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年来唐代西北城镇研究综述——以甘宁青为例
1
作者 张向红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2期33-34,共2页
近年来有关西北地区城镇的研究很多,但唐代西北城镇的专门研究还比较少,只是在历史地理、开发史、城市史等研究领域中有所涉及。尤其是历史地理方面提出的农村城市化和发展小城镇等理论对西部开发有导向作用,所总结的唐代西北城镇发展... 近年来有关西北地区城镇的研究很多,但唐代西北城镇的专门研究还比较少,只是在历史地理、开发史、城市史等研究领域中有所涉及。尤其是历史地理方面提出的农村城市化和发展小城镇等理论对西部开发有导向作用,所总结的唐代西北城镇发展经验对西部建设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西北 城镇研究 综述
下载PDF
诗概念,不宜泛化——关于助记口诀、独句作品是否是诗的思考
2
作者 任遂虎 《写作》 2012年第3期3-6,共4页
传统汉语语境下的诗,有相对确定的语言体式,诗与非诗的界限相对清晰。现代社会中,诗的概念往往被泛化。最为突出的表现,一是有人将助记口诀称之为“诗”,二是有人将独句作品称之为“一行诗”。本文就这类泛化现象提出一些看法,以... 传统汉语语境下的诗,有相对确定的语言体式,诗与非诗的界限相对清晰。现代社会中,诗的概念往往被泛化。最为突出的表现,一是有人将助记口诀称之为“诗”,二是有人将独句作品称之为“一行诗”。本文就这类泛化现象提出一些看法,以与诗学界同仁交换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 概念 口诀 作品 汉语语境 语言体式 现代社会 泛化现象
下载PDF
汉语表达中“词反义同”现象解析
3
作者 任遂虎 《写作》 2011年第11期23-25,共3页
一、修辞手法“反语”的使用,形成词反义同的现象 所谓反语,叫“倒反”、“反话”,就是指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去表达本意的修辞手法,其中包括“反意正说”和“正意反说”。当人们使用反语来表达意思的时候,就和不... 一、修辞手法“反语”的使用,形成词反义同的现象 所谓反语,叫“倒反”、“反话”,就是指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去表达本意的修辞手法,其中包括“反意正说”和“正意反说”。当人们使用反语来表达意思的时候,就和不用反语的表达形成词反而义同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同 汉语表达 解析 修辞手法 反语 成词 意思 句子
下载PDF
反演思维在写作中的作用
4
作者 任遂虎 《写作》 2011年第12期18-20,共3页
任何文章写作,都有一个构思问题。从谋篇设计到增删更换,作者时常需要经历反演式思维过程。认识这种反演思维过程的特点与方式,对提高写作的效率和文章的质量都有一定的助益。
关键词 文章写作 思维过程 反演
下载PDF
敦煌遗书所见“素像”考 被引量:1
5
作者 白雪涛 杨军辉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9-112,共4页
敦煌文书中曾多次出现"素像",对"素像"的考释极为鲜见。本文对敦煌文书中几处"素像"的分析认为:"素像"应该有两种指代:其一指我们常说的"塑像",其二指绘于生帛或白纸之上的素描形象... 敦煌文书中曾多次出现"素像",对"素像"的考释极为鲜见。本文对敦煌文书中几处"素像"的分析认为:"素像"应该有两种指代:其一指我们常说的"塑像",其二指绘于生帛或白纸之上的素描形象。在区分其指代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素"字的具体含意和词性为其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像” 塑像 画像
下载PDF
明代山东沂沭河流域科举人才的地理分布、特点、成因及其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梁姗姗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334-336,共3页
明代古代是山东教育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沂沭河流域与其他地区相比较而言是科举人才分布相对匮乏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的人才分布呈现出整体相对落后、区域差距明显等特点。造成这种分布格局的原因主要与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人... 明代古代是山东教育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沂沭河流域与其他地区相比较而言是科举人才分布相对匮乏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的人才分布呈现出整体相对落后、区域差距明显等特点。造成这种分布格局的原因主要与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人才地理系统行为有关系。这种科举人才分布格局对沂沭河流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尤其是在社会文化方面,表现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遗留了大量的诗词歌赋、促进风俗文化的传播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沭河流域 科举人才 地理分布
下载PDF
北魏争正统意义论略
7
作者 徐亚轩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77-78,共2页
北魏君主争夺中华正统帝王地位,在今天的学人看来无甚实际意义,但对当时入主中原、企图建立大一统社会的拓跋鲜卑来说,意义重大。争华夏正统,当中华皇帝,可以减少北魏政权向外扩张中的阻力,加快各民族间的融合。同时,北魏为争正统而进... 北魏君主争夺中华正统帝王地位,在今天的学人看来无甚实际意义,但对当时入主中原、企图建立大一统社会的拓跋鲜卑来说,意义重大。争华夏正统,当中华皇帝,可以减少北魏政权向外扩张中的阻力,加快各民族间的融合。同时,北魏为争正统而进行的改革是在坚持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这就使得中华文明并没有因为汉人政权在北中国沦落而断线。相反,由于草原文明的融入,使得中华文明更加生机勃勃,为后来的隋唐大一统文明盛世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争正统 意义
下载PDF
《穆天子传》人物描写探析
8
作者 吉顺平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第7期14-15,共2页
《穆天子传》是一部先秦古书,自出土以来,研究者众多。但对其中的人物描写缺少总体把握。纵览全书,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手段,对人物进行塑造。其中有对主人公穆天子的多角度刻画,有类型化的人物整体描写,又有个性化的人物性格展示;... 《穆天子传》是一部先秦古书,自出土以来,研究者众多。但对其中的人物描写缺少总体把握。纵览全书,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手段,对人物进行塑造。其中有对主人公穆天子的多角度刻画,有类型化的人物整体描写,又有个性化的人物性格展示;有对盛姬浓墨重彩多维渲染,又有对应景人物的简单勾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天子传》 人物描写 多角度 类型化 个性化
下载PDF
论威廉二世的内外政策
9
作者 田永琴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2期14-15,共2页
威廉二世在位期间,德国正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阶段。他对内实行个人专治主义。他将各种权利集中于他一身上,制造"帝权神授论",排挤和压制一切与之相对抗的国会以及政党和各种有利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民主... 威廉二世在位期间,德国正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阶段。他对内实行个人专治主义。他将各种权利集中于他一身上,制造"帝权神授论",排挤和压制一切与之相对抗的国会以及政党和各种有利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民主主义。在对外政策上,他一改老宰相俾斯麦时期确立的"欧洲大陆政策",实行新的"世界帝国计划"计划征服全世界,在世界范围内,推行外交上的霸权主义和民族主义,参与了列强瓜分世界的竞争,并且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下面就以威廉二世的一系列的对内对外政策以及其产生的原因,主要过程和结果等方面作简要的介绍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二世 政治专制 军国主义 民族主义 世界政策
下载PDF
建国初期民勤沙漠化及其治理
10
作者 张琼 王禄明 《发展》 2010年第6期26-26,共1页
本文围绕民勤绿洲的治沙防沙,简要介绍了民勤沙漠化产生的原因及建国初期民勤防沙治沙的各项措施,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只有标本兼治,民勤的沙漠化治理才能取得重要成果。
关键词 民勤 沙漠化 石羊河
下载PDF
《迢迢牵牛星》、《兰若生春阳》二诗关系浅谈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逵夫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共4页
《玉台新咏.枚乘杂诗》中的《兰若生春阳》一诗中说兰草、杜若"涉冬犹盛滋",据宗长白之说当为汉武帝太初改历以前作品。或者"冬"当是"秋"字之误。由诗中"美人在云端,天路隔无期"、"愿言... 《玉台新咏.枚乘杂诗》中的《兰若生春阳》一诗中说兰草、杜若"涉冬犹盛滋",据宗长白之说当为汉武帝太初改历以前作品。或者"冬"当是"秋"字之误。由诗中"美人在云端,天路隔无期"、"愿言追昔爱"看,应同《迢迢牵牛星》为组诗,彼以织女口吻言之,此以牵牛口吻言之。两诗皆西汉时所传古乐府辞。《古诗十九首》中有十四首篇幅较长者皆文人之作,而五首民歌色彩较浓者同《兰若生春阳》皆篇幅较短,应为西汉时乐府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枚乘杂诗 古乐府 牵牛织女传说
原文传递
汉晋拟人故事赋钩沉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逵夫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4,共5页
敦煌发现的《燕子赋》、曹植的《鹞雀赋》和连云港发现《神乌赋》这类俗赋,不仅具有情节性,基本上用代言体,而且也都用了拟人的手法。这类代言体俗赋,由《庄子·秋水》中的《夔蚿相怜》、《坎井之蛙》类寓言而来,追溯其上源,则有《... 敦煌发现的《燕子赋》、曹植的《鹞雀赋》和连云港发现《神乌赋》这类俗赋,不仅具有情节性,基本上用代言体,而且也都用了拟人的手法。这类代言体俗赋,由《庄子·秋水》中的《夔蚿相怜》、《坎井之蛙》类寓言而来,追溯其上源,则有《诗经·豳风》中的言禽诗《鸱鸮》。《史记·龟策列传》中的《宋元王与神龟》在构思与形式上、语言上已具拟人故事赋的特征;扬雄《都酒赋》、傅玄《鹰兔赋》、卞彬《虾蟆科斗赋》虽已残,但使我们看到这类俗赋从西汉至唐是一直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赋 拟人故事赋 扬雄 都酒赋 傅玄 卞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