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8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网络深度学习状况实证研究——以西华大学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明 陈绪浩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8年第2期56-62,共7页
大学生网络深度学习不仅包括学习者在认知层面上的发展,还包括学习者在思维模式、道德意识、审美情趣等情感体验层面上的成长。调研表明:当前大学生网络深度学习整体表现并不乐观;大学生网络深度学习在专业类别和性别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大学生网络深度学习不仅包括学习者在认知层面上的发展,还包括学习者在思维模式、道德意识、审美情趣等情感体验层面上的成长。调研表明:当前大学生网络深度学习整体表现并不乐观;大学生网络深度学习在专业类别和性别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大学生学习的驱动力与网络深度学习存在正相关关系。高校为更好地发挥网络学习平台作用,应重视网络学习活动设计的创新,注重对学习驱动力和元认知策略的应用,切实提高大学生网络学习的深度与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学习 深度学习 实证研究
下载PDF
“三全育人”视域下“两翼同向发力”构建一体化就业育人体系探析——以西华大学为例
2
作者 李强 崔青青 张健豪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3年第12期88-91,共4页
就业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关键之举。文章在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基础上,积极实践探索向教师队伍专业成长和学生群体全面成才发力,以西华大学为例,探析构建人人参与、时时指导、处处都在的一体系化... 就业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关键之举。文章在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基础上,积极实践探索向教师队伍专业成长和学生群体全面成才发力,以西华大学为例,探析构建人人参与、时时指导、处处都在的一体系化就业育人体系,将“三全育人”充分融入就业育人工作,以实际行动推动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三全育人 就业育人
下载PDF
农业纸带栽种机械的柔性机械臂姿态自动检测方法研究
3
作者 潘林 刘克福 《南方农机》 2024年第5期175-178,共4页
【目的】常规的柔性机械臂姿态自动检测方法,检测错误次数多,精度较低,需要设计一种全新的农业纸带栽种机械的柔性机械臂姿态自动检测方法。【方法】该方法使用姿态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装置,采集农业纸带栽种机械的柔性机械臂姿态数据。... 【目的】常规的柔性机械臂姿态自动检测方法,检测错误次数多,精度较低,需要设计一种全新的农业纸带栽种机械的柔性机械臂姿态自动检测方法。【方法】该方法使用姿态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装置,采集农业纸带栽种机械的柔性机械臂姿态数据。结合数据建立相应的姿态图像坐标系,根据柔性机械臂姿态在图像中的随动效应,计算出农业纸带栽种机械的柔性机械臂姿态自转角。根据编码器实测的角度,姿态角度传感器实测角度,求出柔性机械臂末端在竖直方向的高度,进而计算出姿态变化过程中柔性机械臂末端变形量。利用柔性机械臂姿态自转角和柔性机械臂末端变形量之间的相关性,求出待检柔性机械臂姿态的位置信息,进而实现了农业纸带栽种机械的柔性机械臂姿态自动检测。【结果】该方法的错误次数均值仅为5.25次,平均错误次数小于6,而对比方法达到了10次以上,相较于对比方法,该方法的柔性机械臂姿态检测错误次数降低了4次以上。【结论】设计的农业纸带栽种机械的柔性机械臂姿态自动检测方法有效降低了错误次数,检测方法精度高,检测效果较好,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纸带栽种 柔性机械臂 姿态 调度方法
下载PDF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官洋洲 《广西农业机械化》 2020年第1期25-25,共1页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机械设计制造行业中,人们已经逐渐引用自动化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如何实现机械自动化,首先分析了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背景,然后对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机械设计制造行业中,人们已经逐渐引用自动化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如何实现机械自动化,首先分析了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背景,然后对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 具体应用
下载PDF
自动化立体仓库监控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莉萍 秦付军 罗仁刚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56,60,共4页
利用PLC控制技术完成了自动化立体仓库堆垛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并给出了详细的I/O信号,介绍了电气控制系统中采取的安全保护措施;利用组态软件设计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实时监控系统及信息管理系统。结果表明,所设计控制系统性能... 利用PLC控制技术完成了自动化立体仓库堆垛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并给出了详细的I/O信号,介绍了电气控制系统中采取的安全保护措施;利用组态软件设计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实时监控系统及信息管理系统。结果表明,所设计控制系统性能可靠,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立体仓库 堆垛机 可编程控制器 监控 组态软件
下载PDF
浅谈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的整合思路构建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长弓 《神州》 2014年第3期41-41,共1页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使得我国提前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在机械电子工程上竞争相当激烈,机械电子发展水平对我国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机械工程是一门传统...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使得我国提前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在机械电子工程上竞争相当激烈,机械电子发展水平对我国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机械工程是一门传统的学科,与电子工程结合促进了生产科学的进步,如果将最新的人工智能与机械电子工程相互融合,这就是又一巨大的变革。本文主要分析了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探讨如何进一步将其构建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电子工程 人工智能 系统应用
下载PDF
温室自动化与机器人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贾士伟 李军民 +1 位作者 邱权 唐慧娟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94-196,共3页
为了解决温室生产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等问题,需要提高温室的自动化程度。该研究指出了自动化温室的特点及其局限性,为满足现代温室发展需要,提出使用机器人技术来提高温室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温室生产效率,并对实现"... 为了解决温室生产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等问题,需要提高温室的自动化程度。该研究指出了自动化温室的特点及其局限性,为满足现代温室发展需要,提出使用机器人技术来提高温室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温室生产效率,并对实现"无人温室"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自动化 机器人 无人温室 展望
下载PDF
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5
8
作者 田富强 熊友 +3 位作者 胡红 王莲冀 庄其涛 袁瑞豪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1-327,共7页
四川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受地形条件、种植制度与经营方式等因素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缓慢,农业机械化率一直位于全国倒数。通过走访调研和查阅相关统计资料,梳理四川省主要农作物生产现状,从农机化率、农机保有量、农机制造企... 四川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受地形条件、种植制度与经营方式等因素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缓慢,农业机械化率一直位于全国倒数。通过走访调研和查阅相关统计资料,梳理四川省主要农作物生产现状,从农机化率、农机保有量、农机制造企业、农机科研、农机社会化服务五个方面整理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发现四川省农业机械化仍存在农机装备供给结构不合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机区域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薄弱环节农机化装备研发,提升丘陵山区适用农机支持力度、着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业机械化生产条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主要农作物 农业机械化 农机制造企业 农机装备
下载PDF
一种全自动茶叶揉捻装置设计
9
作者 代云中 杨昕 +5 位作者 刘杨 罗烊 彭家豪 唐浩 罗钟雨 李美容 《南方农机》 2024年第1期16-17,29,共3页
【目的】实现茶叶加工过程简单化、智能化,提高茶叶加工水平和生产效率。【方法】课题组设计了一种全自动茶叶揉捻装置,全自动茶叶揉捻装置包括环形揉盘、揉桶、调节机构和茶叶收集机构。全自动茶叶揉捻步骤如下:首先放入茶叶,根据扇形... 【目的】实现茶叶加工过程简单化、智能化,提高茶叶加工水平和生产效率。【方法】课题组设计了一种全自动茶叶揉捻装置,全自动茶叶揉捻装置包括环形揉盘、揉桶、调节机构和茶叶收集机构。全自动茶叶揉捻步骤如下:首先放入茶叶,根据扇形分区将环形揉盘划分为多个区域;其次对每个区域内的茶叶进行揉捻,采集电参数;再次,调整对应区域的揉捻挡位,对茶叶揉捻至揉捻完成;最后对揉捻后的茶叶进行收集。【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揉捻装置可以通过感知茶叶里的电参数获取当前茶叶揉捻情况,根据揉捻情况自动控制升降机构调节揉桶,利用揉桶继续揉捻茶叶,实现了科学准确地揉捻茶叶,实现了茶叶加工过程的简单化、智能化,实现了自动化揉捻茶叶的同时自动进行茶叶收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揉捻 科学准确 智能 全自动
下载PDF
基于MEMS微镜幅频特性的机械动力学教学实验设计
10
作者 何江波 冉龙骐 +1 位作者 马蕾 周吴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6-190,共5页
该文依托华为资助项目搭建了MEMS微镜的幅频特性实验,并将其应用于机械动力学教学实践。首先,通过MEMS微镜的工作原理阐明了相关的机械动力学理论知识。其次,对MEMS微镜幅频特性实验进行了详细论述,包括实验平台构成、微镜角度的光电检... 该文依托华为资助项目搭建了MEMS微镜的幅频特性实验,并将其应用于机械动力学教学实践。首先,通过MEMS微镜的工作原理阐明了相关的机械动力学理论知识。其次,对MEMS微镜幅频特性实验进行了详细论述,包括实验平台构成、微镜角度的光电检测方法、实验数据处理及工程应用。最后,阐述了实验在机械动力学教学中作用,包括激发学习热情、课程思政、提升工程实践和融合创新能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动力学 MEMS微镜 实验教学 光电检测 课程思政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11
作者 彭粮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17年第1期120-120,共1页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算机技术得到广泛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在诸多领域中发挥作用。同时,在科技的推动下,机械化生产能力增强,机械化水平提升,机械工程逐渐向电子机械工程发展,全自动化突出,智能化理念被应用到机械电子工程领域,切实提升了...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算机技术得到广泛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在诸多领域中发挥作用。同时,在科技的推动下,机械化生产能力增强,机械化水平提升,机械工程逐渐向电子机械工程发展,全自动化突出,智能化理念被应用到机械电子工程领域,切实提升了生产力。本文全面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机械电子工程 应用
下载PDF
耕作机械触土部件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及优化分析
12
作者 吴自强 胡红 +1 位作者 张莞悦 陈俊 《中国农机装备》 2024年第12期2-9,共8页
农业耕作机械在作业过程中,触土部件与土壤具有一系列的相互作用,研究土壤与触土部件间的作用关系,对降低耕作机械的能量消耗,减少牵引阻力,提高触土部件的工作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土壤质地、土壤紧实度、土壤含水率对土层结构和... 农业耕作机械在作业过程中,触土部件与土壤具有一系列的相互作用,研究土壤与触土部件间的作用关系,对降低耕作机械的能量消耗,减少牵引阻力,提高触土部件的工作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土壤质地、土壤紧实度、土壤含水率对土层结构和触土部件影响的基础上,对触土部件的磨损、黏附这两种失效形式进行了阐述,并总结了对触土部件进行优化的已有研究成果,最后对触土部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触土部件 土壤紧实度 土壤含水率 磨损 黏附 展望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剖分式机械密封热力耦合分析
13
作者 黄朝林 曾光磊 +3 位作者 朱权 廖国平 奚文杰 帅梦潇 《机械工程师》 2024年第6期106-109,共4页
为了研究摩擦热、介质压力对剖分式机械密封变形的影响,对剖分式机械密封进行热力耦合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温度场中密封环外径侧温度较低,剖分动环端面最高温度出现在与剖分静环相接触的密封端面处,剖分静环端面最高温度出现在密封端... 为了研究摩擦热、介质压力对剖分式机械密封变形的影响,对剖分式机械密封进行热力耦合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温度场中密封环外径侧温度较低,剖分动环端面最高温度出现在与剖分静环相接触的密封端面处,剖分静环端面最高温度出现在密封端面内径处;在热、力耦合作用下密封端面由外径向内径的变形形成收敛状间隙;随着介质压力增大,密封环的轴向变形增大,密封环分型面的径向变形减小;介质压力的变化导致密封环端面间产生的摩擦热不同,从而引起密封环变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分式机械密封 热力耦合 分型面
下载PDF
机械密封端面接触状态测控技术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和顺 陈次昌 +1 位作者 黄泽沛 王新霖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0-152,162,共4页
介绍了目前常用来描述端面接触情况的状态参量,探讨了端面间隙、温度及声波常用的测量方法,重点分析了主动式超声波检测方法,并对机械密封端面接触状态测控技术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测控技术 接触状态 密封端面 机械 状态参量 端面间隙 检测方法 研究状况 面接触 超声波 主动式
下载PDF
ASP模式的机械产品分布式协同设计的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廖敏 殷国富 罗中先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41-1346,共6页
以钣金展开设计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ASP的运行模式和分布式协同设计的相关理论.以.NET平台为开发环境,从系统基础结构、相关使能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对钣金展开设计系统的开发方法.该项目的研究将对CAD系统结构的进化起推进作用.
关键词 ASP 分布式协同设计 钣金展开 CAD
下载PDF
机械密封动环变形对端面温度场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珂 董霖 +3 位作者 王和顺 钟雯 朱维兵 李传喜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38,共4页
在合理的假设条件下,考虑到液膜对动环的热量分配系数,基于液体润滑非接触机械密封稳态传热模型,利用ANSYS软件分别对动环变形前后温度场进行计算,得出动环端面温度分布规律,并分析主轴转速、变形角β、液膜厚度、密封环导热系数等参数... 在合理的假设条件下,考虑到液膜对动环的热量分配系数,基于液体润滑非接触机械密封稳态传热模型,利用ANSYS软件分别对动环变形前后温度场进行计算,得出动环端面温度分布规律,并分析主轴转速、变形角β、液膜厚度、密封环导热系数等参数对温度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变形后温度要明显高于变形前温度;动环的高温区出现在内径处;主轴转速、材料的导热系数对动环端面温度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润滑 热变形 温度场 ANSYS
下载PDF
基于TRIZ理论的电磁驱动式机械密封创新设计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良柱 王和顺 +4 位作者 黄泽沛 张车宁 朱维兵 董霖 牛苗苗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9-102,115,共5页
基于TRIZ理论,提出一种改善非接触式机械密封在低转速状态下密封面相对转速低且不稳定的方法。通过对传统机械密封整体原理和结构的分析,运用TRIZ理论,以"速度"为改善的参数,"组件的复杂性"和"测量的准确性&qu... 基于TRIZ理论,提出一种改善非接触式机械密封在低转速状态下密封面相对转速低且不稳定的方法。通过对传统机械密封整体原理和结构的分析,运用TRIZ理论,以"速度"为改善的参数,"组件的复杂性"和"测量的准确性"为恶化的参数,由矛盾矩阵得到发明原理号,经分析选取"调节器原理"和"置换机械系统原理",并由此采取设置中间旋转环及采用电磁驱动该中间旋转环的方法,提高了机械密封的工作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封 机械密封 TRIZ理论 电磁驱动
下载PDF
流体静压型机械密封轴向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维兵 周刚 +1 位作者 张海洋 夏英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1-3,27,共4页
根据机械动力学原理,建立静环轴向振动方程和端面液膜压力微分方程,并求出液膜压力的解析表达式和静环轴向位移表达式。在假设不受系统外力干扰的条件下,分析静环端面结构参数(转折半径和端面锥角)在轴向微小扰动的情况下对液膜刚度、... 根据机械动力学原理,建立静环轴向振动方程和端面液膜压力微分方程,并求出液膜压力的解析表达式和静环轴向位移表达式。在假设不受系统外力干扰的条件下,分析静环端面结构参数(转折半径和端面锥角)在轴向微小扰动的情况下对液膜刚度、液膜阻尼和静环轴向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转折半径的增大,液膜刚度变小,液膜阻尼增大,振动阻尼从弱阻尼向过阻尼状态转变;随着端面锥角的增大,液膜刚度减小,液膜阻尼减小,振动阻尼从过阻尼向弱阻尼状态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封 端面参数 刚度 阻尼 振动特性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高压机械密封温度场理论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熊佳 雷玉勇 +1 位作者 杨志峰 袁其源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3-126,共4页
根据热平衡方程推导出高压机械密封中的温升计算公式,并建立了机械密封件温度场的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分析软件求解密封环内部各节点的温度。根据温度场分布图,对影响密封环热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密封端面温度最高且... 根据热平衡方程推导出高压机械密封中的温升计算公式,并建立了机械密封件温度场的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分析软件求解密封环内部各节点的温度。根据温度场分布图,对影响密封环热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密封端面温度最高且靠近内径方向,应通过改善散热和加强冷却防止因摩擦热使正常压力下的液膜流体达到沸点并汽化;密封介质压力、密封端面的平均直径和转速的增加都会使摩擦热增加,从而使密封端面温度升高;不同密封介质的摩擦因数和传热系数会造成不同的温升;导热率越高扩散热量也就越多,选择导热率高的密封材料能有效地降低密封环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密封环 温度场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核主泵用流体静压型机械密封流固热耦合变形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朱维兵 张海洋 王和顺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7-51,共5页
核主泵泄漏量的大小受密封间隙影响,密封间隙形状与密封压力分布、热变形紧密相关。基于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的基本原理,建立核主泵机械密封流固热耦合变形分析模型;通过分析接触状态,确定动、静环的边界约束条件。利用ANSYS软件对机械密... 核主泵泄漏量的大小受密封间隙影响,密封间隙形状与密封压力分布、热变形紧密相关。基于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的基本原理,建立核主泵机械密封流固热耦合变形分析模型;通过分析接触状态,确定动、静环的边界约束条件。利用ANSYS软件对机械密封副的端面流场、流固热耦合热变形进行模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密封环内径与转折半径间的压力近似呈线性分布,而转折处与液膜外径之间的压力呈抛物线分布;动、静环应力分呈环形分布,最大应力处于静环上端面外径处;最高温度都出现在密封环靠近内径处,且动环温度高于静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热应力耦合 核主泵 密封间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