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IL-6及降钙素原对肝硬化合并显性肝性脑病抗感染治疗的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倪艳 张千 吴刚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及降钙素原(PCT)对肝硬化合并显性肝性脑病(OHE)抗感染治疗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106例肝硬化合并OHE患者常规治疗15天后密切随访15天,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41例及预后不良组65例。采集两组患者入院时... 目的探讨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及降钙素原(PCT)对肝硬化合并显性肝性脑病(OHE)抗感染治疗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106例肝硬化合并OHE患者常规治疗15天后密切随访15天,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41例及预后不良组65例。采集两组患者入院时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氨、血浆钠、肝肾功能标志物、炎性标志物、血常规及凝血功能,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与血检结果的差异性。ROC曲线分析血浆IL-6及PCT对肝硬化合并OHE抗感染治疗效果的诊断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国际标准化值(INR)、血浆IL-6、PCT、MELD评分及部分肝肾功能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R)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浆IL-6、PCT是影响肝硬化合并OHE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LR是影响肝硬化合并OHE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血浆IL-6、PCT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1、0.842;血浆IL-6>65.50 ng/L患者生存率为9.30%,≤65.50 ng/L患者为62.71%;血浆PCT>0.21 ng/L患者生存率为12.13%,≤0.21 ng/L患者为86.67%。结论血浆IL-6及PCT可作为评估肝硬化合并OHE患者抗感染治疗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显性肝性脑病 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原 抗感染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低氧环境下槲皮素作用于肝癌细胞的核心靶点蛋白及通路分析
2
作者 岳川杰 李德成 +1 位作者 孙长峰 邓存良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466-470,共5页
目的 明确槲皮素在低氧环境下对肝癌细胞生物学效应,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其核心作用靶点和对应的的信号通路。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增殖实验(CCK-8)法检测槲皮素在低氧条件下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 目的 明确槲皮素在低氧环境下对肝癌细胞生物学效应,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其核心作用靶点和对应的的信号通路。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增殖实验(CCK-8)法检测槲皮素在低氧条件下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GeneCards数据库分别获取槲皮素作用的靶点和肝细胞癌的低氧相关基因。筛选槲皮素靶向的肝癌细胞低氧相关基因并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Cytoscape 3.9.1对网络节点进行筛选分析,将筛选后的目的基因与槲皮素在AutoDock Vina软件中进行对接,体外检测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体外细胞增殖实验(CCK-8)结果表明,低氧环境下,不同浓度的槲皮素作用48 h和72 h,LM3肝癌细胞都会受到抑制槲皮素与疾病共同靶点77个,蛋白网络筛选关键蛋白结果为蛋白激酶B-Alpha(Akt1)。槲皮素与Akt1分子对接结果为-7.6 kcal/mol,展现出较好对接活性。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验结果表明槲皮素浓度为100μmol/L和200μmol/L条件下Akt1的DNA表达量下降明显;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槲皮素浓度100μmol/L、200μmol/L时Akt1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 低氧环境下肝癌细胞可能以Akt1作为上调蛋白中的核心蛋白,槲皮素能够降低Akt1的含量来阻断PI3K/Akt通路来抑制低氧信号通路,从而实现抑制肝癌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肝细胞癌 低氧 网络药理学 信号通路
下载PDF
MELD联合TBRR预测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晴 孙长峰 +3 位作者 盛云建 陈文 张庭 邓存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11-1215,共5页
目的:探讨经人工肝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的短期预后危险因素并建立预后评估模型。方法:利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 目的:探讨经人工肝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的短期预后危险因素并建立预后评估模型。方法:利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联合总胆红素反弹率(total bilirubin rebound rate,TBRR)建立HBV-ACLF患者90 d预后评估模型。回顾性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14名HBV-ACLF患者人工肝治疗前后的相关实验室指标,根据入院90 d的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通过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检验HBV-ACLF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ROC曲线比较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肌酐(creatinine,Crea)、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TBRR、总胆红素留存率(total bilirubin actual resident rate,TBARR)、△MELD、MELD及肝功能分级(Child-Turcotte-Pugh,CTP)高于存活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低于存活组(P<0.05);组间总胆红素清除率(total bilirubin clearance rate,TBCR)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852)。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TBRR、MELD及CTP是HBV-ACLF患者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MELD、MELD-TBRR及MELD-TBRR-CTP 3个预后预测模型,其AUC分别为0.786、0.875和0.89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8.33%和88.46%、86.11%和70.51%、86.11%和79.49%。MELD-TBRR与MELD-TBRR-CTP两者间ROC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0)。结论:TBRR、MELD及CTP是经人工肝治疗的HBV-ACLF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ELD评分联合TBRR对HBV-ACLF患者人工肝治疗后的短期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衰竭 人工肝 总胆红素反弹率 预后
下载PDF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危险因素分析及诺模图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航 孙长峰 +3 位作者 何川 吴刚 邓存良 盛云建 《四川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1091-1099,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诺模图模型来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HBV-ACLF)短期(90 d)生存率的方法。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240例HBV-ACLF患者,根据随访90 d时的转归分为死亡组(n=53)和存活组(n=187),我们使用RO...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诺模图模型来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HBV-ACLF)短期(90 d)生存率的方法。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240例HBV-ACLF患者,根据随访90 d时的转归分为死亡组(n=53)和存活组(n=187),我们使用ROC曲线来评估每个连续性数值变量预测HBV-ACLF预后的能力,并计算它们的最佳截断值(cutoff值),使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来确定与预后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利用这些预测因子建立诺模图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各种模型对HBV-ACLF患者90 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HBV-ACLF患者90d总死亡率为22.08%(53/240)。通过卡方检验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年龄(≥48.5岁)(HR=2.585,95%CI=1.428~4.677,P=0.002)、NEU/LYM(≥4.389)(HR=2.379,95%CI=1.279~4.425,P=0.006)、PA(<40.8 mg/L)(HR=0.490,95%CI=0.274~0.879,P=0.017)、PT(≥23.65 s)(HR=2.150,95%CI=1.106~4.180,P=0.024)、MELD(≥20.929)(HR=3.087,95%CI=1.195~7.969,P=0.020)、CTP(≥10.5)(HR=3.460,95%CI=1.726~6.938,P<0.001)是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预后显著相关。以50%的死亡率作为分类的分界点,对应点为324来验证诺模图模型。该诺模图模型预测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准确率为90.9%。诺模图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34%和72.19%。诺模图模型、CTP、MELD、ICGR15的AUC分别为0.909、0.889、0.778、0.674,该诺模图模型的AUC均大于其他3个模型(Z值分别为17.852、9.193、4.384,均P<0.001)。结论该诺模图模型对HBV-ACLF患者90 d的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CTP、MELD、ICGR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 危险因素 诺模图 模型
下载PDF
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测价值评估
5
作者 何川 孙长峰 +2 位作者 王航 邓存良 盛云建 《四川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543-549,共7页
目的 探讨失代偿肝硬化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预测指标并评估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的符合条件的失代偿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AKI组和非AKI组,采用标准t检... 目的 探讨失代偿肝硬化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预测指标并评估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的符合条件的失代偿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AKI组和非AKI组,采用标准t检验、χ^(2)检验和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然后把128例AKI患者分成3个亚组(AKI 1期,AKI 2期,AKI 3期),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K-W H检验)、χ^(2)检验比较3亚组的临床特点。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无创诊断模型及各独立预测指标对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合并AKI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128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发生了AKI,发病率为28.3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性脑病(OR 2.766,95%CI 1.050~7.283,P<0.05)、腹水(OR 2.783,95%CI 1.414~5.478,P<0.05)、肾小球滤过率(OR 0.975,95%CI 0.960~0.989,P<0.05)、血钠(OR 0.934,95%CI 0.879~0.991,P<0.05)、血视黄醇结合蛋白(OR 1.043,95%CI 1.012~1.076,P<0.05)、CTP评分(OR 1.205,95%CI 1.021~1.422,P<0.05)是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诊断模型(DLC-AKI-7),该模型的AUC为0.882,特异度为78.33%,敏感度为87.50%。ROC曲线显示,DLC-AKI-7 (AUC 0.882,P<0.0001)、血肌酐(AUC 0.873,P<0.0001)、肾小球滤过率(AUC 0.850,P<0.0001)、CTP评分(AUC 0.675,P<0.0001)、血钠(AUC 0.648,P<0.0001)、血视黄醇结合蛋白(AUC 0.566,P=0.0327)可以较好地预测AKI的发生,DLC-AKI-7和血肌酐的预测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LC-AKI-7模型的AUC为0.882,更高。结论 在失代偿肝硬化患者中,AKI的发生率约为28.38%。肝性脑病、腹水,入院血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CTP评分升高,肾小球滤过率水平、血钠水平降低是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入院血肌酐、新建模型对AKI的发生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性肝硬化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诊断模型
下载PDF
微小RNA-424-5p靶向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3促进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
6
作者 刘晓玲 孙长峰 +2 位作者 袁跃 盛云建 邓存良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74-1081,共8页
目的探索微小RNA-424-5p/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3(miR-424-5p/KIF23)轴对肝癌细胞恶性表型及其对索拉非尼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iR-424-5p和KIF23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人肝癌细胞HepG2及正... 目的探索微小RNA-424-5p/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3(miR-424-5p/KIF23)轴对肝癌细胞恶性表型及其对索拉非尼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iR-424-5p和KIF23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人肝癌细胞HepG2及正常肝细胞LO2中的表达情况。将分别转染miR-424-5p模拟物(mimic)和miR-424-5p mimic对照(NC)的HepG2细胞作为miR-424-5p mimic组和mimic NC组;将分别转染KIF23过表达载体pcDNA3.1-KIF23和空载体pcDNA3.1的HepG2细胞作为OE-KIF23组和Vector对照组,将同时转染miR-424-5p mimic和过表达载体pcDNA3.1-KIF23的HepG2细胞作为mimic+OE-KIF23组。将KIF23-3’UTR野生型载体(KIF23-WT)和突变型载体(KIF23-MT)分别与miR-424-5p mimic和mimic NC进行共转染,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424-5p与KIF23的靶向关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各组HepG2细胞增殖及其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评估各组HepG2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各组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细胞相比,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的miR-424-5p均显著下调(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04±0.121,0.585±0.064),KIF23显著上调(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451±1.834,2.482±0.545),P值均<0.05。miR-424-5p mimic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P值均<0.05)。过表达KIF23可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肝癌细胞的凋亡(P值均<0.05)。与mimic NC和KIF23-WT共转染组HepG2细胞相比,mimic和KIF23-WT共转染组HepG2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相对荧光强度分别为:3.668±0.091、2.629±0.056,P<0.01),而mimic和KIF23-MT共转染组与mimic NC和KIF23-MT共转染组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424-5p mimic可逆转过表达KIF23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促进作用(P值均<0.05)。索拉非尼对mimic+OE-KIF23组和OE-KIF23组HepG2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47.491%±3.863%和36.246%±6.063%(t=3.027,P<0.05)。结论miR-424-5p可通过靶向调控KIF23的表达水平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提高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小RNA-424-5p 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3 索拉非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