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索马里民族国家重构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文俊 谢立忱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5-50,共6页
1991年以来,索马里一直处于族群纷争、军阀混战的混乱状态,民族国家建构的进程出现严重倒退,国家陷入了内乱不已的困境。民族国家认同感模糊、殖民后遗症效应凸显是造成其困境的内因,而国际干预的失效与不足、大国干预的缺位和错位、周... 1991年以来,索马里一直处于族群纷争、军阀混战的混乱状态,民族国家建构的进程出现严重倒退,国家陷入了内乱不已的困境。民族国家认同感模糊、殖民后遗症效应凸显是造成其困境的内因,而国际干预的失效与不足、大国干预的缺位和错位、周边国家力量的卷入等因素是其陷入困境的外因。索马里民族国家的重构是一项需要多边参与的系统工程,要推进索马里民族国家的重构,实现民族和解、恢复国内和平是基本前提,国际社会的合理干预是必要条件,而周边国家和伊加特组织的积极介入也是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马里 民族国家重构 困境 出路
下载PDF
人类文明交往自觉的遐思——读《两斋文明自觉论随笔》之遐思部分
2
作者 朱传忠 《华夏文化》 2012年第4期61-62,共2页
2012年1月,在诸学人和众师生的期盼下,我国著名史学家、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彭树智先生的学术随笔——《两斋文明自觉论随笔》(下文简称随笔)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三卷,洋洋洒洒长达137万言。
关键词 学术随笔 文明交往 自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人类 中东研究所 西北大学 史学家
下载PDF
阿富汗主流媒体涉华报道信源选择及影响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何杰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0-86,共7页
[研究目的]阿富汗主流媒体是了解阿富汗对华认知的重要窗口。目前阿富汗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媒体生态格局可能发生改变,有必要加强和改善中国与阿富汗媒体和社会的对话沟通。[研究方法]以阿富汗主流媒体黎明新闻频道、帕支瓦克阿富汗新闻... [研究目的]阿富汗主流媒体是了解阿富汗对华认知的重要窗口。目前阿富汗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媒体生态格局可能发生改变,有必要加强和改善中国与阿富汗媒体和社会的对话沟通。[研究方法]以阿富汗主流媒体黎明新闻频道、帕支瓦克阿富汗新闻社2012-2020年的716篇普什图语涉华报道为研究样本,从信源的角度探讨阿富汗主流媒体涉华报道的特性,进而探讨这些特性对涉华报道本身的态度、传播效果的影响。[研究结论]研究发现,阿富汗主流媒体涉华报道在信源选择上主要依赖来自阿富汗、中国政府官方的信源,同时信源的态度倾向对涉华报道的态度有明显的潜在影响。基于此,中国应构建“政府—媒体—社会(公众)”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大合唱”式的传播主体格局,通过汇聚更多的资源和力量,达到增强对阿富汗国际传播效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富汗 主流媒体 普什图语 涉华报道 信源 中国国家形象 媒体合作
下载PDF
中东冲突的部落文化解读 被引量:3
4
作者 蒲瑶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4-29,共6页
阿以冲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直持续至今的中东热点问题。后冷战以来中东地区局势更加动荡。中东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是利益之争,也与大国插手有关,更是伴随贝都因人部落文化传承与阿拉伯国家现代化转型而至的混乱和动荡相融合的体现... 阿以冲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直持续至今的中东热点问题。后冷战以来中东地区局势更加动荡。中东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是利益之争,也与大国插手有关,更是伴随贝都因人部落文化传承与阿拉伯国家现代化转型而至的混乱和动荡相融合的体现。在"平衡对抗"的原则下,父权制、劫掠与族仇,以及荣誉等部落文化一起构成了贝都因部落文化的主要内容。部落文化已经深深地渗入到阿拉伯人的民族性格中,并成为其心理积淀,在当今仍然影响并制约着阿拉伯人,体现了阿拉伯人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并在未来仍将发挥其文化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冲突 贝都因人 部落文化 “平衡对抗”
原文传递
利比亚早期现代化的两条道路之争 被引量:7
5
作者 韩志斌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8-108,共11页
利比亚现代化一方面具有原始现代化的诸因素;另一方面,作为殖民主义背景下开拓出来的新国家,这一历史起点又使它的现代化既具有巨大的传导性,又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形成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利比亚是在帝国统治和外邦殖民双重结构的基础... 利比亚现代化一方面具有原始现代化的诸因素;另一方面,作为殖民主义背景下开拓出来的新国家,这一历史起点又使它的现代化既具有巨大的传导性,又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形成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利比亚是在帝国统治和外邦殖民双重结构的基础上,由三个不同地区整合而成。立国之初,在现代化模式上就存在着联邦制和单一制两种主张,两种治国方略实际上是关于利比亚未来发展和现代化的两条不同道路和模式。利比亚早期现代化的两条道路之争①决定利比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不会一帆风顺,更从另一个层面证明了现代化模式历史选择的多样形态和客观条件的规定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比亚 早期现代化 联邦制 单一制
原文传递
民族主义视角下的苏丹南北内战 被引量:8
6
作者 刘辉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7-26,共10页
苏丹南北内战是北方的阿拉伯主义和南方的非洲主义之间的冲突。其原因在于苏丹国家民族主义意识成长不足及国家领导人试图同化苏丹南方黑人的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政策。该问题的最终解决取决于苏丹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及当权者的民族平等政策。
关键词 苏丹 南北内战 阿拉伯主义 非洲主义 部族主义
原文传递
国际刑事法院逮捕令对苏丹的影响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猛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7,共6页
国际刑事法院试图确立一种超越主权限度的法律秩序,国际刑事法院的司法实践是对传统主权观念的严重冲击,国际刑事法院所签发的对苏丹总统巴希尔的逮捕令,是国际刑事法院与非缔约国发生直接冲突的首起案例,这一冲突本身反映出不同法治模... 国际刑事法院试图确立一种超越主权限度的法律秩序,国际刑事法院的司法实践是对传统主权观念的严重冲击,国际刑事法院所签发的对苏丹总统巴希尔的逮捕令,是国际刑事法院与非缔约国发生直接冲突的首起案例,这一冲突本身反映出不同法治模式间的碰撞。由于割裂了苏丹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低估了巴希尔总统对苏丹国家转型和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国际刑事法院签发对巴希尔的逮捕令,本质上是对正确问题的错误答案。逮捕令短期内不会对巴希尔总统产生实质性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却严重影响他作为国家元首的合法性基础,对苏丹脆弱的国内和平增添了不少变数。苏丹有必要积极寻求有效应对之策,以法治手段推进社会转型和民族国家建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刑事法院 逮捕令 苏丹 达尔富尔危机
原文传递
伊朗左翼(社会主义)运动的产生和发展(续)——左翼派别与伊斯兰革命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泽壮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1-37,共7页
随着以霍梅尼为核心的伊斯兰话语和思想在革命后逐渐占据政治意识形态的中心,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也逐渐为宗教势力所占据,曾经为伊斯兰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穆加黑丁"、"费达依"、人民党、"自由运动"等政... 随着以霍梅尼为核心的伊斯兰话语和思想在革命后逐渐占据政治意识形态的中心,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也逐渐为宗教势力所占据,曾经为伊斯兰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穆加黑丁"、"费达依"、人民党、"自由运动"等政治军事组织在政治舞台上逐渐被边缘化。这3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革命统一战线随着共同敌人的消失而渐趋瓦解的历史过程,倒是恰好验证了西方"革命学"中的所谓"自然史"阶段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 伊斯兰革命 左翼(社会主义)运动 政治派别 边缘化
原文传递
伊朗核强硬政策的逻辑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蒋真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11,共7页
自核问题爆出以来,伊朗一直坚持核强硬政策。其逻辑来源首先在于,伊朗认为本国在核不扩散问题上实现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因而其核活动具有合法性。其次,伊朗的核强硬政策,是民族独立和民族自强的体现,保持与伊朗国家利益的一致性。再次... 自核问题爆出以来,伊朗一直坚持核强硬政策。其逻辑来源首先在于,伊朗认为本国在核不扩散问题上实现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因而其核活动具有合法性。其次,伊朗的核强硬政策,是民族独立和民族自强的体现,保持与伊朗国家利益的一致性。再次,伊朗的核强硬政策有坚持的必要性和成功的可能性。必要性来自伊朗对其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对当前安全状况的考虑;可能性来自伊朗对自身地缘政治地位和战略资源的自信,以及对当前大国间微妙关系的乐观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 核强硬政策 合法性 必要性 一致性 可能性
原文传递
埃及女性主义:从纳赛尔到穆巴拉克 被引量:1
10
作者 邢桂敏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48,共5页
女性主义像其他的思潮和社会运动一样,不是孤立地发展、成长起来的,它是对国内政治环境及其政治思想的一种回应。无论是纳赛尔时期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萨达特时期的埃及民族主义,还是穆巴拉克时期有关"私人身份法"的斗争,都是... 女性主义像其他的思潮和社会运动一样,不是孤立地发展、成长起来的,它是对国内政治环境及其政治思想的一种回应。无论是纳赛尔时期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萨达特时期的埃及民族主义,还是穆巴拉克时期有关"私人身份法"的斗争,都是埃及政治认同、国家政策等国内政治环境发生巨变的结果。这些变化,尤其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的发展及壮大,构成当代埃及女性主义发展的国内政治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及 女性主义 纳赛尔 萨达特 穆巴拉克
原文传递
增进文化沟通 推动文明对话--“中国-沙特阿拉伯王国学者论坛”会议综述
11
作者 慈志刚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9-71,共3页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 沙特阿拉伯王国 文化沟通 学者 文明对话 上海外国语大学 论坛 中东研究所
原文传递
古代阿拉伯史学史的分期及其特点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道远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0-51,共12页
古代阿拉伯史学是世界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公元761年以前是史学萌芽期。它分为两个阶段:前伊斯兰时期的历史意识为阿拉伯史学的萌发奠定了基础;七世纪中叶至伊本·伊斯哈格的《先知传》成书,史学发... 古代阿拉伯史学是世界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公元761年以前是史学萌芽期。它分为两个阶段:前伊斯兰时期的历史意识为阿拉伯史学的萌发奠定了基础;七世纪中叶至伊本·伊斯哈格的《先知传》成书,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由简单的历史记录向完整的史书编纂过渡。此后直到泰伯里去世是史学成长期。史学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代表作是《历代民族与帝王史》。此后直到阿拔斯王朝灭亡是史学繁荣期。期间,史学获得独立学科的地位,成就辉煌。阿拉伯史学在马木鲁克王朝时期得到延续,史学、史家和史书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专著问世。16世纪中叶至18世纪末,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阿拉伯史学走向全面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史学史 史学史分期 史学特点 史学动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