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地区干枯湖床沉积粒度组成与东亚沙尘天气 被引量:35
1
作者 岳乐平 杨利荣 +3 位作者 李智佩 王珉 张维吉 聂浩刚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5-331,共7页
调查了准噶尔盆地玛纳斯湖、阿拉善高原居延泽及民勤盆地猪野泽等北方众多的现代干枯湖泊 ,重点分析了干枯湖床沉积物粒度组成。干枯的玛纳斯湖、古居延泽以及民勤盆地古猪野泽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表明 ,干枯湖床的地表湖相沉积物粒径小... 调查了准噶尔盆地玛纳斯湖、阿拉善高原居延泽及民勤盆地猪野泽等北方众多的现代干枯湖泊 ,重点分析了干枯湖床沉积物粒度组成。干枯的玛纳斯湖、古居延泽以及民勤盆地古猪野泽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表明 ,干枯湖床的地表湖相沉积物粒径小于 10 μm的颗粒占 6 0 %以上 ,干涸湖床上沙质草原地表也含有大量小于 10 μm的粘土颗粒 ,含量接近 5 0 % ;而弃荒土地地表细颗粒物质散失迅速 ,民勤盆地弃荒土地地表粘土含量仅存不到 13.9%。中国西北地区活动沙丘粒度组成小于 6 3μm粒径的颗粒很少 ,小于 10 μm的颗粒微乎其微。因此西北沙漠地区活动沙丘沙对华北或华东地区影响相对较小。认为沙尘暴、扬沙或浮尘天气虽然多发生于中国西部沙漠、阿拉善高原沙区、河西走廊北部沙区以及蒙古东部、中部地区 ,但由于粗颗粒沙扬起高度与搬运距离有限 ,真正影响整个华北、华东地区的沙尘物质是小于 6 3μm的粉砂级别的颗粒 ,特别是小于 10 μm的粉尘。认为影响东亚地区的粉尘天气物源不仅是中国西部的内陆沙漠、沙地 ,更重要的是干枯的湖泊、弃耕的荒地与裸露的沙砾草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床沉积 粒度分析 沙尘暴 沙漠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储层致密史与油藏成藏史 被引量:118
2
作者 邓秀芹 刘新社 李士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6-161,共6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部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岩性油藏形成机理,在包裹体宿主矿物成岩序列和均一温度分析基础上,明确了钠长石中的烃类包裹体形成于晚侏罗世早期的早期充注过程中,石英加大边中包裹体形成于早白垩世生排烃高峰期,含铁...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部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岩性油藏形成机理,在包裹体宿主矿物成岩序列和均一温度分析基础上,明确了钠长石中的烃类包裹体形成于晚侏罗世早期的早期充注过程中,石英加大边中包裹体形成于早白垩世生排烃高峰期,含铁碳酸盐中的烃类包裹体形成于早白垩世末抬升降温过程中的早期阶段,为晚期充注的产物。同时结合现今储层孔隙发育特征,探讨生排烃高峰期储层古孔隙度和古渗透率,提出生排烃高峰期延长组超低渗透储层尚未形成,含铁碳酸盐胶结是造成储层致密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包裹体 成岩序列 古物性 超低渗透油藏 致密史 成藏史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兰州盆地永登剖面记录的第三纪沉积环境 被引量:28
3
作者 岳乐平 邱占祥 +4 位作者 颉光普 邱铸鼎 张莉 张云翔 Heller F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83-687,共5页
对兰州盆地永登剖面第三系沉积进行了沉积学研究、并结合年代学研究结果分析了新生代以来沉积环境变化与气候变化。古新世末至早始新世沉积了一套扇三角洲相沉积 (细柳沟组 ) ,为具交错层理的砖红色砂岩 ,顶界年龄约 5 1Ma。兰州地区在 ... 对兰州盆地永登剖面第三系沉积进行了沉积学研究、并结合年代学研究结果分析了新生代以来沉积环境变化与气候变化。古新世末至早始新世沉积了一套扇三角洲相沉积 (细柳沟组 ) ,为具交错层理的砖红色砂岩 ,顶界年龄约 5 1Ma。兰州地区在 5 1MaB .P .经历了一次大的环境变化 ,气候由相对温暖湿润转为半干旱半湿润 ,气候炎热 ,湖盆由淡水湖转为盐湖 ,蕴示着由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干旱带北移 ,兰州地区进入受行星风系控制的干旱带。早始新世晚期至早渐新世早期 ( 5 1~ 31.5MaB .P .) ,在近 2 0Ma时间内经历了微咸湖—盐湖阶段 (野狐城组 ) ,砂泥岩沉积中含有大量石膏夹层。早渐新世 ,兰州地区向湿润方向转化 ,兰州盆地由咸水湖转化为淡水湖 ,可能反映了东南季风逐渐形成 ,中国大陆由早先行星风系控制转化为季风控制 ,前期东南方向干旱带消失 ,西北干旱带出现 ,兰州地区相对早先湿润。早渐新世中期至中中新世 ( 31.5~ 15MaB .P .) ,兰州盆地在经历了三次大的沉积旋回后湖盆逐渐干枯 ,三个大旋回分别由河流相砂岩—微咸水滨湖相砂泥岩、泛滥平原相泥岩 ,河流相砂岩—淡水滨湖相砂泥岩—沼泽相、泛滥平原相泥岩 ,河流相砂岩—沼泽相、泛滥平原相泥岩组成。 2 0MaB .P盆地接受大量砂砾石沉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古气候 兰州盆地 第三纪 沉积学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湖盆沉积中心厚层砂体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67
4
作者 付锁堂 邓秀芹 庞锦莲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1-1089,共9页
晚三叠世延长组长6、长7油层组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部深水区稳定发育厚层砂岩,局部地区连续厚度可达上百米。在盆地西南沉积体系,巨型砂带北西—南东向平行于相带界线展布,与三角洲前缘砂体呈现出"断根"的现象;在东北沉... 晚三叠世延长组长6、长7油层组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部深水区稳定发育厚层砂岩,局部地区连续厚度可达上百米。在盆地西南沉积体系,巨型砂带北西—南东向平行于相带界线展布,与三角洲前缘砂体呈现出"断根"的现象;在东北沉积体系,砂带围绕三角洲呈群状、带状分布。厚层砂体成因复杂,总体上可称作深水重力流—牵引流沉积复合体,包括滑塌砂体、砂质碎屑流砂体、浊积砂体、三角洲砂体及底流改造砂体5种成因类型,其中以重力流沉积组合为主,但白豹及其北部主要为三角洲沉积夹重力流沉积。不同成因的砂体纵向叠加,横向复合连片形成了稳定分布、规模宏大的砂带。厚层砂体的形成、展布方向、分布范围主要受控于沉积物的供给速率、湖盆底形及构造活动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层砂体 重力流 深水牵引流 鄂尔多斯盆地 湖盆中部 延长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