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小麦近缘染色体异附加系的磷效率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柳鹏
邓西平
殷俐娜
王文华
辻本壽
王仕稳
-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鸟取大学干燥地研究中心
-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91-1198,共8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K318021221)
教育部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QN201204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9CB118604)
-
文摘
磷素缺乏是限制小麦高产的重要原因,而小麦近缘野生种往往表现出更好的耐低磷胁迫特性。本研究以通过盆栽实验初步筛选出来的9个磷高效的外缘染色体异附加系小麦为供试材料,以它们的亲本中国春(CS)为对照,在水培条件下对异附加系小麦在苗期的磷效率(包括磷吸收和磷利用效率)以及与磷效率有关的生理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有6个外缘染色体异附加系材料(0226、0232、0244、0278、0282、0291)在水培条件下表现出了高磷效率;(2)在这6份磷高效的外缘染色体异附加系材料中有两份材料(0226和0232)在低磷条件下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以及草酸和琥珀酸的分泌量都显著高于其亲本CS,而且在低磷条件下这两份材料的Cmin显著低于CS,说明这两份材料中添加的外缘染色体中包含与磷高效有关的基因,因此这两份外缘染色体异附加系可作为小麦育种材料,进而选育出高产的磷高效小麦品种。
-
关键词
小麦
外缘染色体异附加系
磷效率
酸性磷酸酶
有机酸
-
Keywords
Wheat
Alien chromosome addition lines
Phosphorus efficiency
Acid phosphatase
Organic acids
-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30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
-
题名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 2
-
-
作者
戴全厚
刘国彬
姜峻
薛萐
翟胜
-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西安理工大学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
出处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9期429-434,共6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407205)
中科院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KZCX2-XB2-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0502007)资助
-
文摘
为了解侵蚀环境下植被恢复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典型侵蚀环境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30a植被长期定位试验点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为参照,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及理化性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的坡耕地由于不合理的人为干扰,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较弱,通过植被恢复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肥力,不同恢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和肥力的改善作用不同,恢复30a,脲酶活性增加33%~213%,磷酸酶活性增加275%~394%,蔗糖酶活性增加70%~210%,纤维素酶活性增加24%~48%,过氧化氢酶增加32%~96%,多酚氧化酶降低23%~29%,淀粉酶变化规律不同。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其生物特性不同,对土壤酶活性影响也不同。相关性分析说明磷酸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与其它因子相关性相对较强,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
-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植被恢复
土壤酶活性
-
Keywords
eroded Hilly Loess Plateau, vegetations recovery, soil enzyme activities
-
分类号
S154.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