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NH_(3)浓度升高和施氮对冬小麦生物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1
作者 张鹏飞 邓明珠 +3 位作者 李孟浩 林延荣 任小龙 陈小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4,共7页
为揭示大气NH_(3)浓度升高和施氮对冬小麦生物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通过开顶式气室,以小偃22为试验材料,于2020-2022两年进行田间微区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0、180和240 kg·hm^(-2))和两种大气NH_(3)浓度(空气背景NH_(3)浓度:0.01~0... 为揭示大气NH_(3)浓度升高和施氮对冬小麦生物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通过开顶式气室,以小偃22为试验材料,于2020-2022两年进行田间微区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0、180和240 kg·hm^(-2))和两种大气NH_(3)浓度(空气背景NH_(3)浓度:0.01~0.03 mg·m^(-3);高NH_(3)浓度:0.30~0.60 mg·m^(-3)),对不同处理下小麦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氮素积累量及氮素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气NH_(3)浓度升高能显著提升小麦地上部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根系氮素积累量,2年内平均增幅分别为5.77%、6.74%、8.94%和9.98%。在空气背景NH_(3)浓度下,施氮后小麦显著增产,180和240 kg·hm^(-2)施氮水平下产量较0 kg·hm^(-2)施氮水平分别提高了45.26%和50.67%。在大气NH_(3)浓度升高环境中,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出现先升后降趋势,180 kg·hm^(-2)施氮水平下产量最高,240 kg·hm^(-2)施氮水平下小麦产量较0 kg·hm^(-2)施氮水平降低17.97%,小麦氮肥农学效率和氮素利用率也随之降低。这说明,大气NH3浓度升高的环境中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能有效提升冬小麦的氮素利用率,稳定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NH_(3)浓度升高 施氮 冬小麦 生物量积累 氮素积累 氮素利用 产量
下载PDF
玉米早期根系构型及其生理特性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被引量:69
2
作者 张旭东 王智威 +4 位作者 韩清芳 王子煜 闵安成 贾志宽 聂俊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969-2977,共9页
为了探明玉米早期根系结构及其对土壤水分的生理响应,揭示玉米幼苗的抗旱机理,以蠡玉18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轻度胁迫(LS)、中度胁迫(MS)、重度胁迫(SS)和正常供水(CK)4个水分处理,系统研究从播种开始持续水分处理对夏玉米苗期根系... 为了探明玉米早期根系结构及其对土壤水分的生理响应,揭示玉米幼苗的抗旱机理,以蠡玉18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轻度胁迫(LS)、中度胁迫(MS)、重度胁迫(SS)和正常供水(CK)4个水分处理,系统研究从播种开始持续水分处理对夏玉米苗期根系形态结构及活力、保护酶系统及生理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玉米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干重等各形态指标较CK下降幅度逐渐增大,不同水分胁迫使夏玉米苗期根系结构存在差异。轻度和中度胁迫显著增加了细根(0.05—0.25 mm)根长和根表面积比例,重度水分胁迫显著降低粗根(>0.50 mm)根长与根表面积比例。玉米苗期根冠比、根系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强而上升,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根冠比逐渐降低。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土壤水分含量的下降而下降,MS、SS处理较CK显著降低(P<0.05)。夏玉米根系中SOD对水分胁迫较CAT、POD更敏感,轻度水分胁迫下主要依赖CAT、中度水分胁迫下主要依赖POD、重度水分胁迫下主要依赖SOD来降低氧化伤害;且重度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保护酶活性下降。苗期玉米通过增加根冠比、增强根系活力和不同保护酶活性及降低可溶性蛋白等渗透调节物质来协同减少水分胁迫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玉米 根系 构型 生理特性
下载PDF
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作物指标问题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丁瑞霞 聂俊峰 杨宝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4期147-150,共4页
针对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过程中容易出现测定时间的选择、叶片选择标准、叶面积确定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作物最佳测定时间、叶片选择标准、叶面积确定的方法、叶片的测定方式、测定曲线的注意事项等,弥补了仪器使用说明的漏洞,以供... 针对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过程中容易出现测定时间的选择、叶片选择标准、叶面积确定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作物最佳测定时间、叶片选择标准、叶面积确定的方法、叶片的测定方式、测定曲线的注意事项等,弥补了仪器使用说明的漏洞,以供科研工作者参考应用,为获取高质量数据提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 测定时间 叶面积 数据
下载PDF
深松与免耕频次对黄土旱塬春玉米田土壤团聚体与土壤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琦 王淑兰 +7 位作者 王浩 刘朋召 王旭敏 张元红 李昊昱 王瑞 王小利 李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2840-2851,共12页
【目的】明确减少深松频次对黄土旱塬春玉米田土壤结构与土壤碳库的影响。【方法】2007—2019年在渭北旱塬春玉米田实施不同深松与免耕频次的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以连续深松(S)为对照,设置减少深松频次的免耕与深松结合耕作模式,分... 【目的】明确减少深松频次对黄土旱塬春玉米田土壤结构与土壤碳库的影响。【方法】2007—2019年在渭北旱塬春玉米田实施不同深松与免耕频次的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以连续深松(S)为对照,设置减少深松频次的免耕与深松结合耕作模式,分别是两年一深松(NS)和三年一深松(NNS)。分析减少深松频次对土壤团聚体、团聚体固碳能力、土壤碳库组成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1)减少深松频次提高了土壤大土壤团聚体(R0.25)含量,NNS处理下0—40 cm土层机械稳定性团聚体(DR0.25)含量提升3.8%,水稳定性团聚体(WR0.25)含量提升38.9%,NS处理下WR0.25提升41.8%。NNS处理降低了团聚体破坏率(PAD)和不稳定团粒指数(ELT),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显著增加13.2%和16.6%。(2)减少深松频次处理下团聚体总固碳能力(TOPC)得到显著提升。NNS处理0—40 cm土层平均团聚体固碳能力提升10.8%,但20—30 cm土层团聚体固碳能力有所下降。不同粒径团聚体固碳能力表明,<0.25 mm粒径团聚体固碳能力较强。(3)NNS处理对0—4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增加了10—20 cm土层TOC含量,减轻了表层土壤有机碳层化效果,降低了30—40 cm土层TOC含量,促进了深层土壤有机碳的层化。(4)NNS处理0—40 cm土层活性有机碳(EOC)含量显著增加24.9%,EOC含量的增加提升了EOC/TOC比值,增加了碳库活度(A)和碳库活度指数(AI),相比于S处理,增加碳库管理指数(CPIM)39.8%。【结论】长期连续深松不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及土壤碳库的良性循环,而三年一深松的耕作模式有助于降低土壤团聚体的破坏程度,提高碳库管理指数,增强土壤碳库的活度,调节土壤碳库的更新和循环,是适合该地区的耕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旱塬 春玉米 深松频次 土壤团聚体 土壤碳库
下载PDF
秸秆还田条件下减施氮肥对旱地冬小麦水氮利用、光合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王金金 刘小利 +6 位作者 刘佩 石红霞 黎景来 宁燕珊 张鹏 贾志宽 任小龙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为探究半干旱区秸秆还田后麦田的最适氮肥施用量,以冬小麦品种西农979为研究对象,在前茬玉米秸秆全量还田(9000 kg·hm^-2)条件下,设5个施氮水平(N0:0 kg·hm^-2;N75:75 kg·hm^-2;N150:150 kg·hm^-2;N225:225 kg·... 为探究半干旱区秸秆还田后麦田的最适氮肥施用量,以冬小麦品种西农979为研究对象,在前茬玉米秸秆全量还田(9000 kg·hm^-2)条件下,设5个施氮水平(N0:0 kg·hm^-2;N75:75 kg·hm^-2;N150:150 kg·hm^-2;N225:225 kg·hm^-2;N300:300 kg·hm^-2),以不施氮(N0)为空白对照,在传统施氮量(300 kg·hm^-2)基础上,分析了秸秆还田条件下减氮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水氮利用、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的耗水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水分利用效率呈先增后减趋势,其中N150和N225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较传统施氮量(N300)分别增加0.60%和2.71%。开花期旗叶光合能力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其中N225处理表现最佳,其胞间CO 2浓度比N300处理降低13.36%,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分别提高16.36%、11.81%和18.39%;N0~N150处理的光合性能均显著低于N300处理。与N300处理相比,N225处理产量显著增加,N150处理产量变化不显著,其余处理均显著减产。N225处理的氮肥贡献率最高,较N300处理增加4.95%,N150处理与N300处理差异不显著。N75、N150和N225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较N300处理分别提高269.08%、98.25%和35.16%,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166.52%、95.74%和42.00%。与N300处理相比,N0和N75处理的经济效益分别减少2841.44和828.54元·hm^-2,N150和N225处理分别增加169.20和332.40元·hm^-2。综合来看,在旱作秸秆还田条件下,在传统施肥的基础上,适量减少氮肥投入可有效促进冬小麦水氮利用,增强开花期旗叶光合能力,提高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在本试验条件下,秸秆全量还田配施氮肥150~225 kg·hm^-2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施氮量 秸秆还田 水分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不同降雨状况下渭北旱地春玉米临界氮稀释曲线与氮素营养诊断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朋召 师祖姣 +3 位作者 宁芳 王瑞 王小利 李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25-1237,共13页
过量施氮、降雨变率大和水氮耦合差是渭北旱地春玉米生产中氮肥高效利用的主要难题。构建渭北旱地不同降雨状况下春玉米临界氮稀释曲线,分析采用氮营养指数NNI诊断和评价旱地玉米氮素营养状况的可行性,为实现旱地玉米因雨合理施氮提供... 过量施氮、降雨变率大和水氮耦合差是渭北旱地春玉米生产中氮肥高效利用的主要难题。构建渭北旱地不同降雨状况下春玉米临界氮稀释曲线,分析采用氮营养指数NNI诊断和评价旱地玉米氮素营养状况的可行性,为实现旱地玉米因雨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以郑单958和陕单8806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量处理,2016-2017年5个施氮量处理分别为0、75、150、270和360 kg hm-2,2018-2019年施氮量调整为0、90、180、270和360 kg hm–2,文中依次用N0、N1、N2、N3、N4表示。其中2016年和2018年降水状况表现为穗期多雨,花粒期干旱;2017年和2019年降水状况表现为穗期干旱,花粒期多雨,利用4年田间定位施氮试验数据构建并验证2种降雨状况下旱地春玉米临界氮稀释曲线模型。结果表明:(1)增施氮肥显著提高了旱地春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和植株含氮量,不同施氮量处理间差异显著。2种降雨状况下春玉米临界氮浓度和地上部生物量均符合幂指数关系,但模型参数之间存在差异(a.穗期多雨:Nc=35.98DM–0.35;b.穗期干旱:Nc=35.04DM–0.23)。模型拟合的植株氮浓度和实际氮浓度线性相关,穗期多雨年RMSE和n–RMSE分别为1.03、5.75%,穗期干旱年分别为1.53、6.78%,模型均具有较好稳定性。(2)在试验施氮量范围内,不同生育时期NNI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大,不同降雨状况下最佳施氮量存在差异。渭北旱地玉米最适施氮方案为基施氮肥150~180kghm–2,穗期多雨年追施氮肥45~75kghm–2。(3)氮营养指数NNI与相对吸氮量(RNupt)、相对地上部生物量(RDW)和相对产量(RY)均极显著相关,穗期多雨年NNI为1.02时,RY获得最大值,为0.95;穗期干旱年NNI为1.08时,RY获得最大值,为0.92。本研究建立的旱地玉米临界氮稀释曲线和氮营养指数,能够精准预测2种降雨状况下旱地春玉米拔节期至完熟期的氮素营养状况,对玉米生育季氮诊断及指导精确施氮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分布 渭北旱地 春玉米 临界氮浓度 氮营养指数
下载PDF
节水减氮对土壤硝态氮分布和冬小麦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9
7
作者 雒文鹤 师祖姣 +2 位作者 王旭敏 李军 王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4-936,共13页
针对当前关中平原冬小麦生产中氮肥投入过量、灌溉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研究节水减氮栽培模式下冬小麦籽粒产量、水氮利用及硝态氮淋失情况,能为确定冬小麦节水减肥环保增效的生产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于2017-2019年在陕西杨凌开展冬小麦节... 针对当前关中平原冬小麦生产中氮肥投入过量、灌溉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研究节水减氮栽培模式下冬小麦籽粒产量、水氮利用及硝态氮淋失情况,能为确定冬小麦节水减肥环保增效的生产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于2017-2019年在陕西杨凌开展冬小麦节水减氮田间栽培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施氮量为主处理,灌水量为副处理,设施氮量处理N300(300 kg hm^–2)、N225(225 kg hm^–2)、N150(150 kg hm^–2)、N75(75 kg hm^–2)、N0(不施氮)和灌水量处理W2(1200 m^3 hm^–2)、W1(600 m^3 hm^–2)、W0(0),分析小麦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及土壤硝态氮淋失情况。结果表明,2017-2018年和2018-2019年小麦季灌水处理较不灌水处理分别增产14.88%~15.01%和4.11~4.16倍,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越冬期灌水600 m^3 hm^–2土壤硝态氮淋失风险显著降低。在越冬期灌水600 m^3 hm^–2处理下,2017-2018年施氮量150 kg hm^–2处理产量最高,2018-2019年则是施氮量225 kg hm^–2处理产量最高,但2018-2019年施氮量150 kg hm^–2处理在较高产量基础上获得较高的氮肥利用效率,土壤硝态氮淋失量也较施氮量225 kg hm^–2处理2个年度分别降低了15.87%和10.20%。因此,施氮量150 kg hm^–2配合越冬期灌水600 m^3 hm^–2,能够在保障产量的基础上,提高水氮利用效率,降低硝态氮淋失风险,实现关中平原冬小麦生产节水减肥环保增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节水减氮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氮肥利用效率 硝态氮淋失量
下载PDF
节水减氮对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36
8
作者 王旭敏 雒文鹤 +3 位作者 刘朋召 张琦 王瑞 李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3183-3197,共15页
【目的】针对当前夏玉米生产中灌溉水资源不足和施氮过量的问题,本研究拟通过分析比较节水减氮模式与常规水氮模式对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调控效应,为开发夏玉米水肥减量增效的生产模式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在陕西杨凌开展水... 【目的】针对当前夏玉米生产中灌溉水资源不足和施氮过量的问题,本研究拟通过分析比较节水减氮模式与常规水氮模式对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调控效应,为开发夏玉米水肥减量增效的生产模式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在陕西杨凌开展水氮二因素田间试验。灌溉设常规灌溉(800 m^(3)·hm^(-2))、减量灌溉(400 m^(3)·hm^(-2))和不灌溉(0)3个处理;施氮设常规施氮(300 kg N·hm^(-2))、减施25%(225 kg N·hm^(-2))、减施50%(150 kg N·hm^(-2))、减施75%(75 kg N·hm^(-2))和不施氮肥(0)5个处理,分析夏玉米产量、光合特性以及干物质(氮素)积累和转运特性。【结果】(1)减量灌溉、减氮25%的节水减氮模式较常规水氮模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无显著影响。(2)与常规水氮模式相比,减量灌溉、减氮25%对夏玉米叶面积指数(LAI)无显著影响,也能加快花前LAI上升速度且花后LAI下降缓慢;显著提高抽雄期穗位叶净光合速率10.0%,维持植株花后较高的穗位叶净光合速率,保证干物质生产。(3)减量灌溉和减氮25%较常规水氮模式对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无显著影响,但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显著提高6.3%,最大增长速率出现日期显著提前0.8 d。(4)与常规水氮模式相比,减量灌溉、减氮25%处理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和花前转运量对籽粒贡献率分别显著提高36.4%、40.1%和28.6%;花前氮素转运量、转运率以及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显著提高30.3%、22.0%和42.1%。花后干物质、氮素积累量以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在2种水肥模式下无差异。【结论】施氮225 kg·hm^(-2)、灌溉400 m^(3)·hm^(-2)的节水减氮模式能有效协调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和转运,提高成熟期籽粒同化物分配比例,实现关中平原夏玉米节水减肥增效的生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节水灌溉 减量施氮 干物质积累 转运 产量
下载PDF
不同降水状况下旱地玉米生长与产量对施氮量的响应 被引量:18
9
作者 宁芳 张元红 +5 位作者 温鹏飞 王瑞 王倩 董朝阳 贾广灿 李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7-791,共15页
水分不足是旱地玉米生长主要限制因素,渭北旱塬雨养玉米种植区降水季节波动大,干旱频繁发生,已严重影响春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及产量稳定性。于2016—2018年在渭北旱塬合阳县进行旱地玉米施氮量定位试验,设置5个施氮量处理, 2016—2017年包... 水分不足是旱地玉米生长主要限制因素,渭北旱塬雨养玉米种植区降水季节波动大,干旱频繁发生,已严重影响春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及产量稳定性。于2016—2018年在渭北旱塬合阳县进行旱地玉米施氮量定位试验,设置5个施氮量处理, 2016—2017年包括0、75、150、270、360 kg hm^(–2) (分别以N0、N75、N150、N270、N360表示), 2018年施氮量处理为0、90、180、270、360kgNhm^(–2) (分别以N0、N90、N180、N270、N360表示),供试品种为郑单958(ZD958)和陕单8806(SD8806)。分析了不同降水分布年份施氮量对春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动态、干物质积累动态、产量构成、经济效益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年份降水分布可分为穗期多雨、粒期干旱型(2016年和2018年)和穗期干旱、粒期多雨型(2017年)。生长季降水量及其分布显著影响土壤蓄水量和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从而影响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期干旱显著降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穗粒数,粒期干旱会明显降低粒重。不同降水分布年份施氮处理较N0增产6.72%~91.23%不等,施氮量对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影响呈现二次曲线关系,穗期多雨、粒期干旱型以N270处理籽粒产量和WUE最高,而穗期干旱、粒期多雨型以N150处理产量和WUE最好。籽粒产量与"休闲至抽雄期降水(FP2)"、"播前土壤蓄水量+播种至抽雄期降水(SP2)"相关性较强(FP2:R2=0.839**; SP2:R2=0.837**)。根据产量、水分利用和经济收益综合评价,渭北旱地玉米最适施氮方案为基施氮肥150kghm^(–2),再根据休闲至抽雄期降水量或播前土壤蓄水量与播种至抽雄期降水量之和预测产量,估算并及时追施适宜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降水分布 施氮量 产量 WUE
下载PDF
元素分析仪-同位素比质谱仪系统CN模式的日常维护及使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会 丁瑞霞 +3 位作者 靳静静 聂俊峰 杨宝平 徐毅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20年第2期114-119,共6页
介绍了元素分析仪-同位素比质谱仪(EA-IRMS)系统CN模式的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总结了日常维护、常规操作步骤,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元素分析仪-同位素比质谱仪系统 维护
下载PDF
同位素质谱仪测定水中δ^2H和δ^18O值的检测方法研究
11
作者 李会 靳静静 +3 位作者 聂俊峰 杨宝平 徐毅 丁瑞霞 《分析仪器》 CAS 2020年第6期106-110,共5页
为准确检测液态水中稳定性同位素δ^2 H和δ^18 O值,对元素分析仪-同位素比质谱仪联用技术(EAIRMS)测定水中稳定性氢氧同位素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氢氧同位素标准水样测定精度良好,稳定性氢同位素的标准偏差小于为0.52‰... 为准确检测液态水中稳定性同位素δ^2 H和δ^18 O值,对元素分析仪-同位素比质谱仪联用技术(EAIRMS)测定水中稳定性氢氧同位素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氢氧同位素标准水样测定精度良好,稳定性氢同位素的标准偏差小于为0.52‰,稳定性氧同位素的标准偏差小于0.09‰。氢氧同位素标准水样的δ^2 H和δ^18 O的测量值与标准值之间达到显著相关,R^2=1。测得水样样品的δ^2 H值范围为-26.06‰^-71.53‰,δ^18 O值范围为-2.84‰^-11.21‰。试验结果为研究不同类型水中稳定性氢氧同位素差异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2H和δ^18O值测定 元素分析仪-同位素比质谱仪联用技术 稳定性同位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