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3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林类拔尖创新人才“五育”培养模式的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实验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璐 王小平 李海华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4年第5期57-60,共4页
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农林类拔尖创新人才是涉农高校肩负的历史使命。为紧扣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实验学院构建了德育为先、智育固本、体育强魄、美育化人和劳育重实的“五育”并举培养体系,并将优化学生... 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农林类拔尖创新人才是涉农高校肩负的历史使命。为紧扣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实验学院构建了德育为先、智育固本、体育强魄、美育化人和劳育重实的“五育”并举培养体系,并将优化学生培养方案、创新学生评价机制和拓宽教师参与“五育”培养渠道作为完善“五育”培养体系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培养模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拔尖创新人才
下载PDF
涉农高校科技赋能“土特产”升级发展的实践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助推陕西富平柿子产业发展为例
2
作者 张正新 倪玲 +1 位作者 杨勇 段旭昌 《农业科技管理》 2024年第5期18-21,共4页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首要切入点。我国乡村生态类型多样、资源禀赋各异,独具特色和优势的乡土传统产业众多,借助新科技的力量,加快“土特产”升级发展,对促进区域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首要切入点。我国乡村生态类型多样、资源禀赋各异,独具特色和优势的乡土传统产业众多,借助新科技的力量,加快“土特产”升级发展,对促进区域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助推陕西富平柿子产业升级发展为例,介绍了富平柿子产业发展概况,阐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助推陕西富平柿子产业升级发展的主要举措与取得的成效,并总结了实践经验,以期为新时期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精准服务区域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校 科技赋能 “土特产” 升级发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富平柿子产业
下载PDF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022年高被引论文特征分析
3
作者 张洁 陈一朵 刘建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60,共8页
利用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的资料,以2013-202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刊发文章总量的5%为标准遴选出的高被引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对高被引论文的栏目/专题、基金项目、高被引论文作者、第一作者机构和排... 利用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的资料,以2013-202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刊发文章总量的5%为标准遴选出的高被引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对高被引论文的栏目/专题、基金项目、高被引论文作者、第一作者机构和排名前20的高被引论文进行了分析,为组稿、约稿和筛选优质稿源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学报》2013-2022年共刊发论文1266篇,总被引频次为32051次,从中遴选出高被引论文63篇,高被引论文总被引频次为8308次,占总被引频次的25.92%。63篇高被引论文均属学报特色栏目——“三农”问题研究的下设专题论文,此栏目的高被引论文占到了73.02%,“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农村电商”3个专题高被引论文表现抢眼。在高被引论文获助的基金项目中,国家社科基金资助20项,占31.75%,是获助的主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论文居于第2位。高被引论文中作者的职称(学历)居前3位的分别是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副研究员),其中博士研究生的高被引论文占到了总数的38.10%,表明其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主力军;发表2篇以上高被引论文的作者有3位。来源论文机构总被引频次的排序前5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被引频次最多的前20篇论文的统计结果与前面的统计情况相吻合,值得注意的是“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两个专题的高被引论文占了几近一半。鉴于以上结果,今后应继续做好选题策划,持续加强“三农”问题研究特色栏目建设。组稿约稿中要扩大核心作者群,积极关注青年科技工作者研究成果,打造高水平服务团队,提升论文学术水平;大力推进新媒体融合出版,提升学术成果传播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高被引论文 被引频次 学术质量 学术影响力
下载PDF
科教融汇、产教融合视域下涉农高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4
作者 吴普特 《中国农业教育》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对于推进涉农高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通过服务农业强国重大战略,推动转型升级,重塑学科专业新体系;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强化科教融汇,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 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对于推进涉农高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通过服务农业强国重大战略,推动转型升级,重塑学科专业新体系;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强化科教融汇,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瞄准未来农业发展趋势,加快未来农业研究院建设,打造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新样板,持续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良性循环机制,为实现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农业强国目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西农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汇 产教融合 教育科技人才 一体化改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下载PDF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面开启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新征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双一流”建设纪实
5
作者 宋广林 唐兴芳 +1 位作者 贾俊刚 郭凯锋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4年第3期5-6,共2页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国家“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部署,按照“面向国家战略、突出优势特色、作出一流贡献”的总要求,...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国家“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部署,按照“面向国家战略、突出优势特色、作出一流贡献”的总要求,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办学理念,牢记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高水平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持”的崇高使命,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不断深化七部局院省共建机制,高质量推进内涵式建设发展,实现了科教、产教、区校的深度融合,各项事业发展迈向新高度,在深度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区域发展中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双一流 世界一流农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立德树人 教育强国 科技强国 国家重大战略
下载PDF
指导教师素质能力与过程管理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
6
作者 王雅楠 周静予 +3 位作者 张晓宁 邱璐 陈伟 李桦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6期83-89,共7页
该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0—2022年本科毕业论文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元回归模型以及条件Logist模型,分析指导教师素质能力与过程管理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指导教师重视程度对论文质量有显著影响;指导教师对... 该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0—2022年本科毕业论文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元回归模型以及条件Logist模型,分析指导教师素质能力与过程管理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指导教师重视程度对论文质量有显著影响;指导教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影响路径可以分为选题来源、选题创新性、数据处理、工作量和文献阅读五个方面,其重视程度对选题创新性、数据处理、工作量和文献阅读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指导教师专业素养越强、重视程度越高,学生写出高质量毕业论文的概率越大。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加上学生自身的努力,毕业论文质量才能得到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生 毕业论文质量 指导教师 影响因素 选题来源
下载PDF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7
作者 宋孝周 张远群 段海燕 《中国林业教育》 2024年第6期6-12,共7页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工程教育应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同时,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行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等也对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工程教育应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同时,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行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等也对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方法、资源、机制等不能完全适应新工科建设倡导的交叉与融合、继承与创新、协调与共享等理念,所培养的专业人才不能完全满足国家创新驱动和产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培养目标与需求不完全匹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滞后于行业工程技术发展、综合应用知识和方法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大学不同阶段学生能力的培养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组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环节薄弱等诸多问题。为此,针对上述问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新工科建设理念为指导,对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改革探索。一是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明确以培养创新型或复合型技术领军人才为培养目标,坚持通专结合、本研贯通、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发展路径;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构建包括通识课程(公共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学科课程(大类平台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综合实践课程(公共实践和专业综合实践)和素质拓展课程的课程体系,突出通专融合;通过设置多门课程内容交叉融合的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和科研方法类课程,以及提高实践教学学分比例等,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环节;注重科研反哺教学,通过及时吸收国内外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知识以及加强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有机融合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促进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推进小班授课,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关系;优化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在知识考核和结果性考核基础上,增加能力考核内容和过程性考核方式。二是加强实践教学的创新,构建“分段—递进—多元”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分4个阶段,从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出发,递进培养学生的学科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改革课程实验和综合性实践课程的教学,通过加强学生专业实验规范和技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自主设计和协同开展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构建以主体平台为核心、以多元化扩展平台为辅助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体系,通过融合国内外、校内外、政产学研等多方的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更好的条件;依托5个维度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扩展平台,为学生提供以赛促学、就业实践、项目驱动、工作室培养、创新创业训练等5种实践创新能力拓展性培养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三是通过建立岗前培训、驻厂实践锻炼、专题培训等一系列教师培训制度以及外聘企业高管和技术人员以充实专业教学团队等,提升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育人水平。四是与企业无缝对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吸纳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拓展课程思政育人维度,使思想价值引领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紧密结合。五是通过构建校、院、系(室)3级组织分工协作的监管机制和多部门及院系协同合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体系,以及在专业层面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为确保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质量提供保障。实践证明,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和实效取得新突破,形成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多元化、主体多元化、能力多元化的“三个多元化”特色并得到广泛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 实践创新能力 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实践教学 教师能力 校企协同
下载PDF
新时代涉农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构建与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夏”劳动实践省级一流课程为例
8
作者 陈蕊红 黄伟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6期29-33,共5页
劳动教育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林高校重构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然路径。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成为众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该文以“三夏”劳动实践省级社... 劳动教育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林高校重构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然路径。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成为众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该文以“三夏”劳动实践省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为例,围绕课程教学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课程评价和保障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体系,不断强化劳动教育育人成效,以期为农林院校劳动教育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劳动实践课程 课程体系 农林院校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农林院校专业硕士研究生项目制培养实践调查与分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9
作者 马红玉 张淑云 夏显力 《高教论坛》 2024年第11期103-106,114,共5页
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载体,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以项目制为核心手段创新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是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探索和采取的一种有效方式。文章基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26份项目制专业硕士研究... 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载体,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以项目制为核心手段创新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是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探索和采取的一种有效方式。文章基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26份项目制专业硕士研究生调查数据,从实践基地了解途径、主要从事实践工作、实践基地考核情况、实践工作与专业匹配度、实践基地人际关系以及实践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六个方面分析了项目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情况,并从完善实践基地管理机制、提升实践基地培养质量以及切实保障学生权利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制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培养实践 农林院校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土壤与植物营养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10
作者 张红 孙本华 吕家珑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4年第11期160-163,共4页
农林院校在新农科背景下承担着人才培养、科技支撑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责任和时代使命。实验教学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土壤与植物营养是一门涉农广、实践性强、应用面宽的专业基础课。为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文... 农林院校在新农科背景下承担着人才培养、科技支撑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责任和时代使命。实验教学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土壤与植物营养是一门涉农广、实践性强、应用面宽的专业基础课。为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文章结合目前实验项目存在的若干问题,对实验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以期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培养农业综合性人才提供更实用的教学实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人才培养 土壤与植物营养 实验教学改革
下载PDF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分营:蝶舞与麦香纷飞——“五全”式探索植物保护世界
11
作者 高媛 刘明翀 马俊凯 《中国科技教育》 2024年第7期54-55,共2页
2023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持续开展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系列活动,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在植物保护学科文化思政育人模式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以学生兴趣为抓手,以“植物保护学科文化”为主线,持续推动科普工作和学科发展互学互... 2023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持续开展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系列活动,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在植物保护学科文化思政育人模式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以学生兴趣为抓手,以“植物保护学科文化”为主线,持续推动科普工作和学科发展互学互促,创新科普工作和学科文化交叉交融,不断深化科普工作改革,增强文化与实践育人实效。依托“一站一馆”科普基地形成富有植物保护特色的思政科普品牌,开展实景再现、现场教学、实操体验3个维度的科普活动,拓宽主阵地,强化侧向托举。前沿科技与美学教育相融合,多维度、多感官沉浸式体验植物保护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活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科普工作 植物保护 前沿科技 美学教育 沉浸式体验 多感官
下载PDF
高校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实践——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12
作者 李利敏 于英翠 +1 位作者 任武刚 王健 《中国林业教育》 2024年第2期7-10,共4页
实验技术人员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科研队伍的基本成员,实验教学质量及科研水平取决于其综合素质的高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实验技术人员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应从职业素养、业务能力、管理及协调组织能力等方面努力提高... 实验技术人员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科研队伍的基本成员,实验教学质量及科研水平取决于其综合素质的高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实验技术人员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应从职业素养、业务能力、管理及协调组织能力等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通过坚持按需设岗实施分类管理、健全考评机制强化激励导向和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参与科研等措施,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通过创新招聘机制、完善培训体系、创新用人机制等进一步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优化实验技术队伍结构。最后,结合案例和实际数据进一步阐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技术人员 队伍建设 实验教学质量
下载PDF
农学类专业课程组建设的实践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13
作者 唐亚坤 孙优优 +1 位作者 冯永忠 李萍 《中国林业教育》 2024年第2期49-52,共4页
随着农林高校专业建设的发展,课程组作为一种基层教学组织形式应运而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类专业课程组建设中存在课程组建设制度不健全、课程组内教师之间和课程组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课程组长选拔困难、课程组建设成效考核方式单... 随着农林高校专业建设的发展,课程组作为一种基层教学组织形式应运而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类专业课程组建设中存在课程组建设制度不健全、课程组内教师之间和课程组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课程组长选拔困难、课程组建设成效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为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提出以下措施来完善课程组建设:①出台课程组建设管理办法,对课程组设置、课程组规模、课程组运行及职责、课程组考核及奖励等作出详细规定;②构建“教学研究—听课观摩—教学竞赛”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③建立课程组长选拔及培养机制;④创建团队建设、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4个维度的课程组建设效果评价体系,以期为其他农林高校开展课程组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高校 农学类专业 课程组建设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景观设计课程实践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14
作者 李志国 孙静 于冰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4年第10期81-83,共3页
具备一定实践能力既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最根本的素质与要求,也是当前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针对我国环境设计领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状及国家对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文章基于OBE教育理念,以建造教学为切入点,重构... 具备一定实践能力既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最根本的素质与要求,也是当前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针对我国环境设计领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状及国家对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文章基于OBE教育理念,以建造教学为切入点,重构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景观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探讨了以实践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并探索OBE理念下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分析此模式下的教学成果与成效等,为高等院校在学科发展与教学上探索了新型的实践教学方式和思路,也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新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培养方式 景观设计 建造教学
下载PDF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网络阵地建设的路径探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为例
15
作者 刘桂玲 王美丽 沈钊 《中国林业教育》 2024年第3期22-25,共4页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高等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思想多元化对主流价值观的冲击、教育管理方法与社会要求不适应、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方式受到冲击等新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着意识形态主阵地建设、网络思政教育、优...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高等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思想多元化对主流价值观的冲击、教育管理方法与社会要求不适应、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方式受到冲击等新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着意识形态主阵地建设、网络思政教育、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红色基因传承等重要的历史机遇。利用互联网手段提升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质量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注重利用网络平台夯实学生党建工作质量,提出建设网络评论员队伍、强化网络作品创作团队建设、加强技术开发队伍建设,将新技术新手段与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提升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活力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党员 教育管理 网络阵地
下载PDF
提升电路类课程教学效果的思政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16
作者 张志勇 徐超 +1 位作者 张建锋 胡国良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第10期136-139,共4页
做好课程思政对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水平,促进学科知识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深入研究电路类课程思政在课堂质量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其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和学科知识掌握的相互作用,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方法,发现知识... 做好课程思政对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水平,促进学科知识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深入研究电路类课程思政在课堂质量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其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和学科知识掌握的相互作用,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方法,发现知识点思政在提高电路课堂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最后提出在实践中推动课程思政应用的建议,旨在持续增强知识点思政对掌握知识的内驱力,把常态化教书育人提升到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点思政 课堂质量教学 思想道德素质 教书育人
下载PDF
“中华农业文化英译”课程融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17
作者 张晓容 《中国林业教育》 2024年第2期53-56,共4页
农林高校大学生要熟知中国优秀农业文化的相关知识,具备中国农业文化阐释与国际传播的能力。“中华农业文化英译”课程聚焦中国优秀农业文化知识及其英译策略与技巧,采用以育人为指导思想、以智慧教学为载体、以实践教学为支撑的“育人... 农林高校大学生要熟知中国优秀农业文化的相关知识,具备中国农业文化阐释与国际传播的能力。“中华农业文化英译”课程聚焦中国优秀农业文化知识及其英译策略与技巧,采用以育人为指导思想、以智慧教学为载体、以实践教学为支撑的“育人+智慧+实践”融合式教学模式,顺应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教学新环境,保证了课程教与学的良性生态环境。从文化与翻译视角厚植理想信念,从译者立场出发提高农业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性,从翻译策略阐释传播中华优秀农业文化。运用语料库开展翻译教学,学生通过译前编辑、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在反思中培养灵活运用翻译策略、技巧和翻译技术的能力。学生通过参加开展语料库建设翻译、实践、翻译竞赛、科研项目,提高了实践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育人+智慧+实践”融合式教学模式有效培养了具有国际视野、胸怀社稷、业务精湛、融通中外的高水平农林翻译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农业文化英译 融合式教学 智慧教学 翻译策略
下载PDF
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一生追求的梦想——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陈存根
18
作者 靳军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4年第6期7-8,共2页
从周至县永红林场护林员到奥地利维也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博士,从西北林学院院长到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50年来,陈存根朝乾夕惕、恪尽职守,耕耘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为美丽中国建设培养人才并建言献策。“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一生追求的... 从周至县永红林场护林员到奥地利维也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博士,从西北林学院院长到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50年来,陈存根朝乾夕惕、恪尽职守,耕耘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为美丽中国建设培养人才并建言献策。“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一生追求的梦想。”陈存根饱含深情地说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机关工委 奥地利维也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建设美丽中国 农业大学 培养人才 护林员 周至县
下载PDF
高校社团组织育人的路径探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雕虫文化工作室为例
19
作者 李思哲 闫一凡 敖雪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4年第2期98-101,共4页
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团组织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类型及数量大增,社团人数明显增加,管理难度持续上升,为学生社团组织育人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必须明晰学... 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团组织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类型及数量大增,社团人数明显增加,管理难度持续上升,为学生社团组织育人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必须明晰学生社团组织育人工作困境,积极探索社团育人的有效途径,以全面推动高校育人工作的创新发展。文章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雕虫文化工作室为例,探究高校社团组织育人的工作现状及其困境,结合实践对社团组织育人路径进行探究,对高校社团组织的育人工作和育人水平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社团组织 育人路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雕虫文化工作室 育人效果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时代价值和创新路径——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晓勇 杨鹏 《高教论坛》 2024年第3期10-15,共6页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谱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提供了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把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谱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提供了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把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厚植新时代大学生爱农情怀练就强农兴农本领的现实需要。要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学科背景,把党领导“三农”工作的奋斗历程、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奇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等作为重点内容渗透到思政课教学各环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顺应互联网发展新趋势催生的教与学全要素生态链变革,善用“大思政”课创新育人格局,把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融入课堂教学、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和大学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工作 高校思政课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