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南地区以五峰组—龙马溪组为页岩气主力生产层位,过路井在茅口组均有良好气测显示,为落实茅口组的潜力,部署靖和1井作为茅口组专层预探井。针对邻区茅口组酸压改造中酸蚀有效作用距离短、改造体积受限等问题,分析了靖和1井钻遇地层...川西南地区以五峰组—龙马溪组为页岩气主力生产层位,过路井在茅口组均有良好气测显示,为落实茅口组的潜力,部署靖和1井作为茅口组专层预探井。针对邻区茅口组酸压改造中酸蚀有效作用距离短、改造体积受限等问题,分析了靖和1井钻遇地层的裂缝及孔隙发育特点,从全三维酸蚀裂缝扩展、酸压入井液体以及配套工艺参数入手,研究应用了立体酸压技术。研究表明,多封隔器精细分段配合大排量施工,能够实现以裂缝体连通为目标的立体改造效果;采用3级交替注入压裂液与胶凝酸施工工艺,既能增大裂缝体改造体积,又能增长酸蚀裂缝距离,兼顾了横向深穿透非均匀溶蚀和纵向细分段高动用的改造需求。靖和1井立体酸压后放喷求产,产气量12.52×10^(4) m 3/d,较前置酸酸压提高38%,拟合结果显示酸压后裂缝体连通明显。靖和1井茅口组立体酸压成功实施,为川西南地区茅口组及栖霞组、灯影组等气藏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展开更多
为解决气井积液预警不及时、排采介入滞后、劳动强度大、制度优化难等问题,通过分析收集21井次的井底测压数据,建立了中江气田气井积液程度3级分类标准,形成了多指标的井筒积液数字综合识别方法,对158口井进行诊断,正确率达92.4%。结合...为解决气井积液预警不及时、排采介入滞后、劳动强度大、制度优化难等问题,通过分析收集21井次的井底测压数据,建立了中江气田气井积液程度3级分类标准,形成了多指标的井筒积液数字综合识别方法,对158口井进行诊断,正确率达92.4%。结合各排采工艺应用界限和经济分析,创建了智能决策系统,并借助计算机编程、工业自动化控制、物联网互联等将智能决策系统与智能排液采气技术一体化,在JS 203-7 HF、JS 104-3 HF井成功应用,实现了井口压力数据自动收集、气井积液程度自动识别、排液采气措施自动判断、排液采气参数自动调整。JS 203-7 HF井及时介入智能泡排后产能递减率由76.00 m 3/d降低到6.37 m 3/d,JS 104-3 HF井及时介入智能柱塞后实现稳定排液且日增产天然气3000 m 3/d。智能决策系统和智能排液采气装置,能有效降低气井产量递减速度,提高最终气藏采收率,对致密砂岩气藏、页岩气藏的智能化排采技术具有借鉴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川西南地区以五峰组—龙马溪组为页岩气主力生产层位,过路井在茅口组均有良好气测显示,为落实茅口组的潜力,部署靖和1井作为茅口组专层预探井。针对邻区茅口组酸压改造中酸蚀有效作用距离短、改造体积受限等问题,分析了靖和1井钻遇地层的裂缝及孔隙发育特点,从全三维酸蚀裂缝扩展、酸压入井液体以及配套工艺参数入手,研究应用了立体酸压技术。研究表明,多封隔器精细分段配合大排量施工,能够实现以裂缝体连通为目标的立体改造效果;采用3级交替注入压裂液与胶凝酸施工工艺,既能增大裂缝体改造体积,又能增长酸蚀裂缝距离,兼顾了横向深穿透非均匀溶蚀和纵向细分段高动用的改造需求。靖和1井立体酸压后放喷求产,产气量12.52×10^(4) m 3/d,较前置酸酸压提高38%,拟合结果显示酸压后裂缝体连通明显。靖和1井茅口组立体酸压成功实施,为川西南地区茅口组及栖霞组、灯影组等气藏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文摘为解决气井积液预警不及时、排采介入滞后、劳动强度大、制度优化难等问题,通过分析收集21井次的井底测压数据,建立了中江气田气井积液程度3级分类标准,形成了多指标的井筒积液数字综合识别方法,对158口井进行诊断,正确率达92.4%。结合各排采工艺应用界限和经济分析,创建了智能决策系统,并借助计算机编程、工业自动化控制、物联网互联等将智能决策系统与智能排液采气技术一体化,在JS 203-7 HF、JS 104-3 HF井成功应用,实现了井口压力数据自动收集、气井积液程度自动识别、排液采气措施自动判断、排液采气参数自动调整。JS 203-7 HF井及时介入智能泡排后产能递减率由76.00 m 3/d降低到6.37 m 3/d,JS 104-3 HF井及时介入智能柱塞后实现稳定排液且日增产天然气3000 m 3/d。智能决策系统和智能排液采气装置,能有效降低气井产量递减速度,提高最终气藏采收率,对致密砂岩气藏、页岩气藏的智能化排采技术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