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1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总结和反思——以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与教学为例
1
作者 湛风 《华夏文化》 2017年第1期13-16,共4页
2016年11月11日,在张岂之先生关怀和指导下,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谢阳举教授、张茂泽教授等同仁积极参与研讨,认真总结和反思多年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研究、学科教育与社会普及中的经验和不足。本专栏刊发一组经验总结和... 2016年11月11日,在张岂之先生关怀和指导下,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谢阳举教授、张茂泽教授等同仁积极参与研讨,认真总结和反思多年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研究、学科教育与社会普及中的经验和不足。本专栏刊发一组经验总结和交流文稿,内容涉及大学文化教育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选、实施方式、评估机制等,努力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以及当前社会各界密切关注和参与的国学研究与推广活动提供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思想文化 西北大学 传统文化教育 研究所 反思 教育与社会 教学
下载PDF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博士生学术论坛综述
2
作者 肖勇 《华夏文化》 2013年第4期63-64,共2页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博士生学术论坛”于2013年6月18日在西北大学举行。西北大学校长方光华教授和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李四龙教授出席论坛并致辞。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谢阳举教授作了《西...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博士生学术论坛”于2013年6月18日在西北大学举行。西北大学校长方光华教授和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李四龙教授出席论坛并致辞。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谢阳举教授作了《西安的历史与文化》主题讲座。此次学术论坛以双方在读的博士生为主体,采取博士生独立主持、专题发言与深入讨论的方式进行。两校的13位博士生在论坛上发表了学术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学术论坛 中国思想文化 西北大学 国学研究院 北京大学 研究所 综述 大学校长
下载PDF
诸子学说中的公诚勤朴——为西北大学110周年校庆而作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宝才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0,共6页
西北大学沿袭西北联大的公、诚、勤、朴校训四个范畴都含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但在诸子不同派别学说中,四者各自的地位不同,含义有差别。法家突出公,儒家强调诚,墨家注重勤,道家归本于朴。在20世纪前期的历史条件下,将诸子学说... 西北大学沿袭西北联大的公、诚、勤、朴校训四个范畴都含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但在诸子不同派别学说中,四者各自的地位不同,含义有差别。法家突出公,儒家强调诚,墨家注重勤,道家归本于朴。在20世纪前期的历史条件下,将诸子学说中的优秀因素统合起来,又注入了近现代西方文化的精神,提出"公诚勤朴"的教育理念,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子学说 公诚勤朴 教育理念
下载PDF
《张岂之教授论学书信选》发行仪式与座谈会在西北大学举行
4
作者 刘育 唐媛媛 《华夏文化》 2018年第1期63-64,F0003,F0004,共4页
2017年12月21日上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发起并参与主办,由西北大学社科处、西北大学研究生院、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张岂之教授论学书信选》发行仪式与座谈会”在西安隆重举行。来自省内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校... 2017年12月21日上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发起并参与主办,由西北大学社科处、西北大学研究生院、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张岂之教授论学书信选》发行仪式与座谈会”在西安隆重举行。来自省内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校友共60余人参与了此次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大学 座谈会 张岂之 仪式 发行 书信 教授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PDF
边际意识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宋玉波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4-109,共6页
边际意识是研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种恰当且切中肯綮的视角。从哲学上看,它反映出中国古代哲人对于有限与无限关系问题的思考。边际意识的相关理解可从四个层面入手:首先,有边无际突出了儒学本体论思维的特质与困境,即有限不能分有无... 边际意识是研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种恰当且切中肯綮的视角。从哲学上看,它反映出中国古代哲人对于有限与无限关系问题的思考。边际意识的相关理解可从四个层面入手:首先,有边无际突出了儒学本体论思维的特质与困境,即有限不能分有无限;其次,边际游走重在突出道家思想对于人类自由的认识,即有限需依据无限而获取意义。第三,不着边际突出了运气介入的问题,强调有限与无限在某种程度上的悲剧性不相关,从而对前两个层面的完美理想提出了质疑;第四,边际相即提出有限与无限的互具遍应,以佛教的不但中思想对但中式的边际意识做出补充,从而对运气问题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借助边际意识的相关思考,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或许能获得某种融贯性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际意识 本体论 边际效用 道德运气 不但中
下载PDF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卫道士和布道者——论辜鸿铭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娟芳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6-19,23,共5页
以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大变革为背景 ,对辜鸿铭通过中西文明的比较 ,向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并向西方世界宣扬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推动中学西渐所做的工作及其影响进行了阐述 。
关键词 中国 思想文化 近代 中学西渐 辜鸿铭 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下载PDF
再论文化自觉与中国思想史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方光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55,共4页
文化自觉思潮是目前中国社会的一种主要思潮。所谓文化自觉,就是将人们关于自然及社会的认识提高到文化的自我觉醒和自觉设计的高度来加以思考。文化自觉的视野将深化对中国思想史研究对象的理解。从文化自觉的角度来看,研究文化思想将... 文化自觉思潮是目前中国社会的一种主要思潮。所谓文化自觉,就是将人们关于自然及社会的认识提高到文化的自我觉醒和自觉设计的高度来加以思考。文化自觉的视野将深化对中国思想史研究对象的理解。从文化自觉的角度来看,研究文化思想将突出对思想的文化意义的研究。文化自觉的视野将促进对文化交流给思想发展带来的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潮 文化自觉 中国思想史
下载PDF
传统文化教学与中国高等教育
8
作者 宋玉波 《华夏文化》 2024年第2期38-40,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华夏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两个结合为人们在思想认识上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在实践上提供了清晰的指南。在深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华夏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两个结合为人们在思想认识上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在实践上提供了清晰的指南。在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同时,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也不能忽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并且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有机结合起来。在高等教育领域,如何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如何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特色?如何造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这是本文着重思考的三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 高等教育 马克思主义精神 传承与弘扬 弘扬者 传统文化教学 伟大复兴
下载PDF
鲁迅早期思想初探——中国文化的出路:立人
9
作者 韩永志 《华夏文化》 2011年第1期9-11,共3页
《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人之历史》和《科学史教篇》等文章是鲁迅1907年所作,属于他的早期作品。当时鲁迅以平和的态度对中西文化进行了考察。针对要打破人类诞生的各种神话,还人以自然面目,为人类平等做理论上的铺垫,... 《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人之历史》和《科学史教篇》等文章是鲁迅1907年所作,属于他的早期作品。当时鲁迅以平和的态度对中西文化进行了考察。针对要打破人类诞生的各种神话,还人以自然面目,为人类平等做理论上的铺垫,鲁迅撰写了《人之历史》,叙述了西方关于人类进化的科学发现。为了打开国人在科学领域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作品 鲁迅 中国文化 《文化偏至论》 《摩罗诗力说》 《科学史教篇》 立人 人类进化
下载PDF
大学文化素质教育15年的两点感受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岂之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5-77,共3页
关键词 文化素质教育 华中科技大学 感受 高等教育质量 大学文化 艺术修养 文化精华 教育系列
下载PDF
《中国思想学说史》的哲学史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方光华 袁志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19,共4页
《中国思想学说史》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中国哲学的历史。该书继承了侯外庐对中国哲学内涵的基本定位,在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观之外增加了心性论、境界论的内容,拓展了哲学史研究的内涵;从哲学与文化的互动揭示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对... 《中国思想学说史》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中国哲学的历史。该书继承了侯外庐对中国哲学内涵的基本定位,在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观之外增加了心性论、境界论的内容,拓展了哲学史研究的内涵;从哲学与文化的互动揭示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对中国哲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一些新的判断;继承侯外庐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社会史、学术史研究视野,提出文化史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思想学说史 哲学史观 社会史视野 学术史视野 文化史视野
下载PDF
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12
作者 湛风 斯人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2-192,F0003,共2页
关键词 中国思想史 思想史研究 学科建设 研讨会综述 展望 中国思想文化 西北大学 研究所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宝才 《学术界》 2002年第1期40-48,共9页
在现代以前的中国历史上 ,人文精神发展经历过春秋战国、秦汉到明代和明清之际到辛亥革命三个阶段。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核心是承认人为“万物之灵”、“最为天下贵” ,认为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力 ,因而人有崇高价值 ,人应当受到尊... 在现代以前的中国历史上 ,人文精神发展经历过春秋战国、秦汉到明代和明清之际到辛亥革命三个阶段。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核心是承认人为“万物之灵”、“最为天下贵” ,认为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力 ,因而人有崇高价值 ,人应当受到尊重。人文精神展开到人性观、天人观、人己观、文明发展观以及人生态度各个层面。重视教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表现 ,历史上教育事业的丰富经验 ,今天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人文精神 文明发展观 中国历史 春秋战国 发展经历 辛亥革命 明清之际 人生态度 重视教育 教育事业 借鉴意义 人性观 天人观 尊重
下载PDF
略论佛教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玉波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127-129,共3页
佛教中国化的过程,是对传统儒道文化的批判过程;但是,由于受到汉语语言及其传统文化体系的广泛影响,佛教中国化的最终完成也是受到了儒道文化在思维取向上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佛教中国化 业论 思维批判
下载PDF
从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看秦思想文化的发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战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5-68,共4页
《为吏之道》是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独具特色的简牍作品,具有诸家融合的鲜明倾向,但地位各自不同,简略概括为:法家的一断于法基调,儒家的谨己亲民色彩,道家的处柔防反思想。《为吏之道》和战国时期的一系列作品相似,具有综合诸家、集聚众... 《为吏之道》是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独具特色的简牍作品,具有诸家融合的鲜明倾向,但地位各自不同,简略概括为:法家的一断于法基调,儒家的谨己亲民色彩,道家的处柔防反思想。《为吏之道》和战国时期的一系列作品相似,具有综合诸家、集聚众说的共性,但立足点是法家思想。与秦国至秦朝初年的法家比较,则体现了法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因此,它总体上折射出秦思想文化发展的趋势和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虎地秦简 《为吏之道》 诸家融合 思想文化
下载PDF
20年来高校关于中国历史与文化 部分研究成果述评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岂之 万元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2-82,共11页
在自1978年以来的20年里,中国史学界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高校的成绩尤其令人瞩目,主要表现在学者们对历史学的认识有了更高的自觉;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得到了深化;在深化原有专史研究的基础上... 在自1978年以来的20年里,中国史学界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高校的成绩尤其令人瞩目,主要表现在学者们对历史学的认识有了更高的自觉;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得到了深化;在深化原有专史研究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与海外学术交流得到了很好的加强;此外对历史与文化研究成果的普及,高校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当然20年来的中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这也是21世纪里整个中国史学界应该更加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中国历史与文化 专史
下载PDF
剩遗物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玉波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3-128,共6页
借鉴帕累托的剩遗物思路,以神性剩遗物为线索,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倾向,是本文的核心所在。传统的儒道文化虽有其天道论的遗绪,但却不具有神性剩遗的意味,佛教文化本身以及中国化佛教的代表——禅宗,对神性剩遗物持否定的态度,宋... 借鉴帕累托的剩遗物思路,以神性剩遗物为线索,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倾向,是本文的核心所在。传统的儒道文化虽有其天道论的遗绪,但却不具有神性剩遗的意味,佛教文化本身以及中国化佛教的代表——禅宗,对神性剩遗物持否定的态度,宋明理学则在此基础上,试图实现其剩遗即非剩遗的创造性发展,也与神性剩遗物的性格不符。从这一视角出发,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进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遗物 天道 真空妙有 即体即用
下载PDF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兰梁斌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0-64,共5页
在社会史和思想史研究中,侯外庐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原则,结合历史资料,通过批判性研究,展现了中国历史的民族性特点,并揭示了当代中国的时代性主题。
关键词 侯外庐 民族性 时代性
下载PDF
论儒家的创新思想——《大学》“亲民”即“新人”解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茂泽 《唐都学刊》 2017年第2期38-42,共5页
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前无古人的创新伟业。中央提出创新等“五大发展理念”,向创新要生产力,促使我们有必要对创新进行哲学思考。一个重要方面是,应研究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中关于创新的论述,汲取历史智慧,为建立中国社会发展... 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前无古人的创新伟业。中央提出创新等“五大发展理念”,向创新要生产力,促使我们有必要对创新进行哲学思考。一个重要方面是,应研究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中关于创新的论述,汲取历史智慧,为建立中国社会发展创新理论提供更丰富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思想 “新人” 《大学》 亲民 儒家 中国社会主义 中国社会发展 人类文明史
下载PDF
中国古代慎刑矜恤思想及其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邵明众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81-83,100,共4页
慎刑矜恤思想发轫于西周的"明德慎罚"思想,发展于春秋战国,其在汉代又受儒家思想与阴阳学的影响开始系统化为"德主刑辅",延至盛唐开始成熟发展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此后宋元明清各代皆于... 慎刑矜恤思想发轫于西周的"明德慎罚"思想,发展于春秋战国,其在汉代又受儒家思想与阴阳学的影响开始系统化为"德主刑辅",延至盛唐开始成熟发展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此后宋元明清各代皆于秉承并在前人基础上各有建树。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慎刑矜恤思想的总结探析其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死刑 法文化 慎刑矜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