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北中低温煤焦油常压重油馏分GC-MS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杜鹏鹏 孙鸣 +2 位作者 陈静 陈繁荣 马晓迅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63,共5页
以陕北中低温煤焦油的重油为原料,在常压蒸馏装置中切取<100℃,100—200℃,200—240℃,240—270℃,270—300℃,300—340℃和340—390℃七段馏分,利用GC-MS分析馏分中化合物的组成情况。结果表明:200—240℃、270—300℃、300—340℃... 以陕北中低温煤焦油的重油为原料,在常压蒸馏装置中切取<100℃,100—200℃,200—240℃,240—270℃,270—300℃,300—340℃和340—390℃七段馏分,利用GC-MS分析馏分中化合物的组成情况。结果表明:200—240℃、270—300℃、300—340℃馏分的馏出质量最大,质量分数分别为12.62%,15.59%和17.73%;馏分中含有脂肪烃、芳香烃和酚类化合物及少量杂环化合物;酚类化合物主要富集在100—200℃、200—240℃、240—270℃3段馏分中,分别占各馏分质量的63.34%,59.65%和23.81%,所含酚类化合物主要为低级酚、C3—C4烷基苯酚、茚酚、苯二酚、萘酚和烷基萘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 常压蒸馏 酚类化合物
下载PDF
HPLC-ELSD法测定生物柴油中的游离甘油 被引量:7
2
作者 李蓉 王武生 +1 位作者 马晓迅 陈斌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67-1170,共4页
采用液液萃取及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技术,建立了生物柴油中游离甘油含量的测定方法。待测生物柴油经乙腈-水(75∶25)抽提并离心分离后,取部分下层水相进行分析。优化的色谱条件为:色谱柱Inertsil NH2(250 mm×4.6 mm,5μm)... 采用液液萃取及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技术,建立了生物柴油中游离甘油含量的测定方法。待测生物柴油经乙腈-水(75∶25)抽提并离心分离后,取部分下层水相进行分析。优化的色谱条件为:色谱柱Inertsil NH2(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75∶25);流速1.0 mL/min;柱温35℃;进样量30μL;ELSD载气压力360 kPa,漂移管温度28℃。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生物柴油中游离甘油的含量在3.73~302.0 mg/k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0.999 8,检出限(S/N≥3)为2.1 mg/kg,其加标回收率为98%~10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9%~1.8%。方法灵敏、准确且重复性好,可为生物柴油中游离甘油含量的测定提供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生物柴油 甘油
下载PDF
负电晕等离子体及其与Fe基催化剂协同催化氨分解制氢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亚俊 郭怀正 +2 位作者 赵彬然 马晓迅 贺久长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6-532,共7页
分别采用负电晕等离子体以及等离子体结合Fe基催化剂两种方法用于氨分解制氢。单独使用等离子体分解氨气时,氨气转化率和氢气收率随输入功率增加而增加,随气速增加而降低,随温度增加而提高。相比于单独等离子体方法,在等离子体与Fe基催... 分别采用负电晕等离子体以及等离子体结合Fe基催化剂两种方法用于氨分解制氢。单独使用等离子体分解氨气时,氨气转化率和氢气收率随输入功率增加而增加,随气速增加而降低,随温度增加而提高。相比于单独等离子体方法,在等离子体与Fe基催化剂相结合时氨气转化率提高,二者产生了协同效应,氨气转化率随温度提高而增加,随放电功率提高而增加。催化剂表征表明,负电晕放电反应能够抑制氮化铁的形成,从而提高催化剂活性,产生协同效应,因此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是催化氨分解制氢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分解 负电晕 Fe基催化剂
下载PDF
不同原料气甲烷化制天然气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马苗 史浩锋 +1 位作者 刘鹏 赵彬然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54,71,共8页
由于不同原料气组成不同,会对甲烷化过程造成不同影响。通过建立基于吉布斯自由能最小法的热力学模型,利用ASPENPlus软件对合成气、焦炉煤气和煤热解气三种原料气CO甲烷化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探讨了温度和压力及原料气组成(O2、CH4、CO2... 由于不同原料气组成不同,会对甲烷化过程造成不同影响。通过建立基于吉布斯自由能最小法的热力学模型,利用ASPENPlus软件对合成气、焦炉煤气和煤热解气三种原料气CO甲烷化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探讨了温度和压力及原料气组成(O2、CH4、CO2和C2H4)对CO转化率、CH4选择性和产率及积炭的影响,寻找出每种原料气甲烷化过程中的主导因素,确定出合适的工艺条件,优化甲烷化工艺。研究表明:低温高压有利于甲烷化反应的进行。合成气中CH4对CH4选择性和收率影响较小,所以可采用产品气循环工艺;但高温下CH4和CO2都导致积炭增加,应采用低温反应且严格控制CO2含量。而对焦炉煤气来说采用较高压力即可消除甲烷对反应的影响;CO2和C2H4对反应造成影响较小,可采用补碳工艺来平衡原料气中过量氢气。煤热解气本身含碳量高,CH4、CO2和C2H4均导致积炭加剧,因此不建议采用产品气循环工艺且要严格控制CO2含量,并脱除C2H4等气态烃类化合物。从安全和催化剂失活方面考虑,焦炉煤气和热解气中应尽可能减少O2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焦炉煤气 煤热解气 甲烷化 热力学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