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欧洲中世纪文学与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晓卫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5-129,共5页
关键词 中世纪文学 古希腊罗马 古希腊罗马文化 欧洲 地区
下载PDF
巴楚关系刍议 被引量:6
2
作者 郑文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5-81,共7页
在古代,巴人活动的地域十分广阔;现今湘、鄂、川、黔四省边界聚居之土家族,确系巴人后裔。巴、楚相邻,为时甚久,其交往区域大都在汉水中下游。巴与楚,虽时有战争,但和好之时为多,因此,彼此间有着深刻而巨大的文化影响。
关键词 巴楚 地域 文化影响
下载PDF
语文教学亟待建立科学的原则体系——兼论语文教学的情感性原则 被引量:3
3
作者 石义堂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9-83,共5页
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规律提出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它是客观教学规律在人们主观上的一种反映。语文教学原则是为了解决语文教学中的特殊矛盾关系而提出的学科教学原则,它与一般教学原则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也... 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规律提出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它是客观教学规律在人们主观上的一种反映。语文教学原则是为了解决语文教学中的特殊矛盾关系而提出的学科教学原则,它与一般教学原则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也是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在教学中的表现。根据语文教学中的五种特殊的矛盾关系,可相应提出语文教学的五条原则: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听、说、读、写相辅相成全面发展的原则;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原则;语文教学的情感性原则。这些原则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完整的语文教学原则体系。其中的情感性原则是依据语文教学的目标、特点及语文教学整体功能发挥的需要提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原则体系 情感性原则
下载PDF
从音乐意象看魏晋诗歌与音乐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志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116-122,共7页
本文通过对“清商”曲与“慷慨”情的细致考察,讨论了“清商”乐与五言诗的深层契合关系,对“慷慨”之音激昂、急骤、短促、回旋往复的旋律、节奏特点作出了明确界定;文章认为,以曹植侧重借音乐意象象征审美主体自我形象的表达方式... 本文通过对“清商”曲与“慷慨”情的细致考察,讨论了“清商”乐与五言诗的深层契合关系,对“慷慨”之音激昂、急骤、短促、回旋往复的旋律、节奏特点作出了明确界定;文章认为,以曹植侧重借音乐意象象征审美主体自我形象的表达方式与曹丕侧重于审美感受和具体描摹音乐表现的表达方式,代表了建安时代以音乐与美女形象组合象征审美理想的创作倾向;以嵇、阮为代表的正始之音具有明显的沉思倾向,更富于哲学气息和艺术情调,是理性主义与艺术审美的有机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意象 魏晋诗歌 审美主体 音乐表现 审美理想 生命表 建安时代 建安诗人 自我形象 以悲为美
下载PDF
简论列夫·托尔斯泰宗教思想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晓卫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5期65-68,共4页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后期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在文学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众所公认的。这些成就的取得与他的宗教思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分析和研究这种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托...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后期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在文学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众所公认的。这些成就的取得与他的宗教思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分析和研究这种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一)托尔斯泰出生于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 托尔斯泰 宗教思想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简论 19世纪后期 尼古拉 成就
下载PDF
浅析上古神话与积石山得名、迁徙及其分化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贾海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7-101,共5页
积石山是见诸中国上古神话的名山。它不仅在《尚书》、《吕氏春秋》、《淮南子》、《山海经》等不少古代典籍中有着大量的记载,而且与此相关的神话传说也在民间广泛流传。正因为如此,人们对它的得名、迁徙及其分化过程的认识反倒存在... 积石山是见诸中国上古神话的名山。它不仅在《尚书》、《吕氏春秋》、《淮南子》、《山海经》等不少古代典籍中有着大量的记载,而且与此相关的神话传说也在民间广泛流传。正因为如此,人们对它的得名、迁徙及其分化过程的认识反倒存在种种分歧。所以,结合上古神话传说和种种古籍的记载,认真进行分析和比较,才能认清它的本来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 古代神话 分化过程
下载PDF
论《古今中外音韵通例》的声调系统
7
作者 雷恩海 方环海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4-58,共5页
胡垣《古今中外音韵通例》一书中的声调系统,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五类声调为基础,更详于对入声的研究,反映了一个半世纪以前江淮官话地区南京语音的面貌。
关键词 《古今中外音韵通例》 声调 调值 构拟
下载PDF
解说关系献疑
8
作者 李敬国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0-92,共3页
黄伯荣、廖序东在其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订本中将总分关系复句类改为解说关系复句,通过例句分析证明是欠妥的。同时,黄本(增订版)的解说关系复句例句与其定义不合。复句中的意义关系只能是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不能是分句与分句... 黄伯荣、廖序东在其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订本中将总分关系复句类改为解说关系复句,通过例句分析证明是欠妥的。同时,黄本(增订版)的解说关系复句例句与其定义不合。复句中的意义关系只能是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不能是分句与分句内部的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其所列例句当归顺承关系一类。王力、邢福义、房玉清先生语法著作中对解说关系的不同解释,反映了解说关系只能是较低层级上的复句意义关系概念,在黄本复句意义关系系统中不能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解说关系 复句
下载PDF
试论语境和词义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何凤仙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27,共4页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考察语境的内容和类型 ,由于方法和目的不同 ,国内外的认识都不一样。语言、语义和词义及其相互关系是研究语境和词义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语言的本质有三个层面。语言和言语是有区别的。语义包融词义 ,词义依存于语义。...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考察语境的内容和类型 ,由于方法和目的不同 ,国内外的认识都不一样。语言、语义和词义及其相互关系是研究语境和词义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语言的本质有三个层面。语言和言语是有区别的。语义包融词义 ,词义依存于语义。词义和语义都依于语境。语境可以解释词义 ,显示词义 ,可以使多义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 词义 语义
下载PDF
于细微处见真情──从杜甫成都生活诗看其性格与其创作的关系
10
作者 王丽群 《杜甫研究学刊》 1999年第4期58-61,共4页
关键词 杜甫 性格 杜甫诗歌 士大夫 读书人 为国为民 白头人 成都 人的生存状况 人的情感
下载PDF
《七发》与枚乘生平新探 被引量:22
11
作者 赵逵夫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11,106,共9页
本文对于汉代大赋名篇《七发》的创作背景、创作过程、创作动机及其构思的特点,都提出不同于前人的新看法。文中的“楚太子”、“吴客”云云并非向壁虚造,而是反映了汉初吴楚两国之事。枚乘青年时仕于吴王濞,高后之时楚元王之太子辟... 本文对于汉代大赋名篇《七发》的创作背景、创作过程、创作动机及其构思的特点,都提出不同于前人的新看法。文中的“楚太子”、“吴客”云云并非向壁虚造,而是反映了汉初吴楚两国之事。枚乘青年时仕于吴王濞,高后之时楚元王之太子辟非有病,先于楚元王而卒,枚乘作为吴王的门客而受命探病,讲述广陵观涛等以娱其心,为《七发》创作之始。后吴王濞有谋逆之心,而事尚隐密,故邹阳、枚乘均借事设喻,委婉地加以劝阻。《七发》中所谈养生保寿的道理同枚乘两次上吴王书所反映的思想一致。《七发》在开头和结尾都提出要向太子讲论“要言妙道”,实际却没有讲,乃是以此为由头,希望当面陈述一些关系重大的话,采用了文内文外结合的办法。正由于其实质在以此为“语端”进而谈政治上安身立命的道理,故才说到“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论文还对枚乘生平作了考述,此亦为以往学者所未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发》 枚乘 汉赋
下载PDF
黄石公故事献疑 被引量:4
12
作者 丁宏武 解光穆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2-35,46,共5页
圯上授书张良的黄石公 ,生能预言天下兴亡 ,死后化为“榖城山下黄石” ,显然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通过推究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我们认为 :下邳隐士授书可能是真 ,而能“立言于前 ,有徵于后” ,死后化为“榖城山下黄石”的“神人”黄... 圯上授书张良的黄石公 ,生能预言天下兴亡 ,死后化为“榖城山下黄石” ,显然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通过推究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我们认为 :下邳隐士授书可能是真 ,而能“立言于前 ,有徵于后” ,死后化为“榖城山下黄石”的“神人”黄石公绝对是假。先民悠久的灵山灵石崇拜意识 ,秦汉之际借谶语反秦的俗尚 ,姜尚、管仲、张良等人的赫赫功业 ,以及大汉君权神授的迷信观念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石公 故事 历史文化背景
下载PDF
《天问》的作时、主题与创作动机 被引量:15
13
作者 赵逵夫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8,共8页
《天问》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但历来《天问》的研究上存在不少分歧意见。本文在对屈原生平与作品进行通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看法,论证严密,立论精当,多发前人所未发。如以《天问》是由《离骚》的陈辞生发出来的,二者在内容、... 《天问》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但历来《天问》的研究上存在不少分歧意见。本文在对屈原生平与作品进行通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看法,论证严密,立论精当,多发前人所未发。如以《天问》是由《离骚》的陈辞生发出来的,二者在内容、主要思想与构思上皆相近;其开头加上"宇宙之事"与"鲧禹治水和九州土地"两部分是学习了邹衍谲谏的办法;其写成在《离骚》之后,当怀王二十七年前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屈原 诗歌 <<天问>> 主题思想
下载PDF
卫武公《抑》创作时世考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邵炳军 赵逵夫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64-67,共4页
《抑》是一首卫武公对周平王的诫勉之诗 ,当作于《青蝇》、《宾之初筵》之后 ,大致在周幽王十一年 (前 771年 )至周平王三年 (前 768年 )之间。
关键词 文学研究 <<诗经>> <<抑>> 卫武公 周平王
下载PDF
清代新疆竹枝词的认识价值与艺术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兵 王小恒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3-77,共5页
竹枝词这一自唐代刘禹锡借鉴巴楚民歌而形成的诗体在清代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而清代以新疆一隅作为描写对象的新疆竹枝词更具有全面而深刻的独特认识价值,与传统竹枝词相比较而言,在艺术上也显见开拓与创新。
关键词 清代新疆 竹枝词 认识价值 艺术特征
下载PDF
“画皮”故事的原型和流变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巍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39,共4页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名篇《画皮》的原型 ,最早可上溯到西晋时竺法护所译《修行道地经》中的一个故事 ,并在六朝志怪、唐传奇和敦煌变文、明清章回小说中均发现了相关内容。文章在论述完这一流变过程中的起始和过渡环节之后 ,进而考辩...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名篇《画皮》的原型 ,最早可上溯到西晋时竺法护所译《修行道地经》中的一个故事 ,并在六朝志怪、唐传奇和敦煌变文、明清章回小说中均发现了相关内容。文章在论述完这一流变过程中的起始和过渡环节之后 ,进而考辩了“画皮”构想的由来 ,总结了该类故事的结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志异》 "画皮"故事 原型批评 流变
下载PDF
敦煌俗赋的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伏俊琏 《中州学刊》 CSSCI 2002年第2期54-58,共5页
敦煌俗赋的发现 ,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它使我们知道在“深覆典雅”的文人大赋之外 ,社会下层还流传着一种或讲故事、或调笑取乐的通俗赋体作品 ,使我们对汉魏六朝以来一些带有故事性、诙谐性和大体押韵的作品及其文体归属有了... 敦煌俗赋的发现 ,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它使我们知道在“深覆典雅”的文人大赋之外 ,社会下层还流传着一种或讲故事、或调笑取乐的通俗赋体作品 ,使我们对汉魏六朝以来一些带有故事性、诙谐性和大体押韵的作品及其文体归属有了明确的认识 ;失传已久的秦汉“杂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俗赋 故事赋 诙谐赋 秦汉杂赋
下载PDF
扬雄的性“善恶混”论实际是荀况的性恶论 被引量:7
18
作者 郑文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9-12,19,共5页
扬雄在《法言》中提出:“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李轨、吴礻必、宋咸、司马光就此各执一说,各有偏差。其实扬雄“善恶混”实际是荀子性恶论的继承,即善恶混而不可分,既有为善之可能,也有为恶之... 扬雄在《法言》中提出:“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李轨、吴礻必、宋咸、司马光就此各执一说,各有偏差。其实扬雄“善恶混”实际是荀子性恶论的继承,即善恶混而不可分,既有为善之可能,也有为恶之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善恶混”论 荀况 性恶论
下载PDF
崦嵫考(附穷石、昧谷)——楚辞解诂之六 被引量:6
19
作者 范三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9,共6页
崦嵫山为神话中日所没入之名山。中古以来,学者多从《十道志》之说,以为其在甘肃东部的天水市西南,而《山海经》记载崦嵫山在鸟鼠山以西。通过对一系列山名、出产、水道、邻地与方位的比较,发现位于河西走廊山丹县的大黄山即《经》... 崦嵫山为神话中日所没入之名山。中古以来,学者多从《十道志》之说,以为其在甘肃东部的天水市西南,而《山海经》记载崦嵫山在鸟鼠山以西。通过对一系列山名、出产、水道、邻地与方位的比较,发现位于河西走廊山丹县的大黄山即《经》文的大荒之山,而其旧称焉支山即《经》文的崦嵫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崦嵫山 《山海经》 穷石 昧谷
下载PDF
新边塞诗流变概观 被引量:7
20
作者 彭金山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42,共6页
边塞诗是产生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文学现象。新边塞诗是由边塞诗延伸而来的一个概念,在建国前的30年似无多少成就可言。50年代,国家对西部的开发和诗人们追随新时代歌唱新生活的使命意识,使新边塞诗一度繁荣。但新边塞诗作为一个... 边塞诗是产生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文学现象。新边塞诗是由边塞诗延伸而来的一个概念,在建国前的30年似无多少成就可言。50年代,国家对西部的开发和诗人们追随新时代歌唱新生活的使命意识,使新边塞诗一度繁荣。但新边塞诗作为一个概念则是80年代初提出来的。1983-1986年是新边塞诗创作的高潮期。高潮产生的原因有五:一、禁区的被打破与艺术观念的变革。二、地域特色带来的自然优势。三、诸矛盾冲突激起开发意识的觉醒。四、人与自然的互认与同构。五、一批实力诗人的成熟。80年代新边塞诗深受欢迎,因其有不同于别类诗歌的新质,内容上表现为:对西部风情、人生的抒写,对现代文明的礼赞与呼唤,对大自然的感应、契合;艺术上表现为新的艺术要素的出现。新边塞诗仍是一块待垦殖的原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诗歌 新边塞诗 西部开发 使命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