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DN1上调MMP1的表达促进食管鳞癌细胞TE10侵袭及转移 被引量:3
1
作者 曾义波 吴剑 +3 位作者 李俊 张大伟 任德莲 戴天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2-716,共5页
目的:研究紧密连接蛋白-1(tight junction protein 1,CLDN1)在食管鳞癌细胞TE10中的生物学功能及机制。方法:体外构建CLDN1过表达病毒,按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20的比例感染食管鳞癌细胞TE10。通过蛋白质印迹(Wester... 目的:研究紧密连接蛋白-1(tight junction protein 1,CLDN1)在食管鳞癌细胞TE10中的生物学功能及机制。方法:体外构建CLDN1过表达病毒,按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20的比例感染食管鳞癌细胞TE10。通过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CLDN1过表达效果。分别采用细胞增殖及毒性检测试剂(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肿瘤细胞迁移及侵袭实验(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变化。通过基因芯片分析过表达CLDN1对TE10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分析下游靶基因并通过Western blot和回复实验研究CLDN1对MMP1的表达调控。结果:与NC组相比,过表达组TE10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eptidase-1,MMP1)蛋白表达为(2.68±0.10),明显升高(P<0.05);CCK-8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组细胞在24、48、72 h时的吸光度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迁移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组TE-10细胞迁移细胞数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54.8±3.4)vs.(24.6±2.1)];侵袭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组TE-10细胞侵袭数目高于阴性对照组[(34.5±2.6)vs.(11.5±1.6)(P<0.05)。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m RNA)芯片分析发现,过表达CLDN1后TE10细胞的MMP1基因表达明显升高(P<0.05),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及Western blot证实CLDN1能够促进MMP1的表达;功能回复实验结果显示,干扰MMP1能够抑制CLDN1对TE10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的促进作用。结论:CLDN1可通过上调MMP1的表达促进食管鳞癌TE10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发挥癌基因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紧密连接蛋白1 基质金属蛋白酶-1 肿瘤增殖和转移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持续逆行灌注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缺血修饰蛋白水平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发科 李新 +1 位作者 刘继 伍长学 《当代医学》 2017年第23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持续逆行灌注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缺血修饰蛋白(IMA)影响。方法将40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对照组:用传统的St-Thomas停搏液经主动脉根部顺灌;B实验组:St-Thomas顺灌+磷酸肌酸钠逆灌组:St-Thoma...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持续逆行灌注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缺血修饰蛋白(IMA)影响。方法将40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对照组:用传统的St-Thomas停搏液经主动脉根部顺灌;B实验组:St-Thomas顺灌+磷酸肌酸钠逆灌组:St-Thomas停搏液经主动脉根部顺灌,心脏术中再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St-Thomas+磷酸肌酸钠。观察各组术中及术后心脏停搏、术中、自动复跳、电除颤情况,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测定术前(Ti)、主动脉开放前(T0),开放后2 h(T1),6 h(T2),12 h(T3),24 h(T4),48 h(T5)7个时间点缺血修饰蛋白(IMA)变化。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术前心功能、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流时间、最低温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自动复跳率低于B组、新发心率失常高于B组(P<0.05);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两组逐渐减少,B组使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两组血清IMA浓度均在术后较术前升高,从T0开始升高,T3达到峰值,B组血清IMA浓度各时间段升高程度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能够减轻术中心肌损伤,持续逆行灌注使心肌保护作用进一步加强;术后血清IMA浓度动态变化能够反映心肌损伤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瓣膜置换 心肌保护 缺血修饰蛋白 磷酸肌酸钠 逆行灌注
下载PDF
体质量≤5 kg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手术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雷勇 聂永梅 +1 位作者 杨齐 邓明彬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评价体质量≤5 kg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CHD-PAH)患儿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9例体质量≤5 kg的CHD-PAH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对术后... 目的评价体质量≤5 kg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CHD-PAH)患儿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9例体质量≤5 kg的CHD-PAH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对术后存活的26例患儿术前、出院前、术后第6个月的肺动脉压(PAP)、主肺动脉与升主动脉内径比值(MPA/AAO)、心室射血前期时间和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比值(PEP/AT)、动脉血氧分压(PaO2)、指脉氧饱和度(SpO2)、患儿身高与正常儿童身高比、患儿体质量与正常儿童体质量比和儿童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进行分析,评估术后疗效。结果 29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症包括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残余分流或术后导管再通(2例)、心律失常(1例)、肝功能不全(1例)、切口延迟愈合(2例)。死亡3例(10.3%),其中2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例死于肺动脉高压危象。存活的26例患儿出院前和术后6个月时PAP、MPA/AAO、PEP/AT、PaO2、SpO2、患儿身高与正常儿童身高比、患儿体质量与正常儿童体质量比和儿童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时,24例患儿生长发育达到同龄儿童正常水平。结论外科手术治疗体质量≤5 kg的CHD-PAH患儿安全有效,能使患儿恢复正常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手术疗效 婴儿
下载PDF
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邓明彬 朱宏斌 +1 位作者 付勇 方易冰 《医学综述》 2018年第14期2881-2885,共5页
目的探讨双向Glenn术治疗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双向Glenn术治疗的复杂性先心病婴幼儿84例,其中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术的52例为非体外循环组,在体外... 目的探讨双向Glenn术治疗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双向Glenn术治疗的复杂性先心病婴幼儿84例,其中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术的52例为非体外循环组,在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术的32例为体外循环组;非体外循环组根据术中是否建立临时旁路分为右心旁路组(31例)和非右心旁路组(21例)。比较非体外循环组与体外循环组、右心旁路组与非右心旁路组手术病死率、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心功能分级情况,平均肺动脉压、呼吸机使用时间、脉搏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水平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术后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吻合口血流通畅,无患儿死亡。术后心功能分级非体外循环组优于体外循环组(P<0.05),但右心旁路组与非右心旁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组术后肺动脉压和血红蛋白水平低于体外循环组[(14.6±2.1)mmHg(1 mmHg=0.133 kPa)比(18.4±3.2)mmHg,(143.8±11.4)g/L比(153.5±20.6)g/L,P<0.05],脉搏血氧饱和度高于体外循环组[(89.4±3.8)%比(79.3±6.0)%,P<0.01]、辅助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体外循环组[(10.3±1.3)h比(18.7±3.5)h,(8.8±4.3)d比(13.5±6.3)d,P<0.01];右心旁路组术后辅助通气时间短于非右心旁路组[(7.6±1.1)h比(13.5±2.2)h,P<0.05]。非体外循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体外循环组[9.62%(5/52)比28.13%(9/32),P<0.05];右心旁路组低于非右心旁路组[3.2%(1/31)比19.0%(4/21),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双向Glenn术治疗婴幼儿复杂性先心病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术中应尽可能建立右心旁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双向GLENN术 非体外循环 右心旁路
下载PDF
MicroRNA与HCN4在心脏节律控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腾 廖斌 《西南军医》 2017年第1期66-70,共5页
心律失常是心脏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出现往往会加重心脏疾病的进展。我国每年约55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90%死于恶性心律失常。目前对心律失常治疗主要有两种手段:抗心律失常药物和人工起搏器植入,两种手段均有诸多弊端。HCN4(hyp... 心律失常是心脏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出现往往会加重心脏疾病的进展。我国每年约55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90%死于恶性心律失常。目前对心律失常治疗主要有两种手段:抗心律失常药物和人工起搏器植入,两种手段均有诸多弊端。HCN4(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and cyclic nucleotide-gate cation channe 4)调控心脏节律的作用较明确,但其转染后存在无法长期稳定表达和生物安全性低的弊端。MicroRNAs作为机体固有的调控基因,在心脏节律的调控和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上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两者对心脏节律控制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S HCN4 心律失常 生物起搏
下载PDF
Tbx3在窦房结发育和功能维持中的作用
6
作者 鲁晓卫 廖斌 《西南军医》 2016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综述Tbx3基因在心脏窦房结(Sinoatrial node,SN)发育和功能维持中的作用,并展望其应用前景。方法广泛查阅近十年来关于Tbx3基因对于心脏的相关文献,分析其在窦房结发育过程中及成熟后功能维持方面的调控作用,以期理清其调控网络,并... 目的综述Tbx3基因在心脏窦房结(Sinoatrial node,SN)发育和功能维持中的作用,并展望其应用前景。方法广泛查阅近十年来关于Tbx3基因对于心脏的相关文献,分析其在窦房结发育过程中及成熟后功能维持方面的调控作用,以期理清其调控网络,并对此进行综述。结果研究表明,Tbx3能抑制干细胞向心肌工作细胞分化,上调起搏细胞的表达,同时促进胚胎干细胞向窦房结样细胞分化,增强并维持起搏相关基因的表达,但Tbx3仅仅在传导系统的发育中起着"开关"的作用,其上下游及等时空位点可能还存在复杂的调控机制有待阐明。结论 Tbx3是窦房结发育和功能维持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调控因子,对Tbx3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更深入了解起搏细胞发育的调控网络,可能作为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疗靶点之一,同时也为生物起搏器的研究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x3 心脏传导系统 窦房结 生物起搏
下载PDF
Akt1基因转染对BMSCs缺氧耐受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于风旭 陈永恩 +5 位作者 陈枫 夏纪毅 刘洪端 付勇 李妙玲 廖斌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9-484,共6页
目的探讨重组慢病毒(lentivirus,LVs)介导Akt1基因转染大鼠BMSCs能否提高细胞缺氧耐受能力,为提高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LVs作为转染载体,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为标... 目的探讨重组慢病毒(lentivirus,LVs)介导Akt1基因转染大鼠BMSCs能否提高细胞缺氧耐受能力,为提高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LVs作为转染载体,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为标记,构建携带Akt1基因的p LVX-EGFP-3FLAG病毒载体。取第3代3~5周龄SD大鼠BMSCs分别转染p LVX-EGFP空白病毒液(B组)和p LVX-EGFP-3FLAG病毒液(C组),以未转染病毒的BMSCs为空白对照组(A组)。转染后2~3 d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绿色荧光表达情况,并于48 h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C组Akt1蛋白表达情况。将B、C组培养的BMSCs分别置于94%N2、1%O2和5%CO2缺氧箱进行缺氧干预(分别为B1、C1组),取B1、C1组缺氧干预0、3、6、9、12 h的细胞以膜联蛋白V-FITC/碘化丙啶双染法行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MTT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转染后A组荧光显微镜下未见绿色荧光表达,B、C组可见明显绿色荧光,转染效率约60%;Western blot可检测到B、C组Akt1表达,且C组Akt1表达明显高于B组(t=17.525,P=0.013)。B1组缺氧干预后各时间点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均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1组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在缺氧干预后3 h短暂下降,之后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0 h外,缺氧干预各时间点C1组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检测示,常氧条件下B、C组各时间点吸光度(A)值均显著高于缺氧条件下B1、C1组(P〈0.05),C组各时间点A值均显著高于B组(P〈0.05),缺氧干预后6、9、12 h B1组A值显著低于C1组(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示,与B1组比较,C1组缺氧干预各时间点Caspase-3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通过重组LVs介导Akt1基因转染可通过抑制凋亡显著提高BMSCs的缺氧耐受能力,从而为改善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效果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T1 BMSCS 重组慢病毒 凋亡 缺氧 大鼠
原文传递
不同浓度氟化物对大鼠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及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吴云飞 王茂华 陈庄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9-620,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氟化物对大鼠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氟化物25mg/L组、氟化物50mg/L组、氟化物100mg/L组以及氟化物150mg/L组给予相应含有剂量氟化物剂量的蒸馏水作为饮用...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氟化物对大鼠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氟化物25mg/L组、氟化物50mg/L组、氟化物100mg/L组以及氟化物150mg/L组给予相应含有剂量氟化物剂量的蒸馏水作为饮用水,对照组给予单纯(不含氟化物)蒸馏水作为饮用水。在6个月后对比各组大鼠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五组大鼠Q-T间期、心肌细胞凋亡指数、bcl-2蛋白表达和bcl-2/ba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氟中毒可产生大鼠心肌细胞毒性作用,氟化物越高,毒性作用越强,并且会显著促进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 大鼠 心肌细胞 毒性作用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CLDN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分布异常在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大伟 吴剑 +3 位作者 任德莲 李俊 胡智 戴天阳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0-856,共7页
目的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DN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CLDN1对食管鳞癌TE-11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食管鳞癌组织芯片(含30例食管鳞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及30例食管远端组织)中CLDN1的表达,比较食管癌组织及癌旁... 目的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DN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CLDN1对食管鳞癌TE-11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食管鳞癌组织芯片(含30例食管鳞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及30例食管远端组织)中CLDN1的表达,比较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LDN1的表达差异;应用Western blot检测15例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组织和食管癌细胞株CLDN1的表达,分析CLDN1在肿瘤细胞及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内的分布;构建包含CLDN1shRNA序列的慢病毒并转染TE-11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LDN1干扰效果及细胞内分布。通过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采用Rhodamine phalloidin染色TE-11细胞骨架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肌丝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LDN1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高分化和中分化的食管鳞癌组织CLDN1呈强阳性表达,低分化食管鳞癌组织CLDN1表达明显降低;Western blot检测CLDN1在TE-11细胞中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干扰CLDN1表达后,TE-11细胞增殖明显减慢,侵袭及迁移能力降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下调CLDN1表达后,TE-11细胞骨架蛋白荧光强度减弱,细胞表面肌丝减少。结论 CLDN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相关,在TE-11中具有促癌作用,其表达及分布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作为食管鳞癌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DN1 食管鳞癌 肿瘤发生
原文传递
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风旭 刘洪端 +3 位作者 李新 杨帆 邓明彬 廖斌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9期894-897,共4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行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肾功能变化,总结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否会增加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收治638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8...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行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肾功能变化,总结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否会增加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收治638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8例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组),520例未行冠状动脉造影(非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组)。在患者手术前(T0),术后12 h(T1)、24 h(T2)、48 h(T3)4个时间点测量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脑钠肽(BNP)、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值,并记录术后48 h急性肾损伤发生的例数。结果尽管与非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组比较,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组的术后24 h和48 h Scr值增加[(91.6±37.7)μmol/L vs(.81.0±27.4)μmol/L,(84.9±23.6)μmol/L vs(.73.5±25.3)μmol/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者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和心肌酶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不会增加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 肾损伤 瓣膜病 心脏手术
原文传递
窦性心律与心房颤动患者心房成纤维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表达差异研究
11
作者 毕红亲 李妙玲 +4 位作者 周伟 李光 董亚辉 黄涛 于风旭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937-942,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窦性心律与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成纤维细胞BKCa通道表达差异,探索心肌纤维化产生的机制,为治疗和逆转心房颤动结构重构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选择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胸外科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确诊为风湿性心脏... 目的通过分析窦性心律与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成纤维细胞BKCa通道表达差异,探索心肌纤维化产生的机制,为治疗和逆转心房颤动结构重构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选择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胸外科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且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的10例患者,其中窦性心律患者(窦性心律组)5例,男2例、女3例,年龄(49.1±8.3)岁;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50.3±5.8)岁。于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约100 mg,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心房成纤维细胞,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检测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BKCa通道m RNA表达水平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BKCa通道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比较心房颤动组及窦性心率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两组患者年龄(t=1.21,P=0.67)、性别(t=2.56,P=0.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左房内径、右房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5,P=0.01;t=23.52,P=0.06)。(2)两组BKCaα和BKCaβ1的m 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14,P=0.79;t=2.88,P=0.69);(3)两组BKCaα和BKCaβ1的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5,P=0.31;t=0.73,P=0.46)。结论 BKCa通道可能不参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其在心肌纤维化进程中可能发挥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窦性心律 成纤维细胞 BKC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