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欣 陈晶 +2 位作者 雷威 梁雪梅 刘可智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392-396,共5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手机成瘾状况,探讨手机成瘾倾向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人际关系在二者中的中介作用,以期为手机成瘾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网络调查的方法,对四川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采用中文版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obile pho...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手机成瘾状况,探讨手机成瘾倾向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人际关系在二者中的中介作用,以期为手机成瘾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网络调查的方法,对四川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采用中文版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MPATS)、社会交往焦虑量表(social 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分别测试大学生的手机成瘾程度、社交焦虑程度和人际关系困扰程度,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204名大学生参加了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98%。37%的大学生存在手机成瘾,相比于不成瘾者,手机成瘾者的人际关系得分更高(P<0.01)。手机成瘾倾向与社交焦虑(r=0.176,P<0.01)和人际关系(r=0.345,P<0.001)均显著正相关。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人际关系在社交焦虑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结论:大学生的社交焦虑、人际关系与手机成瘾倾向关系密切,其中社交焦虑通过人际关系作为中介导致大学生手机成瘾。因此,要改变大学生手机成瘾,可以从改善人际关系导致的社交焦虑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成瘾倾向 社交焦虑 人际关系 中介作用
下载PDF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积极应对在社会支持与焦虑间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曾桢 陈晶 +2 位作者 雷威 梁雪梅 刘可智 《四川精神卫生》 2016年第5期457-462,共6页
目的了解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焦虑状况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与焦虑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计算机随机方法选取2016年3月-6月在西... 目的了解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焦虑状况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与焦虑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计算机随机方法选取2016年3月-6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属50人,于患者住院期间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定家属的焦虑状况、应对方式以及社会支持情况。结果精神疾病患者家属SAS评分高于国内常模(t=9.26,P<0.01),其SAS评分与SCSQ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呈负相关(P均<0.01),与SSRS总评分、主观和客观支持评分均呈负相关(P均<0.01)。中介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可预测焦虑(P<0.01),当积极应对进入方程后,整个方程的解释力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焦虑三者之间相关,积极应对在社会支持与焦虑程度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可能有利于提高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疾病 家属 焦虑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下载PDF
泸州市某医院儿童青少年期起病的精神疾病住院患者疾病构成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再芳 郑晓娇 +2 位作者 梁雪梅 向波 刘可智 《四川精神卫生》 2018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目的调查泸州市某医院精神科未满18岁的精神疾病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与特征,为合理配置医疗、教育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泸州市某医院年龄<18岁的精神疾病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发... 目的调查泸州市某医院精神科未满18岁的精神疾病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与特征,为合理配置医疗、教育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泸州市某医院年龄<18岁的精神疾病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发病年龄将患者分为儿童期起病组(发病年龄≤13岁)和青少年期起病组(13岁<发病年龄<18岁),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出院日期、诊断及其编码、病程、精神疾病家族史、自杀史、再入院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2017年4年间,未满18岁的精神疾病住院患者分别为93例、128例、159例、170例,分别占当年总住院人数的8.1%、8.7%、9.2%、10.3%。2014年诊断最多的为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共37例,2015年、2016年、2017年诊断最多的均为心境障碍,分别为62例、83例、88例。与青少年期起病组相比,儿童期起病组患者的病程更长(F=187.252,P<0.01),住院时间更短(F=0.626,P=0.010),再入院率更高(χ~2=5.606,P=0.018)。结论精神科未满18岁精神疾病住院患者人数逐年增加,精神疾病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心境(情感)障碍是儿童青少年所患的主要精神疾病,且儿童期起病的患者病程更长,再入院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疾病 疾病构成 疾病特征 儿童青少年 住院患者
下载PDF
共情能力和熟悉性与精神疾病歧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锡萍 雷威 +2 位作者 陈晶 梁雪梅 刘可智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探讨民众的共情能力和熟悉性在降低精神疾病歧视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和歧视精神疾病评估量表对普通民众进行网上调查。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熟悉度和精神疾病歧视的... 目的:探讨民众的共情能力和熟悉性在降低精神疾病歧视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和歧视精神疾病评估量表对普通民众进行网上调查。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熟悉度和精神疾病歧视的关系呈倒"U"形分布,对精神疾病有中等熟悉度的个体歧视程度最高(F=11.32,P=0.000)。在低、中熟悉度组中精神疾病歧视程度随个体的共情能力提高而提高(r=0.45,0.16;P=0.020,0.022);高熟悉组中则相反,歧视程度随个体共情升高而降低(r=-0.47,P=0.010)。回归分析发现,不同熟悉性群体中歧视受共情的不同因子影响:在低、中熟悉度组中,精神疾病歧视受到共情能力中个人痛苦因子的影响,个人痛苦越高歧视越高(Beta=0.44,0.36;P=0.026,0.000);在高熟悉度群体中,则受到共情关心因子的影响,共情关心越高歧视越低(Beta=-0.68,P=0.000)。结论:精神疾病歧视同时受到熟悉程度和共情能力的影响,在降低歧视的干预措施中应同时考虑这两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疾病 歧视 共情能力 熟悉性
下载PDF
非精神病学专业医学生的精神病学教学调查
5
作者 曾桢 陈晶 刘可智 《学园》 2018年第22期29-31,共3页
目的:了解非精神病学专业医学生对精神病学教学的态度。方法:随机抽取选修精神病学学生2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医学生认为精神病学对临床工作与自身心理问题有帮助,但在专业或职业选择上仅28.4%的医学生表示愿意;大多数医学... 目的:了解非精神病学专业医学生对精神病学教学的态度。方法:随机抽取选修精神病学学生2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医学生认为精神病学对临床工作与自身心理问题有帮助,但在专业或职业选择上仅28.4%的医学生表示愿意;大多数医学生对增加见习和实习时间、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加强常见病与多发病的介绍等教学内容与模式改革充满期待。结论:应注重精神病学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精神病学专业 医学生 精神病学 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呼吸道感染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就医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彭小青 陈晶 +3 位作者 雷威 刘可智 汪晓 梁雪梅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263-267,共5页
目的:研究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就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家属性别的差异表现。方法: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MUIS-FM),住院病人满意度测评量表对49名呼吸道感染患儿家属进行调查。结果:(1)患儿父亲疾病不... 目的:研究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就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家属性别的差异表现。方法: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MUIS-FM),住院病人满意度测评量表对49名呼吸道感染患儿家属进行调查。结果:(1)患儿父亲疾病不确定感的信息缺乏与不可预测评分显著低于母亲(P<0.01);父亲满意度总分与各维度分上均显著高于母亲(P<0.01)。(2)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和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r=-0.378,P=0.007),其中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与满意度的环境设施、服务流程和美誉度评级维度均显著负相关(P<0.05),而满意度总分与不确定感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说明患儿家属对疾病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的不确定感越高,其满意度越低。结论:患儿母亲的疾病不确定感高于父亲,而满意度低于父亲;疾病不确定感与满意度关系密切,临床工作中关注疾病不确定感情况,给予有效的信息支持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患儿家属 疾病不确定感 满意度
下载PDF
母亲产后抑郁对喂养方式及子代体重增加量影响的队列研究
7
作者 唐恬 郑晓娇 +6 位作者 梁雪梅 李再芳 雷威 向波 陈晶 税霖飞 刘可智 《四川精神卫生》 2019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 比较产后抑郁母亲与正常对照组对子代喂养方式的差异,明确产后抑郁是否对子代的体重增加有所影响。方法 分别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泸州市中医院、泸州市江阳区妇幼保健院和泸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对住院待产的产妇进行筛查,对符合... 目的 比较产后抑郁母亲与正常对照组对子代喂养方式的差异,明确产后抑郁是否对子代的体重增加有所影响。方法 分别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泸州市中医院、泸州市江阳区妇幼保健院和泸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对住院待产的产妇进行筛查,对符合入组标准的48例产妇在产后第4、8、12周,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婴幼儿喂养方式及体重增加量调查表进行评定,将在首次评定时EPDS评分≥13分的被试归入产后抑郁组( n =14),将EPDS评分<13分者归入对照组( n =34),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EPDS评分、喂养方式及其婴儿体重增加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产后第12周,产后抑郁组婴儿体重增加量高于对照组( Z=-2.612,P =0.009)。各随访时间点,产后抑郁组平均每日非母乳喂养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 Z 4周=-2.652,Z 8周=-3.591,Z 12周=-2.822,P 均<0.05)。产后抑郁组平均每日非母乳喂养的次数( Z 4周=-2.403,Z 8周=-3.666,Z 12周=-2.834,P 均<0.05)和非母乳喂养量( Z 4周=-2.289,Z 8周=-3.347,Z 12周=-2.609)均高于对照组。产后抑郁组当月用于婴儿食品等消耗品的支出均高于对照组( Z 4周=-3.404,Z 8周=-4.130,Z 12周=-3.859,P 均<0.05)。结论 截止产后第12周,产后抑郁母亲的子代较少接受母乳喂养,但喂养方式的差异并未影响子代体重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 喂养方式 体重增加 队列研究
下载PDF
-1438A/G基因多态性与进食障碍发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晓娇 梁雪梅 +3 位作者 向波 雷威 陈晶 刘可智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638-644,共7页
目的评估5-羟色胺2A受体-1438A/G基因多态性与进食障碍的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NKI、万方数据库中所有相关研究。采用NOS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标准的研究用Revman5.3软件合并计算OR和95%CI,并进行异... 目的评估5-羟色胺2A受体-1438A/G基因多态性与进食障碍的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NKI、万方数据库中所有相关研究。采用NOS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标准的研究用Revman5.3软件合并计算OR和95%CI,并进行异质性评价,采用逐一排除法进行敏感性评价,发表偏倚采用漏斗图进行评估。结果对纳入的18个研究(包括病例组2 327例,对照组2 703例)总体分析表明:-1438A基因与进食障碍发病风险增高相关(OR=1.22,95%CI:1.02~1.45,P=0.03)。按疾病亚型、人种差异进行亚组分析发现:在欧洲人中,在-1438位点携带A等位基因将增加神经性厌食(OR=1.36,95%CI:1.11~1.67,P=0.00)、神经性贪食(OR=1.42,95%CI:1.05~1.93,P=0.02)的发病风险;但在亚洲人中,-1438A基因与神经性厌食的发病无关(OR=0.90,95%CI:0.75~1.09,P=0.29)。结论在-1438A基因对进食障碍各亚型的致病性上,欧、亚洲人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2A受体 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贪食 进食障碍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