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哲学视域中的福利国家与公民身份认同 被引量:1
1
作者 马俊峰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7-11,共5页
从政治哲学的自由与平等观念出发,思考与审视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社会福利方式,以便缓和阶级矛盾和社会冲突,却遭到不同程度的批判。认为福利虽然增进了公民对国家的认同,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得公民对国家产生依赖感,这更强化了国家对公民... 从政治哲学的自由与平等观念出发,思考与审视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社会福利方式,以便缓和阶级矛盾和社会冲突,却遭到不同程度的批判。认为福利虽然增进了公民对国家的认同,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得公民对国家产生依赖感,这更强化了国家对公民的控制而使公民丧失了独立和自由。认为通过福利建构起来的认同与忠诚是虚假的,更应该通过良好的顶层设计,使得公民在开放、自由、平等、民主的共同体中,在对话与协商基础上,真诚的建立起真正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对福利国家的批判与反思,有助于我们客观与公正地思考社会福利对稳定秩序,产生认同所起到的有限作用。这对我国推进和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利国家 共同体 公民身份
下载PDF
马克思对哲学信念与共同体的反思——对马克思博士论文解读
2
作者 马俊峰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1-135,共5页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通过对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哲学研究,首先,指认科学和哲学在古希腊时代处于紧张关系之中;其次,伊壁鸠鲁的个体反对共同体的思想为哲学家可以生活在共同体之外做的很好论证;最后,伊壁鸠鲁哲学颠倒了希腊主流哲学,他...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通过对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哲学研究,首先,指认科学和哲学在古希腊时代处于紧张关系之中;其次,伊壁鸠鲁的个体反对共同体的思想为哲学家可以生活在共同体之外做的很好论证;最后,伊壁鸠鲁哲学颠倒了希腊主流哲学,他的原子脱离直线作偏斜运动所显示的偶然性思想,为哲学本身发展注入了"自由"的活力。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初步表达了自己世界公民想法,并使自己成为一个思想独立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伊壁鸠鲁 德谟克利特
下载PDF
经济哲学问题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整体性特点
3
作者 张西京 《开发研究》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3-55,共3页
经济哲学问题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整体性特点张西京经济规律的整体性是经济规律所具有的一种根本的存在特性。因为,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整体,整体性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属性之一;事物的整体性,其实质在于内部矛盾方面不可分离的... 经济哲学问题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整体性特点张西京经济规律的整体性是经济规律所具有的一种根本的存在特性。因为,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整体,整体性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属性之一;事物的整体性,其实质在于内部矛盾方面不可分离的联系。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规律 经济哲学 社会主义 整体性特点
下载PDF
自由与实践:从政治哲学转向政治科学
4
作者 马俊峰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22-28,共7页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建了他的自由理念,他把自由表达成为一种形而上学的自由,一种精神的自由,一种灵魂的自由,这种"自由"只能在善的共同体中得以实现。而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把自由纳入实践领域(政治学、伦理学)来思考,这种话语...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建了他的自由理念,他把自由表达成为一种形而上学的自由,一种精神的自由,一种灵魂的自由,这种"自由"只能在善的共同体中得以实现。而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把自由纳入实践领域(政治学、伦理学)来思考,这种话语语境的转化为政治哲学转向政治科学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自由 实践智慧 亚里士多德
下载PDF
网络生活的伦理困境——基于康德哲学的网络生活伦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金元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5-90,共6页
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给人们的网络生活带来了亟需解决的伦理困境。这种困境虽然伴随着科学知识与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但科学知识与技术并不是道德困境出现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人的自由意愿所促使的新行为之间引起的相互... 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给人们的网络生活带来了亟需解决的伦理困境。这种困境虽然伴随着科学知识与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但科学知识与技术并不是道德困境出现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人的自由意愿所促使的新行为之间引起的相互冲突,在于人们对自身的行为所造成的影响缺少内心的反思。因此,解决网络生活的伦理困境,一方面,需要继续返回到技术层面规范人们的网络生活行为,另一方面,需要引导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将自己的行为朝向共同的好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技术 网络生活 伦理困境 康德哲学
下载PDF
试论冯友兰新理学中的理气观 被引量:2
6
作者 巩万成 李亚青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82-85,共4页
冯友兰先生是20世纪中国哲学界不多见的几个构建了自己的哲学系统的职业哲学家之一。他继《中国哲学史》和《新对话》之后,完成了一部旨在存亡之际面向人的存在的理性主义的哲学宏构———《贞元六书》,即他的"新理学"体系。... 冯友兰先生是20世纪中国哲学界不多见的几个构建了自己的哲学系统的职业哲学家之一。他继《中国哲学史》和《新对话》之后,完成了一部旨在存亡之际面向人的存在的理性主义的哲学宏构———《贞元六书》,即他的"新理学"体系。其中,对实际无所肯定或者甚少肯定的理气范畴,在当时乃至今天学界引来的争议也比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新理学 形上学
下载PDF
文化公民身份的认同问题探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马俊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25-30,共6页
文化公民身份问题是一种试图通过建立沟通性社会而设置的论题,它通过解构文化中存在的主体与客体建构的中心—边缘结构,消解二元结构所产生的不平等文化对人们生活造成严重负面影响;通过纳入"他者"视角,从文化的主体间性形成... 文化公民身份问题是一种试图通过建立沟通性社会而设置的论题,它通过解构文化中存在的主体与客体建构的中心—边缘结构,消解二元结构所产生的不平等文化对人们生活造成严重负面影响;通过纳入"他者"视角,从文化的主体间性形成的平等关系,寻找认同和承认的政治空间,从而重塑新型共同体。审视文化公民身份认同在社会转型时期发挥的作用,为公民身份认同问题研究呈现一种新的转机和希望,并为解决全球化背景下人类遭遇的环境生态危机、资源枯竭、粮食短缺和核危机等难题指明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化公民身份 身份 认同
下载PDF
孟子仁政说的正己去治化基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美宏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5-138,共4页
从理论内涵上讲,"仁政"不等于"仁治"。孟子的"仁政"说缘起于孔子关于"仁"的论说,其根本精神不在于构建长效性的"统治术",而只是宣示一种以"修身正己"为契机,构筑美好生活... 从理论内涵上讲,"仁政"不等于"仁治"。孟子的"仁政"说缘起于孔子关于"仁"的论说,其根本精神不在于构建长效性的"统治术",而只是宣示一种以"修身正己"为契机,构筑美好生活的"内省功夫"。"政"在经验生活中的达致具体展现在"仁"的伦理向度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仁政"说所固有的伦理基质和去治化性格。基于"政"和"治"分殊的论域,也可把孟子"仁政"说看做是一种主张"向爱还原"的学说,其本旨在于重塑人对人的关爱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仁政 正己 去治化
下载PDF
思想史视域中的话语表达与写作技艺 被引量:2
9
作者 马俊峰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23,共5页
从思想史角度出发,立足文本开显的意义,与阅读主体理解和把握的意义一致性问题,展开话语表达如何才能真正表达作者真实意图,以及如何才能洞察文本所显现的真理所在,阐述把握文本写作技艺才是唯一路径,在哲学、科学、修辞学语境中论述表... 从思想史角度出发,立足文本开显的意义,与阅读主体理解和把握的意义一致性问题,展开话语表达如何才能真正表达作者真实意图,以及如何才能洞察文本所显现的真理所在,阐述把握文本写作技艺才是唯一路径,在哲学、科学、修辞学语境中论述表达与技艺的关系,从而凸显思想史对深化理解哲学与政治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史 语言表达 写作技艺
下载PDF
论道德信仰的缺失与重建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丽容 《嘉应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0-54,共5页
道德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是理性的非理性表达,是对道德的终极关怀。但是由于历史、经济及道德自身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在中国出现了道德信仰缺失的现象,有必要从发展经济、建设法制、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及道德信仰教育方面对重建理性的、科... 道德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是理性的非理性表达,是对道德的终极关怀。但是由于历史、经济及道德自身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在中国出现了道德信仰缺失的现象,有必要从发展经济、建设法制、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及道德信仰教育方面对重建理性的、科学的道德信仰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信仰 道德信仰缺失
下载PDF
民主与技术:共产主义范式研究
11
作者 马俊峰 周娟 《甘肃理论学刊》 2014年第5期33-38,共6页
共产主义作为一个规范性范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指称意义。马克思在赫斯等人影响下接受了这一概念。马克思从唯物史观角度科学论证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指认它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然而,第二国际哲学家在阐释和发展马克思唯... 共产主义作为一个规范性范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指称意义。马克思在赫斯等人影响下接受了这一概念。马克思从唯物史观角度科学论证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指认它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然而,第二国际哲学家在阐释和发展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扭曲为经济决定论,将马克思对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理解为经济发展问题,产生科学与价值分离,从而使得社会主义仅仅关注技术发展,技术的优先性取代民主建设,这从实质上掏空了共产主义内壳,仅仅残存了共产主义形式。在此背景下,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重重危机,进一步反思共产主义发展史,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 技术 共产主义 马克思
下载PDF
《易传》中“命”对“生”和“性”的统摄
12
作者 张美宏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4-59,共6页
就同一理论维度论,《易传》认为"生"、"性"同源于"命",即在"生"和"性"之间,"命"成为连接二者的契合点,"生"经由"命"转化为"性"。《易传》... 就同一理论维度论,《易传》认为"生"、"性"同源于"命",即在"生"和"性"之间,"命"成为连接二者的契合点,"生"经由"命"转化为"性"。《易传》讲"生"是基于阴阳"转易"的,由此出发则使"生生不已"成为"命"的基本内涵,而讲"性"则是基于"命"向万物之"顺承"的。"命"的"生生不已"促成了"性"的积极有为,进而引领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性同构 易传 生生不已 人生态度
下载PDF
孔孟论人的两个视域及其内在困难
13
作者 张美宏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59,共5页
在孔孟的哲学思想中,"人是什么"不仅取决于人之为人的应然规定,更取决于人之为物的本然基质。以人禽之别为依托可以明确人应然的伦序本质,进而促成人对人化存在的自觉。在本然层面,通过对天人之辨的哲学思考,人作为万物之一... 在孔孟的哲学思想中,"人是什么"不仅取决于人之为人的应然规定,更取决于人之为物的本然基质。以人禽之别为依托可以明确人应然的伦序本质,进而促成人对人化存在的自觉。在本然层面,通过对天人之辨的哲学思考,人作为万物之一分子被归置于天命的宰制之列,以致卷入流行不已的命运大流。基于"死生有命"的必然趋向,"则天"与"事天"分别成为人谋划其在世意义的两种可能形式。前者("则天")以对天命基质的理性自觉为契机召唤着人生在世的积极作为,后者("事天")则以性天统一为基点指引着本己人性由潜在向现实的转化。较之于应然层面的思考而言,孔孟对人在本然层面的阐发(尤其是孟子的"性善"说)表现出明显的泛道德思辨倾向,由此滋生出其在理解上的内在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孟 人化存在 天人之辨 在世意义
下载PDF
女性公民身份认同及其当代意义
14
作者 马俊峰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51-56,共6页
该文从公民身份视域出发,基于平等与自由政治理念,解析女性与男性差异问题产生的社会缘由,阐述了女性只有达到经济上的自治和独立,才能使自己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从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出发,论述社会如何以不同方式对待女性,审视女性公民... 该文从公民身份视域出发,基于平等与自由政治理念,解析女性与男性差异问题产生的社会缘由,阐述了女性只有达到经济上的自治和独立,才能使自己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从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出发,论述社会如何以不同方式对待女性,审视女性公民身份对促进女性自身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产生的重大社会意义;从共同体与女性认同的关系出发,阐明共同体对女性公民身份的承认和赞同对凝聚人心、激发共同体成员认同力量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公私 差异 公民身份
下载PDF
略论生活世界与公民身份认同
15
作者 马俊峰 《哲学分析》 2015年第3期26-36,共11页
人类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活动和改变着一切,并且从不同的视域来解释和理解自身的这种活动。可以说,生活世界的政治是人创造的,它改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公民身份作为一种政治制度理念展现出来,使得生活世界与公民身份的关系紧密相... 人类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活动和改变着一切,并且从不同的视域来解释和理解自身的这种活动。可以说,生活世界的政治是人创造的,它改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公民身份作为一种政治制度理念展现出来,使得生活世界与公民身份的关系紧密相关起来,古代的、中世纪的、现代的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社会状况,这就使得公民身份的认同旨趣产生差异,通过论证和说明认同产生的困惑、焦虑和危机的缘由,指明和阐释克服这种公民身份危机的途径,重新为现代公民确立一种美好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共同体 公民身份
下载PDF
公民身份在历史嬗变中的认同问题探究
16
作者 马俊峰 《甘肃理论学刊》 2014年第2期75-79,2,共5页
本文通过对公民身份历史发展的梳理,进而对自由主义视野下的公民身份认同、共和主义视野下的公民身份认同、社群主义视域下的公民身份认同、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公民身份认同、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公民身份认同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揭示认同问... 本文通过对公民身份历史发展的梳理,进而对自由主义视野下的公民身份认同、共和主义视野下的公民身份认同、社群主义视域下的公民身份认同、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公民身份认同、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公民身份认同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揭示认同问题是民族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要议题,指认在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发展过程中,加强公民身份认同教育对民族国家产生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维护社会繁荣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身份 认同 共同体
下载PDF
略论公民身份与阶级意识形态
17
作者 马俊峰 《西部学刊》 2014年第11期61-64,共4页
从公民身份的历史演变出发,揭示公民身份划分的二元结构,阐明这对不同时期政治体制所产生的影响;立足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重新审视公民身份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问题,以及阶级意识形态对公民身份的扭曲,论证公民身份真正实现的可... 从公民身份的历史演变出发,揭示公民身份划分的二元结构,阐明这对不同时期政治体制所产生的影响;立足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重新审视公民身份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问题,以及阶级意识形态对公民身份的扭曲,论证公民身份真正实现的可能性,这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民主法治、文明与富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身份 阶级 共同体 意识形态
下载PDF
刍议共同体与公民身份认同
18
作者 马俊峰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39-43,共5页
公民身份认同意味着公民对共同体表示赞成和接受,而共同体则构成公民表示忠诚、寻求归属感的对象。离开共同体,公民无法成为政治法律保护的对象,也就丧失了公民身份。因此,共同体使得公民身份成为可能,同样,也使公民身份认同成为可能。... 公民身份认同意味着公民对共同体表示赞成和接受,而共同体则构成公民表示忠诚、寻求归属感的对象。离开共同体,公民无法成为政治法律保护的对象,也就丧失了公民身份。因此,共同体使得公民身份成为可能,同样,也使公民身份认同成为可能。面对全球化的发展对公民身份认同提出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实现地域因素与全球化的统一,我们应该从保障人权的角度来重新建构世界公民身份,以全球治理方式来应对由公民身份产生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身份 共同体 全球化 自由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的“人类解放”探析
19
作者 马俊峰 刘卉玫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14-18,共5页
人类解放问题构成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旨趣。无产阶级正是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从事着有意义的工作,也正是这种理论激励着人们不断地斗争,并使得这样的斗争取得了历史正当性和合法性。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之所以能够通向"人类解放"... 人类解放问题构成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旨趣。无产阶级正是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从事着有意义的工作,也正是这种理论激励着人们不断地斗争,并使得这样的斗争取得了历史正当性和合法性。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之所以能够通向"人类解放"的现实目标,是因为这种世界历史性的力量将现存的社会看作人类活动的结果,进而论证了通过实际行动可以摧毁现存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可能性。共产主义运动抓住了物质生产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推动性力量,从物质生产出发解释人类社会关系的形成,以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历史进步的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解放 现实的人 唯物史观 马克思
下载PDF
孔子成人思想的逻辑进路
20
作者 巩万成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3期100-102,共3页
孔子哲学思想对先秦及其后世儒学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从天人关系、力命关系、群己关系、义利关系等四个依次递进的向度,就孔子哲学思想的内明外用的逻辑进路进行分析。
关键词 《论语》 天人关系 力命关系 群己关系 义利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