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学术期刊的使命与担当——以民族学与文化学类期刊为例
1
作者 王国军 《传媒论坛》 2023年第14期99-101,共3页
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作为刊载学术成果的学术期刊的使命与担当;民族学与文化学类期刊是我国高等教育、民族研究和编辑出版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使命与担当也表现在方方面面。从坚持期刊导向正... 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作为刊载学术成果的学术期刊的使命与担当;民族学与文化学类期刊是我国高等教育、民族研究和编辑出版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使命与担当也表现在方方面面。从坚持期刊导向正确性、舆论引导与社会责任、出版与管理、传播环境与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分析新时代民族学与文化学类期刊的使命与担当。建议民族学与文化学类期刊应做好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发扬、保护和传承工作,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推动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和社会进步等工作,在此基础上,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与担当,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学术期刊的使命与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学与文化学类期刊 出版 管理 学术期刊
下载PDF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居留与落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马忠才 郝苏民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30-40,共11页
人口大流动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机会和空间,也使城市变成影响民族关系的敏感地区。在这一形势下,如何帮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居留、落户,进而推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利用"2017年全国流... 人口大流动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机会和空间,也使城市变成影响民族关系的敏感地区。在这一形势下,如何帮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居留、落户,进而推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探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居留与落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高达82.3%,落户意愿为42.3%,可见他们向往城市美好生活的愿望比较强烈,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着积极的期待。居留和落户两类决策的比例迥然不同,说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正在从初步融入逐步走向深度交融。收入、学历、社会心理认同、公共服务等是影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居留和落户意愿的关键因素。居留意愿主要受到经济融合程度的影响,而落户意愿与公共服务获得、社会心理认同密切相关。顺应形势,构建嵌入式社会结构,须营造民族和睦的社会氛围,提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心理认同;并及时动态了解其境遇和诉求,对接需求实施服务供给侧改革,以减少其对土地和传统地方性、民族性关系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居留意愿 落户意愿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互嵌式社会结构
原文传递
历史与文化比较视野下的区域民族志--读南文渊《可可淖尔蒙古:走向边缘的历史》
3
作者 僧格 王彦龙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228-231,共4页
南文渊的《可可淖尔蒙古:走向边缘的历史》一书,以青海湖东北隅草原和硕特蒙古群科札萨旗等四旗的历史活动为线索,记载了17世纪初到20世纪青海蒙古族的社会和文化变迁过程。从比较研究和文化变迁的角度探讨了青海蒙古族民族文化的变迁... 南文渊的《可可淖尔蒙古:走向边缘的历史》一书,以青海湖东北隅草原和硕特蒙古群科札萨旗等四旗的历史活动为线索,记载了17世纪初到20世纪青海蒙古族的社会和文化变迁过程。从比较研究和文化变迁的角度探讨了青海蒙古族民族文化的变迁,对走向边缘化的特征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蒙古族 历史活动 民族文化 比较视野 可可 民族志 变迁过程 20世纪
原文传递
传承文明 美美与共——结合《非遗法》说新疆的非遗保存、保护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子勇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2,共2页
2011年2月25日,我国文化领域的又一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该法律定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非遗法》的诞生,庄严确认并进一步唤醒国民对民族文化保护的自觉,使... 2011年2月25日,我国文化领域的又一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该法律定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非遗法》的诞生,庄严确认并进一步唤醒国民对民族文化保护的自觉,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步人有法可依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保护 传承文明 美美与共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保存 新疆
原文传递
从十个方面入手 依法推进陕西非遗保护深入开展
5
作者 蒋惠莉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6,共2页
盼望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于2011年6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成果,也标志着我国将以法律的手段和更规范的措施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保护工作。近年来,陕西非物质文... 盼望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于2011年6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成果,也标志着我国将以法律的手段和更规范的措施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保护工作。近年来,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 西非 文化遗产保存 法制化建设 保护工作 遗产法 省政府
原文传递
族际教育分层及其影响因素: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马忠才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48,152,共11页
本文利用"西部省份社会与经济发展监测研究"数据,比较分析了转型期维吾尔与汉族的教育分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维、汉民族的教育分层主要集中于初中和高中升学阶段。大学升学率上的不平等主要存在于城乡和阶层之间,民族... 本文利用"西部省份社会与经济发展监测研究"数据,比较分析了转型期维吾尔与汉族的教育分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维、汉民族的教育分层主要集中于初中和高中升学阶段。大学升学率上的不平等主要存在于城乡和阶层之间,民族不平等因政策因素基本消弭。统计结果显示,两个民族的教育不平等大部分是由民族人口的城乡分布不平衡、阶层结构(或家庭背景)差异所致,但民族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兼容问题及教育理念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相对而言,维吾尔族人口内部教育获得的城乡、阶层分化比汉族更为明显。因而,维吾尔族教育问题既是社会阶层或城乡问题,也是民族问题。要想实现各民族共享发展,还是要从改善广大中下阶层的受教育环境做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分层 教育获得 新疆 维吾尔族
原文传递
明清回族文学家族文化生态环境探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多洛肯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0-194,共5页
明清时期的17个回族文学家族在文学创作上善于学习前人创作技巧、精华,提出自己的文学主张并去实践,创作上与主流文学相呼应,以诗词文为主。文章试从文化生态环境中的明清少数民族政策、儒家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融合、科举制度的推行、... 明清时期的17个回族文学家族在文学创作上善于学习前人创作技巧、精华,提出自己的文学主张并去实践,创作上与主流文学相呼应,以诗词文为主。文章试从文化生态环境中的明清少数民族政策、儒家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融合、科举制度的推行、家族间的姻娅联系等方面分析明清回族文学家族的家族性、民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 文学家族 文化生态环境
原文传递
甘南藏区农村精准扶贫问题研究--基于阿木去乎镇的调查 被引量:3
8
作者 刘荣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6-229,174,共5页
民族地区精准脱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笔者以甘南藏区贫困农村为例,通过访谈和查阅相关文件收集资料,描述了甘南藏区精准扶贫的状况、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讨论了民族地区贫困与发展的关系。指出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一定要结合实际... 民族地区精准脱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笔者以甘南藏区贫困农村为例,通过访谈和查阅相关文件收集资料,描述了甘南藏区精准扶贫的状况、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讨论了民族地区贫困与发展的关系。指出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一定要结合实际,在政府政策的指引下,注重民族地区的文化特性,坚持尊重贫困群众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民族地区社会内在潜力,动员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参与扶贫,这样才可能真正实现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民族地区 甘南藏区 精准扶贫 农村区域发展
原文传递
回汉文化交融下的明清回族诗歌创作综述 被引量:4
9
作者 多洛肯 买丽娜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66-177,共12页
明清时期,回族古代文学已发展到繁荣阶段。从事诗文创作的回族作家大批涌现,诗集迭出,诸体兼备,作品繁多,风格多样,琳琅满目,不管是创作技巧还是文学理论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针对以往重个案轻整体、多名家少其他... 明清时期,回族古代文学已发展到繁荣阶段。从事诗文创作的回族作家大批涌现,诗集迭出,诸体兼备,作品繁多,风格多样,琳琅满目,不管是创作技巧还是文学理论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针对以往重个案轻整体、多名家少其他的研究现状,文章试对明清回族诗人及诗歌作品进行梳理,力求从全面和宏观的角度总结其创作成就。应该说,这一时期文学实绩的取得是回汉文化交流不断加强的结果,更是回族文士积极学习汉文化、努力创新的结果,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回族诗歌 创作成就
原文传递
中华文明凝聚力与传播力---从李福清之学审视“一带一路”语境中的东干口承遗产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郝苏民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2,共8页
李福清的求学之道和田野经历,作为一个案例生动地阐释并证明:中国回族先民不仅为沿丝绸之路的人类文明互动与交往做出了历史贡献,而且在神州大地多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进程中,继元而明至清,回族先贤秉持自身的文化传统并将之融入中华文明的... 李福清的求学之道和田野经历,作为一个案例生动地阐释并证明:中国回族先民不仅为沿丝绸之路的人类文明互动与交往做出了历史贡献,而且在神州大地多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进程中,继元而明至清,回族先贤秉持自身的文化传统并将之融入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仅从中亚"东干人"多元母语形成统一母语——"回族汉语"文化及其于百年承载的口头传统文献的史实,与之前土尔扈特百年东归,近现代以来各族群华侨救国图强等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践行交响。此类历史经验通过李福清的汉学之路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凝聚力与传播力,对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带一路"建设重任,启示是多方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福清 中亚故事 中华文明 一体多元 传播
原文传递
仪式、禁忌、时间与巫术--关于起始时间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阿布都哈德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9-93,103,共6页
历史上很多人类群体一直对"起始时刻"给予特别的重视。在多数群体的文化常识中,人们在特定的时间如新年、新春、晨曦等时刻,通过举行一定的仪式或遵奉一些禁忌等手段,企图预知或操控自己的"将来"。本文通过解读这... 历史上很多人类群体一直对"起始时刻"给予特别的重视。在多数群体的文化常识中,人们在特定的时间如新年、新春、晨曦等时刻,通过举行一定的仪式或遵奉一些禁忌等手段,企图预知或操控自己的"将来"。本文通过解读这种文化实践和认知背后的思维逻辑,试图说明仪式不仅仅通过阈限来强化社会规范,而且也是人们将抽象的宇宙或自然时间具体化为可感知、可操控的文化事项的手段,人们也通过这种文化设置与表达使自己的人生不断有新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仪式 禁忌 巫术
原文传递
甘青人口较少民族口头文学的和合之美
12
作者 彭恺 金山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5-199,共5页
今天生活在甘肃、青海丝绸之路沿线的裕固族、保安族、土族、撒拉族这四个人口较少民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与周边族群长期的交融、碰撞和整合中逐渐形成的。虽然这四个民族在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表... 今天生活在甘肃、青海丝绸之路沿线的裕固族、保安族、土族、撒拉族这四个人口较少民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与周边族群长期的交融、碰撞和整合中逐渐形成的。虽然这四个民族在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表达情感和反映生活的口头文学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内容和民族特色,但是这四个民族的口头文学表现出一些共同的审美价值取向,如和合之美等。本文谨就其审美伦理价值结构中的和合之美加以述评,以彰显口头文学在全球化语境中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甘青人口较少民族 口头文学 和合
原文传递
刘智哲学的两个关键概念--比较哲学视域下的“理”和“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伟 杨桂萍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4-131,共8页
回儒集大成者刘智运用儒学的概念术语来阐述伊斯兰思想,构建了独树一帜的中国伊斯兰哲学形态。本文以刘智《天方性理》为立足点,探讨刘智哲学的两个关键概念"理"和"性"在伊斯兰思想中的来源,并与儒家有关性理的思... 回儒集大成者刘智运用儒学的概念术语来阐述伊斯兰思想,构建了独树一帜的中国伊斯兰哲学形态。本文以刘智《天方性理》为立足点,探讨刘智哲学的两个关键概念"理"和"性"在伊斯兰思想中的来源,并与儒家有关性理的思想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刘智在何种程度上使用了儒学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智 《天方性理》
原文传递
从《礼记·时令》中探古人对时间与秩序的认知—— 被引量:3
14
作者 阿布都哈德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18年第4期180-187,共8页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形成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对天象气候等自然地理现象规律的重要认知,也是先民对时间的重要文化设置。其内涵里不仅有五行八卦及阴阳等神秘色彩的宇宙观,而且体现了古人对"天道秩序"的认知,由此产...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形成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对天象气候等自然地理现象规律的重要认知,也是先民对时间的重要文化设置。其内涵里不仅有五行八卦及阴阳等神秘色彩的宇宙观,而且体现了古人对"天道秩序"的认知,由此产生了完全顺应自然运行法则,顺天应时调整自己的时运,在秩序中通过"天人合一"获得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生存状态的哲学思想。对这些思想的认识与探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古人对时间与秩序认知的知识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气 时令 时间 秩序 认知
原文传递
“花儿朵朵开”:郝苏民的西北知识旨趣与民俗学学科建设
15
作者 冯琳 袁同凯 《西北民族研究》 2024年第4期44-51,共8页
在郝苏民70年的从教生涯中,其学术的西北知识旨趣与民俗学的学科建设息息相关,互相成就。一方面,他的知识旨趣经历从民间文学/民俗学到人类学、社会学的扩充,学术成果与研究方法为民俗学学科建设奠定了直接且重大的基调;另一方面,学科... 在郝苏民70年的从教生涯中,其学术的西北知识旨趣与民俗学的学科建设息息相关,互相成就。一方面,他的知识旨趣经历从民间文学/民俗学到人类学、社会学的扩充,学术成果与研究方法为民俗学学科建设奠定了直接且重大的基调;另一方面,学科建设的成效与理念也反过来促成他自身学术研究的不断反思与完善。正因为他对两者审时度势的全面把握,开创了西北民族大学特有的将文学、文化、社会并置,以西北为视野,建设面向社会、中华民族的、多民族一体的民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郝苏民 西北民俗学 学科“共鸣”
原文传递
2016年苏平说苏平——著名花儿歌唱家苏平访谈实录 被引量:1
16
作者 武宇林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5,共6页
在苏平的眼里,花儿是如此地美妙“:汉语做底子,撒拉语的衬词,藏族拉伊的引子,回族拖腔拉调的唱法,土族常用的倒装句式。多民族基因文化把花儿打扮得多么绚丽,全世界哪还有这样的歌儿?”她的理念是:把土豆做成沙拉,让更多的人听懂花... 在苏平的眼里,花儿是如此地美妙“:汉语做底子,撒拉语的衬词,藏族拉伊的引子,回族拖腔拉调的唱法,土族常用的倒装句式。多民族基因文化把花儿打扮得多么绚丽,全世界哪还有这样的歌儿?”她的理念是:把土豆做成沙拉,让更多的人听懂花儿、喜欢花儿。为此,苏平就像一块海绵,拼命吸收好的东西,不断创作新花儿的演唱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衬词 演唱方式 拉伊 花儿会 间奏 宴席曲 倒装句 马黑娃 陆青霜 音乐舞蹈
原文传递
身体的感知与色彩的等级——“白”字象征内涵的认知建构 被引量:2
17
作者 阿布都哈德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178-184,共7页
本文通过“白”字的象征人类学分析,尝试从“白”字的语义及词源的溯源,理清“白”字的符号和象征内涵建构过程,依据象征人类学身体感知与文化创造之间关系的理论解释,梳理该字从记号到信号再到符号的认知与发展过程。“白”字记号属性... 本文通过“白”字的象征人类学分析,尝试从“白”字的语义及词源的溯源,理清“白”字的符号和象征内涵建构过程,依据象征人类学身体感知与文化创造之间关系的理论解释,梳理该字从记号到信号再到符号的认知与发展过程。“白”字记号属性决定了先民在认知建构中把白色定义为一切颜色的起点或无颜色的状态,从而使白色具备了色彩等级中初级位置的象征内涵。这项研究不仅有助于理清“白”字在以往词源学研究上不尽清晰的内涵,而且更进一步使我们认识到人类思维在建构符号意义体系的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基本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字 具身化、象征 认知 符号
原文传递
从语序类型分析经堂语的来源及其性质
18
作者 敏春芳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2-218,共7页
经堂语是宗教场所的特殊用语,指的是元明时期经师们用当时的汉语——"汉儿言语"——翻译阿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汉语变体。本文根据马振武先生的《古兰经》(经堂语、阿拉伯文、小儿锦对照本)中的经堂语,参照语序类型学成果,考... 经堂语是宗教场所的特殊用语,指的是元明时期经师们用当时的汉语——"汉儿言语"——翻译阿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汉语变体。本文根据马振武先生的《古兰经》(经堂语、阿拉伯文、小儿锦对照本)中的经堂语,参照语序类型学成果,考察经堂语的句法表现,揭示其类型特征及其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堂语 元代直译体文献 语序类型 汉儿言语 蒙古语
原文传递
《天方典礼》的版本及整理述略
19
作者 王根明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2-229,共8页
近年来国内外对刘智及其著述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对刘智著作版本的系统研究成果较少。《天方典礼》为首部刊印的刘智著作,版本最多,传播最广。本文以各地图书馆、清真寺以及民间收藏家的藏书实物为依据,对《天方典礼》的不同版本,如清代... 近年来国内外对刘智及其著述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对刘智著作版本的系统研究成果较少。《天方典礼》为首部刊印的刘智著作,版本最多,传播最广。本文以各地图书馆、清真寺以及民间收藏家的藏书实物为依据,对《天方典礼》的不同版本,如清代、民国时期的各种刻本、印本、点校本,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简体字整理本、注释本和白话文本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与述评,以期推动对《天方典礼》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智 《天方典礼》 版本 研究
原文传递
《山海经·海外南经》丛札(随笔)
20
作者 杨建军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182-187,共6页
《海外南经》开头的这段话,实为整个海经的前言。这段话分两部分:“地之所载”至“要之以太岁”为一部分,“神灵所生”至“唯圣人能通其道”为一部分。前一部分被《淮南子·墜形》引在开篇,“四海”“照之”被分别引作“四极”“昭... 《海外南经》开头的这段话,实为整个海经的前言。这段话分两部分:“地之所载”至“要之以太岁”为一部分,“神灵所生”至“唯圣人能通其道”为一部分。前一部分被《淮南子·墜形》引在开篇,“四海”“照之”被分别引作“四极”“昭之”。“照”“昭”相通①,“四海”“四极”是不同的词。海经不只载海内事,还载海外事,而“四极之内”能把海内海外都包括,比“四海之内”恰当,因此我们认为“四极”为是,“四海”是“四极”之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极 山海经 淮南子 四海之内 海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