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城市屋顶绿化系统规划研究 以成都为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董靓 黄瑞 《风景园林》 2014年第5期103-106,共4页
城市屋顶绿地应是以本地地域气候特征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适应气候为评价标准的屋顶绿地系统规划则应在规划布局上疏导城市通风;并利用热岛环流造风;利用屋顶绿化分散污染高浓度区域。以成都为例,从改善城市风环境的角度,探讨城市... 城市屋顶绿地应是以本地地域气候特征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适应气候为评价标准的屋顶绿地系统规划则应在规划布局上疏导城市通风;并利用热岛环流造风;利用屋顶绿化分散污染高浓度区域。以成都为例,从改善城市风环境的角度,探讨城市尺度的屋顶绿化系统的气候适应性规划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屋顶绿化系统 气候适应性规划 成都
下载PDF
湿热型气候区建筑景观的微气候舒适度适应性规划设计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睿智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5-187,共3页
微气候舒适度是湿热气候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建筑景观的空间布局和材料是影响其微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以湿热气候区建筑景观为例,通过建筑景观的空间布局规划和建筑墙体和屋面材料的选择,适应微气候舒适度,以期提供健康、舒... 微气候舒适度是湿热气候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建筑景观的空间布局和材料是影响其微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以湿热气候区建筑景观为例,通过建筑景观的空间布局规划和建筑墙体和屋面材料的选择,适应微气候舒适度,以期提供健康、舒适、自然、高效的空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景观 微气候舒适度 适应性规划设计
下载PDF
四川盆地边缘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睿智 董靓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生态旅游带来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无需赘述。文章采用田野调查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四川省董坪村为实证研究,从农业生态景观、雨水收集利用景观和户外微气候改善景观三方面探讨山地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规划研究在实际... 生态旅游带来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无需赘述。文章采用田野调查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四川省董坪村为实证研究,从农业生态景观、雨水收集利用景观和户外微气候改善景观三方面探讨山地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规划研究在实际建设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尽管规划建设成效还不十分明显而需要时间证明,但结合当地植物、水、道路和住宅等景观要素,规划乡村生态旅游景观是相对简单和低成本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并可逐步实现不误农时、不废农景、改善户外微气候、节能减排的规划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 规划建设成效 董坪村
下载PDF
基于游憩行为的湿热地区景区夏季微气候舒适度阈值研究 以成都杜甫草堂为例 被引量:28
4
作者 陈睿智 董靓 《风景园林》 2015年第6期55-59,共5页
本文以成都市杜甫草堂为例,从游客的角度探讨湿热地区景区中的休憩行为与微气候舒适度的关系,得到游憩活动的微气候舒适度阈值。结果表明:微气候舒适度WBGT值<30℃时,微气候舒适宜人,游憩行为与微气候舒适度相关性不高,景区应注重改... 本文以成都市杜甫草堂为例,从游客的角度探讨湿热地区景区中的休憩行为与微气候舒适度的关系,得到游憩活动的微气候舒适度阈值。结果表明:微气候舒适度WBGT值<30℃时,微气候舒适宜人,游憩行为与微气候舒适度相关性不高,景区应注重改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或增加参与性的旅游活动来吸引游客;当30℃≤WBGT值<31℃时,微气候不舒适而对游憩行为有负面影响,景区需要改善微气候舒适度为游客提供适宜的游憩环境;当WBGT值>31℃时,没有游憩行为,景区急需改善微气候舒适度,适宜的微气候也将成为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湿热地区景区夏季微气候舒适度阈值是31℃,达到这个值即不再有游憩活动。研究结果为景区改善场地微气候舒适度的实践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量化的技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候舒适度 阈值 游憩行为 湿热地区 勒温环境行为理论
下载PDF
基于阻力指数的屋顶斑块生态网络规划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瑞 董靓 吴林梅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0-104,共5页
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基于"岛屿生物学理论",从城市屋顶面积、隔离度(如高度、最邻近斑块距离等)这2类因子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了阻力指数(RI)测度城市屋顶景观格局。运用成都市二环路卫星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 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基于"岛屿生物学理论",从城市屋顶面积、隔离度(如高度、最邻近斑块距离等)这2类因子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了阻力指数(RI)测度城市屋顶景观格局。运用成都市二环路卫星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选取生态中心斑块并构建缓冲区。利用各缓冲区RI的计算结果,将城市屋顶分别规划为3级绿化生态空间发展区,分步骤建设城市屋顶生态斑块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格局指数 屋顶绿化 斑块网络 绿地系统规划
下载PDF
成都市养老院植物景观现状调查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宗桦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0-123,共4页
为了指导成都市养老院植物景观营造,对成都市内有代表性的9个养老院的景观植物进行了实地踏查。从植物种类、生长情况、植物来源、观赏特征、药用毒性等方面探讨成都市养老院绿地景观的应用特点。结果显示:1)成都市养老院植物种类较少,... 为了指导成都市养老院植物景观营造,对成都市内有代表性的9个养老院的景观植物进行了实地踏查。从植物种类、生长情况、植物来源、观赏特征、药用毒性等方面探讨成都市养老院绿地景观的应用特点。结果显示:1)成都市养老院植物种类较少,尤其是水生植物极其单一;2)养老院之间植物景观重复率高,缺乏特色;3)植物选择侧重乡土植物;4)植物色彩和花期四季分布失衡;5)注重平面景观,缺乏立体植物景观;6)有毒有刺植物应用普遍;7)未成体系地应用外疗型药用芳香植物。最后,对成都市养老院的植物景观营造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植物景观 养老院 成都
下载PDF
成都城区河流廊道自生植物的生境及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21
7
作者 李晓鹏 张思凝 +1 位作者 冯黎 吴然 《风景园林》 2022年第1期64-70,共7页
河流廊道是自生植物生长的重要栖息地,但相关研究较为缺乏。运用均匀布样法,结合典型样地法,选取贯穿成都城区西北到南部的清水河、南河、府河为样段,共223个样方,分析自生植物定居的生境类型,探寻物种组成特征,以期为自生植物生境及景... 河流廊道是自生植物生长的重要栖息地,但相关研究较为缺乏。运用均匀布样法,结合典型样地法,选取贯穿成都城区西北到南部的清水河、南河、府河为样段,共223个样方,分析自生植物定居的生境类型,探寻物种组成特征,以期为自生植物生境及景观营造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生境按照距水的远近可分为无驳岸水边、驳岸和岸上三大类,根据基质及绿地植被的不同可分为18种微生境。共记录自生植物158种56科121属,生活型组成十分丰富,其中多年生植物最多,有45种。在群落多样性方面,西北—南部样段的水边生境显著高于驳岸和岸上,各微生境之间差异显著。而市中心样段各生境间差异不显著,绿地栽培群落使各生境同质化明显。未来在河道规划中,应尽量保留自然驳岸和自生植物,划分低干扰区域,可适当增加观赏效果好的低维护花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廊道 自生植物 城市生境 物种组成 植物景观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FSA的景观场地安全分析与设计方法初探
8
作者 汪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239-244,共6页
目前,户外活动场地的景观设计缺乏系统性的安全分析与评估环节,其安全性常被人忽略,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基于综合安全评价体系(FSA),将其内容与流程,进行适合景观设计学学科特点的适应性改造,形成一套综合安全调查、识别、预测、分析、评... 目前,户外活动场地的景观设计缺乏系统性的安全分析与评估环节,其安全性常被人忽略,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基于综合安全评价体系(FSA),将其内容与流程,进行适合景观设计学学科特点的适应性改造,形成一套综合安全调查、识别、预测、分析、评估的方法体系,试图针对景观场地的安全风险,探索出一套适合景观设计学学科特点的景观安全分析与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项目当中,通过实践,对它进行检验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安全评价体系(FSA) 景观场地 安全分析 设计方法
下载PDF
城市韧性模型构建——以巴塞罗那为例
9
作者 张思凝 《广东园林》 2022年第4期43-47,共5页
城市韧性思维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但目前我国仍缺乏系统的城市韧性模型,需不断从国外韧性城市构建中探寻经验。通过定性分析巴塞罗那政府官方资料,如机构文件、倡议计划、统计数据等,结合半结构化访谈,总结了巴塞罗那... 城市韧性思维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但目前我国仍缺乏系统的城市韧性模型,需不断从国外韧性城市构建中探寻经验。通过定性分析巴塞罗那政府官方资料,如机构文件、倡议计划、统计数据等,结合半结构化访谈,总结了巴塞罗那城市韧性发展模型与经验。以全球性的政策纲领与科学的韧性理论指导为根基,政府定制了符合本土发展的政策法规与计划方案等,从气候韧性、社会韧性、基础设施与城市服务韧性3个维度,分别制定了34项行动措施,以降低城市脆弱性,提升其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模型 韧性城市 巴塞罗那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成都青羊区背街小巷行道树孢粉致敏风险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雨倩 吴晓奕 宗桦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15-1621,共7页
为研究背街小巷行道树的孢粉致敏风险,以成都市青羊区410条背街小巷为例,在记录背街小巷行道树特征的基础上,计算其孢粉致敏风险指数(I_(UGZA))并叠加区域人口密度图,获得青羊区背街小巷的孢粉致敏风险地图。结果表明:410条背街小巷共... 为研究背街小巷行道树的孢粉致敏风险,以成都市青羊区410条背街小巷为例,在记录背街小巷行道树特征的基础上,计算其孢粉致敏风险指数(I_(UGZA))并叠加区域人口密度图,获得青羊区背街小巷的孢粉致敏风险地图。结果表明:410条背街小巷共有行道树32461棵,属27科、41属、52种。树种分布严重不均,过度使用小叶榕(占比31.8%)、银杏(12.9%)和香樟(8.5%)。背街小巷的I_(UGZA)均值为2.61,致敏风险较高,春季为首要风险季。其中,175条背街小巷的致敏程度低(I_(UGZA)为0~1),174条致敏程度相对较低(I_(UGZA)为1~5),6条致敏风险极高(I_(UGZA)为15~20)。相关性分析显示,背街小巷平均树高和树冠与街道面积比是影响其I_(UGZA)的关键因素。叠加人口密度图后显示,青羊区行道树孢粉致敏风险较高的街区主要是少城街道、草市街道、西御河街道、府南街道和苏坡街道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街小巷 行道树 孢粉致敏 城市绿地致敏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