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少数民族史学与历史学多学科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综述
1
作者
杨富学
赵天英
《甘肃民族研究》
2008年第1期71-75,共5页
一、概说 中国史学源远流长,历来有关于少数民族研究的历史传统,在二十四史中不管它带有什么样的民族偏见,对周边民族都或多或少的有所记载。这种历史记载本身就是一种历史传统,毕竟它把这些人类共同的活动记载在整个国家多民族的...
一、概说 中国史学源远流长,历来有关于少数民族研究的历史传统,在二十四史中不管它带有什么样的民族偏见,对周边民族都或多或少的有所记载。这种历史记载本身就是一种历史传统,毕竟它把这些人类共同的活动记载在整个国家多民族的大范畴之内。然而,中国民族史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是很晚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学
学科研究方法
学术研讨会
民族史学
历史学
综述
少数民族研究
历史记载
原文传递
佉卢文书所见鄯善国佛教僧侣的生活
被引量:
4
2
作者
阿格华尔
杨富学(译)
许娜(译)
《甘肃民族研究》
2006年第4期100-104,共5页
跨越印度西北边界的广大地区以形成众多早期佛教经典而闻名于世。据碑铭记载,阿育王曾派遣宗教使团远足这些遥远的国度。佛教得到了广泛传播,而且改变了阿富汗、中亚和中国诸地人们的观念。根据传说,佛教高僧早在公元前218年即到达...
跨越印度西北边界的广大地区以形成众多早期佛教经典而闻名于世。据碑铭记载,阿育王曾派遣宗教使团远足这些遥远的国度。佛教得到了广泛传播,而且改变了阿富汗、中亚和中国诸地人们的观念。根据传说,佛教高僧早在公元前218年即到达了中国的国都。我们也从类似的历史记载中得知,公元前2世纪中国著名将领霍去病就从中亚请来一尊金身佛像。正是在公元前2世纪,若干佛教经典由印度斯基泰人首次带到了中原王朝。毫无疑问,公元65年由竺法兰和迦叶摩腾带领的佛教使团首次抵达中国。数世纪以来,来自中亚的佛教僧侣和师团坚持不懈地在中国及其邻国宣讲佛教教义,通过中国宫廷内的僧侣与俗家弟子,佛教很快传播到长江流域,汉文史料对此都有详尽的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僧侣
鄯善国
生活
文书
历史记载
佛教经典
公元前
中原王朝
原文传递
《梅檀瑞像传人中国记》的回鹘语与藏语译文
被引量:
1
3
作者
百济康义
杨富学(译)
秦才郎加(译)
《甘肃民族研究》
2006年第3期106-115,共10页
一、序言 本人在整理藏语佛教经典时,从最简明的脚本即北京版《西藏大藏经》中发现了一件文献,在其批注中称《梅檀瑞像传人中国记》是由回鹘语翻译过的。实际上,我是1984年前后通过白井博之氏的介绍认识和了解该文献的。当时,白井...
一、序言 本人在整理藏语佛教经典时,从最简明的脚本即北京版《西藏大藏经》中发现了一件文献,在其批注中称《梅檀瑞像传人中国记》是由回鹘语翻译过的。实际上,我是1984年前后通过白井博之氏的介绍认识和了解该文献的。当时,白井氏是龙谷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的学生,在他手中保留有4篇原稿及译文,他认为其中有“很多以藏语形式存在却又无法用藏语翻译的外来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语
藏语
译文
中国
传人
佛教经典
文学研究
大学院
原文传递
蒙古语译《佛说北斗七星延命经》中残存的回鹘语因素
被引量:
1
4
作者
松川节
杨富学(译)
秦才郎加(译)
《甘肃民族研究》
2007年第2期75-80,共6页
一、吐鲁番出土蒙古文文献的价值 德国吐鲁番探险队收集的“吐鲁番出土蒙古文文献”总共由105件文献构成,虽然总量不是很多,但在内容上却包括了叙事诗、格言诗、佛教文献、占卜、行政文书等丰富的体裁。对于研究13-14世纪蒙古社会、...
一、吐鲁番出土蒙古文文献的价值 德国吐鲁番探险队收集的“吐鲁番出土蒙古文文献”总共由105件文献构成,虽然总量不是很多,但在内容上却包括了叙事诗、格言诗、佛教文献、占卜、行政文书等丰富的体裁。对于研究13-14世纪蒙古社会、经济、文化和宗教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七星
回鹘语
蒙古语
佛教文献
吐鲁番
行政文书
蒙古社会
14世纪
原文传递
再论吐鲁番出土蒙古文残片TM92
5
作者
傅海波
杨富学(译)
安阳(译)
《甘肃民族研究》
2006年第4期105-108,共4页
1976年,我发表了项关于吐鲁番出土蒙古文残片TM92文书的研究成果。这件文书早在1959年即已由海尼希(Erich haenisch)刊布,罗马字母转写可以在李盖提(L.Ligeti)所撰研究古代蒙古文刊本的论著中发现。这份文书已残缺不全,前半部...
1976年,我发表了项关于吐鲁番出土蒙古文残片TM92文书的研究成果。这件文书早在1959年即已由海尼希(Erich haenisch)刊布,罗马字母转写可以在李盖提(L.Ligeti)所撰研究古代蒙古文刊本的论著中发现。这份文书已残缺不全,前半部分包括统治者的名字和官员们的名字,是一份授予佛教寺院的免税文书,这座寺院座落于吐鲁番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地区
蒙古文
出土
佛教寺院
研究成果
罗马字母
文书
统治者
原文传递
略论成达人的爱国情结——从成达师范两次迁校说起
6
作者
沈毅
赵一龙
《甘肃民族研究》
2008年第3期17-20,共4页
在中国伊斯兰教育史上,成达师范是近代史上建立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伊斯兰师范学校。其历史地位之高可以用中国伊斯兰教育史上的“西南联大”予以形象概括,关于西南联大的历史事迹早已被诸多教育史方面的专家给予阐论和发挥,但对...
在中国伊斯兰教育史上,成达师范是近代史上建立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伊斯兰师范学校。其历史地位之高可以用中国伊斯兰教育史上的“西南联大”予以形象概括,关于西南联大的历史事迹早已被诸多教育史方面的专家给予阐论和发挥,但对于属于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回族穆斯林新式教育的成果——成达师范则关注的不够深入具体,本文主旨即在通过对成达师范建校史上两次大规模迁校的历史事件的梳理,分析和探讨成达师范办学过程中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和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学校
爱国情结
迁校
少数民族教育
爱国主义思想
西南联大
历史事迹
回族穆斯林
原文传递
由河西走廊魏晋墓壁画试析当时人们的思想
7
作者
胡方砚
《甘肃民族研究》
2006年第4期57-60,共4页
作为丝绸之路咽喉要道的河西走廊,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原和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发掘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被称为戈壁荒漠里地下画廊的河西走廊魏晋墓壁画,就发现于此。由此,一千七百多年前一些真实的生活画面通过...
作为丝绸之路咽喉要道的河西走廊,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原和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发掘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被称为戈壁荒漠里地下画廊的河西走廊魏晋墓壁画,就发现于此。由此,一千七百多年前一些真实的生活画面通过无名画师质朴而灵动的画笔呈现在我们面前,在几百幅点点滴滴、琐碎而有滋有味的生活细节中,我们试着捕捉古人的一些想法,揣摩一下那些远逝的心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壁画
晋墓
生活细节
丝绸之路
文化交流
西域文化
七十年代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少数民族史学与历史学多学科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综述
1
作者
杨富学
赵天英
机构
敦煌
研究
院
民族
宗教
文化
研究
所所长、
研究
员
西北民族大学
历史
文化
学院
硕士
研究生
出处
《甘肃民族研究》
2008年第1期71-75,共5页
文摘
一、概说 中国史学源远流长,历来有关于少数民族研究的历史传统,在二十四史中不管它带有什么样的民族偏见,对周边民族都或多或少的有所记载。这种历史记载本身就是一种历史传统,毕竟它把这些人类共同的活动记载在整个国家多民族的大范畴之内。然而,中国民族史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是很晚的事情,
关键词
中国史学
学科研究方法
学术研讨会
民族史学
历史学
综述
少数民族研究
历史记载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G350 [文化科学—情报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佉卢文书所见鄯善国佛教僧侣的生活
被引量:
4
2
作者
阿格华尔
杨富学(译)
许娜(译)
机构
不详
敦煌
研究
院
民族
宗教
文化
研究
所所长、
研究
员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
出处
《甘肃民族研究》
2006年第4期100-104,共5页
文摘
跨越印度西北边界的广大地区以形成众多早期佛教经典而闻名于世。据碑铭记载,阿育王曾派遣宗教使团远足这些遥远的国度。佛教得到了广泛传播,而且改变了阿富汗、中亚和中国诸地人们的观念。根据传说,佛教高僧早在公元前218年即到达了中国的国都。我们也从类似的历史记载中得知,公元前2世纪中国著名将领霍去病就从中亚请来一尊金身佛像。正是在公元前2世纪,若干佛教经典由印度斯基泰人首次带到了中原王朝。毫无疑问,公元65年由竺法兰和迦叶摩腾带领的佛教使团首次抵达中国。数世纪以来,来自中亚的佛教僧侣和师团坚持不懈地在中国及其邻国宣讲佛教教义,通过中国宫廷内的僧侣与俗家弟子,佛教很快传播到长江流域,汉文史料对此都有详尽的记载。
关键词
佛教僧侣
鄯善国
生活
文书
历史记载
佛教经典
公元前
中原王朝
分类号
B949.2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梅檀瑞像传人中国记》的回鹘语与藏语译文
被引量:
1
3
作者
百济康义
杨富学(译)
秦才郎加(译)
机构
不详
敦煌
研究
院
民族
宗教
文化
研究
所所长、
研究
员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
出处
《甘肃民族研究》
2006年第3期106-115,共10页
文摘
一、序言 本人在整理藏语佛教经典时,从最简明的脚本即北京版《西藏大藏经》中发现了一件文献,在其批注中称《梅檀瑞像传人中国记》是由回鹘语翻译过的。实际上,我是1984年前后通过白井博之氏的介绍认识和了解该文献的。当时,白井氏是龙谷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的学生,在他手中保留有4篇原稿及译文,他认为其中有“很多以藏语形式存在却又无法用藏语翻译的外来语”。
关键词
回鹘语
藏语
译文
中国
传人
佛教经典
文学研究
大学院
分类号
H214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原文传递
题名
蒙古语译《佛说北斗七星延命经》中残存的回鹘语因素
被引量:
1
4
作者
松川节
杨富学(译)
秦才郎加(译)
机构
日本大谷
大学
文学部助教授
敦煌
研究
院
民族
宗教
文化
研究
所所长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
出处
《甘肃民族研究》
2007年第2期75-80,共6页
文摘
一、吐鲁番出土蒙古文文献的价值 德国吐鲁番探险队收集的“吐鲁番出土蒙古文文献”总共由105件文献构成,虽然总量不是很多,但在内容上却包括了叙事诗、格言诗、佛教文献、占卜、行政文书等丰富的体裁。对于研究13-14世纪蒙古社会、经济、文化和宗教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料。
关键词
北斗七星
回鹘语
蒙古语
佛教文献
吐鲁番
行政文书
蒙古社会
14世纪
分类号
B955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再论吐鲁番出土蒙古文残片TM92
5
作者
傅海波
杨富学(译)
安阳(译)
机构
不详
敦煌
研究
院
民族
宗教
文化
研究
所所长、
研究
员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
出处
《甘肃民族研究》
2006年第4期105-108,共4页
文摘
1976年,我发表了项关于吐鲁番出土蒙古文残片TM92文书的研究成果。这件文书早在1959年即已由海尼希(Erich haenisch)刊布,罗马字母转写可以在李盖提(L.Ligeti)所撰研究古代蒙古文刊本的论著中发现。这份文书已残缺不全,前半部分包括统治者的名字和官员们的名字,是一份授予佛教寺院的免税文书,这座寺院座落于吐鲁番地区。
关键词
吐鲁番地区
蒙古文
出土
佛教寺院
研究成果
罗马字母
文书
统治者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略论成达人的爱国情结——从成达师范两次迁校说起
6
作者
沈毅
赵一龙
机构
西北民族大学
历史
文化
学院
硕士
研究生
出处
《甘肃民族研究》
2008年第3期17-20,共4页
文摘
在中国伊斯兰教育史上,成达师范是近代史上建立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伊斯兰师范学校。其历史地位之高可以用中国伊斯兰教育史上的“西南联大”予以形象概括,关于西南联大的历史事迹早已被诸多教育史方面的专家给予阐论和发挥,但对于属于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回族穆斯林新式教育的成果——成达师范则关注的不够深入具体,本文主旨即在通过对成达师范建校史上两次大规模迁校的历史事件的梳理,分析和探讨成达师范办学过程中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和发挥。
关键词
师范学校
爱国情结
迁校
少数民族教育
爱国主义思想
西南联大
历史事迹
回族穆斯林
分类号
G652 [文化科学—教育学]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由河西走廊魏晋墓壁画试析当时人们的思想
7
作者
胡方砚
机构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
出处
《甘肃民族研究》
2006年第4期57-60,共4页
文摘
作为丝绸之路咽喉要道的河西走廊,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原和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发掘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被称为戈壁荒漠里地下画廊的河西走廊魏晋墓壁画,就发现于此。由此,一千七百多年前一些真实的生活画面通过无名画师质朴而灵动的画笔呈现在我们面前,在几百幅点点滴滴、琐碎而有滋有味的生活细节中,我们试着捕捉古人的一些想法,揣摩一下那些远逝的心思。
关键词
河西走廊
壁画
晋墓
生活细节
丝绸之路
文化交流
西域文化
七十年代
分类号
G127.74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少数民族史学与历史学多学科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综述
杨富学
赵天英
《甘肃民族研究》
2008
0
原文传递
2
佉卢文书所见鄯善国佛教僧侣的生活
阿格华尔
杨富学(译)
许娜(译)
《甘肃民族研究》
2006
4
原文传递
3
《梅檀瑞像传人中国记》的回鹘语与藏语译文
百济康义
杨富学(译)
秦才郎加(译)
《甘肃民族研究》
2006
1
原文传递
4
蒙古语译《佛说北斗七星延命经》中残存的回鹘语因素
松川节
杨富学(译)
秦才郎加(译)
《甘肃民族研究》
2007
1
原文传递
5
再论吐鲁番出土蒙古文残片TM92
傅海波
杨富学(译)
安阳(译)
《甘肃民族研究》
2006
0
原文传递
6
略论成达人的爱国情结——从成达师范两次迁校说起
沈毅
赵一龙
《甘肃民族研究》
2008
0
原文传递
7
由河西走廊魏晋墓壁画试析当时人们的思想
胡方砚
《甘肃民族研究》
2006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