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借助能源化工企业优势以CCUS技术方案实现脱碳
1
作者
马劲风
王浩璠
李琳
《中国石化》
2024年第2期30-32,共3页
“企业开展CCS的技术水平与项目实施成本,也是在CCS竞争中获利的关键因素。在目前阶段,企业需要提前谋划和布局CCS,才能在低碳转型中获得优势。”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
“企业开展CCS的技术水平与项目实施成本,也是在CCS竞争中获利的关键因素。在目前阶段,企业需要提前谋划和布局CCS,才能在低碳转型中获得优势。”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强调了发展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对我国减排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施成本
技术水平
碳中和
CCS
新发展理念
低碳转型
碳捕集
行动方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致密油藏CO_(2)吞吐驱油和封存注采参数敏感性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藏典型储集层为例
被引量:
1
2
作者
丁帅伟
张蒙
+4 位作者
李远铎
许川
周义鹏
高群
于红岩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8,共8页
致密油藏CO_(2)吞吐开发具有提高原油采收率和封存CO_(2)的双重效果。目前,对致密油藏CO_(2)吞吐驱油和封存研究中,鲜有学者将CO_(2)封存量相关参数作为评价指标。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某致密油藏典型储集层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
致密油藏CO_(2)吞吐开发具有提高原油采收率和封存CO_(2)的双重效果。目前,对致密油藏CO_(2)吞吐驱油和封存研究中,鲜有学者将CO_(2)封存量相关参数作为评价指标。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某致密油藏典型储集层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分别选取吞吐时机、注气速度、注气时间、焖井时间、生产时间和吞吐轮次为注采参数,以换油率、CO_(2)滞留系数及驱油-封存协同综合系数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和多因素正交试验设计,结合极差分析方法,分析了6个注采参数对3个评价指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当注重CO_(2)驱油时,建议注气时间为30~60 d,注气速度为0.001 0~0.003 0 PV/d,吞吐时机小于0.5年;当注重CO_(2)封存时,建议生产时间为30~230 d,注气速度为0.0075~0.010 0 PV/d,注气时间为145~180 d;当CO_(2)驱油和封存协同优化时,建议注气时间为30~65 d,吞吐时机为6个月前,焖井时间为10~2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注采参数
CO_(2)吞吐
CO_(2)地质封存
提高采收率
CO_(2)驱油
协同优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白山不同海拔森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张尧
陈岚
+7 位作者
王洁莹
李益
王俊
郭垚鑫
任成杰
白红英
孙昊田
赵发珠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5-288,共14页
探索森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CUE)是权衡森林生态系统微生物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强弱的关键过程。然而不同海拔森林根际土壤微生物CUE的变化规律与影响因子尚不清楚。该研究选取秦岭太白山6个不同海拔的森林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
探索森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CUE)是权衡森林生态系统微生物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强弱的关键过程。然而不同海拔森林根际土壤微生物CUE的变化规律与影响因子尚不清楚。该研究选取秦岭太白山6个不同海拔的森林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理化性质、胞外酶活性、微生物群落与植被特征等指标,利用酶化学计量比计算微生物CUE,分析根际土壤微生物CUE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定量研究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根际土壤微生物CUE随海拔升高总体呈上升趋势。CUE从最低海拔的0.505至最高海拔的0.527升高了4.36%,但在海拔1603和2405 m处出现了下降。海拔梯度内根际土壤微生物CUE变化受多种环境因子综合影响,土壤基质的影响(如可溶性有机碳和铵态氮含量)占主导地位,植被因子次之,二者分别解释了CUE变化的17.0%和5.7%,且二者相互作用解释了CUE变化的31.9%。研究结果可为秦岭森林土壤微生物碳同化能力和固碳潜力,以及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土壤碳循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土壤
微生物碳利用效率
海拔梯度
森林生态系统
秦岭
原文传递
题名
借助能源化工企业优势以CCUS技术方案实现脱碳
1
作者
马劲风
王浩璠
李琳
机构
西北大学
地质学系/
碳
中和
学院
西北大学
二氧化
碳
捕集与封存
技术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西北大学陕西省碳中和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石化》
2024年第2期30-32,共3页
文摘
“企业开展CCS的技术水平与项目实施成本,也是在CCS竞争中获利的关键因素。在目前阶段,企业需要提前谋划和布局CCS,才能在低碳转型中获得优势。”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强调了发展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对我国减排的重要性。
关键词
实施成本
技术水平
碳中和
CCS
新发展理念
低碳转型
碳捕集
行动方案
分类号
F4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致密油藏CO_(2)吞吐驱油和封存注采参数敏感性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藏典型储集层为例
被引量:
1
2
作者
丁帅伟
张蒙
李远铎
许川
周义鹏
高群
于红岩
机构
西北大学
大陆动力学国家
重点
实验室
西北大学
地质学系
西北大学陕西省碳中和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204048)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24JC-YBMS-328)。
文摘
致密油藏CO_(2)吞吐开发具有提高原油采收率和封存CO_(2)的双重效果。目前,对致密油藏CO_(2)吞吐驱油和封存研究中,鲜有学者将CO_(2)封存量相关参数作为评价指标。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某致密油藏典型储集层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分别选取吞吐时机、注气速度、注气时间、焖井时间、生产时间和吞吐轮次为注采参数,以换油率、CO_(2)滞留系数及驱油-封存协同综合系数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和多因素正交试验设计,结合极差分析方法,分析了6个注采参数对3个评价指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当注重CO_(2)驱油时,建议注气时间为30~60 d,注气速度为0.001 0~0.003 0 PV/d,吞吐时机小于0.5年;当注重CO_(2)封存时,建议生产时间为30~230 d,注气速度为0.0075~0.010 0 PV/d,注气时间为145~180 d;当CO_(2)驱油和封存协同优化时,建议注气时间为30~65 d,吞吐时机为6个月前,焖井时间为10~20 d。
关键词
致密油藏
注采参数
CO_(2)吞吐
CO_(2)地质封存
提高采收率
CO_(2)驱油
协同优化
正交试验
Keywords
tight oil reservoir
injection-production parameter
CO_(2) huff-n-puff
CO_(2) storage
enhanced oil recovery
CO_(2) flooding
synergis-tic optimization
orthogonal experiment
分类号
TE34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白山不同海拔森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张尧
陈岚
王洁莹
李益
王俊
郭垚鑫
任成杰
白红英
孙昊田
赵发珠
机构
陕西省
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
重点
实验室
西北大学陕西省碳中和技术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西北
农林科技
大学
农学院
出处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5-288,共14页
基金
青海省2021年度第一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2021ZY002)
教育部“春晖计划”合作科研项目。
文摘
探索森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CUE)是权衡森林生态系统微生物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强弱的关键过程。然而不同海拔森林根际土壤微生物CUE的变化规律与影响因子尚不清楚。该研究选取秦岭太白山6个不同海拔的森林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理化性质、胞外酶活性、微生物群落与植被特征等指标,利用酶化学计量比计算微生物CUE,分析根际土壤微生物CUE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定量研究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根际土壤微生物CUE随海拔升高总体呈上升趋势。CUE从最低海拔的0.505至最高海拔的0.527升高了4.36%,但在海拔1603和2405 m处出现了下降。海拔梯度内根际土壤微生物CUE变化受多种环境因子综合影响,土壤基质的影响(如可溶性有机碳和铵态氮含量)占主导地位,植被因子次之,二者分别解释了CUE变化的17.0%和5.7%,且二者相互作用解释了CUE变化的31.9%。研究结果可为秦岭森林土壤微生物碳同化能力和固碳潜力,以及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土壤碳循环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根际土壤
微生物碳利用效率
海拔梯度
森林生态系统
秦岭
Keywords
rhizosphere soil
microbial carbon use efficiency
altitude gradient
forest ecosystem
Qinling Mountains
分类号
S714.3 [农业科学—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借助能源化工企业优势以CCUS技术方案实现脱碳
马劲风
王浩璠
李琳
《中国石化》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致密油藏CO_(2)吞吐驱油和封存注采参数敏感性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藏典型储集层为例
丁帅伟
张蒙
李远铎
许川
周义鹏
高群
于红岩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太白山不同海拔森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
张尧
陈岚
王洁莹
李益
王俊
郭垚鑫
任成杰
白红英
孙昊田
赵发珠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