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CC1基因与胃癌进展和预后相关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
作者 宋雷 郭忠 +3 位作者 赵玉 李焱 付玉婷 赵晋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261-3276,共16页
为探索胃癌中BICC1基因表达水平的临床预后意义及其在胃癌进展中的功能,通过分析肿瘤基因组图谱计划(the cancer genome atlas program,TCGA)中BICC1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转录水平表达的差异,回顾性研究了BICC1转录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 为探索胃癌中BICC1基因表达水平的临床预后意义及其在胃癌进展中的功能,通过分析肿瘤基因组图谱计划(the cancer genome atlas program,TCGA)中BICC1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转录水平表达的差异,回顾性研究了BICC1转录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利用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ingle sample 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ss GSEA)研究BICC1高表达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研究胃癌中BICC1高表达相关的信号通路。TCGA泛癌的数据集分析结果表明,多种肿瘤组织中BICC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认为胃癌BICC1转录水平的高表达与肿瘤原发灶大小、Lauren分型、肿瘤分化期、人种等特征均显著相关(P<0.05)。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认为胃癌BICC1的高表达与患者更差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显著相关(P<0.05),是影响总生存期的独立风险因素之一。通过ssGSEA分析,认为BICC1的表达与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DCs)、效应型记忆T细胞(effector memory T cells,Tem)浸润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1)。通过GSEA分析,认为BICC1的高表达与肿瘤细胞TGF-β1、MAPK、Wnt、JAK-STAT和mTOR等信号通路显著富集有关(FDR<0.25,P<0.05)。综上所述,BICC1转录水平高表达与影响胃癌进展的恶性表型密切相关,其可能是一个可预测胃癌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基因集富集分析 总生存期 BICC1 免疫浸润
原文传递
有氧运动对伴随衰老代谢综合征基因表达的调控
2
作者 宋雷 蒋文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5-53,共9页
目的:探索有氧运动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运动前后血液转录表达谱的差异,研究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功能与内在联系.方法: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平台(GEO)下载GSE10540数据集mRNA芯片数据,对... 目的:探索有氧运动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运动前后血液转录表达谱的差异,研究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功能与内在联系.方法: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平台(GEO)下载GSE10540数据集mRNA芯片数据,对5名代谢综合征患者运动前后的mRNA表达谱数据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应用metascape软件进行功能富集(GO)和信号通路(KEGG)富集分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结果:运动后血样比较运动前共筛选出152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其中有54个基因上调,98个显著下调.GESA分析发现12个基因或通路在运动后表达谱中显著富集负相关,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9个关键蛋白.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运动前后血样相关DEGs揭示了代谢综合征的分子特征,这些基因可能与癌症发生之间呈负相关,这为进一步探讨有氧运动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健康改善的作用机制及关键调控分子提供了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有氧运动 代谢综合征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下载PDF
休眠卵泡激活治疗卵巢早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蒋文杰 宋雷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1-470,共10页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发病因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方法棘手。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逐渐上升,特别是患者人群有年轻化趋势,对女性患者造成难以估量的身心损害,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治疗POF的...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发病因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方法棘手。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逐渐上升,特别是患者人群有年轻化趋势,对女性患者造成难以估量的身心损害,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治疗POF的主要方法是中医针灸和激素诱导,治疗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目的,而激活休眠卵泡在国外已经作为治疗POF的最新方法被研究和推广。利用药物、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抑制剂、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等激活休眠卵泡的技术主要是通过磷脂酰肌醇激酶(phosphatidylinositide 3-kinases,PI3K)-PTEN-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叉头蛋白O3a(forkhead protein O3a,FOXO3a)、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和Hippo等细胞通路或信号轴使休眠卵泡激活而发挥治疗作用。随着激活休眠卵泡的基础研究不断发展,未来更多研究必将逐渐转移到临床应用层面,因此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激活休眠卵泡的有关治疗机制和治疗方法的基础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诊疗POF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休眠卵泡 卵巢早衰 治疗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