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不同指示生物的山区河流水质评价研究——以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1
作者 何欣曼 李锦 +4 位作者 曾燏 张富斌 向伶俐 毛聆 马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0,共8页
为了深入了解典型山区河流唐家河水质本底状况,于2019年10月和2020年10月在唐家河共设置了14个采样点,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以及底栖动物三类水生生物群落组成、种群密度和分布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42科44属51... 为了深入了解典型山区河流唐家河水质本底状况,于2019年10月和2020年10月在唐家河共设置了14个采样点,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以及底栖动物三类水生生物群落组成、种群密度和分布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42科44属51种,其中硅藻门为优势类群;浮游动物共4门9科12属19种,原生动物为优势类群;底栖动物共3门15科17属23种,其中节肢动物(主要是水生昆虫)为优势类群。从平均密度和物种数量上比较,浮游植物均最多,底栖动物次之,浮游动物最少。(2)唐家河整体水质生物学评价结果为中污染,但不同研究区域所受污染程度不完全相同,其中旅游区为中度偏轻污染,科研区为中度偏重污染,居民区为中污染。(3)三类指示生物的适合度比较表明,底栖动物的符合度最高为100%,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的符合度均为57.1%,底栖动物水质评价结果的准确度最高,底栖动物是最适合唐家河类型山区河流水质生物学评价的指示生物,但在不同研究区域中三类指示生物的准确度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家河 山区河流 水质生物学评价 指示生物
下载PDF
嘉陵江中游蓬安段鱼类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倩 曾燏 +5 位作者 肖瑾 向伶俐 鲍江辉 张朝硕 米湘媛 段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0-642,共13页
研究调查了蓬安段2014—2019年洪水期(6、7和8月)和枯水期(11、12和1月)渔获物,用11项鱼类功能性状类型结合蓬安段鱼类群落结构特点来分析该江段鱼类群落功能多样性在洪、枯期上的变化及与水环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014—2019年... 研究调查了蓬安段2014—2019年洪水期(6、7和8月)和枯水期(11、12和1月)渔获物,用11项鱼类功能性状类型结合蓬安段鱼类群落结构特点来分析该江段鱼类群落功能多样性在洪、枯期上的变化及与水环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014—2019年洪水期的物种丰富度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香浓威纳指数均高于枯水期;(2)SIMPER分析显示,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子陵吻鰕虎鱼Ctenogobius giurinus、似鳊Pseudobrama simoni、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鳜Siniperca chuatsi、蛇Saurogobio dabryi、飘鱼Pseudolaubuca sinensis、鲫Carassius auratus、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和䱗Hemiculter leucisculus是造成洪水期与枯水期鱼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差异贡献种;(3)各年份洪水期的功能丰富度FRic、功能离散度FDiv、功能散布度FDis和二次熵指数Rao及2015、2016和2017年的功能均匀度指数FEve均显著高于枯水期(P<0.05),表明枯水期鱼群落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显著低于洪水期,即枯水期水生生态系统功能较脆弱;(4)鱼类群落功能多样性与水环境因子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但不同时期的功能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程度则呈现较大差异,表明功能多样性是鱼类群落结构和各水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群落 功能多样性 鱼类群落结构 水环境 嘉陵江
下载PDF
肺炎链球菌荚膜教学标本的制作方法研究
3
作者 王燕 曾燏 张富斌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6期25-28,共4页
目的探索并优化肺炎链球菌荚膜教学标本片的制作条件和染色过程,以期找到适合我校荚膜教学标本片需求的制作和保存方法,提升微生物实验课堂的教学质量。方法将肺炎链球菌传代活化后制成悬液,以腹腔注射法(0.2 ml悬液)感染10只昆明小鼠... 目的探索并优化肺炎链球菌荚膜教学标本片的制作条件和染色过程,以期找到适合我校荚膜教学标本片需求的制作和保存方法,提升微生物实验课堂的教学质量。方法将肺炎链球菌传代活化后制成悬液,以腹腔注射法(0.2 ml悬液)感染10只昆明小鼠并传代培养,提取发病待濒死小鼠的腹腔液涂片,分别使用石炭酸复红染色法和改良Hiss荚膜染色法对其进行染色,从菌体形态、数量、荚膜大小、染色效果等方面综合比较两种染色方法的差异。最后将镜检合格的标本用中性树胶封固,贴上标签后保存备用。于2018年12月,抽查我校2017年12月使用改良Hiss荚膜染色法所染制的35片标本片,评估标本片的质量。结果随着传代的进行,受染小鼠体内的肺炎链球菌增多,荚膜增大。传代两次即可见宽大的荚膜,且第二次传代感染实验小鼠的发病时间明显缩短,两次感染发病时间分别为10~12 h和8~10 h。同传统的石炭酸复红染色法比较,改良Hiss荚膜染色法所染制的标本,背景均匀,染料颗粒少,菌体呈现深紫色,同淡紫色背景对比明显。同时,抽查已保存1年的改良Hiss荚膜染色法所染制的标本共35片,抽查结果表明,改良Hiss荚膜染色法制作、保存的标本荚膜仍清晰可见,无褪色和霉变现象,标本片完好率达到100%。结论在实际教学中,小鼠体内传代两次即可观察到明显的荚膜,改良Hiss荚膜染色法的染色效果优于传统的石炭酸复红染色法,且封片保存的标本可反复多次使用,能满足我校教学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荚膜 石炭酸复红染色 改良Hiss荚膜染色法 实验教学
下载PDF
嘉陵江梯级水利工程开发下不同江段蛇鮈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差异及适应 被引量:6
4
作者 刘玉莹 曾燏 +5 位作者 熊小琴 吕振宇 胡月 蒋朝明 程磊 俞丹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共6页
2015年1-12月(除2-4月外)在嘉陵江不同江段(上、中、下游)采集蛇鮈(Saurogobio dabryi)样本,进行繁殖生物学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嘉陵江蛇鮈的最小性成熟年龄均为1^+龄,性比接近1∶1,且在不同江段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江段蛇鮈的最小性成... 2015年1-12月(除2-4月外)在嘉陵江不同江段(上、中、下游)采集蛇鮈(Saurogobio dabryi)样本,进行繁殖生物学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嘉陵江蛇鮈的最小性成熟年龄均为1^+龄,性比接近1∶1,且在不同江段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江段蛇鮈的最小性成熟规格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上游、中游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体重均无显著差异,但都显著大于下游蛇鮈;上、中、下游的蛇鮈繁殖期分别为2-6月、2-5月、2-4月;蛇鮈绝对生殖力和相对体长生殖力的变化趋势均为上游>下游>中游,相对体重生殖力的变化趋势为下游>上游>中游,卵径大小变化趋势为:中游>上游>下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鮈(Saurogobiodabryi) 繁殖特征 嘉陵江 生态适应
下载PDF
基于水声学方法的嘉陵江中游蓬安段鱼类资源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向伶俐 秦强 +5 位作者 曾燏 张富斌 吕振宇 何欣曼 毛聆 马佳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5-102,共8页
研究嘉陵江中游鱼类资源时空动态特征,了解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提出嘉陵江鱼类资源保护的建议和措施,同时为长江上游及其支流的鱼类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2018年7月(夏)、10月(秋)以及2019年1月(冬)、4月(春),运用Biosonics DT-X分裂... 研究嘉陵江中游鱼类资源时空动态特征,了解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提出嘉陵江鱼类资源保护的建议和措施,同时为长江上游及其支流的鱼类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2018年7月(夏)、10月(秋)以及2019年1月(冬)、4月(春),运用Biosonics DT-X分裂波束科学回声探测仪对嘉陵江中游蓬安段金溪航电工程干流江段进行了水声学探测,并辅以常规渔获物调查。共采集到鱼类6科38种,其中蛇鮈、鲫、银飘鱼、黄尾鲴等中小型鱼类在数量上占优;鱼类密度分别为春季(0.8296±0.43)、夏季(0.8705±0.38)、秋季(0.5082±0.25)、冬季(0.3939±0.13)尾/m^(3);鱼体平均目标强度分别为春季(-63.15±5.03)、夏季(-52.85±14.45)、秋季(-46.42±15.85)、冬季(-44.77±15.28)dB;鱼体平均重量分别为春季0.03、夏季1.08、秋季11.19、冬季20.40 g/尾;鱼类资源量分别为春季0.4096、夏季0.2907、秋季0.3919、冬季0.5622 kg/m^(3);坝下鱼类密度显著高于坝上(F=12.67,P<0.05);坝上(F=7.02,P<0.05)和坝下(F=19.99,P<0.05)3个水层之间的鱼类密度差异显著,中层鱼类密度显著高于上层和下层(P<0.05),且总体上夏季各水层的鱼类密度要高于其他季节。后续研究应加强对该江段鱼类资源的动态监测,并重点探讨引起鱼类资源动态变化的关键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资源 水声学 嘉陵江
下载PDF
嘉陵江不同江段蛇鮈的食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吕振宇 曾燏 +6 位作者 熊小琴 刘玉莹 张臣 彭艳 唐俊峰 程磊 俞丹莉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8-76,共9页
2015年和2016年的10—11月,在嘉陵江上游(广元)、中游(蓬安)、下游(合川)采集210尾蛇鮈Saurogobio dabryi,采用传统镜检法对其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嘉陵江蛇鮈属于杂食性鱼类,饵料生物包括5大类(79小类);聚类分析表明,出现率(F%)、... 2015年和2016年的10—11月,在嘉陵江上游(广元)、中游(蓬安)、下游(合川)采集210尾蛇鮈Saurogobio dabryi,采用传统镜检法对其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嘉陵江蛇鮈属于杂食性鱼类,饵料生物包括5大类(79小类);聚类分析表明,出现率(F%)、数量百分比(N%)和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在衡量食物对嘉陵江蛇鮈的重要性方面表现一致,但基于质量百分比(W%)的食物重要性结果与前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种指数显示,上游和中游江段蛇鮈均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为偏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下游江段蛇鮈以藻类为主,为偏植食性的杂食性鱼类。选用W%对其食性进行不同江段之间比较,聚类分析表明中游与上游和下游存在显著差异(d> 0. 3); Schoener重叠指数比较显示,不同江段蛇鮈摄食的饵料生物存在空间差异(C_(xy)<0. 60)。研究认为蛇鮈的食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可塑性,可能是对不同江段水生生态环境适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鮈 嘉陵江 食性 空间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