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泻下效应的药理学新解释 被引量:61
1
作者 李锋 王胜春 +5 位作者 王新 任秦有 王文 尚刚伟 张莉 张珊红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1-484,共4页
大黄以"泻下"效应著称,其效应部位在结肠、且与"水"密切相关,对大黄蒽醌衍生物构效关系分析证实,具有1,8-二羟基且在2,3,6或7位没有羟基的蒽醌苷(emodin,rhein,chrysophanol)能产生较强的"水泻作用";结... 大黄以"泻下"效应著称,其效应部位在结肠、且与"水"密切相关,对大黄蒽醌衍生物构效关系分析证实,具有1,8-二羟基且在2,3,6或7位没有羟基的蒽醌苷(emodin,rhein,chrysophanol)能产生较强的"水泻作用";结肠上皮细胞AQP丰富表达,AQPs表达异常可能导致结肠对水的吸收减少和/或肠液分泌增加,这可能是以结肠为主要药理效应部位的药物(泻下药)重要的效应分子之一,为大黄"泻下"功效的药理效应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大黄这一"水泻作用"是否与结肠AQP变化有关。通过对中医药理论、大黄功效与药理和AQPs研究资料分析,认为大黄对结肠AQP的调节效应可能是其"泻下"功效的药理学新解释,亦可能是大黄具有多重功效的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泻下 中药药理 结肠 水通道
下载PDF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在肾阴虚和肾阳虚小鼠睾丸中的表达及其与生殖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刘阿庆 马静 +4 位作者 董海军 曹亮 贾承明 陈昌波 李颖祺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6-162,共7页
目的:探讨肾阴虚与肾阳虚雄性小鼠睾丸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的定位与表达,及其对肾阴虚与肾阳虚雄性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肾阳虚组和肾阴虚组。采用矿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游泳力竭等... 目的:探讨肾阴虚与肾阳虚雄性小鼠睾丸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的定位与表达,及其对肾阴虚与肾阳虚雄性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肾阳虚组和肾阴虚组。采用矿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游泳力竭等评价小鼠精神萎靡程度和自主活动次数等行为学改变;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睾酮(T)和雌二醇(E2),并计算T/E2;全自动精子分析仪检测精液质量;与雌鼠合笼后记录雌鼠产仔数,计算雄鼠平均育仔数;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PER在小鼠睾丸中的定位和表达。结果:与肾阴虚组比较,肾阳虚组小鼠开臂进入次数百分率和中央区进入次数明显减少,同时,游泳力竭时间缩短更为明显(P<0.05),但开臂滞留和中央区滞留时间百分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肾阴虚组比较,肾阳虚组小鼠附睾精子计数和活动精子百分率明显减少,且育仔数显著下降(P<0.05);精子畸形率略有升高(P>0.05);血清T水平明显降低(P<0.05),E2水平略有下降(P>0.05),T/E2明显下降(P<0.05)。肾阴虚和肾阳虚小鼠睾丸GPER均表达于睾丸间质细胞的细胞质内,细胞核和细胞膜表达为阴性,肾阳虚小鼠睾丸GPER的表达显著高于肾阴虚组(P<0.05)。结论:肾阳虚与肾阴虚小鼠均出现精子数量与育仔数下降,精子畸形率增加,但以肾阳虚小鼠更为明显,这种改变可能与肾阳虚小鼠睾丸GPER表达增加有关,从而造成血清T水平及T/E2比值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虚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 睾丸 生殖 小鼠
下载PDF
大剂量苯巴比妥对惊厥幼鼠浦肯野细胞电生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谭晓丽 师长宏 +2 位作者 任颖鸽 杜永平 张月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9-532,557,共5页
目的:研究单次大剂量苯巴比妥对惊厥幼鼠小脑浦肯野细胞(Purkinje cells,PCs)电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新生7 d(P7)SD幼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惊厥模型组和苯巴比妥组。给予幼鼠腹腔注射戊四氮60 mg/kg制作惊厥模型。苯巴比妥按12... 目的:研究单次大剂量苯巴比妥对惊厥幼鼠小脑浦肯野细胞(Purkinje cells,PCs)电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新生7 d(P7)SD幼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惊厥模型组和苯巴比妥组。给予幼鼠腹腔注射戊四氮60 mg/kg制作惊厥模型。苯巴比妥按12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法在小脑脑片上记录小脑PCs动作电位及PCs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EPSC)的长时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LTD)。结果:(1)苯巴比妥组幼鼠小脑PCs诱发动作电位的阈值降低,频率增高。(2)苯巴比妥组幼鼠小脑PCs EPSC幅值在低频刺激后15 min内降低的幅度显著大于其它2组。结论:单次大剂量苯巴比妥增加了惊厥幼鼠小脑PCs的兴奋性,并改变了小脑PCs的突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巴比妥 惊厥发作 长时程抑制 浦肯野细胞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人脑皮层锥体神经元Na^+电流缺氧性变化的影响
4
作者 陈静 高大宽 +4 位作者 任颖鸽 成胜权 张月萍 杜永平 费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50,共7页
目的:研究人脑皮层锥体神经元Na^+电流的急性缺氧反应特征以及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Na^+电流缺氧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法,在人脑皮层脑片上记录锥体神经元对TTX敏感的电压依赖性Na^+电流,观察急性缺氧和白藜芦... 目的:研究人脑皮层锥体神经元Na^+电流的急性缺氧反应特征以及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Na^+电流缺氧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法,在人脑皮层脑片上记录锥体神经元对TTX敏感的电压依赖性Na^+电流,观察急性缺氧和白藜芦醇对Na^+电流幅值和激活性质的影响。结果:(1)急性缺氧使人脑皮层脑片上的锥体神经元Na^+电流呈现短暂的小幅增大后,出现长时程抑制(P<0.05),并使Na^+电流的I-V曲线左移(向超极化方向漂移)。(2)AMPA受体阻断剂NBQX阻断了缺氧引起的Na^+电流短暂增大(P<0.01),并加剧了Na^+电流的缺氧后抑制(P<0.01);GABA_A受体阻断剂Bicuculline对Na^+电流的缺氧性增大和缺氧后抑制无显著性影响(P>0.05);二者对缺氧引起的Na^+电流I-V曲线左移均无显著影响。(3)50μmol/L白藜芦醇阻断了Na^+电流的缺氧性增大(P<0.01),增强了Na^+电流的缺氧后抑制(P<0.05);100μmol/L白藜芦醇显著延迟了Na^+电流的缺氧性反应,使Na^+电流的缺氧性增大现象消失,并使Na^+电流的缺氧后抑制现象衰减(P<0.05)。50μmol/L和100μmol/L白藜芦醇均使Na^+电流激活曲线右移,接近正常。结论:人脑皮层锥体神经元Na^+电流对急性缺氧的反应主要表现为长时程抑制;AMPA受体活动可影响Na^+通道对急性缺氧的反应。白藜芦醇对人脑皮层锥体神经元Na^+电流缺氧反应的调节作用与剂量有关,小剂量可模拟NBQX的作用,而大剂量可降低Na^+通道对低氧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Na+电流 人脑皮层锥体神经元 白藜芦醇
下载PDF
琥珀酸对幼龄大鼠小脑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抑制作用
5
作者 何海燕 陈静 +3 位作者 晋芙丽 李凌 杜永平 张月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698-702,共5页
目的探讨琥珀酸(succinic acid,SA)对幼龄大鼠小脑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影响。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法,在矢状位小脑脑片上记录浦肯野细胞(Purkinje cells,PCs)自发性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initure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 目的探讨琥珀酸(succinic acid,SA)对幼龄大鼠小脑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影响。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法,在矢状位小脑脑片上记录浦肯野细胞(Purkinje cells,PCs)自发性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initure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m EPSC)和刺激平行纤维(parallel fibre,PF)诱发的PCs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比较琥珀酸处理前后m EPSC和PF-PC EPSP的变化。结果琥珀酸处理后,幼鼠小脑PCs的自发性mEPSCs幅值显著减小,由给药前的(24.85±2.78)p A减小至给药后的(13.14±0.84)p A,频率也由给药前的(5.04±1.07)Hz降至给药后的(2.77±0.79)Hz,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琥珀酸显著抑制了PF-PC EPSPs的幅值,使其降低至用药前的(37.76±1.10)%(P<0.01),并使EPSP双脉冲(paired-pulse facilitation,PPF)增强的比率较用药前增加了(40.26±2.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琥珀酸对幼龄大鼠小脑谷氨酸能突触传递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 浦肯野细胞 谷氨酸 自发性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下载PDF
芍药苷抑制大鼠小脑浦肯野细胞对急性缺氧的功能反应 被引量:3
6
作者 任颖鸽 谭晓丽 +3 位作者 陈静 张静 杜永平 张月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4-668,共5页
目的:研究芍药苷(paeoniflorin,Pae)对大鼠小脑浦肯野细胞(Purkinje cells,PCs)急性缺氧电生理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法,记录大鼠小脑PCs膜电位、兴奋性和平行纤维(parallel fibre,PF)-PC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xcitatory p... 目的:研究芍药苷(paeoniflorin,Pae)对大鼠小脑浦肯野细胞(Purkinje cells,PCs)急性缺氧电生理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法,记录大鼠小脑PCs膜电位、兴奋性和平行纤维(parallel fibre,PF)-PC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EPSCs),观察急性缺氧和芍药苷对上述电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缺氧后PCs首先表现为短暂的超极化,继之以短暂的去极化和持续超极化,芍药苷完全阻断了PCs的缺氧性超极化,并使PCs缺氧性去极化的幅度减小,持续时间缩短;缺氧上调了PCs兴奋性,芍药苷对缺氧引起的PCs的高兴奋性无显著影响;急性缺氧引起了PF-PC EPSCs的长时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LTD);芍药苷可部分逆转缺氧引起的PF-PC EPSCs衰减。结论:芍药苷显著减轻了大鼠小脑PCs的缺氧反应,可能增强了PCs对急性缺氧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缺氧 浦肯野细胞 膜电位 突触传递
下载PDF
多生物标志物检测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晓菊 李宏护 +3 位作者 孔旋 于萧 刘阿庆 李锋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9期2343-2346,共4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探讨脂蛋白a、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尿微量白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血清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治疗过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丹红注...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探讨脂蛋白a、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尿微量白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血清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治疗过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组(DBG组)35例和贝那普利治疗组(BG组)35例,另选取35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CG)。糖尿病肾病患者按上述分组接受2个月的治疗,3组人员在治疗开始前及治疗结束后均留取血液标本及24 h尿液标本,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与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脂蛋白a、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后的脂蛋白a、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尿微量白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血清C反应蛋白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DBG组患者血清脂蛋白a、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尿微量白蛋白较BG组下降更显著(P<0.05),而白细胞介素6和血清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脂蛋白a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监测中具有很大价值。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在降低脂蛋白a、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尿微量白蛋白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丹红注射液 贝那普利 血清胱抑素C 尿微量白蛋白
下载PDF
大黄水煎液对干酵母致热大鼠“泄热”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姚锐 王常明 +3 位作者 张璇 姜睿斌 董怡 李锋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58-2060,共3页
目的观察大黄水煎液对干酵母致热大鼠的内生致热原(TNF-α、IL-1β、IL-6)、中枢正-负发热介质(PGE2、cAMP、AVP)以及结肠AQP4表达的影响,揭示大黄水煎液"泄热"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 目的观察大黄水煎液对干酵母致热大鼠的内生致热原(TNF-α、IL-1β、IL-6)、中枢正-负发热介质(PGE2、cAMP、AVP)以及结肠AQP4表达的影响,揭示大黄水煎液"泄热"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水煎液三剂量组,以20%干酵母混悬液制备发热模型,造模后每1 h测量1次大鼠肛温,共测量10次,记录大鼠体温变化情况;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以及下丘脑PGE2、cAMP、AVP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AQP4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热模型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显著升高(P<0.01,P<0.01,P<0.01),同时,下丘脑中PGE2、cAMP显著升高(P<0.01,P<0.01),AVP显著降低(P<0.01),提示体温中枢正、负两种调节机制共同参与酵母所致大鼠发热的体温调节。给予大黄水煎液干预后,内生致热原(TNF-α、IL-1β、IL-6)生成减少,中枢体温正调介质(PGE2、cAMP)含量显著降低,负调介质AVP含量显著升高,发热大鼠体温升高明显抑制。同时,结肠AQP4表达显著降低,提示大黄可通过泻下导热。结论大黄水煎液可以显著性降低干酵母引起的体温升高,可能通过降低内生性致热源和调节中枢正-负发热介质途径,同时其对AQP4的调节,提示泻下"泄热"的可能靶点,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退热 泻下 AQP4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