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岷江上游与成都平原史前文化演变及环境驱动 被引量:3
1
作者 文星跃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99-206,共8页
古文化演变与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受到广泛关注。基于考古学资料及相关地学证据,分析了岷江上游和成都平原史前文化的时空演变;讨论了全新世环境变化对甘青文化南迁、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新石器文化繁荣及随后迁至成都平原、以及古... 古文化演变与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受到广泛关注。基于考古学资料及相关地学证据,分析了岷江上游和成都平原史前文化的时空演变;讨论了全新世环境变化对甘青文化南迁、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新石器文化繁荣及随后迁至成都平原、以及古蜀文化繁荣与中断等古文化演变事件的影响。全新世中期的冷干气候变化促使了甘青地区部分人群迁入岷江上游;高温多雨的气候及地形、地质条件是史前人类聚居干旱河谷的主要原因;成都平原表生环境在4 800—4 600 a BP发生的变化很可能是古蜀文化兴起的重要条件,而地震成因的堰塞湖溃坝造成了古蜀文化的中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文化 环境驱动 成都平原 岷江上游
下载PDF
基于碑刻记录的嘉陵江清代洪水发生规律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卫朋 伏润得 +3 位作者 梁七丹 叶云佳 文星跃 董海英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7年第5期384-396,共13页
基于历史文献法收集整理了《四川两千年洪水史料汇编》中嘉陵江清代洪水碑刻的碑文记录,并利用Gibbs-Mirtin多样化指数法分析洪水碑刻记录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清朝时期,嘉陵江流域共有洪水碑刻记录55通,月份明确可辨的有36通。空... 基于历史文献法收集整理了《四川两千年洪水史料汇编》中嘉陵江清代洪水碑刻的碑文记录,并利用Gibbs-Mirtin多样化指数法分析洪水碑刻记录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清朝时期,嘉陵江流域共有洪水碑刻记录55通,月份明确可辨的有36通。空间上整体分布不均,下游多于中上游,其中嘉陵江干流28通(20通有明确月份;Gibbs-Mirtin多样化指数为0.46,上游仅有零星分布,相对集中于中下游),渠江16通(10通有明确月份;Gibbs-Mirtin多样化指数为0.71,各河段均有分布),涪江11通(6通有明确月份;Gibbs-Mirtin多样化指数为0,仅集中于下游的重庆市)。洪水碑刻记录在年内主要分布于6、7、8、9四个月,洪水碑刻清晰记录了清代1679年(2通)、1840年(3通)、1870年(17通)、1903年(2通)4次特大洪水,洪水碑刻记录的嘉陵江流域清代洪水的发生频率为7 a一洪。清代嘉陵江洪水碑刻记录反映了流域夏秋季洪水较多,这与嘉陵江流域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多洪齐发的扇状水系、低山丘陵-谷坝地形、松散的土壤质地以及"湖广填川"时期毁林垦荒导致的水土流失与河道淤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 洪水碑刻 清代 雨洪河流
下载PDF
嘉陵江中游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文星跃 熊泳 +5 位作者 李卫朋 吴勇 谌柯 沈小晓 张渊 林叶彬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3期284-291,共8页
土壤理化性状的调查研究有助于提高土壤资源的利用及优化农业生产管理。以嘉陵江支流西河为研究区域,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粒度、磁化率、碳酸盐、有机质和铵态氮、有效钾、速效磷等理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颗... 土壤理化性状的调查研究有助于提高土壤资源的利用及优化农业生产管理。以嘉陵江支流西河为研究区域,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粒度、磁化率、碳酸盐、有机质和铵态氮、有效钾、速效磷等理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颗粒组成以粉砂为主,属粉质壤土,但受耕作方式、地形及成壤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土壤颗粒表现为水田最细、滩涂地最粗、旱地和有林地增粗的特征。土壤磁化率特征总体上继承母岩,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现为果园和旱地磁化率值较高,而水田和滩涂地较低,土壤磁化率未出现异常高值,表明研究区土壤未受严重污染。土壤呈碱性特征,p H值主要受碳酸盐环境背景含量影响,但在气候和耕作活动的双重影响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碳酸盐含量差异不明显。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有机质含量表现为水田>有林地和果园>撂荒地、滩涂及旱地,受施肥方式的影响,水田土壤铵态氮含量较高;研究区磷钾元素普遍偏高,土壤有效钾含量表现为果园和旱地最高而滩涂地最低,而速效磷含量各类型土壤差异不明显。研究区须加强水土流失防护工作,强调有机肥的使用,重视撂荒地的利用,因地制宜栽种耐碱性植物,提高土壤资源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理化特征 西河流域 嘉陵江
下载PDF
成都粘土与其下伏粘土粒度特征对比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葛璐月 文星跃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1-692,共12页
成都粘土下伏地层为褐色粘土和网纹红土,揭示其沉积环境特征差异性对深入理解区域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比分析三层粘土的粒度组成、粒径频率曲线、粒度参数和分形维数特征,探讨了三层粘土沉积环境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成都粘土... 成都粘土下伏地层为褐色粘土和网纹红土,揭示其沉积环境特征差异性对深入理解区域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比分析三层粘土的粒度组成、粒径频率曲线、粒度参数和分形维数特征,探讨了三层粘土沉积环境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成都粘土及其下伏粘土均以粉砂(5~50μm)为主,相较北方黄土粘粒(<5μm)含量偏高而Kd值偏低,且含较多>100μm的粗颗粒.(2)三层粘土的粒度参数特征与典型风成黄土相似而明显区别于河湖相沉积物.(3)褐色粘土具有较高的粗粉砂(10~50μm)含量和较大的粒径分布偏度、峰度值,而平均粒径(φ值)和分形维数最小;成都粘土标准偏差为最大,峰度最小,而网纹红土的平均粒径和分形维数最大.(4)三层粘土的粒度分形维数均与粒度组成、平均粒径和峰度呈显著相关性,而仅有褐色粘土分形维数与标准偏差和偏度具有显著相关性.(5)风化成土作用会影响沉积物粒度组成、粒度参数和分形维数,成都粘土和网纹红土较褐色粘土经历了较强的风化成土作用,三层粘土按沉积时间先后古气候特征表现为暖湿-冷干-暖湿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粘土 粒度参数 分形维数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嘉陵江流域第四纪环境变化的沉积记录
5
作者 郭朝伟 文星跃 周如玉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4期413-420,共8页
嘉陵江流域对亚洲季风和西风环流变化响应敏感,研究流域第四纪环境变化对深入理解区域性地表过程和人地关系具有科学意义。系统分析了嘉陵江流域第四纪风成黄土、溶洞石笋、泥石流和古人类遗迹等沉积物记录的环境变化,指出了该区第四纪... 嘉陵江流域对亚洲季风和西风环流变化响应敏感,研究流域第四纪环境变化对深入理解区域性地表过程和人地关系具有科学意义。系统分析了嘉陵江流域第四纪风成黄土、溶洞石笋、泥石流和古人类遗迹等沉积物记录的环境变化,指出了该区第四纪沉积环境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方向。嘉陵江流域在早更新世期间气候较为稳定,以冷干为主,中更新世以后气候波动加大;在嘉陵江流域史前文明的扩散过程中,全新世气候波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未来应加强沉积地层的时间分辨率、定量重建古环境、山原黄土环境指标提取、泥石流频发成因及石笋氧同位素的量化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环境 沉积记录 亚洲季风 嘉陵江流域
下载PDF
川东北低山丘陵区细颗粒物主要相关因素和季节变化分析——以南充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卫朋 李科 +3 位作者 王杰 文星跃 陈忠升 税攀恒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7年第5期439-450,共12页
基于中国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分析平台和全球天气精准预报网的大气质量和气象数据,以四川盆地东北低山丘陵区典型城市南充市主城区为例,检验了细颗粒物(PM_(2.5))浓度的概率密度分布,发现其接近对数正态分布,由相关分析确定了PM_(2.5)浓度... 基于中国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分析平台和全球天气精准预报网的大气质量和气象数据,以四川盆地东北低山丘陵区典型城市南充市主城区为例,检验了细颗粒物(PM_(2.5))浓度的概率密度分布,发现其接近对数正态分布,由相关分析确定了PM_(2.5)浓度的主要相关因素为CO、NO_2(相关系数r分别为0.76、0.55,P<0.01),再通过对2014年1月—2016年6月的日数据的逐步回归筛选出最优的回归指标和模拟方程(决定系数R_(adj)~2为0.68,P<0.05),2016年7月—2017年6月的数据验证表明模拟效果较好(拟合优度为0.64,相对误差15.48%);最后根据时序插值、浓度和IAQI(PM_(2.5))的时段均值发现PM_(2.5)浓度在年际上有降低趋势;在季节上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PM_(2.5)浓度在1月和6月分别呈现出年内的峰值和谷值,5、10月出现了阶段性峰值,尤其是5月;IAQI(PM_(2.5))的季节变化与浓度变化规律相似;且PM_(2.5)与PM_(10)比值的均值为0.67,表明现阶段南充市主城区大气污染物中细颗粒物占有较大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充市 细颗粒物 概率密度 相关分析 逐步回归分析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川西北典型县域生态农业效益评价——以平武县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卫朋 何舒婷 +1 位作者 游泳 文星跃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23-29,共7页
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以川西北平武县为例,选取2010-2015年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评价指标,采用基于AHP确定权重的比重归一化法对平武县生态农业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近年来,平武县的生态农业整体发展趋势良好,综... 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以川西北平武县为例,选取2010-2015年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评价指标,采用基于AHP确定权重的比重归一化法对平武县生态农业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近年来,平武县的生态农业整体发展趋势良好,综合效益逐年增长,其中,经济效益占比最大,且增速稳定;社会效益显著,从2013年开始增速加快;但在整体效益上升的同时,生态效益却略有下降趋势,因此,在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凸显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 生态农业 AHP 综合效益
下载PDF
南充市冷-热度日变化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卫朋 文星跃 +4 位作者 詹梨苹 王杰 陈忠升 李卫红 游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3期334-339,共6页
利用1985—2015年气温资料计算了南充热/冷度日(HDD/CDD)及其建筑物单位面积耗电量,分析了度日和能耗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南充平均月HDD以1月最大(354.70℃·d),7—8月为0℃·d,平均年HDD为1 308℃·d;CDD... 利用1985—2015年气温资料计算了南充热/冷度日(HDD/CDD)及其建筑物单位面积耗电量,分析了度日和能耗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南充平均月HDD以1月最大(354.70℃·d),7—8月为0℃·d,平均年HDD为1 308℃·d;CDD以8月最大(67.17℃·d),11月至次年3月为0℃·d,平均年CDD为163℃·d;CDD和单位建筑面积的制冷耗电量与气温三者存在正相位关系,均呈上升趋势,其中CDD的突变时间是2006年,而HDD则表现出反相位的下降趋势,突变发生于1998年;HDD年变化趋势比CDD更明显,表明在气候变暖特别是冬季明显增温背景下,南充冷季采暖能耗在减少,而夏季制冷能耗在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度日 冷度日 气温 耗电量 南充
下载PDF
1960—2017年成渝经济区气候变化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忠升 高翊富 赵仕梅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3期296-303,共8页
基于成渝经济区1960—2017年期间15个气象站点的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数据,借助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法,对研究区气温和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60—2017年期间,研究区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增温... 基于成渝经济区1960—2017年期间15个气象站点的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数据,借助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法,对研究区气温和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60—2017年期间,研究区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增温速率约为0.14℃/10a,而降水量则表现出显著减少趋势,变化速率约为-16.1mm/10a,这说明成渝经济区气候变化表现出由“暖湿”向“暖干”转型的态势;2)气温和降水量均存在显著突变,其中气温在1998年发生了显著暖突变,而降水量则发生两次显著突变,突变时间分别为1972年和1986年;3)无论是整个研究时期还是突变前后时段,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研究结果能为该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Mann-Kendall趋势检验 Mann-Kendall突变检验 时空特征 成渝经济区
下载PDF
嘉陵江典型曲流地质遗迹特征及综合开发--以南充嘉陵江曲流省级地质公园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卫朋 熊江 +3 位作者 叶云佳 文星跃 游泳 税攀恒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3期292-298,共7页
以青居河曲为主体的嘉陵江曲流,在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开发等方面具有较高价值,已建有嘉陵江曲流地质公园,具备国家级地质公园发展潜质。然而其地质遗迹资源价值尚未得以充分体现,公园客源市场乏力。通过SWOT分析对嘉陵江曲流地质... 以青居河曲为主体的嘉陵江曲流,在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开发等方面具有较高价值,已建有嘉陵江曲流地质公园,具备国家级地质公园发展潜质。然而其地质遗迹资源价值尚未得以充分体现,公园客源市场乏力。通过SWOT分析对嘉陵江曲流地质遗迹及其地质公园开发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该公园拥有区位条件、景观类型、美学价值等方面的优势;存在建设投入、特色产品、管理制度的不足;存在周边旅游资源的竞争、分流与屏蔽效应以及曲流自然—人为侵蚀与裁弯取直等威胁,同时拥有生态文明理念与政策支持、日益多元化的旅游需求、不断改善的通达条件等机遇。基于此,提出了推进公园建设与宣传力度、打造特色旅游资源、转变管理模式等策略,以期为公园后期深度开发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曲流地质公园 青居曲流 地质遗迹 SWOT分析 综合开发
下载PDF
川东北城市群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茂嵚 徐瑶 +1 位作者 李卫朋 游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78,106,共7页
近年来,川东北城市群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水资源需求量逐年上升。为了使川东北城市群的水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利用,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2007~2016年川东北城市群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0 a间,川东北城市群人... 近年来,川东北城市群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水资源需求量逐年上升。为了使川东北城市群的水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利用,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2007~2016年川东北城市群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0 a间,川东北城市群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上升,由0.1878 hm 2上升到了0.2958 hm 2;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受年降水量的影响波动较大(R>0.8,P<0.01);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与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一致;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下降,由0.2748 hm 2下降到了0.1414 hm 2;水资源生态压力处于安全范围内,但2015年和2016年上升明显;川东北5市的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差异大,南充市2016年已出现了水资源生态赤字,水资源生态压力较大;广元、达州、巴中市的水资源生态盈余优势明显,但呈减少的趋势。根据分析结果,建义川东北城市群应加大对水利设施投入,提高各行业的用水效率,增强全社会的节水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降水量 川东北城市群 四川省
下载PDF
四川省2007—2016年生态足迹和承载力时序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茂嵚 徐瑶 +2 位作者 李卫朋 陈忠升 游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79-186,共8页
四川省的生态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生态安全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基于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本地化的生态足迹法,对四川省2007—2016年的生态足迹和承载力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6年四川省... 四川省的生态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生态安全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基于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本地化的生态足迹法,对四川省2007—2016年的生态足迹和承载力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6年四川省人均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牧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在生态足迹中占比较大,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推动是生态足迹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R>0.8,P<0.01);人均生态承载力总体上在缓慢提高;四川省10年间均为生态盈余,总体上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生态压力指数在较安全的范围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单位万元GDP生态足迹总体下降幅度达到61.8%,生态安全形势总体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盈余 可持续发展 生态安全
下载PDF
南充市体感温度变化及对建筑温控能耗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游泳 税攀恒 李卫朋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95-201,共7页
随着全球变暖,极端天气频发,人们对气温的变化更加敏感。体感温度作为人对外界温度感受的直观表达,日益受到关注。基于2005—2017逐日气象数据,利用黄金分割法计算了南充市的体感温度,分析了体感温度与建筑控温能耗的关系。结果表明:南... 随着全球变暖,极端天气频发,人们对气温的变化更加敏感。体感温度作为人对外界温度感受的直观表达,日益受到关注。基于2005—2017逐日气象数据,利用黄金分割法计算了南充市的体感温度,分析了体感温度与建筑控温能耗的关系。结果表明:南充市近年体感温度呈上升趋势(平均值为17.86℃);体感等级为"舒适"的天数增多(平均值为145 d);相应地建筑温控总能耗呈下降趋势(平均值为48.83kwh·m-2);体感温度对温控能耗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二者在春、秋和冬季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夏季呈显著正相关;年尺度上,年体感温度与采暖耗电量呈显著负相关(R2=0.67,P<0.01);而与制冷耗电量以及总温控能耗相关性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温度 黄金分割法 建筑温控能耗 南充
下载PDF
四川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定超 李卫朋 +4 位作者 蔡晓雨 敬楠 王瑞芳 唐梦滴 高艺琳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1年第4期425-435,共11页
四川省森林资源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针对四川省近20 a森林资源动态变化,选取森林面积、人均森... 四川省森林资源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针对四川省近20 a森林资源动态变化,选取森林面积、人均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活立木蓄积量、人工造林面积5个森林资源指标,GDP、人均GDP、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个社会经济因素指标,以及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气温和森林火灾总面积等自然因素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GDP、人均GDP、城镇化率和年平均气温都对森林资源变化起正向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城镇化率>人均GDP>GDP>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气温(P<0.05),而年平均相对湿度则对森林资源的增长起限制作用;四川省施行的政策在森林资源的变化中也起到很大引导作用。根据森林面积空间变化分析,2005—2010年四川盆地西北部和川南山地区主要以增加为主,西部横断山区森林面积增加和减少的量相当;2010—2015年森林面积发生变化的区域整体向东南方向转移,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内部。四川省耕地和草地是林地面积增加主要的来源地类,耕地和灌木是林地面积消耗最主要的地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社会经济 四川省 相关性分析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发育于晚更新世成都“褐色黏土”的土壤发生学特征及其环境响应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如玉 文星跃 +2 位作者 李卫朋 罗培 黄成敏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16-1025,共10页
探究现代气候环境下古沉积地层上土壤发生学特征,对丰富古土壤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以成都"褐色黏土"发育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土壤样本,测定其粒度组成、磁化率、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理化性质,探讨了晚更新世土... 探究现代气候环境下古沉积地层上土壤发生学特征,对丰富古土壤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以成都"褐色黏土"发育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土壤样本,测定其粒度组成、磁化率、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理化性质,探讨了晚更新世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的粒度组成、粒径分布特征与其下伏母质一致,现代气候环境下成土作用对颗粒改造不明显,不同土壤剖面间粒度特征存在的差异是母质沉积时期环境差异决定的;成都"褐色黏土"磁化率较低,而其上发育的土壤磁化率相对较高,表明现代成土环境对磁化率有增大作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都"褐色黏土"具有较强的风化强度,表生环境对母质CIA值及稀土元素分馏特征影响不明显,但硅铝铁率和微量元素Sr、Ba对现代环境具有较强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色黏土 粒度 磁化率 元素地球化学 环境响应
原文传递
岷江上游营盘山遗址土壤理化特征及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苟明忠 文星跃 +2 位作者 吴勇 高丽楠 刘延国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7-484,共8页
古遗址地层土壤理化特征研究有助于古环境重建.以岷江上游营盘山遗址文化剖面和黄土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粒度、磁化率、有机质和碳酸盐含量及元素地球化学等物理化学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古人类活动影响了土壤粒度、磁化率... 古遗址地层土壤理化特征研究有助于古环境重建.以岷江上游营盘山遗址文化剖面和黄土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粒度、磁化率、有机质和碳酸盐含量及元素地球化学等物理化学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古人类活动影响了土壤粒度、磁化率、有机质、碳酸盐及元素迁移等特征,灰烬层土壤出现了环境指标不一致的现象.位于灰烬层上部的古土壤保留了与成壤强度一致的环境信息,指示出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在全新世中晚期曾出现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征.利用遗址区文化层剖面重建古环境需多指标对比研究,剔除人类活动的干扰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遗址 成壤特征 古环境信息 岷江上游
原文传递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可利用降水量时序分析--以十堰市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晓雨 赵茂嵚 +6 位作者 李卫朋 陈忠升 税攀恒 王瑞芳 唐梦滴 敬楠 高艺琳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56-1365,共10页
可利用降水量的盈亏程度对于"南水北调"输水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的水资源、水环境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4个气象站逐日数据计算地处"南水北调"水源区的十堰市1980~2019年可利用降水量,并利用Mann-Kendall方... 可利用降水量的盈亏程度对于"南水北调"输水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的水资源、水环境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4个气象站逐日数据计算地处"南水北调"水源区的十堰市1980~2019年可利用降水量,并利用Mann-Kendall方法和小波分析探讨40年间可利用降水量变化特点。研究表明:受十堰市40年间降水量减少和潜在蒸散发增多的影响,可利用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变化倾向率为42.796 mm/10a;年均和各季节可利用降水量均发生过突变,年可利用降水量突变发生在1991年前后;十堰市全年和各季节可利用降水量的显著变化周期均在5年以内。十堰市可利用降水资源日趋紧张,应充分利用好客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南水北调"输水工程平稳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十堰市 可利用降水量 MANN-KENDALL法 小波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