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浓香型白酒窖池窖泥中原核微生物群落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森 李林光 +4 位作者 李可 贾碧洪 钟小廷 车振明 向文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21-226,共6页
利用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技术探索中国浓香型白酒窖池上、中、底三层窖泥中原核微生物群落构成的异质性和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窖池不同层面的窖泥中细菌类群及数量的差异性较大。其中,优势菌群Clostridium diolis及Lactobacillus a... 利用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技术探索中国浓香型白酒窖池上、中、底三层窖泥中原核微生物群落构成的异质性和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窖池不同层面的窖泥中细菌类群及数量的差异性较大。其中,优势菌群Clostridium diolis及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在上、中、底层窖泥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4.9%和39.8%、25.2%和20.6%、23.8%和36.6%,Bacillus subtilissubsp.subtilis是中层窖泥优势菌群之一,占22.1%;古细菌群落主要分布在Methanoculleus属和Methanosarcina属。其中,Methanoculleus bourgensis在上层和底层窖泥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9.9%和88.2%。Methanosarcina siciliae和Methanoculleus bourgensis在中层窖泥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0.7%和49.1%。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窖泥细菌主要为杆菌目、梭菌目、肠杆菌目及以TM7 phylum sp.为代表的种属分类尚不明确的细菌,古细菌主要为甲烷微菌目与甲烷八叠球菌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浓香型白酒 窖泥 原核微生物 16S rRNA克隆技术
下载PDF
中国浓香型白酒窖池糟醅中微生物群落演替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大凤 李可 +5 位作者 刘森 刘若尘 邢亚阁 李明元 车振明 向文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83-187,共5页
为探索中国浓香型白酒发酵糟醅中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利用克隆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对糟醅微生物区系的消长变化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根据有效克隆子分布数据计算的群落多样性参数表明:窖池糟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存... 为探索中国浓香型白酒发酵糟醅中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利用克隆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对糟醅微生物区系的消长变化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根据有效克隆子分布数据计算的群落多样性参数表明:窖池糟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差异。应用CANOCO 4.5软件对物种和生态因子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应用CANODRAW 4.0作种类、样方分布与生态因子关系的二维排序图,排序图上清楚地反映了窖池糟醅微生物种类、群落分布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酸度、乙醇含量、水分含量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的主要微生态因子;大部分微生物适宜在低酸度条件下生长,少数耐酸微生物能在高酸度条件下生长;随着发酵的进行,生态因子发生变化,微生物群落也进行相应的演替,向耐高酒精含量、高酸度的群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浓香型白酒 发酵糟醅 微生物演替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窖池微生物生态因子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罗海 刘森 +2 位作者 田伟 梁华忠 向文良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8-112,共5页
利用浓香型白酒酿造行业中的理化指标检验方法,监控窖池发酵过程中不同空间位置和不同发酵时间糟醅的生态因子伴随微生物活动而发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在主发酵期逐渐上升至33℃左右,维持15d左右开始逐渐下降;与入窖时相比,酸度... 利用浓香型白酒酿造行业中的理化指标检验方法,监控窖池发酵过程中不同空间位置和不同发酵时间糟醅的生态因子伴随微生物活动而发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在主发酵期逐渐上升至33℃左右,维持15d左右开始逐渐下降;与入窖时相比,酸度在发酵过程中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中层粮糟的增幅达59.4%;总糖在发酵过程中总的呈下降趋势,而还原糖呈波动式下降;在0d^21d期间,乙醇大量积累,达入窖水平的21倍。后期乙醇含量呈波动式变化,下层底糟的下降最为明显。发酵过程中,上层、中层糟醅含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发酵过程中,同一层面糟醅样的蛋白质含量变化几乎一致。在21d^50d,蛋白质消耗最大。但在50d以后,各层蛋白质含量又有比较大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池 生态因子 糟醅 浓香型白酒 动态分析
下载PDF
利用16S rRNA分析传统四川发酵泡菜中的细菌多样性 被引量:29
4
作者 田伟 张琦 +5 位作者 邓珍珍 刘森 李明元 车振明 马力 向文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15-218,共4页
为了解传统四川发酵泡菜中的细菌多样性,采用构建16S rRNA基因文库的方法,对样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所得到129个克隆子均鉴定为乳酸菌,分布于Lactobacillus和Pediococcus两个属,所占比例分别为88.4%和10.1%。... 为了解传统四川发酵泡菜中的细菌多样性,采用构建16S rRNA基因文库的方法,对样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所得到129个克隆子均鉴定为乳酸菌,分布于Lactobacillus和Pediococcus两个属,所占比例分别为88.4%和10.1%。L.pentosus、L.plantarum和P.damnosus是其中的优势菌种分别占50.4%、16.3%和10.1%,L.paralimentarius、L.sunkii、L.brevis、L.kisonensis、L.acetotolerans、L.namurensis分别占7.8%、4.7%、3.1%、1.6%、0.8%和0.8%,且P.damnosus、L.paralimentarius、L.sunkii、L.kisonensis和L.acetotolerans均在泡菜中发现。这些结果揭示四川泡菜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反映其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展现很多未知的生物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泡菜 细菌多样性 16S RRNA基因 克隆文库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金钗石斛功能性成分及保健食品开发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明元 邓维泽 +3 位作者 唐显福 杨文宇 闫天龙 古霞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33-1238,共6页
金钗石斛是名贵的中药,为兰科石斛属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含有丰富的生物碱、酚类、多糖类等功能性成分,现已成为现代医疗、保健食品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金钗石斛功能性成分的提取、检测、结构鉴定及功能作用等研究进展,以及石... 金钗石斛是名贵的中药,为兰科石斛属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含有丰富的生物碱、酚类、多糖类等功能性成分,现已成为现代医疗、保健食品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金钗石斛功能性成分的提取、检测、结构鉴定及功能作用等研究进展,以及石斛类保健食品的开发现状和深度开发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钗石斛 功能性成分 保健食品
下载PDF
四川泡菜中中度嗜盐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琦 田伟 +5 位作者 李芳 刘森 贾春 林洪斌 向文良 车振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64-268,共5页
从四川泡菜盐卤中分离获得54株中度嗜盐菌,所有分离菌株皆为革兰氏阳性菌,其中ZQ1和ZQ4最适NaCl生长质量浓度为7g/100mL,ZQ26最适NaCl生长质量浓度为12g/100mL。其余51株菌的NaCl生长质量浓度范围为0~20g/100mL,最适生长质量浓度6g/100... 从四川泡菜盐卤中分离获得54株中度嗜盐菌,所有分离菌株皆为革兰氏阳性菌,其中ZQ1和ZQ4最适NaCl生长质量浓度为7g/100mL,ZQ26最适NaCl生长质量浓度为12g/100mL。其余51株菌的NaCl生长质量浓度范围为0~20g/100mL,最适生长质量浓度6g/100mL,不产生吲哚,酪素水解、明胶液化、淀粉水解和马尿酸水解为阴性,过氧化氢酶和脂酶为阴性。16S rRNA序列分析表明:54株菌分别属于细菌域的Virgibacillus、Staphylococcus和Oceanobacillus属。菌株ZQ1、ZQ4与Virgibacillus halodenitrificans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9%;菌株ZQ26与Staphylococcus cohnii的相似性为99%,其余菌株与Oceanobacillus oncorhynchi在16S rRNA水平上相似性为98%~99%。作为优势菌的O.oncorhynchi在16S^23S rRNA ISR水平的分析进一步表明:51株O.oncorhynchi被分成5个亚类,这5个亚类的代表菌株ZQ30、ZQ35、ZQ36、ZQ42和ZQ52的全细胞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皆存在差异。这一结果暗示盐卤中的O.oncorhynchi菌在种内水平上已经发生了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泡菜 中度嗜盐菌 16SrRNA 16S-23SrRNAISR 全细胞脂肪酸
下载PDF
四川泡菜中乳酸菌链霉素抗性与抗性基因的检测(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宋菲菲 徐顾榕 +5 位作者 蔡婷 林凯 贾碧洪 陈功 向文良 张庆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4032-4039,共8页
目的探明四川泡菜中链霉素抗性乳酸菌及抗性基因的种类。方法利用含有8μg/ml链霉素的MRS初步分离泡菜液中的抗性乳酸菌,通过16S r RNA分析确定抗性乳酸菌的分类地位后,测定同种不同菌株对链霉素的MIC,并与欧洲食品安全官方机构(EFSA)... 目的探明四川泡菜中链霉素抗性乳酸菌及抗性基因的种类。方法利用含有8μg/ml链霉素的MRS初步分离泡菜液中的抗性乳酸菌,通过16S r RNA分析确定抗性乳酸菌的分类地位后,测定同种不同菌株对链霉素的MIC,并与欧洲食品安全官方机构(EFSA)建议的最低临界值比较确定抗性菌株;通过PCR扩增链霉素抗性基因str A、str B,aad A、aad E、ant(6)、aac(6')-aph(2')和aph(3')-Ⅲa,确定抗性菌株的抗性基因。结果分离到67株链霉素敏感性或抗性菌株,这些菌株分别属于Pediococcus ethanolidurans(36),Lactococcus garvieae(14),Lactobacillus buchneri(12),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2),Lactococcus lactis(1)和Staphylococcus.spp(2)。其中Lactococcus garvieae、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Lactococcus lactis和Staphylococcus.spp全部为抗性菌株,Pediococcus ethanolidurans中有抗性菌株20株、Lactobacillus buchneri中有7株。在抗性基因检测中,除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抗性菌株没有检测到被检基因外,其他5个种的抗性菌株中均检测到部分或全部抗性基因。str A和aph(3')-Ⅲa基因在除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外的被检菌株中均有检出,其检出率分别为50%-100%和21.4%-100%;str B基因在抗性菌株Pediococcus ethanolidurans,Lactobacillus buchneri,Lactococcus garvieae和Lactococcus lactis检测率分别为70%、42.9%、28.6%和100%;aac(6')-aph(2')基因仅在3株Pediococcus ethanolidurans、1株Lactobacillus buchneri、1株Lactococcus garvieae和Staphylococcus spp中检测到。aad A、aad E and ant(6)在所有抗性菌株中都没有检测到。总体而言,str A、str B和aph(3')-Ⅲa基因在链霉素抗性菌株中的检出率高于其他抗性基因。结论当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四川泡菜中存在链霉素乳酸菌抗性菌株,这些抗性菌株对四川泡菜存在潜在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泡菜 乳酸菌 链霉素抗性 链霉素抗性基因
下载PDF
紫米酒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熊华 刘森 +1 位作者 蒲开阳 向文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0-134,共5页
以紫米为原料进行米酒发酵。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原料配比、加曲量、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的单因素最佳值;然后利用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探索其对发酵的影响;再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考察总糖、还原糖、总酸及净出汁量与紫米酒发酵间的关系。... 以紫米为原料进行米酒发酵。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原料配比、加曲量、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的单因素最佳值;然后利用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探索其对发酵的影响;再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考察总糖、还原糖、总酸及净出汁量与紫米酒发酵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因素最佳值为紫糯比1∶3,加曲量0.8%,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8 h;发酵时间及加曲量对紫米酒发酵的影响最大,三者的影响顺序为:发酵时间>加曲量>发酵温度;酸类及糖类因子与紫米酒发酵的关系非常密切,而它们对紫米酒发酵的贡献方式也各不一样。总酸及糖类物质的变化对发酵的影响非常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米酒 发酵 方差分析 因子分析
下载PDF
低盐腌制大头菜腐败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15
9
作者 胡怀容 张庆 +4 位作者 鲜欣言 唐萍 张友华 蒋梦琳 李明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48-251,268,共5页
以低盐腌制大头菜为原料,对贮藏、流通期间主要腐败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利用微生物学传统分离培养方法从腐败的真空包装低盐腌制大头菜中分离得到菌落形态差异明显的7株细菌、2株酵母。对细菌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同时提取细菌和酵母菌... 以低盐腌制大头菜为原料,对贮藏、流通期间主要腐败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利用微生物学传统分离培养方法从腐败的真空包装低盐腌制大头菜中分离得到菌落形态差异明显的7株细菌、2株酵母。对细菌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同时提取细菌和酵母菌纯培养物基因组DNA,分别进行16S rDNA、26S rDNA的D1/D2序列PCR扩增。测序结果与NCBI中已知序列进行比对和鉴定,发现5株为Bacillus属,1株为Lysinibacillus属,2株为Candida属,1株为非培养细菌的同源菌。经系统发育分析,菌株X5和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的相似性为97%,其余菌株分别与Bacillus sp.,Bacillus subtilis,Bacillus megaterium,Bacillus boroniphilus,Bacillus gibsonii,Uncultured bacterium,Candida pararugosa,Candida zemplinina的相似性为99%-100%。通过微生物生理特性研究及腐败现象分析,推断芽孢杆菌和酵母可能是引起腌制大头菜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盐 腌制 腐败微生物 分离鉴定
下载PDF
泡辣椒中菌株的分离、鉴定与直投式发酵剂复配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良 向文良 +4 位作者 曾泽生 余帅 陈志伟 李明元 车振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42-247,共6页
以老坛泡辣椒水中的微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提取泡辣椒微生物的总DNA,扩增其16S rRNA基因,然后将扩增片段克隆入pT7blue载体并转化入感受态细胞E. coli DH5α,筛选阳性克隆。最后以各分离菌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扩增各细菌的... 以老坛泡辣椒水中的微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提取泡辣椒微生物的总DNA,扩增其16S rRNA基因,然后将扩增片段克隆入pT7blue载体并转化入感受态细胞E. coli DH5α,筛选阳性克隆。最后以各分离菌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扩增各细菌的管家基因RNA聚合酶α亚基基因(rpoA)和苯丙氨酰基tRNA基因(pheS),确定泡辣椒直投式发酵菌株;以生长速率、产酸速率、共培养特性为参考指标进行复合菌剂制备、以亚硝酸盐降低能力和泡辣椒产品感官评定等参考指标鉴定复合菌剂。结果表明:B. coagulans BCO02、L. mesenteroides ME03、L. plantarumPL03、L. brevis BR04和P. acidilactici AC01按菌浓2:5:5:5:5混合,当添加至泡辣椒发酵液中B. coagulans BCO02达105~106CFU/mL,L. mesenteroides ME03、L. plantarum PL03、L. brevis BR04和P. acidilactici AC01达106CFU/mL时,可以作为直投式辣椒的生物发酵菌剂,发酵成熟辣椒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为3.34mg/kg,低于传统发酵的5.87mg/kg,感官评定也优于传统泡辣椒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辣椒 发酵菌剂 16S RRNA 筛选
下载PDF
青菜腌制过程中腐败表层细菌的多样性分析与群落演替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可 张庆 +5 位作者 陈功 林凯 袁春红 贾碧洪 钟小廷 向文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0-184,共5页
通过构建16S rRNA基因文库揭示青菜腌制过程中腐败表层细菌群落构成,利用Shannon-Weaver(H)、Chao、ACE、Simpson、覆盖度和相关性指数分析群落的多样性及演替关系。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从样品中获得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别被归为Vibrio、... 通过构建16S rRNA基因文库揭示青菜腌制过程中腐败表层细菌群落构成,利用Shannon-Weaver(H)、Chao、ACE、Simpson、覆盖度和相关性指数分析群落的多样性及演替关系。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从样品中获得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别被归为Vibrio、Halomonas、Pseudoalteromonas、Shewanella、Marinomonas、Geobacillus、Pseudomonas、Psychrobacter、Cobetia、Oceanobacillus、Pantoea和Lactobacillus属。其中能够产生亚硝酸盐的致病性Vibrio属细菌为腐败表层卤水中的优势菌,分别占腌制7、22、60 d细菌总数的45.8%、74.2%、44.9%,Pseudoalteromonas、Shewanella、Pseudomonas等属腐败性细菌主要分布在第7天的样品中,受高盐环境的影响,Cobetia、Halomonas等嗜盐菌和Lactobacillus属细菌的数量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7、22、60 d样品菌群相关性系数由0.5131降至0.4064,随之又升高至0.8168。结果表明:腐败表层卤水中细菌在青菜腌制过程中介导腐败并产生有害成分,其群落结构随腌制过程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菜腌制 盐卤 细菌多样性 16SrRNA 群落演替
下载PDF
荣昌猪肠道乳酸菌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友华 胡怀容 +3 位作者 鲜欣言 唐萍 蒲博 李明元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11,共6页
通过稀释涂布法,在含有碳酸钙的MRS平板上选取有明显透明圈、革兰氏染色为阳性、接触酶实验为阴性的菌株,反复划线纯化培养并保存,然后经16S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菌株.结果从猪大肠中分离出5株乳酸菌,经鉴定D8为干酪乳杆菌、D12为鸟... 通过稀释涂布法,在含有碳酸钙的MRS平板上选取有明显透明圈、革兰氏染色为阳性、接触酶实验为阴性的菌株,反复划线纯化培养并保存,然后经16S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菌株.结果从猪大肠中分离出5株乳酸菌,经鉴定D8为干酪乳杆菌、D12为鸟肠球菌同属菌株、D14为约翰逊氏乳杆菌、D15为唾液乳杆菌、D21为植物乳杆菌;从小肠中分离出4株乳酸菌,经鉴定XF为嗜酸乳酸菌、XH为乳酸乳球菌、XI为约翰逊氏乳杆菌、XQ为能动乳杆菌.表明荣昌猪肠道内含有丰富的乳酸菌群,乳杆菌是荣昌猪肠道内乳酸菌中的优势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昌猪 肠道 筛选 乳酸菌 16S RRNA
下载PDF
低盐固态发酵酱油酱醅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庆 林凯 +3 位作者 袁春红 宋菲菲 向文良 车振明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4年第2期1-4,共4页
对低盐固态发酵酱油酱醅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从中分离得到10株乳酸菌。经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表明:菌株J1、J4、J7和J8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J2为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 对低盐固态发酵酱油酱醅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从中分离得到10株乳酸菌。经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表明:菌株J1、J4、J7和J8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J2为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J3、J5和J6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J9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J10为嗜盐四联球菌(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盐固态发酵 酱醅 乳酸菌 分离鉴定
下载PDF
自贡大公古盐井中嗜盐菌的Na^+/H^+离子逆转运蛋白基因筛选(英文)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华忠 刘森 +3 位作者 李可 张大凤 车振明 向文良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4期711-715,共5页
[目的]筛选四川自贡大公古盐井中嗜盐微生物的Na+/H+离子逆转运蛋白基因,并对其结构和编码蛋白进行分析。[方法]构建自贡大公古盐井中嗜盐微生物的Na+/H+离子逆转运蛋白宏基因组文库,通过与Na+/H+离子逆转运蛋白基因缺陷宿主菌株E.coliK... [目的]筛选四川自贡大公古盐井中嗜盐微生物的Na+/H+离子逆转运蛋白基因,并对其结构和编码蛋白进行分析。[方法]构建自贡大公古盐井中嗜盐微生物的Na+/H+离子逆转运蛋白宏基因组文库,通过与Na+/H+离子逆转运蛋白基因缺陷宿主菌株E.coliKNabc的功能互补筛选Na+/H+离子逆转运蛋白基因。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的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ORF、-35区、-10区和SD序列以及编码蛋白的分子量、等电点、疏水区域、跨膜区域、系统进化和耐盐特性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到1个新的Na+/H+离子逆转运蛋白基因m-nha,该基因能够赋予E.coliKN-abc在盐和碱性条件下良好生长的能力。[结论]由于m-nha编码蛋白在氨基酸序列和结构上不同于以往报道的Na+/H+离子逆转运蛋白,故鉴定该基因为1个新的Na+/H+离子逆转运蛋白基因。该研究结果对于理解古盐井中嗜盐微生物的嗜盐机制,开发利用古盐井中的基因资源及寻找新的耐盐基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H+离子逆转运蛋白基因 宏基因组文库 嗜盐菌 大公古盐井
下载PDF
紫色杂交水稻米糠油提取条件探索及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海 刘森 +2 位作者 梁华忠 罗国超 向文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24-2327,共4页
[目的]对紫色杂交水稻米糠油的提取条件进行探索,并分析其脂肪酸成分组成情况。[方法]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紫色杂交水稻米糠油,甲酯化后运用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分,与II优725杂交水稻米糠油、花生油和菜籽油成分比较后利用DPS软件进行聚... [目的]对紫色杂交水稻米糠油的提取条件进行探索,并分析其脂肪酸成分组成情况。[方法]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紫色杂交水稻米糠油,甲酯化后运用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分,与II优725杂交水稻米糠油、花生油和菜籽油成分比较后利用DP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紫色杂交水稻米糠油最佳提取条件为:粉碎度50目,米糠含水量8%,料液比1∶5;采用2次脱色工艺,快速过滤,真空度0.08 MPa,第1次白土添加量为4%,温度为90℃,时间为30 min;第2次白土添加量为3%,温度为80℃,时间为15 min。最佳脱臭条件为:真空度0.07 MPa,温度170℃,时间1.5 min。GC-MS共检出10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6种,以软脂酸、硬脂酸为主,相对含量为26.32%;不饱和脂肪酸有4种,以油酸、亚油酸为主,相对含量为67.66%。紫色杂交水稻米糠油与II优725杂交水稻米糠油成分和含量相比,不相似性约0.94%,但与花生油和菜籽油差异较大。[结论]索氏抽提法提取紫色杂交水稻米糠油可达国标3级油标准,且其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杂交水稻 米糠油 提取 脂肪酸分析 GC-MS
下载PDF
自贡大公古盐井中嗜盐菌的Na^+/H^+离子逆转运蛋白基因筛选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华忠 刘森 +3 位作者 李可 张大凤 车振明 向文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7期3912-3915,3918,共5页
[目的]筛选四川自贡大公古盐井中嗜盐微生物的Na+/H+离子逆转运蛋白基因,并对其结构和编码蛋白进行分析。[方法]构建自贡大公古盐井中嗜盐微生物的Na+/H+离子逆转运蛋白宏基因组文库,通过与Na+/H+离子逆转运蛋白基因缺陷宿主菌株E.coliK... [目的]筛选四川自贡大公古盐井中嗜盐微生物的Na+/H+离子逆转运蛋白基因,并对其结构和编码蛋白进行分析。[方法]构建自贡大公古盐井中嗜盐微生物的Na+/H+离子逆转运蛋白宏基因组文库,通过与Na+/H+离子逆转运蛋白基因缺陷宿主菌株E.coliKNabc的功能互补筛选Na+/H+离子逆转运蛋白基因。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的起始密码子、终止子、ORF、-35区、-10区和SD序列以及编码蛋白的分子量、等电点、疏水区域、跨膜区域、系统进化和耐盐特性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到1个新的Na+/H+离子逆转运蛋白基因m-nha,该基因能够赋予E.coli KNabc在盐和碱性条件下良好生长的能力。[结论]由于m-nha编码蛋白在氨基酸序列和结构上不同于以往报道的Na+/H+离子逆转运蛋白,故鉴定该基因为1个新的Na+/H+离子逆转运蛋白基因。该研究结果对于理解古盐井中嗜盐微生物的嗜盐机制,开发利用古盐井中的基因资源及寻找新的耐盐基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H+离子逆转运蛋白基因 宏基因组文库 嗜盐菌 大公古盐井
下载PDF
防腐剂对低盐腌制大头菜中腐败菌的抑制效果
17
作者 胡怀容 张友华 +2 位作者 唐萍 鲜欣言 李明元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3-107,共5页
袋装低盐腌制大头菜容易发生由微生物生长繁殖引起的腐败变质现象,为了延长产品保质期限,研究了防腐剂对低盐腌制大头菜中腐败微生物的抑菌实验,进行防腐剂的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苯甲酸钠、脱氢乙酸钠对腐败微生物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袋装低盐腌制大头菜容易发生由微生物生长繁殖引起的腐败变质现象,为了延长产品保质期限,研究了防腐剂对低盐腌制大头菜中腐败微生物的抑菌实验,进行防腐剂的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苯甲酸钠、脱氢乙酸钠对腐败微生物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正交试验优化得到复合防腐剂最佳配方为:苯甲酸钠0.4 g/L、脱氢乙酸钠0.2 g/L。在该复配条件下对于正交试验所选用的Lysinibacillussphaericus,Bacillus sp.2株菌株的抑菌率分别为99.77%、9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盐腌制 大头菜 防腐剂 抑菌率
下载PDF
弱化F_1F_0-ATPase植物乳杆菌的选育及产酸性能分析
18
作者 张庆 钟小廷 +5 位作者 李京 林凯 袁春红 宋菲菲 向文良 车振明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4年第3期21-25,共5页
以植物乳杆菌为研究对象,利用硫酸新霉素筛选压力,筛选获得三株F1F0-ATPase活性弱化突变株M04、M15和M20。产酸及耐酸性能分析表明:突变株M04、M15和M20的产酸性能均弱于出发株,其中M20的产酸性能明显下降;在pH5.5和4.5的MRS液体培养基... 以植物乳杆菌为研究对象,利用硫酸新霉素筛选压力,筛选获得三株F1F0-ATPase活性弱化突变株M04、M15和M20。产酸及耐酸性能分析表明:突变株M04、M15和M20的产酸性能均弱于出发株,其中M20的产酸性能明显下降;在pH5.5和4.5的MRS液体培养基中M20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编码F1F0-ATPase的β亚基碱基序列分析表明:三株突变株均发生碱基突变而弱化F1F0-ATPase活性,其中突变株M20在多个位点的碱基置换及缺失对菌株的F1F0-ATPase活性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硫酸新霉素 F1F0-ATPase 突变株筛选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金钗石斛多糖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邓维泽 唐显福 +3 位作者 古霞 闫天龙 杨文宇 李明元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01-1106,共6页
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金钗石斛多糖工艺。以多糖提取得率为考察指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法考察了料液比、超声波提取功率、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金钗石斛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超声波辅助提取金钗石斛多... 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金钗石斛多糖工艺。以多糖提取得率为考察指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法考察了料液比、超声波提取功率、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金钗石斛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超声波辅助提取金钗石斛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质量体积比1 g∶15 m L,超声波提取功率为450 W,超声波提取温度为60℃,超声波提取时间为50 min,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3.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钗石斛多糖 提取 工艺优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微波辅助提取金钗石斛多糖及体外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邓维泽 古霞 +3 位作者 闫天龙 李明元 唐显福 杨文宇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5-59,共5页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金钗石斛多糖,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法考察料液比、提取功率、粉碎程度和辐射时间对金钗石斛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其最佳提取条件;通过金钗石斛多糖对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金钗石斛多糖,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法考察料液比、提取功率、粉碎程度和辐射时间对金钗石斛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其最佳提取条件;通过金钗石斛多糖对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金钗石斛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g/m L),提取功率为400 W,粉碎程度60目,辐射时间为30 min,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3.16%。金钗石斛精制多糖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81.9%,表明其具有良好体外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钗石斛多糖 微波辅助提取 工艺优化 正交试验 体外抗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