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间叙事诗的民俗学分析——以回族爱情叙事诗《紫花儿》为例
1
作者 杨志新 《甘肃民族研究》 2005年第1期82-86,共5页
民间叙事诗属于口承语言民俗的范畴,它是以叙事和塑造人物为主的口头韵文样式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民对生活的感受、理想和愿望为主要目的。在我国丰富的口承语言民俗宝库中,民间叙事诗如颗颗明珠,闪烁着该民族优秀的文化和传统,表... 民间叙事诗属于口承语言民俗的范畴,它是以叙事和塑造人物为主的口头韵文样式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民对生活的感受、理想和愿望为主要目的。在我国丰富的口承语言民俗宝库中,民间叙事诗如颗颗明珠,闪烁着该民族优秀的文化和传统,表达着民众的呼声,传唱着民间的心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叙事诗 爱情叙事诗 花儿 回族 学分 语言民俗 现实生活 表达 理想 心声
原文传递
藏族丧葬习俗的人类学分析
2
作者 阙岳 《甘肃民族研究》 2005年第2期91-94,90,共5页
藏区的丧葬礼俗类型多样,主要以天葬为主,间有火葬、水葬、土葬、塔葬、二次葬及多次葬中的复合葬等,以及残存的少量楼葬、罐葬、壁葬、野葬等遗俗。藏族丰富的丧葬礼俗作为历史、民族、地域性行为模式,透射出藏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 藏区的丧葬礼俗类型多样,主要以天葬为主,间有火葬、水葬、土葬、塔葬、二次葬及多次葬中的复合葬等,以及残存的少量楼葬、罐葬、壁葬、野葬等遗俗。藏族丰富的丧葬礼俗作为历史、民族、地域性行为模式,透射出藏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不少学者对于藏族丧葬礼俗的研究,多从宗教的角度探入,认为藏族的丧葬习俗是受到宗教信仰的渗透与制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葬习俗 藏族 学分 人类 丧葬礼俗 行为模式 文化内涵 宗教信仰 二次葬 地域性 天葬 火葬 水葬 土葬 合葬 遗俗 野葬
原文传递
从精神民俗视角看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汉族的祭祀事象
3
作者 韦仁忠 《甘肃民族研究》 2006年第2期84-86,共3页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中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祁连山东端南北麓,成立于1950年5月6日.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境内有藏、汉、土、回、蒙古等16个民族共同居住。由于民族众多,民俗事象也纷繁复杂,其中汉族的...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中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祁连山东端南北麓,成立于1950年5月6日.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境内有藏、汉、土、回、蒙古等16个民族共同居住。由于民族众多,民俗事象也纷繁复杂,其中汉族的宗教信仰与其他民族有些不同。在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祭祀事象随处可见,在此活动中,汉族的祭祀活动又明显地区别于其他15个民族。这一精神民俗渗透到生产、生活、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各个方面,紧密联系人们的生活,伴随人的一生。本文通过对祭祀事象的初步探索,试图说明宗教对人们心理的慰籍,以及它的心理调节功能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祝藏族自治县 民俗事象 祭祀活动 精神民俗 甘肃省 汉族 境内 民族自治县 心理调节功能 意识形态领域
原文传递
关于保安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调查与研究——以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墩村为例
4
作者 马沛霆 《甘肃民族研究》 2005年第3期28-36,共9页
现阶段,我国的西部普遍存在生态脆弱、生产落后、经济发展缓慢贫困现象普遍的问题。近几年,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问题,但是,由于西部自然条件以及政策措施落实的不到位,有些地区的贫困程度仍然很严重。我们... 现阶段,我国的西部普遍存在生态脆弱、生产落后、经济发展缓慢贫困现象普遍的问题。近几年,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问题,但是,由于西部自然条件以及政策措施落实的不到位,有些地区的贫困程度仍然很严重。我们怀着历史的使命感专程奔赴甘肃特有民族——保安族地区大河家镇,以大墩村为个案对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展开了深入调查研究。我们看到,农村劳动力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是一条成本低、见效快、引导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保安族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积石山县 农村劳动力资源 经济发展 生态脆弱 贫困现象 脱贫致富 党和政府
原文传递
保安族研究文献资料索引(1963—2006)
5
作者 马沛霆(编) 《甘肃民族研究》 2008年第2期100-104,共5页
原文传递
维吾尔族叙事诗《帕塔姆汗》的结构模式试析
6
作者 郜冬萍 《甘肃民族研究》 2005年第1期87-90,共4页
西北民族叙事诗的结构模式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笔者有兴对维吾尔族叙事诗《帕塔姆汗》的结构模式进行试探,从中体会到维吾尔族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及高尚的道德情操。此诗生动曲折地讲述了善良的库尔班与美丽的奴尔曼相爱而... 西北民族叙事诗的结构模式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笔者有兴对维吾尔族叙事诗《帕塔姆汗》的结构模式进行试探,从中体会到维吾尔族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及高尚的道德情操。此诗生动曲折地讲述了善良的库尔班与美丽的奴尔曼相爱而被残暴的国王尤奴斯汗拆散的故事。帕塔姆汗在领导老百姓推翻王权的过程中与库尔班相识、相爱,在举行婚礼的时候,奴尔曼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帕塔姆汗成全了这对离散的夫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模式 维吾尔族 叙事诗 试析 地区特色 民族特色 道德情操 社会生活 老百姓 西北
原文传递
黄河古筏功能考略——以黄河皮筏的昔日运输和今日旅游为例
7
作者 刘目宾 《甘肃民族研究》 2004年第3期98-102,共5页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流经中国西部甘、青、宁高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黄河沿岸世代生息繁衍着藏、回、土、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黄河养育了他们,千年奔涌的黄河承载了他们的历史与荣辱;漂流沉浮的...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流经中国西部甘、青、宁高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黄河沿岸世代生息繁衍着藏、回、土、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黄河养育了他们,千年奔涌的黄河承载了他们的历史与荣辱;漂流沉浮的黄河皮筏见证了这些高原民族的文明与传奇。黄河皮筏,是西北高原富有地域特色的水上交通工具。或渡物或渡人,对黄河南北两岸的经济发展曾发挥过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黄河沿岸 中国西部 河南 旅游 漂流 保安 考略 中华民族 地域特色
原文传递
浅析蒙古族歌谣的文化意蕴
8
作者 李国平 《甘肃民族研究》 2005年第1期98-102,共5页
对于歌谣的研究,见诸于报刊的文章的论点和切面都是从民间文学的角度进行的。笔者认为,对于歌谣来讲,这种学术取向是不全面的,它不符合歌谣尤其是民间歌谣的本质含义和根本目的。因为,歌谣尤其是民间歌谣,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上层建... 对于歌谣的研究,见诸于报刊的文章的论点和切面都是从民间文学的角度进行的。笔者认为,对于歌谣来讲,这种学术取向是不全面的,它不符合歌谣尤其是民间歌谣的本质含义和根本目的。因为,歌谣尤其是民间歌谣,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上层建筑,一种文化形态,它是人民现实生活和内心情感、观念的真实表白。它的文学层面只是一个形式的问题,无论它的形式如何完美,笔触如何细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意蕴 蒙古族 民间歌谣 民间文学 学术取向 本质含义 上层建筑 文化形态 内心情感 现实生活
原文传递
青海蒙古舅舅角色之解读
9
作者 佟格勒格 《甘肃民族研究》 2008年第2期96-99,共4页
青海蒙古又叫德都蒙古,是指居住于青海的蒙古族,青海蒙古人称自己为“库库诺尔蒙古勒(青海湖蒙古)”或“德都蒙古勒(上蒙古)”,是由历史上的卫拉特和硕特部众为主,以卫拉特其他部众、东蒙古部众的后裔组成,这些蒙古族入居青海... 青海蒙古又叫德都蒙古,是指居住于青海的蒙古族,青海蒙古人称自己为“库库诺尔蒙古勒(青海湖蒙古)”或“德都蒙古勒(上蒙古)”,是由历史上的卫拉特和硕特部众为主,以卫拉特其他部众、东蒙古部众的后裔组成,这些蒙古族入居青海在不同的时间,并从不同的地区迁居青海,与各民族长期杂居,过着古老的游牧生活,形成了德都蒙古现在的布局,他们在传承蒙古族古老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他民族的交流接触和地域环境的间接或直接影响,从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习俗,成为整个蒙古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青海湖 解读 和硕特部 游牧生活 传统文化 地域环境 文化习俗 舅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