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多藏区文昌神信仰的人类学研究——以赤噶尤拉颇章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看本加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55,共6页
文昌神是道教信仰体系中的神灵之一,然而在安多藏区也普遍存在对文昌神的信仰,并且在汉藏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仰体系和文化现象。从人类学的视角,以赤噶尤拉颇章为个案,运用田野调查和查阅文献的方法,对安多藏区文昌... 文昌神是道教信仰体系中的神灵之一,然而在安多藏区也普遍存在对文昌神的信仰,并且在汉藏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仰体系和文化现象。从人类学的视角,以赤噶尤拉颇章为个案,运用田野调查和查阅文献的方法,对安多藏区文昌神信仰的文化特征做一些探讨,颇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多藏区 赤噶尤拉颇章 文昌神信仰 宗教 人类学
下载PDF
甘肃民族社会分层现状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马东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28,共3页
文章主要研究了甘肃省内各民族之间的社会分层问题,首先,总结了甘肃民族社会分层特点,并通过分层聚类法分析了甘肃民族结构;其次,考察了各民族及其成员的职业位置,并探讨了甘肃各民族职业流动状况和特点。
关键词 甘肃 民族社会分层 现状分析
下载PDF
人类学·民俗学及其田野——我们从这条路上这样走来 被引量:1
3
作者 郝苏民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7-31,共5页
二十四年前的1984年,原西北民族学院(今西北民族大学)终于创办了自学院诞生30多年以后首个院级研究所,即西北民族研究所(此之前在“十年动乱”后,方有一个民族教育研究所[筹])。曾是参予当事人的我们,其动机原本出自对“十年动... 二十四年前的1984年,原西北民族学院(今西北民族大学)终于创办了自学院诞生30多年以后首个院级研究所,即西北民族研究所(此之前在“十年动乱”后,方有一个民族教育研究所[筹])。曾是参予当事人的我们,其动机原本出自对“十年动乱”反思后的一个学科基本建设之举。所名还是其时国家民委领导人拟定的。这个反思的根据就我们那时的主旨,是出自这样一种回顾与思考:新中国建立肇端,代表中国各民族人民根本利益的人民政权,一反千年封建王朝和1949年已全线崩溃的国民政府大民族主义的统治惯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学 人类学 西北民族大学 西北民族学院 民族研究所 人民根本利益 大民族主义 民族教育
原文传递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社会文化信息探究——基于171条汉语新词语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赖天能 宋国庆 苏长枫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57-60,共4页
通过对语言,特别是语言中最活跃敏感的部分——词汇——的观察和分析,去探究现代汉语新词背后所蕴涵的丰富社会文化信息,描绘和建构了当前社会转型期下的社会生活图景和社会变迁模式,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和方向具有重要... 通过对语言,特别是语言中最活跃敏感的部分——词汇——的观察和分析,去探究现代汉语新词背后所蕴涵的丰富社会文化信息,描绘和建构了当前社会转型期下的社会生活图景和社会变迁模式,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和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新词 社会文化信息 社会生活图景 社会变迁模式
下载PDF
无形文化遗产保护与语言问题的讨论——从甘青“小民族”语言说起 被引量:8
5
作者 郝苏民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74,65,共5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保护世界遗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我国履行公约中喜忧参半。本文对其中现状做出分析 ;从无形文化之一的语言为切口 ,以甘青“小民族”语言的“两难”处境为实证 ,参照世界有关信息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保护世界遗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我国履行公约中喜忧参半。本文对其中现状做出分析 ;从无形文化之一的语言为切口 ,以甘青“小民族”语言的“两难”处境为实证 ,参照世界有关信息 ,并以文化多样性和语言的文化载体、文化象征功能为视角 ,提出有关建立保护机制的认识与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形文化遗产 小民族语言 文化象征 保护
下载PDF
从民俗生活取向解读回族宴席曲 被引量:2
6
作者 余粮才 芦兰花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50-153,共4页
从生活取向出发,结合表演派理论,对回族宴席曲进行探讨,可以发现回族宴席曲不仅是由参与者、民俗模式、具体情景之间互动构成的民俗生活图景,而且是集文学、音乐、舞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关键词 回族 宴席曲 民俗文化 民歌
下载PDF
论九华山佛教文化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吴轶寒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3-15,共3页
九华山佛教文化的核心是地藏信仰,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与当地传统文化不断融合,对当地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九华山佛教文化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简要的原因分析。
关键词 九华山 佛教文化 民俗文化 地藏信仰
下载PDF
从职业变迁到社会分化:一个回族村落的社会转型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忠才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76,共4页
本文基于实地调查资料,论述了一个回族村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研究发现,该村落社会转型的动力是城市化和市场化;转型机制是职业分工、生产关系、权力等级分化等因素的合力作用;其社会政治结果便是总体型社区向分化型社区转型。
关键词 职业变迁 社会分化 社会转型
下载PDF
“农转非”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以银川市兴庆区为个案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淑婕 王虎 《甘肃农业》 2006年第6期46-47,共2页
在老龄化和城市化的社会背景下,“农转非”老年人成为城市的新生弱势群体。本文在对银川市农转非人员调查的基砖上,从社会支持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农转非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的现状及特点,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转非 老年人 社会支持 老龄化 城市化
下载PDF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农村家族文化及其功能——基于陇东农村的调查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荣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2-74,共3页
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家族是村落的主体结构,而家族文化则是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记载和传承,分析研究家族文化的功能及变迁,对于弘扬家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家族是村落的主体结构,而家族文化则是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记载和传承,分析研究家族文化的功能及变迁,对于弘扬家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促进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家族文化 文化建设
下载PDF
古代北方民族的蹛林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1
11
作者 尹伟先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4,共5页
"蹛林"在中古时期汉文文献中的含义是多样的。它既是一个特定的地名,也是一种祭祀方式——绕林而祭,还是一种族称,一个羁縻州的州名。对蹛林的内涵进行梳理,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古代北方民族的精神文化特质。
关键词 北方民族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西北农耕文化的象征与隐喻——兰州太平鼓文化初探 被引量:8
12
作者 那贞婷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57-60,共4页
兰州太平鼓是流传在兰州市郊区农村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数百年来,它已经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一种独具西部风情的民间艺术形式。笔者以兰州市皋兰县水阜乡水阜村的太平鼓为实例,从太平鼓的源流、农耕文化的内涵、与祭祀相结合的文化底蕴以... 兰州太平鼓是流传在兰州市郊区农村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数百年来,它已经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一种独具西部风情的民间艺术形式。笔者以兰州市皋兰县水阜乡水阜村的太平鼓为实例,从太平鼓的源流、农耕文化的内涵、与祭祀相结合的文化底蕴以及兰州太平鼓在兰州市皋兰县水阜乡水阜村所体现出的传承发展情况等方面作了浅显的描述和分析。通过对兰州太平鼓早期祭祀及形质特征的分析,发现兰州太平鼓这一民间盛行的鼓舞形式所反映的农耕文化内涵和农耕文化特质,并揭示其在现代社会中所体现出的创新与发展。对当地太平鼓的表演、制作技艺与民众的传承心理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地考察和深入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文化 祈福穰灾 祭祀 传承和发展
下载PDF
回族家庭角色的规范与结构——关于民俗控制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忠才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23-26,共4页
民俗控制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在社区整合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民风淳朴的传统回坊,民俗型塑着回族家庭角色的规范与结构。民俗控制是和谐回族社区构建中的一个重要文化资源。
关键词 回族 民俗角色 民俗控制
下载PDF
藏族口承语言民俗综述 被引量:2
14
作者 韦仁忠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41-45,共5页
藏族口承语言民俗是广大藏族人民以口头语言或行为方式传承的文化遗产,是民众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通过对丰富多彩的藏族民间口头文化遗产的搜集、阐述,欲对其进行比较明晰的分类整理。
关键词 藏族 民间口头文化 整理 概述
下载PDF
民族地区国家政权建设与经纪模型——以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草滩村为例
15
作者 曹义杰 那贞婷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9-82,共4页
我国的国家政权建设正逐步深入到乡村社会内部,但在民族地区,乡村政权结构有其特殊性,因此了解民族地区乡村政权结构对我国现阶段的国家政权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权力的文化网络"的角度探析甘肃省肃南县大草滩村这一... 我国的国家政权建设正逐步深入到乡村社会内部,但在民族地区,乡村政权结构有其特殊性,因此了解民族地区乡村政权结构对我国现阶段的国家政权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权力的文化网络"的角度探析甘肃省肃南县大草滩村这一民族地区乡村政权结构从传统时期到现代社会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政权结构 变迁 大草滩村
下载PDF
论藏传佛教的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之辨证关系
16
作者 王淑婕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50,共5页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将一切有利于和谐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宗教也不例外。运用宗教学基本原理分析藏传佛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因素,以此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藏传佛教 适应性 和谐社会 辨证关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官亭地区社会发展与土族婚姻的变迁 被引量:2
17
作者 汪秀萍 裴丽丽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7-141,共5页
在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官亭地区土族婚姻的变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官亭地区土族的婚姻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1)择偶的空间范围扩大化、族际通婚趋向普及化;(2)早婚现象有下降的趋势,初婚... 在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官亭地区土族婚姻的变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官亭地区土族的婚姻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1)择偶的空间范围扩大化、族际通婚趋向普及化;(2)早婚现象有下降的趋势,初婚年龄呈上升趋势;(3)收继婚制和娃娃亲制在逐渐消失;(4)婚姻仪式简约化。官亭地区土族婚姻变迁的根源,是市场经济导致的社会分化、社会流动的加剧以及与异文化的碰撞、冲突。官亭土族婚姻变迁是土族文化变迁的局部展现,反映了土族人在社会变迁背景中的自我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族 三川地区 社会发展 婚姻变迁
下载PDF
应用研究:民俗文化研究的沃土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国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34-137,共4页
民俗文化的田野作业已使我们看到了很多生动的民众生活资料,而且通过许多专家学者们的共同努力,民俗学的理论已初具规模,日臻成熟。但理论是应该服务于实践的,并在实践中趋于完善。当前的民俗文化研究是应该在关注田野调查和学科理论建... 民俗文化的田野作业已使我们看到了很多生动的民众生活资料,而且通过许多专家学者们的共同努力,民俗学的理论已初具规模,日臻成熟。但理论是应该服务于实践的,并在实践中趋于完善。当前的民俗文化研究是应该在关注田野调查和学科理论建设的同时,把已经获得的成果回归于应用领域,服务于民众,以实现其认识民众生活和改造民众生活的双重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研究 人类学 应用民俗学 设计学 策划学
下载PDF
孩子们惹谁了——儿童虐待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虎 王淑婕 《甘肃教育》 2007年第03S期20-21,共2页
21世纪是世界共同发展的世纪,也是儿童发展的新世纪。2001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每个儿童都应该有一个尽可能好的人生开端,都应该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都应该有机会充分发掘自身潜能,成长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这不仅是对儿童健... 21世纪是世界共同发展的世纪,也是儿童发展的新世纪。2001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每个儿童都应该有一个尽可能好的人生开端,都应该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都应该有机会充分发掘自身潜能,成长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这不仅是对儿童健康成长的期望,亦是对家庭、社会在儿童成长方面提出的要求。然而,儿童受虐的事件屡见报端,儿童虐待情形日益严重。对此,本文将从社会学的理论视角来分析儿童虐待的成因及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虐待 社会学分析
下载PDF
伊斯兰教妇女观的社会性别解读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锦霞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81-85,共5页
伊斯兰教妇女观,在主体方面体现了"男女相生"、"性别和谐"的观念,凸现了妇女作为"人"的社会属性。但是,建立在封建父系私有制基础之上的伊斯兰教的妇女观也摆脱不了时代的局限性。在实际生活中,男尊女卑... 伊斯兰教妇女观,在主体方面体现了"男女相生"、"性别和谐"的观念,凸现了妇女作为"人"的社会属性。但是,建立在封建父系私有制基础之上的伊斯兰教的妇女观也摆脱不了时代的局限性。在实际生活中,男尊女卑、男权至上的意识仍占伊斯兰教妇女观的主导地位。用社会性别理论对伊斯兰教的妇女观进行分析,对研究伊斯兰教以及改善穆斯林妇女的境遇,提高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教 妇女观 社会性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