比较两组患者准备麻醉前(T_(0))、气管插管后(T_(1))、气管插管后10 min(T_(2))和手术结束(T_(3))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氧代谢指标[脑血流量/脑氧耗(CBF/CMRO_(2))、脑氧耗/脑糖耗(CMRO2/CMRGlu)和乳酸生成量(ADVL)]及麻醉期的各项指标,比较两组患者T_(0)、T_(3)、术后12 h和术后24 h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结果IIA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均显著短于TIA组(P<0.05)。术中两组患者HR和MAP均处于正常波动范围,且无显著差异(P>0.05)。T_(1)、T_(2)、T_(3)时与T_(0)时比较,IIA组患者CBF/CMRO_(2)、CMRO_(2)/CMRGlu、ADVL均显著升高(P<0.05),TIA组患者CBF/CMRO2、ADVL显著升高(P<0.05);IIA组患者CBF/CMRO2、ADVL升高幅度显著小于TIA组(P<0.05),CMRO_(2)/CMRGlu升高幅度显著大于TIA组(P<0.05)。T_(3)、术后12 h和术后24 h,与TIA组相比,IIA组患者CD3^(+)、CD4^(+)和CD4^(+)/CD8^(+)水平较高(P<0.05);T_(3)和术后12 h,与T_(0)相比,IIA组患者CD3^(+)、CD4^(+)和CD4^(+)/CD8^(+)水平显著降低(P<0.05);T_(3)、术后12 h和术后24 h,与麻醉前相比,TIA组患者CD3^(+)、CD4^(+)和CD4^(+)/CD8^(+)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进行IIA的ROOC患者苏醒和恢复自主呼吸用时较短,对脑氧代谢平衡和免疫相关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根治术 静吸复合麻醉 脑氧代谢率 免疫功能
下载PDF
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脑神经炎症和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3
作者 孟元元 刘艳 +2 位作者 张华强 周民 姚玲玲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6期26-30,共5页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MDZ)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脑神经炎症和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对环腺苷酸(cAMP)/蛋白激酶A(PKA)/环腺苷酸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取Wistar大鼠6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及造模组55只,...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MDZ)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脑神经炎症和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对环腺苷酸(cAMP)/蛋白激酶A(PKA)/环腺苷酸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取Wistar大鼠6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及造模组55只,造模组通过向枕大池二次注入血液的方法建立SAH模型,假手术组向枕大池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将造模成功的50只SAH大鼠随机分为SAH组、MDZ低剂量组、MDZ中剂量组、MDZ高剂量组、MDZ高剂量+H-89组,每组10只。MDZ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经颈静脉注射0.30、0.15、0.05 mg/kg MDZ,同时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MDZ高剂量+H-89组经颈静脉注射0.3 mg/kg MDZ,同时腹腔注射5 mg/kg PKA抑制剂H-89;SAH组、假手术组颈静脉及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3 d。干预结束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集静脉血,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每组随机选取3只大鼠,干/湿法评估脑水含量;剩余大鼠进行SAH等级评分,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MP/PKA/CRE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海马区神经元细胞核碎裂、坏死现象,神经功能评分、cAMP、p-PKA/PKA、p-CREB/CREB表达降低,IL-1β、IL-6、TNF-α、脑含水量、SAH等级评分增加(P均<0.05);与SAH组相比,MDZ高、中、低剂量组神经元损伤有不同程度缓解,神经功能评分、cAMP、p-PKA/PKA、p-CREB/CREB表达增加,IL-1β、IL-6、TNF-α、脑含水量、SAH等级评分降低(P均<0.05);与MDZ高剂量组相比,MDZ高剂量+H-89组神经元损伤加剧,神经功能评分、cAMP、p-PKA/PKA、p-CREB/CREB表达降低,IL-1β、IL-6、TNF-α、脑含水量、SAH等级评分增加(P均<0.05)。结论 MDZ可减轻SAH大鼠脑神经炎症,抑制早期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cAMP/PKA/CREB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cAMP/PKA/CREB通路 蛛网膜下腔出血 神经炎症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七氟醚后处理对缺氧复氧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焦亡及TXNIP/NLRP3通路的影响
4
作者 刘金川 丁汉琳 李丽楠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2-927,共6页
目的:基于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TXNIP)/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通路探究七氟醚后处理(SPostC)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将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C组)、HR组、HR+SPo... 目的:基于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TXNIP)/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通路探究七氟醚后处理(SPostC)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将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C组)、HR组、HR+SPostC组、HR+SPostC+TXNIP/NLRP3通路抑制剂白藜芦醇组(HR+SPostC+RES组)。采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采用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LDH含量;采用碘化丙啶(PI)染色法检测细胞膜孔的形成;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IL-1β、IL-18及TXNIP/NLRP3通路相关蛋白TXNIP、NLRP3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XNIP/NLRP3通路相关基因TXNIP、NLRP3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其余3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而LDH释放量、PI染色阳性率以及Caspase-1、IL-1β、IL-18、TXNIP和NLRP3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HR组相比,HR+SPostC组和HR+SPostC+RES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P<0.05),而LDH释放量、PI染色阳性率以及Caspase-1、IL-1β、IL-18、TXNIP和NLRP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HR+SPostC组相比,HR+SPostC+RES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P<0.05),而LDH释放量、PI染色阳性率以及Caspase-1、IL-1β、IL-18、TXNIP和NLRP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SPostC可能通过抑制TXNIP/NLRP3信号通路进而抑制HR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焦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后处理 缺氧复氧 H9C2心肌细胞 细胞焦亡 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通路
下载PDF
miR-181a调控sirt1通路抑制七氟烷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
5
作者 李丽楠 丁汉琳 刘金川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0-206,共7页
目的探讨miR-181a对七氟烷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验证miR-181a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1,sirt1)的关系,检测七氟烷对海马神经元中miR-181a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将海马神经元转染后用3%七氟... 目的探讨miR-181a对七氟烷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验证miR-181a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1,sirt1)的关系,检测七氟烷对海马神经元中miR-181a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将海马神经元转染后用3%七氟烷处理4 h,分为空白组、miR-NC组、miR-181a组、anti-miR-NC组、anti-miR-181a组、(anti-miR-NC+si-NC)组、(anti-miR-181a+si-NC)组、(anti-miR-181a+si-sirt1)组,检测各组细胞中sirt1、核因子κB(NF-κB)、sirt1蛋白、miR-181a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体内实验检测七氟烷处理或同时抑制miR-181a和sirt1表达后海马组织中神经元凋亡变化。结果miR-181a靶向调控sirt1表达;七氟烷使海马神经元中miR-181a表达及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上调miR-181a抑制sirt1蛋白表达,促进NF-κB蛋白表达,而抑制miR-181a呈相反趋势(P<0.05);体内与体外实验均证实沉默sirt1可减弱下调miR-181a对七氟烷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结论沉默miR-181a通过激活七氟烷诱导的海马神经元中sirt1/NF-κB通路,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海马神经元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凋亡
下载PDF
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在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6
作者 刘艳 李俊 +2 位作者 周民 丁汉琳 李丽楠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2年第2期56-61,共6页
目的探究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在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3月7日至2021年5月30日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行全麻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的10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在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3月7日至2021年5月30日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行全麻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的10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术中采用瑞芬太尼进行诱导麻醉,观察组术中采用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进行诱导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T0)、插管时(T1)、插管后10min(T2)、手术结束时(T3)、拔管后10min(T4)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麻醉效果、应激水平[去甲肾上腺素(NE)、糖皮质醇(Cor)、血糖(Glu)]及不良反应。结果HR及MAP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T3~T4时间点HR、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R:F_(组间)、F_(时间)、F_(交互)分别为2.61、16.93、9.50,P<0.05;MAP:F_(组间)、F_(时间)、F_(交互)分别为2.49、16.78、10.38,P<0.05),SpO_(2)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小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55、4.47、6.31、4.07、4.68,P<0.05);血清NE、Cor、Glu水平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拔管5min、拔管30min后血清NE、Cor、Glu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量表(CHIPPS)、躁动评分量表(PAED)、谵妄评估量表(CAM)评分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拔管10min、拔管30min CHIPPS、PAE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2h、24h、48h CAM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谵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有助于提高血流稳定性,改善小儿麻醉效果,降低患儿应激水平,减轻患儿苏醒期躁动、谵妄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 应激水平 躁动 谵妄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在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穿刺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郑彬 沈正林 +2 位作者 王江涛 江海星 王龙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7期541-543,共3页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顽固的、异常痛苦的慢性疼痛性疾病,症状发作时患者往往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本病治疗棘手,是多学科临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影像医学、射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影像介入引导下(...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顽固的、异常痛苦的慢性疼痛性疾病,症状发作时患者往往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本病治疗棘手,是多学科临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影像医学、射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影像介入引导下(如C形臂X线机、CT、MRI等)微创治疗三叉神经痛提供了条件,经皮穿刺卵圆孔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常用有效方法之一[1]。该项治疗技术的关键在于准确的穿刺及定位。本研究按照CT检查、对照CT表面阴影显示,在C臂定位和引导下进行卵圆孔穿刺,对3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了半月神经节毁损术治疗。试图探索一种准确而快捷的卵圆孔穿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神经节 CT三维重建 三叉神经痛 卵圆孔 射频热凝术 慢性疼痛性疾病 影像医学 射频技术 经皮穿刺 冠突
下载PDF
盘内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配合
8
作者 项艳萍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1年第5期78-79,共2页
总结了盘内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配合方法。包括:术前精心准备,术中密切配合,熟练掌握射频仪及臭氧发生器的使用和维护,术中注意无菌技术操作。认为盘内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过程,有效的... 总结了盘内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配合方法。包括:术前精心准备,术中密切配合,熟练掌握射频仪及臭氧发生器的使用和维护,术中注意无菌技术操作。认为盘内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过程,有效的护理配合可以提高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射频热凝治疗消融术 臭氧 护理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对脑神经胶质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李丽楠 丁汉琳 王君 《大医生》 2022年第10期58-60,共3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神经胶质瘤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1年11月于襄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脑神经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神经胶质瘤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1年11月于襄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脑神经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麻醉,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氟比洛芬酯。比较两组麻醉前(T1)、手术开始1 h(T2)及术后5 d(T3)的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CD3+CD4+)、抑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3+CD8+)细胞水平及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CD3+、CD3+CD4+、CD3+CD8+均在组间、时间、交互作用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T1~T3时两组患者CD3+、CD3+CD4+细胞水平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T2~T3时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T1~T3时研究组患者CD3+CD8+逐渐降低,对照组则先升高后降低,且T2~T3时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组间、时间、交互作用具有显著性差异(F组间=7.113,P组间=0.011;F时间=15.621,P时间<0.001;F交互=4.321,P交互=0.017)。T1~T3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逐渐降低,且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能够减小神经胶质瘤患者围术期T淋巴亚群的下降,明显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并能显著缓解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T淋巴细胞亚群 神经胶质瘤
下载PDF
冲击波联合激痛点臭氧注射对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雷德宝 刘金川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2-45,共4页
目的:探究冲击波联合激痛点臭氧注射对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接受治疗的颈肩MPS患者共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发散式体外冲击波单独治疗,... 目的:探究冲击波联合激痛点臭氧注射对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接受治疗的颈肩MPS患者共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发散式体外冲击波单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激痛点臭氧注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活动度(ROM)评分以及疾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显效+有效例数28例(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22例(总有效率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21 d的VAS评分中,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14,21 d的RO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疗程结束后6个月内复发病例1例(复发率3.33%),对照组复发病例6例(复发率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冲击波治疗颈肩MPS存在一定局限性,冲击波联合激痛点臭氧注射方法可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且根据臭氧本身化学性质,可从根本上修复患者组织损伤,复发率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 激痛点臭氧注射 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原文传递
脑氧饱和度监测在嗜铬细胞瘤围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仁芮 崔晓媛 +1 位作者 王春燕 凡浙录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5期343-347,共5页
目的探讨脑氧饱和度(rScO2)监测在后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中脑保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择期行后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共55例的临床资料,A组34例,B组21例,A组患者术中监测rScO2,B组不监测rScO2,分别... 目的探讨脑氧饱和度(rScO2)监测在后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中脑保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择期行后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共55例的临床资料,A组34例,B组21例,A组患者术中监测rScO2,B组不监测rScO2,分别记录两组患者:T1(切除瘤体前)、T2(切除瘤体中)、T3(切除瘤体后)、T4(关气腹前5 min)时刻,中心静脉压(CVP),A组患者的rScO2。检测并记录T1~T4即刻的血气PaCO2、PaO2、PH、Hb、血乳酸浓度(Lac)、血糖等数据。分别于术前1 d与术后7 d评估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入室即刻与术后3 d检测血浆S-100β蛋白浓度。结果两组患者CVP与T1、2、4时刻比较,T3时刻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cO2与T1、4时刻比较,T2时刻明显升高,与T1、4时刻比较,T3时刻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c与T1、2、4时刻比较,T3时刻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1~T4组间及组内PaCO2、PaO2、pH、H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3 d S-100β蛋白浓度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100β蛋白与入室即刻比较,术后3 d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MoCA评分与术前1 d比较,术后7 d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后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中监测rScO2并及时处理脑氧供/需失衡,具有脑保护、降低POCD发生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脑氧饱和度 脑保护 认知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护士主导下认知和运动训练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常艳丽 王舒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年第11期842-847,共6页
目的探讨护士主导下认知和运动训练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和睡眠质量、抑郁的改善作用。方法79例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8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 目的探讨护士主导下认知和运动训练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和睡眠质量、抑郁的改善作用。方法79例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8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认知和运动训练,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分别于化疗前、护理干预第2周、护理干预第6周采用Piper疲乏调查量表评价2组患者癌因性疲乏情况,抑郁自我评定量表评价患者抑郁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睡眠质量。结果干预第2、6周干预组癌因性疲乏评分为(4.14±0.40)分和(3.91±0.3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4±0.38)分和(5.03±0.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16、12.195,均P<0.05)。干预第2、6周干预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44.74±6.01)分和(41.30±7.4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53±7.49)分和(48.39±6.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1、4.630,均P<0.05)。干预第2、6周干预组睡眠质量评分为(7.25±0.36)分和(6.29±0.96)分,低于对照组的(8.86±0.57)分和(7.86±0.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3、2.189,均P<0.05)。结论护士主导下认知和运动训练可以明显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和抑郁症状,并能明显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癌经导管化疗栓塞术 癌因性疲乏 抑郁 睡眠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