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4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行合一 求真致用——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国源 《丝绸之路》 2018年第7期78-79,共2页
盛夏的陇原大地,树绿荫浓,山清水碧。在2017年的暑期,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46名本科生、研究生通过组团立项的形式形成了七支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开展了以"喜迎十九大,青春建新功"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此次社会实践历时25天,... 盛夏的陇原大地,树绿荫浓,山清水碧。在2017年的暑期,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46名本科生、研究生通过组团立项的形式形成了七支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开展了以"喜迎十九大,青春建新功"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此次社会实践历时25天,实践团队成员足迹遍布甘肃省榆中、庄浪、崇信等20多个县(区),进行了包括临洮县暑期支教、丝绸之路河西段古城遗址调查以及转型中农村妇女口述史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暑期社会实践 西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 知行合一 学院 大学生 纪实 致用
下载PDF
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教学史(二)
2
作者 刘再聪 李亚栋 《丝绸之路》 2012年第20期82-90,共9页
本文重点论述了20世纪后50年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教学情况,重点对金宝祥、陈守忠、李鼎文、洪毅然、马化龙、胡大浚、赵逵夫、李并成、伏俊琏、刘进宝等著名学者的敦煌学教学经历做了初步梳理。分析认为,他们将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教学... 本文重点论述了20世纪后50年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教学情况,重点对金宝祥、陈守忠、李鼎文、洪毅然、马化龙、胡大浚、赵逵夫、李并成、伏俊琏、刘进宝等著名学者的敦煌学教学经历做了初步梳理。分析认为,他们将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教学推向了新的高潮。同时,也对国内最早的专门性敦煌学教学科研机构之一——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做了归纳整理。最后认为,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教学为世界敦煌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师范大学 敦煌学教学史 敦煌文献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
下载PDF
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教学史(三)
3
作者 刘再聪 李亚栋 《丝绸之路》 2012年第22期46-50,共5页
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教学重视与大学科的紧密结合,重视实地考察与教材建设,也重视学术交流,突出了安国思想: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及其成功肯定了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教学在新世纪初已有的成就。借此良好开端,本文从学科优势、机构设... 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教学重视与大学科的紧密结合,重视实地考察与教材建设,也重视学术交流,突出了安国思想: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及其成功肯定了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教学在新世纪初已有的成就。借此良好开端,本文从学科优势、机构设置、人才培养、资料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对下一步的发展思路试作尝试性分析,坚信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教学的前景将更加开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师范大学 敦煌学教学史 敦煌文书
下载PDF
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教学史(一)
4
作者 刘再聪 《丝绸之路》 2012年第18期39-43,共5页
本文主要记述了20世纪前五六十年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教学情况。重点对陈垣、黄文弼、阎文儒、金宝祥、金少英、陈守忠、李鼎文、吕斯百、洪毅然、常书鸿等敦煌学大家的教学经历作了初步梳理,分析认为,他们在敦煌文献、敦煌考古、敦煌史... 本文主要记述了20世纪前五六十年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教学情况。重点对陈垣、黄文弼、阎文儒、金宝祥、金少英、陈守忠、李鼎文、吕斯百、洪毅然、常书鸿等敦煌学大家的教学经历作了初步梳理,分析认为,他们在敦煌文献、敦煌考古、敦煌史地、敦煌文学、敦煌艺术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为西北师范大学的敦煌学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师范大学 敦煌学教学史 敦煌文献 敦煌考古 敦煌史地
下载PDF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西北师范大学为例
5
作者 李璇 郝振宇 《丝绸之路》 2020年第4期173-179,共7页
理想信念是每个人事业和人生的灯塔,决定着我们的人生方向和政治立场,也决定碰着我们的一言一行。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大... 理想信念是每个人事业和人生的灯塔,决定着我们的人生方向和政治立场,也决定碰着我们的一言一行。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在理性和信仰、人生理想追求、传统文化与职业规划、人际关系四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引导他们全身心投入“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思想政治工人作
下载PDF
抗战时期内迁高校与西北地区现代化——以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尚季芳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23,共9页
抗战军兴,华北、华南沦陷,举国震动。为保存中国高教实力,大批院校迁往湘西、西南和西北等内陆腹地。迁往内地的高校在努力求取生存之际,对迁入地的教育事业、社会建设和经济开发颇为着力推进。1939年肇建于陕西城固,后迁入甘肃兰州的... 抗战军兴,华北、华南沦陷,举国震动。为保存中国高教实力,大批院校迁往湘西、西南和西北等内陆腹地。迁往内地的高校在努力求取生存之际,对迁入地的教育事业、社会建设和经济开发颇为着力推进。1939年肇建于陕西城固,后迁入甘肃兰州的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承继北平师范大学之遗产,为西北地区培养了大批教育人才,且不遗余力为地方社会服务,诸如举办社教,开启民智,创建师资训练处,培养中小学教师,参与经济建设和政治民主建设等,均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对促生西北地区尤其是甘肃省的现代化进程功不可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迁高校 西北地区 现代化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下载PDF
抗战时期西北国际通道初探
7
作者 李海群 尚季芳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西北国际通道是抗战时期经中国西北地区运输外国援华物资、援华人员和中国易货物资的重要国际通道,西北国际通道的开辟与运行对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学界对西北国际通道研究十分关注,现有研究对其基本概念如名... 西北国际通道是抗战时期经中国西北地区运输外国援华物资、援华人员和中国易货物资的重要国际通道,西北国际通道的开辟与运行对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学界对西北国际通道研究十分关注,现有研究对其基本概念如名称、路线、里程认识并不一致。文章依据通道地理位置及运输状况将其定名为西北国际通道;通过梳理抗战时期报纸、期刊、书籍等资料,分析得出通道有三条线路,公路线起自今哈萨克斯坦萨雷奥泽克车站,终于兰州,航空线为阿拉木图至兰州,驿运线为印度列城至中国新疆叶城;以修建维护通道的新疆公路局、西北公路局等机构资料为依据,考订西北国际通道公路线里程为2934公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西北国际通道 名称 线路 里程
下载PDF
汉唐西北地区基层行政的帝制化
8
作者 刘再聪 魏铎 《古代文明(中英文)》 2024年第2期89-96,M0005,M0006,共10页
秦汉时期,中国完全进入帝制社会。帝制社会体现在很多方面,基层行政组织也不例外。近代以来,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西部等西北地区发现了大量秦汉至唐宋时期的文献资料。这些出土文书内容丰富,资料原始性强,其中大量有关县以下基层... 秦汉时期,中国完全进入帝制社会。帝制社会体现在很多方面,基层行政组织也不例外。近代以来,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西部等西北地区发现了大量秦汉至唐宋时期的文献资料。这些出土文书内容丰富,资料原始性强,其中大量有关县以下基层行政组织的记载,是研究秦汉以来乡、里、村、坊等基层行政制度实施与推行的珍贵史料,是西北地区逐步进入帝制社会曲折历程的历史见证。西汉武帝时期,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内地实施的乡里制也推行于河西走廊地区。十六国北朝时期,汉以来的以西乡、东乡、北乡、都乡等为代表的方位名乡制及里的建制在河西走廊地区以及吐鲁番地区得以沿袭和实施,地方行政体系排列顺序基本上是郡—县—乡—里。唐朝时期,内地基层行政制度推行于更向西的以羁縻州制为主的西域地区。与县以上体制多变比较,西域地区的基层行政体系更具有稳定性。总体而言,随着唐的基层行政制度在西域地区的全方位推行,西北地区最终完成了帝制社会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行政制度 帝制社会 出土文献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遵循与创新路径
9
作者 尚季芳 咸娟娟 《社科纵横》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代化、特色化发展,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加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砥砺奋进、开拓进取,发扬革命精神,弘扬革命传统,从革命文化中汲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代化、特色化发展,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加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砥砺奋进、开拓进取,发扬革命精神,弘扬革命传统,从革命文化中汲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力;必须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在不断回答“历史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发展,为解决全世界、全人类发展问题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搭建文化沟通的有效桥梁,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传承 创新
下载PDF
“王者不死”:李世民君权合法性的历史书写模式
10
作者 钟妍 黄京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5-51,共7页
“王者不死”表达了“王者受命于天”和“皇天右而子之”的思想,是“天命”的重要表征,对帝王合法性的塑造有重要作用。隋唐之际,“王者不死”与“李氏当王”“刘氏主吉”同样广泛流传,也被各政治势力利用,对大唐的合法性构成影响。李... “王者不死”表达了“王者受命于天”和“皇天右而子之”的思想,是“天命”的重要表征,对帝王合法性的塑造有重要作用。隋唐之际,“王者不死”与“李氏当王”“刘氏主吉”同样广泛流传,也被各政治势力利用,对大唐的合法性构成影响。李世民曾利用“王者不死”,一方面为消除玄武门事件的负面影响,塑造自身君权合法性形象,另一方面也为李唐的合法性建构作出了努力,从而在唐修国史和其他史书中呈现出多处“挺身涉险→成功脱险”的模式化历史叙事。透过这些模式化的历史书写,可以对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以及李世民的历史形象有更清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者不死 李世民 合法性 历史书写 模式化
下载PDF
甘肃历史文化资源与华夏文明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再聪 《丝绸之路》 2013年第6期7-12,共6页
"华夏"与"文明"两词均出自《尚书》。华夏文明的起源、组成、传承发展是其研究的三个核心问题。"华夷之辨"每出现一次,华夏文明的覆盖范围就扩大一圈,因而甘肃也逐步进入华夏文明圈,且秦安大地湾一带被认为是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 "华夏"与"文明"两词均出自《尚书》。华夏文明的起源、组成、传承发展是其研究的三个核心问题。"华夷之辨"每出现一次,华夏文明的覆盖范围就扩大一圈,因而甘肃也逐步进入华夏文明圈,且秦安大地湾一带被认为是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之一。甘肃历史文化资源可分为不同时期的时代文化、体系完整的专题文化、数目繁多的"华夏之最",其具有源头性、多样性、过渡性特征。华夏文明的时代价值已发展为"彰显基地"建设,它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向世界是其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华夏文明走向世界的历程中,甘肃起到了重要的窗口和桥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文明 甘肃历史文化资源 “华夷之辨” 大地湾文化
下载PDF
五凉文化及其历史贡献 被引量:4
12
作者 贾小军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3年第6期80-82,共3页
"五凉文化"指发端或保存于五凉时期的河西地区,并经由北魏重新引入中原地区,至隋唐得以振兴的中国传统文化。前凉张轨以后,河西社会环境比较安定,大批侨寓的中原学者和本土士人传习学业。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智力环境为五凉政权... "五凉文化"指发端或保存于五凉时期的河西地区,并经由北魏重新引入中原地区,至隋唐得以振兴的中国传统文化。前凉张轨以后,河西社会环境比较安定,大批侨寓的中原学者和本土士人传习学业。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智力环境为五凉政权提供了文教振兴和学术昌明的条件。五凉特有的地理环境,大批学者的辛勤耕耘,使河西在经学、史学、文学、佛学、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五凉文化兼容并蓄、承前启后,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凉文化 河西 北魏
下载PDF
北师大及西北师院对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制度的贡献(1902—1949)
13
作者 尚季芳 杨喜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59,共9页
新中国成立前的半个世纪,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高等师范院校,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及其前身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从创建到发展壮大,充分见证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变迁。尤其在自身的变革途程中,一批有识之士抱定师范教育与民族存亡、国家富强的宗旨... 新中国成立前的半个世纪,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高等师范院校,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及其前身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从创建到发展壮大,充分见证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变迁。尤其在自身的变革途程中,一批有识之士抱定师范教育与民族存亡、国家富强的宗旨,与师范废除论者进行了激烈的论争,他们是高等师范教育制度变革与实践的引领者、内部体系建设的探索者、高等师范教育独立体系的维护者和发展高等师范教育思想的贡献者,为近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制度的探索与定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师范教育独立体制 师范学院制度
下载PDF
西北国际通道的开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熔铸——以抗战时期新疆民众筑路运动为中心
14
作者 尚季芳 丁晓东 《中州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68-76,共9页
抗战爆发后,新疆成为西北抗战大后方的重心和国际援华要道,新疆各族人民积极投身抗战,担负起支援全国抗战的重大使命。国民政府为输送苏联援华物资和中国还贷物资,开辟了从霍尔果斯到星星峡再到兰州的国际通道。新疆省政府、共产党人、... 抗战爆发后,新疆成为西北抗战大后方的重心和国际援华要道,新疆各族人民积极投身抗战,担负起支援全国抗战的重大使命。国民政府为输送苏联援华物资和中国还贷物资,开辟了从霍尔果斯到星星峡再到兰州的国际通道。新疆省政府、共产党人、新闻媒体和社会团体为此开展了广泛的筑路动员,全疆各族群众在爱国精神的感召下,随即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筑路运动,各区县民众或捐款捐物,或参与筑路,做出了巨大贡献。西北国际通道的开辟,促进了西北抗战大后方建设,加速了新疆与内地的交流交往交融,熔铸了新疆民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了国民政府对西北的有效管控,有力支援了抗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国际通道 新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以“凉州会谈”为例
15
作者 黄兆宏 杨倩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4-88,共5页
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到新阶段,目标已经逐步转型为培养和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家国情怀作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代表着探究和学习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作为家国情怀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 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到新阶段,目标已经逐步转型为培养和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家国情怀作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代表着探究和学习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作为家国情怀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本研究以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藉由高中历史教材中蒙藏“凉州会谈”一事,探讨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凉州会谈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居延遗址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综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英梅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5-184,共10页
2013年8月在简牍之乡古居延地区(现金塔县)成功举办了“居延遗址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提交论文180余篇,对简牍和丝路文化研究具有... 2013年8月在简牍之乡古居延地区(现金塔县)成功举办了“居延遗址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提交论文180余篇,对简牍和丝路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推进作用。其中在政治制度、历史地理、少数民族史、丝路文化、简牍制度等方面研究成果尤为令人注目,现将重要研究成果分类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历史文化 会议论文 丝绸之路 居延 综述 遗址 政治制度
下载PDF
北宋对西北吐蕃的文化措施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建丽 《中原文化研究》 2018年第6期49-56,共8页
两宋时期,在今青海、甘肃等地散居的吐蕃部族,成为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藏民族群体。北宋时期,由于与西夏矛盾的激化,宋王朝对吐蕃的策略有所调整、变化。利用吐蕃尊佛重僧的民族文化心理,以佛事羁縻吐蕃。又用汉法治理蕃部,采取办蕃学... 两宋时期,在今青海、甘肃等地散居的吐蕃部族,成为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藏民族群体。北宋时期,由于与西夏矛盾的激化,宋王朝对吐蕃的策略有所调整、变化。利用吐蕃尊佛重僧的民族文化心理,以佛事羁縻吐蕃。又用汉法治理蕃部,采取办蕃学培养人才、设机构编纂资料、讲求儒艺行文法、定律令易蕃陋习、赐姓名蕃汉融合等具体措施,达到"以夏变夷"的目的。宋朝对西北吐蕃施以汉文化的影响,客观上有利于西北吐蕃与中原王朝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民族间相互学习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西北吐蕃 文化措施
下载PDF
考古文博类院系经典标志设计研究——以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标志为例
18
作者 丁杰 《中国包装》 2021年第5期71-74,共4页
在中国高校的考古文博类院系中,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是首个推出自己标志的单位。该标志是对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的历史传统、学科特色、专业气质和精神品格的独特表达与个性凝练,它对于树立和塑造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的品牌形象,展示中国高校考... 在中国高校的考古文博类院系中,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是首个推出自己标志的单位。该标志是对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的历史传统、学科特色、专业气质和精神品格的独特表达与个性凝练,它对于树立和塑造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的品牌形象,展示中国高校考古学专业的魅力以及讲好中国考古故事至关重要。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标志的视觉焦点是由两个锐角三角形组成的考古专用的手铲符号。用手铲为考古工作代言,可谓抓住了考古学的灵魂。手铲图标作为象征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精神与价值的超级符号,打动了无数的中国考古工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标志 手铲
下载PDF
西迁精神与西北师范大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尚季芳 华信辉 《北京教育(高教)》 2020年第1期46-49,共4页
诞生于1902年的西北师范大学,历经抗战时期的辗转迁徙,最终扎根在丝路重镇兰州。在广袤的西北大地上自强不息,并勇担时代使命,做至诚报国的奋斗者、西北社会教育的拓荒者、植根西北的辛勤建设者、优质师范教育再向西推进一千多公里的先... 诞生于1902年的西北师范大学,历经抗战时期的辗转迁徙,最终扎根在丝路重镇兰州。在广袤的西北大地上自强不息,并勇担时代使命,做至诚报国的奋斗者、西北社会教育的拓荒者、植根西北的辛勤建设者、优质师范教育再向西推进一千多公里的先行者。新时代,西北师范大学将继续传承和弘扬先辈们的西迁精神,服务西北,胸怀全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师范大学 西迁精神 服务西北
原文传递
宋代西北吐蕃的民风习俗
20
作者 刘建丽 《中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5期68-75,共8页
两宋时期,在今青海、甘肃、宁夏以及川西北等地,散居着众多吐蕃部族,他们“族种分散”,“无复统一”,且拥有不同的称谓,表明由诸多民族融会而成。由于居地的不同,组成吐蕃的民族成分不同,加之各民族错居杂处,因而民风有殊,习俗不一,风... 两宋时期,在今青海、甘肃、宁夏以及川西北等地,散居着众多吐蕃部族,他们“族种分散”,“无复统一”,且拥有不同的称谓,表明由诸多民族融会而成。由于居地的不同,组成吐蕃的民族成分不同,加之各民族错居杂处,因而民风有殊,习俗不一,风俗的来源极为复杂。在饮食方面,吐蕃人以食茶为主,且嗜酒好盐;在居住方面,吐蕃人的住宅分为瓦屋、土屋、板屋与毡帐四种;在服饰方面,吐蕃人“皆番服”;在发式方面,吐蕃人有“辫发之俗”;在葬俗方面,吐蕃人有火葬、土葬、天葬、水葬、墓葬等形式。此外,吐蕃人以“传箭”“和断”“盟誓”作为对外联络、传递信息、化解矛盾纠纷的方式。吐蕃人崇尚白色,这与“尊佛”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具有鲜明的民族与地域特色的风俗,形成了宋代西北吐蕃丰富多彩的风尚习俗,这也正是吐蕃与各民族融合的生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西北吐蕃 民风习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